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分析论文_戴湘平

城步苗族自治县中医医院 湖南城步 433500

【摘 要】目的:探讨在股骨转子下骨折中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接收的78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6例患者应用动力螺钉(DHS)治疗;32例患者应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PFN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低于DHS组;手术时间和下床时间均明显低于DHS组PFNA组治疗优良率高于DHS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骨转子下骨折中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股骨转子下骨折;防旋髓内钉;动力螺钉;临床分析;

股骨转子下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的一类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有肿胀、疼痛和功能障碍等,临床多用手术治疗[1]。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股骨转子下骨折中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8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入选后均经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确定为股骨转子下骨折,均无手术禁忌症;排出多发性骨折、病理性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其中32例患者应用动力螺钉(DHS)治疗,命名为DHS组,其中男36例,女16例;年龄在25~78岁,平均年龄在(50.4±4.5)岁。50例患者应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命名为PFNA组,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在24~82岁,平均年龄在(51.5±4.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相仿,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选后均对患肢进行皮肤牵引,根据患者体重确定牵引重量,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各项检查,经检查后1~2天进行手术。

DHS组应用动力螺钉进行手术:在患肢外侧进行切口,从股骨大转子的顶端进行切口,依次将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切开,将股骨大转子的外侧骨板充分暴露,从小转子间偏下方进针,持135°茎干角,往前倾15°方向打入导针,在C壁透视机确定导针的准确位置,将合适大小的钢板置入,骨干用皮质骨螺钉固定。冲洗切口,而后置引流管进行负压引流,切口逐层缝合。

PFNA组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进行手术:医生根据手触确定股骨大转子的顶点位置,在顶点往近端进行纵向切口,将大转子暴露,在大转子点前处进行开孔,将导针插入,且导针延至扩髓处,在C壁机透视下导入防旋髓内,并确定防旋髓内主钉的深度,应用瞄准器准确定位,经套筒王股骨头颈内将导针置于关节软骨处,经C壁机透视,将导针确定位于股骨头颈中线,确定深度,将股骨外侧骨皮质逐层代开,置入螺旋刀片,而后旋紧远端螺钉进行锁定,冲洗切口,而后置引流管进行负压引流,切口逐层缝合。

术后两组患者均静脉滴注抗生素进行感染防控治疗,在术后一周,指导患者下床进行适当活动,术后2周给予适应的功能锻炼。

1.3 指标观察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断[2]

在术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随访时间大于1年,术后由两位对患者病情不了解的医生应用Harris评分系统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分,取两者的平均分数为最终评分,评分为90~100分,判断为优;评分为80~89分,判断为良;评分为70~79判断为可;评分<70分判断为差,优良率=优+良。

1.5统计分析

对研究所得数据利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用( ±s)来表明计量资料的数据,用χ2检验表明计数资料,检测P值,如果经检测P小于0.05,则提示经比较两组数据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时间比较

PFNA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DHS组;手术时间和下床时间均明显低于DHS组,上述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半年,PFNA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髓内翻、固定滑脱等并发症的有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DHS组有6例,发生率为15.0%,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DHS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股骨转子骨折发生在小转子与股骨干的中段或是近端的交界处,该处是骨髓腔的最狭窄部位。股骨转子下骨折在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由于老年患者骨质疏松,常因跌倒引发骨折[3]。

临床常用手术治疗方法是DHS和PFNA,经DHS治疗,手术伤口较大,但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骨折处的血运影响较大,术后恢复所需时间较长。应用PFNA治疗,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设计髓内钉的长度,髓内钉更适合人体髓腔的解剖形态。且螺旋刀片能与骨质完整吻合,提高临床应用的抗旋转性和稳定性。螺钉经股骨头最薄弱处植入,由于骨折均有不同程度的旋转,因此在内固定时,不仅需维持骨头,并确定其不发生旋转,有效预防螺钉切割,提高临床治愈效果[4]。且经PFNA手术治疗,主钉末端的直径较小,使注定末端应用分散,降低术后股骨干骨折、疼痛发生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PFNA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DHS组;手术时间和下床时间均明显低于DHS组,上述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手术治疗的优良率为94.0%,DHS组的优良率为77.5%,PFNA组治疗优良率高于DHS组,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DHS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创伤小,经防旋髓内钉能牢固稳定骨折端,在术后使患者能尽早下床;应用DHS治疗,手术切口较大,且不能有效控制股骨头内松质骨,早期下床运动可能发生骨折端位移,术后恢复慢。

综上所述,在股骨转子下骨折中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耀杰,陈军,李凯军,等.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14,17(2):161-164.

[2] 贾绍龙,田鹏.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股骨转子下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6,39(5):122-113.

[3] 苏华生,甘心荣.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探讨[J].2015,26(20):4667-4668.

论文作者:戴湘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7

标签:;  ;  ;  ;  ;  ;  ;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分析论文_戴湘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