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芦淞区龙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湖南株洲 412000
【摘 要】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在慢性盆腔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5 年2月至2016 年2 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疼痛患者70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5)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n=35)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再使用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29 %,对照组为77.14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血府逐瘀汤可有效提高慢性盆腔疼痛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积极作用,且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慢性;盆腔疼痛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in application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elvic pain.Collected in Febr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6,our hospital 7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pelvic pain,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number method,the control group(n = 35)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the observation group(n = 35)for routine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using therapeutic treatment,compa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ymptom score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was 94.29%,77.14%,the control group(P < 0.05;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s sco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In the proces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not seen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s.conclusion Therapeutic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elvic pain,plays a positive role to improve the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and no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application security is good,is worth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 therapeutic;Chronic;Pelvic pain
慢性盆腔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其多是由于炎症所致的瘢痕、粘连和盆腔充血所致的,患者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腹坠胀、疼痛、腰骶疼痛等症状,尤其在女性生理期前后和劳累过度、性交后症状加重[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对慢性盆腔疼痛多采用西医治疗法,但是西医治疗法患者易耐受,导致病情易反复发作,临床治疗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疼痛具有悠久的治疗经验,基于此,我院使用血府逐瘀汤进行慢性盆腔疼痛临床治疗,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5 年2月至2016 年2 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疼痛患者70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35 例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作为对照组,35 例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再使用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年龄20~48 岁,平均年龄35.53±6.57 岁,病程8个月~4 年,平均病程1.89±0.56 年,妊娠次数0~5次,平均妊娠次数1.79±0.81 次,对照组患者年龄21~47 岁,平均年龄35.72±6.36 岁,病程5个月~4 年,平均病程1.85±0.42 年,妊娠次数0~4次,平均妊娠次数1.65±0.76 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法,即左氧氟沙星,口服,500 mg/次,qd,甲硝唑,口服,500 mg/次,bi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血府逐瘀汤,处方如下:桃仁15 g、红花 10 g、赤芍15g、当归 15 g、桔梗 10 g、牛膝 10g、柴胡 10 g、枳壳 10 g、川芎 10 g[2]、生地 10 g,炙甘草 8 g,① 心悸气短者加黄芪8 g、太子参 8 g、白术6 g,随证加减;② 寒甚、四肢厥冷者加干姜6 g、桂枝 6 g、制附子 3 g,随证加减;③ 失眠者加远志8 g、茯神6 g、酸枣仁 5 g,随证加减;④ 头晕痰多者加半夏8 g、茯苓 6 g、薤白6 g,随证加减,1 剂/d,两组患者均在月经结束后第3 d开始服药,经期阶段停止服药,连续治疗14 d,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避免使用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轻松、愉悦的精神状态,治疗后1 个月回院复查。
1.2.2 评价指标 以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评价指标,治疗效果评价,痊愈:治疗后患者腹部坠胀、疼痛和腰骶疼痛等症状完全消失,B超检查和常规妇科检查未见异常,月经量恢复正常;显效:治疗后患者腹部坠胀、疼痛和腰骶疼痛等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B超检查和常规妇科检查基本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腹部坠胀、疼痛和腰骶疼痛等症状较治疗前好转,B超检查和常规妇科检查有所好转;无效:治疗前后患者慢性盆腔疼痛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较治疗前恶化。症状积分主要考察腰骶酸痛、下腹疼痛和带下量多三个症状,重度症状:3 分;中度症状:2 分;轻度症状:1 分;无症状:0分。
1.2.3 统计学方法 各组患者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症状积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χ2检验,治疗效果进行秩和检验,α=0.05。
2.结果
2.1 治疗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29 %,对照组为77.14 %,见表1。
2.2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慢性盆腔疼痛是女性常见的生殖道感染性疾病,西医认为该病多是由于急性盆腔炎发作遗留的疼痛,因此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抗炎治疗[3],但是患者治疗过程中易产生耐受,导致即使增加给药剂量,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慢性盆腔疼痛属于中医“妇人腹痛”、“带下病”的范畴,中医理论认为该病病机在于气血瘀滞、瘀滞下焦、湿热血瘀所致[4],因此临床治疗应以“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为主”,血府逐瘀汤中当归、赤芍、红花、桃仁、川芎、生地均具有活血化瘀之功,同时配伍枳壳理气,柴胡疏肝解郁,桔梗开宣肺气载药上行,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甘草调和诸药[5],方中诸药合理配伍,共奏“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同时中医依据“辩证施治”的治疗原则,依据治疗过程中患者病情的变化,对处方中的药物的剂量和种类进行合理的调整,从而提高治疗的针对性,符合现代临床“个性化”治疗的原则。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后的症状积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血府逐瘀汤可有效提高慢性盆腔疼痛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为见明显不良反应,进一步说明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安全性良好,是慢性盆腔疼痛理想治疗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丽,束芹,王敏.血府逐瘀汤加减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证36 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19(12):124 - 125.
[2]覃杏仙.血府逐瘀丸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2016,9(12C):93-94.
[3]Xu C,Zhao R,Sun WB TU.Report of the clinical effect of 67 cases of chronic pelvic pain associated with endometriosis by activating blood and resolving stasis[J].Journal of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2012,5(12):511 - 514.
[4]王艳云.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2,4(4):91.
[5]张远梅.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31):146 - 147.
论文作者:余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4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1
标签:患者论文; 盆腔论文; 疼痛论文; 症状论文; 西医论文; 两组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4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