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与思维碰撞--浅析吴正贤教师在数学课堂上的争论_数学论文

让思维与思维碰撞——分析吴正宪老师数学课堂中的辩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维论文,数学课论文,堂中论文,老师论文,吴正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采用辩论的方式进行教学是吴正宪老师课堂的特色之一。分析研究吴老师是如何有效开展这种辩论教学方式,又如何让学生从这样的辩论中获益,有利于对这种教学方式的领悟和学习。

一、在辩论中突破难点

1.片断实录:“分数的初步认识”辩论环节。(摘自《听名师讲课数学卷》,雷玲主编)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请大家判断:“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对吗?”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已经分成两个阵营。面对学生的不同答案,吴老师没有裁决,而让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各推荐两名代表与同学商量后再发表意见。

正方:(把手中的圆平均分成两份)我是不是把这个圆分成了两份?

反方:是。

正方:(举起其中的半个圆)这份是不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

反方:是。

正方:当仁不让既然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不同意这种说法?

此时,反方同学虽然口称“是,是”心里却很不服气,该是他们反驳的时候了。只见反方一个代表顺手从圆形纸片上撕下一块纸片,高举着分得的两部分大声问:“这是分成两份吗?”

正方:是。

反方接着把小小的一份举在面前,用挑战的口吻问道:“这是圆的二分之一吗?”

正方的底气已经不那么足了,小声说了声:“不是。”

反方咄咄逼人:“既然不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你们还认定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一份一定是二分之一呢?”好一个咄咄逼人的反问!

正方仍然不服气:“我怎么就得到了二分之一呢?”

坐着的同学开始按捺不住了,举手发言。一个说:“这个圆可以折成二分之一,也可以不折成二分之一。”真是一语中的。

另一个说:“如果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二分之一,但这里说分成两份,怎么分都行。”他在“分成两份”上加重了语气。真理是越辩越明。

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到此告一段落,吴老师紧紧握着反方同学的手:“祝贺你们,是你们精彩的发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时吴老师并没有忘记身边的正方同学,也深情地握了他们的手:“谢谢你们,正是因为你们问题的出现,才给咱们全班带来一次有意义的讨论!”老师彬彬有礼地向他们深深鞠了一躬:“谢谢!”孩子们笑了。

2.赏析研究。

相信无论是亲临课堂听过吴老师这节课的人还是看过本课实录的人都会对这场小小的辩论会有着深刻印象。

对老师出示的问题持不同意见的同学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而且想让另一方接受自己的观点。在这个时候,吴老师给了他们讨论时间,让他们理清自己的思路,准备一场小小的辩论会。

一场小小的辩论会,不过五分钟的时间,孩子们却通过思维的交流真正领会了分数中“平均分”的重要性。疑难知识点在孩子们的辩论声中攻破了,相信孩子们对这场辩论会也是难以忘记的。

二、在辩论中抓住问题的关键

1.片断实录:“平均数”辩论环节。(摘自苏州市小学数学教学网)

出示问题:小刚家一年中每季度的用水情况如下表(单位:吨),求小刚家平均每月用水量是多少。

季度 一二三四

用水量

16243521

备选答案:①(16+24+35+21)÷4;②(16+24+35+21)÷12;③(16+24+35+21)÷365。

生用手势示意自己选择哪个答案。大多数学生选①,另有几个学生选②。

师:一场辩论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到底选①对,还是选②对,我也糊涂了。你们互相提问问题,好吗?谁先开始?

正方;请问题目中问的是什么问题?

反方:题目问的是“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

正方:那一个季度有多少个月?

反方:一个季度3个月。

正方:那一年有多少个月呢?

反方:12个月。

正方:既然有12个月,为什么要除以4呢?而不除以12呢?

反方:因为一年有4个季度,所以除以4。

正方:(迫不及待)题目问的是平均每个月,谁要你求每个季度啊?

师:那你同意就可以到那边去。

反方:(拍自己胸脯)我还是在这边。

正方:人家要你求每个季度了吗?人家是要你求一个月的。

师:是啊,人家要你求平均每个月的,你们说应该除以几啊?

生:(齐)12。

师:我同意大家的意见,应该除以12。他们除以4了,有没有道理呢?那么你们求的是什么?

生:平均每个季度用水情况。

……

2.赏析研究。

在整个辩论过程中,吴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发言权,同时又做好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协助者,激发着提问方的热情,启发着被问方的思维。在辩论达到高潮时,一句“是啊,人家要你求平均每个月的,你们说应该除以几啊”让学生对问题的关键之处都恍然大悟。

看上去,这是台上两组学生的辩论,而事实上这两组学生的辩论牵动着台下同学的心。辩论的学生通过语言将自己的思维表达出来,两种不同的思路进行碰撞以求真理时,台下的同学在关注辩论的胜负时也便在关注着真理的藏身之处。当台上的辩论让真理越来越明显时,所有学生都豁然开朗了。

如此的辩论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让生生互动达到了高潮。

三、在辩论中增强挑战的勇气

1.片断实录:“约分”辩论环节。(摘自《吴正宪数学教学教例与教法》,吴正宪著)

屏幕上出现这样一道题:判断是不是最简分数。

生1:是最简分数。可以化成假分数,4和3是一对互质数,根据“分子分母互质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的规定,可以确认是最简分数。

生2:4和3虽然是互质数,但是你可别忘记是个假分数。因此,我认为不是最简分数。

师:是啊,谁对谁错呢?我建议你们双方查找资料或请教他人,用科学的依据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生1:请问什么叫最简分数?

生2:分子分母互质的分数叫最简分数。

生1:的分子分母是不是互质数?请回答。

生2:是。

生1:既然符合最简分数的规定,你们为什么反对?

生3:我认为不是最简分数,因为它不是真分数。

生1:谁告诉你最简分数必须是真分数?哪本书上有这个规定?

全班同学向生1投去赞许的目光。

生3底气不足,皱起眉头,陷入了沉思。

始终在一旁观阵的生4不失时机地站起来坚定地说:“我断定是最简分数。教材上并没有规定最简分数必须是真分数或假分数。只要符合分子分母互质这个条件就可以。”课堂上响起了掌声。

吴老师笑着说:“你们高水平的辩论真可以和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大学生辩论会一比高低。”同学们开心地笑了。

吴老师接着说:“今天的辩论不仅搞清了是不是最简分数,更重要的是我们从同学们各方的发言中学到了很好的学习方法。一是学会查资料,寻求理论依据;二是从概念的定义出发去判断。最重要的是通过争论碰撞,我们大家都从同伴的身上学到了乐于思考、勇于挑战、善于学习的态度和技巧。”

2.赏析研究。

吴老师常常在她的课堂中为学生创设交流的机会,搭建思维碰撞的平台,她让学生“敞开心扉,心与心交流碰撞,在碰撞中体验探索的乐趣”。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带来了课堂上激烈的辩论,吴老师恰当的引导和评价,给学生创造了勇于挑战的良好氛围。学生在辩论中质疑、挑战、探索真理,体验着数学课堂辩论的快乐。

在吴老师的课堂中,像上述案例中那样的小小辩论会常常会出现。“同学们常常为了一个正确结论的得出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当意见达到科学的统一时,大家又会握手言和。”吴老师的课堂上充满了学生智慧的火花,充满了思维碰撞的快乐。常常在辩论结束后,吴老师真诚地祝贺胜利者,同时不忘真诚地鼓励那些暂时败下阵来的学生,让他们都感觉到自己在辩论中实现了价值,充满了自信。

从吴老师的课堂可以看出,采用辩论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了知识,锻炼了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展示了学生的个性,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完善。

标签:;  ;  ;  ;  ;  

让思维与思维碰撞--浅析吴正贤教师在数学课堂上的争论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