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围手术期疼痛护理中无痛病房护理模式的管理论文_肖光辉

肖光辉

(重庆市巫溪县人民医院骨科;重庆 巫溪 405800)

【摘 要】目的:分析骨科围手术期疼痛护理中无痛病房护理模式的管理价值。方法:选取 2017 年 3 月到 2018 年 3 月于本院骨科实施手术治疗的 94 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随机编号法纳入实验组与常规组(n=47)。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无痛病房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与常规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术后 VAS 评分相对较低,组间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情感健康以及一般健康状态评分均低于实验组患者,数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围手术期疼痛护理中无痛病房护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受,且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在骨科围手术期护理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骨科围手术期护理;疼痛护理;无痛病房护理模式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1-0244-02

临床护理期间疼痛为骨科患者常见的主诉,对患者的康复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等均会产生较大影响,而创伤、手术以及术后功能锻炼等均会致使患者出现疼痛反应[1]。无痛病房主要是基于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展开护理工作,通过疼痛评估、疼痛干预等方式,力求缓解患者的疼痛反应。文章选取 2017 年3 月到 2018 年 3 月于本院骨科实施手术治疗的 94 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随机编号法纳入实验组与常规组,结合分组讨论的结果明确无痛病房护理模式在骨科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的价值,现总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 年 3 月到 2018 年 3 月于本院骨科实施手术治疗的 94 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随机编号法纳入实验组与常规组(n=47)。常规组患者中男性与女性比例为 27:20,年龄在 24 岁到 78 岁之间,年龄均数为(47.81±4.41)岁。腰椎手术 12 例,四肢手术 25 例,多发性骨折手术 10 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性与女性比例为 26:21,年龄在 23 岁到 78 岁之间,年龄均数为(47.82±4.37)岁。腰椎手术 11 例,四肢手术 26 例,多发性骨折手术 10 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组间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区别,可以实施分组讨论(p>0.05)。

1.2 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为患者介绍疼痛的情况下可以应用镇痛药,但是尽量少用或者不用,介绍镇痛药物所能够带来的危害。实验组采用无痛病房护理模式,具体方式如下。

1.2.1 疼痛评估

采用“VAS 评分”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分数在 0 分到 10 分之间,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的疼痛感受越为强烈,指导患者结合自身的疼痛情况自主选择对应数值。从患者入院开始展开疼痛护理干预活动,入院 6h 完成初次评估,而后每日 15:00 展开定时疼痛评估活动。

1.2.2 专业培训

建立疼痛管理小组,由科室主任、护士长以及责任护士组成疼痛护理管理小组[2]。通过文献查找、资料收集以及护理经验总结的方式,对骨科围手术期常见的疼痛诱发原因,护理干预方式等进行总结,制定针对性的护理疼痛缓解方式。

1.2.3 镇痛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与患者交流,介绍疾病发生的原因、治疗的价值以及治疗期间需要注意的各类问题等等。术前需要结合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创伤程度等制定科学的围手术期镇痛方案,且需要发挥心理疏导的价值,多鼓励患者。术后则可以指导患者倾听轻音乐、观看电视等分散注意力,介绍疼痛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赞扬患者的表现,密切观察患者的个体状态。遵医嘱按时实施镇痛方案,在患者返回病房后 lh 内进行术后第 1 次给药[3]。

1.3 评价标准

采用“VAS 评分”系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的疼痛感受越为强烈[4]。采用 SF-36 量表比较两组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分数越高则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为理想[5]。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 spss20.0 实施数据处理,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应用卡方与 t 值予以检验,差异性比较应用 p 值予以评价,p<0.05 则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规组与实验组患者的 VAS 评分对比

与常规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术后 VAS 评分相对较低,组间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2.2 常规组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常规组患者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情感健康以及一般健康状态评分均低于实验组患者,数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2

3 讨论

骨科围手术期疼痛为患者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也是当前骨科护理期间所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6]。很多患者由于难以耐受手术后疼痛,而出现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对其康复效果、睡眠质量以及精神状态等也会产生较大影响,甚至会诱发其他并发症。临床护理期间需要帮助患者正确缓解疼痛感受,提升患者的舒适度。无痛病房的创设,能够增强医护人员的镇痛意识,通过疼痛护理小组的成立,全方位为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活动,更加关注患者的个人感受,在护患双方积极交流的方式下,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指导患者更多科学镇痛的途径。根据调查的结果来看,与常规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术后 VAS 评分相对较低,无痛病房护理模式下,骨科围手术期患者术后疼痛感显著降低,数值优于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小组。同时,常规组患者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情感健康以及一般健康状态评分均低于实验组患者,表明无痛病房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的提升也能够奠定良好基础。

综合上述内容,骨科围手术期疼痛护理中无痛病房护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受,且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在骨科围手术期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赛华,曹虹.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无痛病房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09):49-51.

[2]刘壬招,赖兰静,刘新英,黄振存,张喆.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9):260-261.

[3]方密兰,金丽萍.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01):48-49.

[4]王恩玲.无痛病房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围手术期实施的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04):378-380.

[5]姚江萍.加快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观察[J].四川医学,2012,33(08):1499-1501.

[6] 李 梦 . 无 痛 病 房 在 骨 科 围 手 术 期 患 者 中 的 护 理 应 用 [J]. 实 用 医 学 杂

志,2012,28(07):1203.

论文作者:肖光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3

标签:;  ;  ;  ;  ;  ;  ;  ;  

骨科围手术期疼痛护理中无痛病房护理模式的管理论文_肖光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