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血栓通联合天麻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收治7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8例,单用复方丹参治疗,疗程14天;治疗组38例,给予血栓通、天麻素治疗,疗程14天,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药血栓通联合天麻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药;血栓通;天麻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也称一过性脑发作或小中风。TIA男性多于女性。发病突然,多发于体位剧烈改变、活动过度、颈部突然转动或剧烈屈伸情况下。发病时无先兆,一般无意识障碍,可反复发作。TIA轻微发作仅持续几分钟,也有的时间极短只有数秒钟,通常在半小时内可恢复,若超过2小时可能会遗留轻微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或CT及MRI显示脑组织缺血征象[1]。目前研究认为TIA主要的发病机制为动脉粥样硬化后,又出现了微血管栓塞或血流动力学异常,进一步导致局部脑缺血,有关资料显示发病后最初的1周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很高[2]。为有效救治患者,控制病情加重,我科于2015年6月~2017年2月治疗TIA患者76例,结果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76例患者均符合TIA 诊断标准。其中观察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49~78岁,平均59.3岁;对照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51~77岁,平均59.1岁;入院病例均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的TIA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及MRI检查,排除脑梗死、偏头痛、局灶性癫痫等发作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一过性运动、感觉功能障碍;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症状、体征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控制血压、降血脂治疗。⑴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⑵观察组:给予血栓通注射液0.6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天麻素注射液0.6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4天。
1.3疗效标准 显效:10天内未再发作TIA,无脑梗死发生;有效:10天内偶有TIA发作,但发作的频率较入院前明显减少,无脑梗死发生;无效:发作频度减少不明显,进展至脑梗死。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科急症。具有突发性,短暂性,完全缓解性,局灶性,反复发作性和无梗死性的特点,但任其自然发展,约1/3有发展为脑梗死可能,1/3反复发作,1/3可以自行缓解。TIA发病机制与微栓塞,脑血管痉挛,血液成分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分为颈内动脉系统TIA和椎基底动脉系统TIA。TIA反复发作是近期发生缺血性脑梗死的强烈信号,必须积极加以干预,防止血栓形成。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超声波检查、核磁共振血管成像、脑血管造影等针对脑血管的检查技术在临床应用日趋成熟和完善,发现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狭窄是导致TIA的重要因素。TIA临床特点为突发的、短暂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常反复发作、发作间隙期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根据受累动脉不同,可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及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椎―基底动脉系统常见的症状为眩晕,平衡失调,大多不伴耳鸣,特征性症状有跌倒发作,短暂性全面遗忘等。颈内动脉系统症状最常见的为对侧单肢无力或轻偏瘫,可伴有对侧面瘫,特征性症状为眼动脉交叉瘫和Horner征交叉瘫。血小板聚集异常、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成分异常是导致TIA发作的原因。脑缺血时间越长,脑组织损伤越严重,使缓慢的血流进一步减慢,供氧减少,酸性产物潴留,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液浓缩、血液粘稠度进一步增高,这一恶性循环将导致脑梗死的发生。
丹参冻干粉针主要成分丹参酮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高脂状态和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缺血性疾病的治疗[3]。有研究认为丹参粉针通过清除自由基,改善脑灌流量,从而改善脑供血不足造成高级脑功能活动障碍[4]。血栓通是中药三七的提取物,主含三七总皂苷,能显著降低血液粘度及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含量,明显延长特异性和非特异性血栓形成,显著缩短红细胞与血小板的电泳时间,使红细胞均匀地分散到血浆中,有利于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并抵制粘附、聚集反应,从而防止血栓形成[5]。该药能增强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降低血小板凝集和血液粘度[6]。
天麻素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根块提取,原料产地为云南。中药天麻可治疗痛眩晕、肢体麻木、惊痛抽搐。天麻素抗血小板作用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的聚集率。结果表明,天麻提取物在对家兔体外、大鼠半离体和小 鼠体内血小板聚集试验中,能抑制二磷酸腺苷(ADP)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在体外试验中,天麻提取物G2还能抑制由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对神经细胞作用,以人参总皂苷作为阳性对照,通过形态学观察和MTF等方法 检测细胞活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邯25—35诱导的培养神经元发生明显的形态学变化,MTF检测显示细胞活力明显下降,乳酸脱氢酶释放增多,差异有显著性(P<0.05);当预先加入不同浓度的天麻素和人参总皂苷时,Aft25—35对神经细胞的损伤明显减轻,细胞活力明显增强,LDH释放减少,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天麻素对 5-35诱导的神经损伤亦有较强的保护 作用,可显著降低神经细胞的死亡率,天麻素浓度在 0.05 mg/ml时保护作用最强。另外,天麻素有抗自由基和保护细胞膜作用,再灌注引起的氧 自由基大量生成而引发的脂质过氧化导致肾组织损伤 是缺血性肾衰发病的重要机制。缺血期使组织含氧量 减少,可造成组织自身抗氧能力降低;再灌注时富含氧 的血液重新灌注缺血组织,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电子受 体,可导致组织内大量氧自由基在短时间内爆发性增多并堆积,具有高度反应活性的氧自由基与含有丰富不饱和脂肪酸的细胞膜系统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造成细胞形态及功能的损害。天麻素可减少体外“缺血 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内LDH的漏出,对维持细胞膜的流动性具有一定作用;并能显著降低LPO的生成,表明天麻素有清除过多的自由基作用,同时表明对体外培养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多方面的保护作用.
本组研究表明,中药血栓通联合天麻素可增强活血化瘀功能、改善微循环,保护神经细胞的功能,显著提高TIA的临床治疗疗效,是一种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培育,左寒璐,王复新,等.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8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7):94-95.?
[2]许风雷,李翠萍,热依汗,等.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32-33.?
[3]涂守东.丹参粉针的临床应用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149-151.
[4]张玉文,刘建军. 还原性谷胱甘肽联合丹参粉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7):152-153.
[5]崔炳智.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4(16):56.
[6]张浩.血栓通治疗高脂血症合并高粘血症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4,13(8):490.
论文作者:樊薇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上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1
标签:天麻论文; 动脉论文; 血栓论文; 血小板论文; 短暂论文; 脑缺血论文; 血液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上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