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分院内科 ?江苏 苏州 215007)
【摘要】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40例对象为2014年8月-2016年3月间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不同用药治疗方法将其分成观察组(n=20例)与对照组(n=20例),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给予观察组患者治疗,采用阿司匹林给予对照组患者治疗,两组患者治疗4个星期后,比较其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治疗4个星期后,观察组PAG(AA)和PAG(ADP)均有明显下降,并且下降值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AG(AA)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星期后,观察组APTT显著升高,并且升高值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同时能有效预防血栓的我形成,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老年冠心病;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4-0261-02
冠心病在临床上又称之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其发病原因在于冠状动脉狭窄,引发供血不足,而造成的心肌机能障碍以及器质性病变,因此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1]。采用阿司匹林类药物进行抗血小板的治疗,大幅度的降低了冠心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本次研究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患者,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60例对象为2014年8月-2016年3月间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资料中冠心病的治疗标准。患者年龄均大于65岁,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排除患有恶性肿瘤和消化系统疾病以及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排除对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排除心功能Ⅳ患者;排除入组前2周使用抗血凝和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采用不同用药治疗方法将其分成观察组(n=20例)与对照组(n=2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在68岁~89岁之间,平均年龄(71.2±3.5)岁;病程8~24年,平均病程(13.5±4.7)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在66岁~87岁之间,平均年龄(70.2±3.1)岁;病程6~23年,平均病程(12.5±4.5)年。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扩血管治疗、汀类药物进行降脂治疗、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给予观察组患者治疗,采用阿司匹林给予对照组患者治疗,阿司匹林口服剂量为100mg每天,氯吡格雷口服剂量为75mg每天。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在入选时和治疗4个星期后,抽取患者空腹12小时清晨的肘静脉血,进行血小板聚集率和常规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采用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作为血小板聚集的诱导剂,依据诱导剂的不同,分别测出血小板聚集率PAG(AA)和PAG(ADP)。凝血功能监测:凝血酶原活动度(PA)、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血酶活酶时间(APTT)。
1.4 疗效评价[2]
所有患者治疗4个星期后进行比较:心电图ST段变化情况:心绞痛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疗效评价。患者在治疗半年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疗效评价:显效;患者静息心电图缺血性ST段恢复正常或者ST段恢复大于0.1Mv,心绞痛发生次数降低大于治疗前的80%。有效;患者静息心电图缺血性ST段恢复在0.05~0.1Mv之间,心绞痛发生次数降低在50%~80%之间(较治疗前)。无效: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心绞痛发生次数降低小于50%(较治疗前)。
1.5 统计学方法
收集整理本组实验数据,在统计学软件SPSS20.0数据包中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应用(n%)和(x-±s)表示,组间差异通过χ2和t检验,在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PAG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星期后,观察组PAG(AA)和PAG(ADP)均有明显下降,并且下降值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AG(ADP)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AG(AA)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同时是死亡率较高的疾病。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有效的治疗和预防冠心病是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3]。抗血小板治疗是治疗冠心病最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阿司匹林类药物进行抗血小板的治疗,大幅度的降低了冠心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但是服用阿司匹林后将会造成胃肠道等不良反应以及剂量的依耐性,进而限制其临床应用。所以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是临床医学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
总之,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同时能有效预防血栓的我形成,临床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肖文琦.血栓弹力图法与比浊法在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检测中的比较[J].中国循环杂志,2013,28(4):318-320.
[2]刘衍霖,张宁,王颖等.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14):2145-2148.
[3]王热华,林锋,陈诗泉等.血栓弹力图评估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血小板抑制率的临床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7):4111-4112.
论文作者:朱秀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5
标签:患者论文; 阿司匹林论文; 冠心病论文; 统计学论文; 血小板论文; 对照组论文; 格雷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