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_梁秋蕾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_梁秋蕾

梁秋蕾 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新塘镇白石岭小学 537000

【摘要】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培养阅读能力可以从课内和课外进行。在课内通过词句训练、把握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启发学生质疑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课外阅读要注意自主性和广泛性。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7-029-01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从事教学十多年,我发现阅读一直是学生的弱项。每次批改练习卷,总发现第一、二面的字词句基础部分还好,改到第三面的阅读部分就一团糟,不管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学生似乎抓不到要领,阅读也成了除作文之外令学生头痛的一大难题。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先从培养学生的课内阅读能力入手,再从课外阅读加以辅助,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课内阅读能力

课内阅读就是课堂教学时,以语文教材为本,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一般来说,文章就是由字、词、句、段构成的。那么阅读理解课文当然也要从这四方面入手。

1、在词句训练中提高阅读水平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比如在《盘古开天地》一课中有一句“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这个句子有些难理解,我先让学生查字典“混沌”,再让学生比较“混沌”和“模糊”的不同,然后让学生用“混沌”一词口头造句。通过说话,既加深了词语的理解。另外阅读文章要理解段落的意思,必须先弄懂每句话的意思,而理解句子的意思,必须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如课文《爬天都峰》第二段中“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学习这句话时,我们要紧紧抓住“笔陡”、“发颤”这两个词,“笔陡”说明像笔一样直,“发颤”是忍不住颤抖,理解了这两个词,学生自然明白了这句话是讲天都峰的陡峭。再如:《猫》的第一段,我引导学生抓住“性格、古怪、老实、贪玩、尽职”这几个关键词,分别找出描写猫不同性格的句子,有关键词的引导,学生就很容易判断出第2、3句写猫很老实,第4、5句写猫很贪玩,第6、7句写猫很尽职。这样一来,学生既能明白课文从三方面写猫的古怪性格,又能清楚段落的结构。

2、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培养阅读能力

学语文教学往往只相信学生。以为学生什么都不懂,课文的理解全靠教师的讲解。甚至学生已弄懂了的,也是一句一句地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浓了,抑制了学生积极性,学生只是听,被动地接受,阅读能力怎么能得到培养呢?其实有的课文,或者有的段、句读读就懂了,不需要教师多讲。如《富饶的西沙群岛》,形容海水种种色彩的:“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地交错着,五光十色,异常美丽。”形容珊瑚的:“有的象绽开的花朵,有的象美丽的鹿角。海参……大龙虾……”学生一读就懂了而且读得有声有色,津津有味。比教师一味的分析讲解,实际效果要好得多。

学生阅读能力能反映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如果课文中的词语、句段意思不太懂,学生读起来必然不流畅;如果意思领会不正确,阅读时的语调、感情就不恰当、不自如。因此,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难点在哪里,只要找上、中、下层生分别读一读课文,就能知道学生的实际。只有了解学生实际,才能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有些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学生一定难以理解。阅读教学方法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而是看课文内容,看学生的实际水平,该讲的讲,该读的读,该练的练,该做的做。教师要大胆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相信他们通过读、练、议能掌握相当部分的内容,教师的精力集中到学生不易掌握的那些方面去,探索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3、在启发学生质疑中培养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学生一经起启发,积极性就高起来,认真读书,主动发现的问题也多起来了。学生的求知欲强了学习兴趣也深了。

二、通过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外阅读是提高。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时要趁热打铁,指导学生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外阅读,从而提高阅读能力。但老师不能太心急,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提高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迁移运用,课内学知识,课外练能力。在课外阅读时应提醒学生注意以下三点:

1、课外阅读具有自主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维,动脑动口,教师切不可代劳。为避免反复练读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浏览、默读、朗读、精读、略读等多种方法。学生多读多想,读文从断断续续到琅琅上口,能读到这种程度,对文章至少也有一知半解。但这要花费很多时间。

2、用很多时间读文,这在考试时不适合。那么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完成阅读任务?先把短文通读一遍,形成初步印象,然后根据第一道习题的要求再把短文读一遍,并总结出答案;接着以同样的方法解决第二题、第三题……五、六道习题做完,短文也读熟读透了,对短文自然有更深的理解,再以自己的理解检验所做的习题,肯定事半功倍。

3、课外阅读具有广泛性。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信息量不断増加。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从课外阅读中积累词汇,学习描写方法,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段落,把它吸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在作文时就可信手拈来,还愁无话可说吗?

总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去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逐步提高。

论文作者:梁秋蕾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5

标签:;  ;  ;  ;  ;  ;  ;  ;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_梁秋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