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水务局排水管理科 广东东莞 523001
摘要:由于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东莞暴雨呈上升趋势。暴雨是指降水强度很大的雨,如若市政排水系统未能及时排除积水,暴雨过后交通仍会持续中断。除了与市民交通出行等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市政排水系统的完善与否还较大程度影响着城市的卫生环境、道路状况等。城市严重积水对城市居民生活、服务业、工商业、贸易等将产生日益重大的影响。另一方面,频繁、长时间的积水,会破坏城市的生态环境,损坏城市的整体社会形象。作为城市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市政排水系统的强化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就市政排水系统中应对暴雨积水的措施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东莞;市政;排水系统;暴雨积水
1市政排水系统的设计要点
1.1排水设施的完善
排水系统设计要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套。各地区应根据自身所处位置的地形地势、气候条件、气象灾害特点,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等多种综合因素进行合理设计。例如像横沥镇油沥村、常平镇木倫加油站等多处易涝点,造成暴雨内涝的原因是现状道路两侧市政雨水管网管径偏小;清溪镇鹿鸣路等易涝点,造成排水不畅的原因是现状道路两侧排水管渠堵塞,局部雨水口较少。
根据排水管理部门的工作经验,目前造成东莞市部分地点出现内涝的主要成因有:(1)发生超过排水设施设计标准的强降水;(2)市政排水设施缺失,地表雨水无排走的渠道;(3)排水设施建设标准偏低,排水管渠过流能力不足;(4)外江外河水位顶托,缺乏泵站等强排设施,造成管渠排水不畅;(5)道路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比如雨水口设置不符合实际需要等;(6)大型市政交通工程如轨道交通等在道路围蔽开挖施工过程中未经排水主管部门同意,圈占原有道路排水井口,造成局部道路排水方向改变和局部排水管道破坏;(7)排水管渠淤塞;(8)路面雨水口被树叶、生活垃圾等堵塞。综合起来,要加强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大对排水系统投入的力度。城市规划是否合理,基础设施是否完备是评价一座城市是否宜居的首要因素。排水设施设置不充分、不合理、不符合现状的路段需要改造。第二,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东莞市2016年版暴雨强度公式和当地排水专项规划,将市政排水系统进行合理规划,综合利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增大排水容量。
1.2合理设计雨水口
雨水口是雨水排除的第一道门户,雨水口的泄水能力直接影响路面雨水的排除,因此雨水口形式的选用至关重要。在城市的重要街区,偏沟式雨水口受到落叶、生活垃圾的影响,泄水能力往往低于指标,因此对于重要街区可采用联合式多箅雨水口,或新型立体涡轮雨水口,通过增大雨水口的泄水能力,降低路面积水的风险。对于城市主干路、重要街区,可以考虑适当加密雨水口,减少雨水在地面停留时间。如果一处雨水口发生堵塞,雨水也可迅速排入附近的雨水口,降低路面积水几率。
1.3合理设置道路排水管道的分布
根据地势和集雨区域,合理设置管道、管道走向,最终汇入水体。最好充分利用地形高差,根据重力流顺畅排水,管道倾斜一定角度,同流量下,管径大时坡度相对较小,管径小时坡度相对较大。根据流向,下游管道管径应比上游稍大,以备在城市开发中会有新增的雨水管渠需要接入。排水管道的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要根据实际调整。管道过流能力不足的,可适当增加管道分流。在地势低洼或者重要中心地带,必须设置特大的排水管道,加密雨水口。
2应对市政排水设施暴雨积水的措施
2.1优化和创新市政排水系统设计
为防止暴雨和特大暴雨对市民生活和城市运转造成巨大影响,我们必须设计科学合理的排水系统来应对暴雨积水问题。所以,一是在设计之前应做好物探,设计人员应对现场进行调查,反复踏勘,采集准确的信息。二是针对排水管道和雨水口的设置,需确保其均匀性以避免降水对管道造成的压力。三是实际设计中,斜坡位置的排水管道孔径应相应合理扩大。四是对于原有管径不足的管道,可适当扩大管径以扩大流量,避免淤塞。五是排水管道形状尽量采用圆形,并提升设计专业性,从而更快速排出积水。六是不断创新排水井盖的设计,如采用多孔式设计,加快排水速度,同时降低井盖所承受的压力,对道路维护起到一定作用。七是可根据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理念,在人行道、广场、停车场等地方采用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等措施,延长雨水在城市环境中的滞留时间。
2.2完善市政排水系统维护、维修制度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这也相应推动了城市建筑物的更新速度,在这过程中,建筑工程施工时如果缺乏重视,很可能会直接影响城市排水系统。另外,平时生活垃圾和枯枝烂叶未及时清理而进入下水道,便会导致雨水口堵塞甚至下水管道淤塞,如果这时突遇暴雨,必然会发生内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日常必须对市政排水系统进行维护。负责市政排水系统施工的队伍在完成施工之后,也要定期对其进行维护。因为市政排水管道的维护工作是长期性的工作,所以施工队伍要建立相应的维护小组,调查建筑施工时期的相关数据,建立一个完善的市政排水系统维护、维修制度。像目前东莞市级及多数镇街排水主管部门已建立完善的机制和管理制度,并将排水设施的维护、维修市场化,购买专业的管养维修队伍服务,加强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做好排水系统维修,更好维护排水设施。并对已有的考核评分表及工作联系单进行细化完善,委托第三方定期对管道进行抽检,对结果打分排名,倒逼镇街要求维护单位及监理单位提高维护服务水平。
2.3建立暴雨的排水应急机制,做好行业监督管理工作
近几年,暴雨对城市的侵袭越来越严重,发生严重内涝的现象越来越频繁。有些市民就认为城市的排水设施已严重落后,要求对整个排水系统进行改造。但实际上,现有的排水系统在平常天气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完全改造是对政府资源的一种巨大浪费,不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如果能有一整套完善的专门的应对暴雨积水的机制,在暴雨来临时,能起到有效疏导积水的作用,便节约了资源。例如工作人员提前对城市的排水系统进行整体巡查,了解具体情况,对需要改造的地方进行改造,暴雨来临前对排水能力比较弱的地方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加强对气象的预测,及时发布预警,及早做好应对准备;排水设施养护单位在暴雨时进行巡查,组织应急抢险,有效减少城市内涝安全事故发生。这考验排水主管部门城市排水防涝的管理水平,东莞市通过大力开展排水规划编制、扎实推进城市易涝点整治工程建设、建立健全排水防涝应急工作机制和推行排水设施巡查养护购买社会化服务等工作措施,大大提高了城市防洪排涝的应对能力。
2.3.1高度重视,加强排查
汛前重点对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内涝隐患点和安全生产进行专项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城市易涝点的排查与治理情况,及时补齐或更换排水井盖与加装安全防护网,城市排水管网、河道的清淤情况,城市排水泵站的维护管理情况,各项应急预案的落实情况,应急抢险物质的储备及抢险队伍落实。确保基层单位的防汛责任、抢险队伍和防汛物资等应急保障措施和防汛抢险工作真正层层落实到位,不留死角。
2.3.2扎实推进城市内涝整治工作
完善城市排水规划的编制,大力推进城区内涝整治工程。目前市区大力推进的有东城下桥河内涝整治工程、南城街道的部分内涝整治工程,以及市区内涝整治应急三期工程(新开河系统)南侧分流工程和鸿福西路东莞市民艺术中心片区内涝整治工程的前期工作。内涝整治工程的完工有效提升了雨水管渠应对暴雨的能力。
2.3.3进一步提高城市内涝应急管理能力
2.3.3.1完善《东莞市市区排涝应急预案》修订工作
做好《东莞市市区排涝应急预案》修订工作,根据《东莞市暴雨强度公式修订技术报告(2016年)》,对市区各级内涝应急响应的流程、应急处置的程序、内涝点应急措施进行修订,进一步健全完善排水防涝预警预报及部门联动机制。
2.3.3.2全面推行易涝点“一纸式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各镇街制定每个易涝点的应急方案,确保对每个应急环节都责任到人,按要求落实各易涝点的应急抢险的队伍、物资贮备和措施。最大限度提高应急工作效能、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减少内涝损失,全面提高内涝应急管理能力。将每个易涝点的一页纸应急预案纳入《东莞市易涝点应急手册》并每年更新。
2.3.3.3做好内涝信息发布工作
市排水主管部门收到市气象局发布黄色及黄色以上级别的暴雨信号等预警信息后,人员快速到位应急值班,启动相应级别的市区内涝应急响应,通过企信通和微信工作群及时发预警信息,收集积水信息后实时通过电台、微博等媒体即时向社会公布,方便群众的出行。收到市气象局解除预警信息,企信通发布积水反馈,严重时拟应急简报上报上级部门。
2.3.4大力推动排水信息化系统建设
在东莞市三防指挥系统和市规划局市区地下管线普查的基础上,东莞市编制了《东莞市排水防涝数字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设方案》和《东莞市排水防涝数字信息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城市重要易涝点安装内涝监控系统,通过整合东莞排水设施基础数据和资源,建设东莞市排水防涝系统平台,实现城市排水防涝的设施数字化、信息可视化、监测实时化、调度科学化,完善应急指挥科学调度,减少内涝带来的影响。
3结束语
综合以上所述,市政排水系统是体现城市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项目,只有建立高质量的排水系统才能快速排出积水,为城市的正常运行提供保证。面对暴雨积水问题,市政排水主管部门必须积极做出应对,调整市政排水系统设计、加强排水应急管理、完善市政排水系统维护维修制度并制定暴雨积水紧急应对策略,才能快速排清暴雨积水,推动城市化进程,并实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市政排水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许津.建材与装饰.2018(30).
[2]区域市政排水系统专项规划设计探讨[J].胡晨昊.净水技术.2016(05).
[3]市政排水设计问题探讨[J].黄鹏.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2).
[4]市政排水施工问题与对策的探讨[J].诸钱芬.住宅与房地产.2017(06).
论文作者:黄泽慧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7
标签:内涝论文; 暴雨论文; 市政论文; 城市论文; 积水论文; 雨水论文; 东莞市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