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官员并“进监狱”_反腐倡廉论文

作为一名官员并“进监狱”_反腐倡廉论文

做官与“坐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做官与“坐牢”本来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做官者假如能够时刻想到“坐牢”的痛苦煎熬,时刻想到腐败落马之后的狼狈结局,从而自觉地防“腐”杜渐,一尘不染,我敢断定,搞腐败的人必定会大为减少。这个观点看似偏颇,我还是想阐述一二:

做官想到“坐牢”,这实际上是一种忧患意识。剖析以往的腐败案例,无论是大贪官还是小腐败,他们无一不是丢掉了忧患意识,在手握人民赋予的权力后,却忘记了“领导就是服务”的宗旨,那么,犯错误摔跟头就是必然的。因为所有的腐败分子。都是从“小节”不保,终成大恶的。就拿最近落马的浙江台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苏建国来说吧。在审查中,他竟交代了这样一个荒唐的逻辑:看到上级有关部门下发的领导干部腐败受到惩治的“警示录”,不仅不引以为戒,悬崖勒马,反而在看到那些比自己级别高的干部犯了严重的错误时。竟“忽有一种如释重负之感”,可见他并没有想到自己也会坐牢。

做官想到“坐牢”,也是一种自律意识。做官的感觉与坐牢的滋味绝对有天壤之别。说白了,每一个领导干部都清楚腐败堕落的结果是什么,那么怎么还会有人越轨呢?我以为,大凡是腐败分子,自律意识很差,都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干的坏事很隐秘,别人没有发现。其实正是这种小聪明使他们一步步滑向牢房之中。因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做官想到“坐牢”,这更是一种反省意识。经常检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刻反省自己是否牢记宗旨、勤政为民。这实际上是一种从灵魂深处迸发出来的内在动力和自我鞭策。它的警示效果,要比坐了牢房之后的悔过及时得多。

有道是“官有所畏,业有所成”,做官者有了畏惧心理,才能兢兢业业,方可勤勤恳恳。有了临深渊、履薄冰的心态,就不敢为政不勤、敷衍塞责,就不敢狂吃乱食,腐化糜烂;就不敢结党营私,任人唯亲。

近日有报道说,某市纪委书记带领各部门处级领导干部和家属到该市监狱参观,并听落马的腐败官员现身说法,我看这很有现实意义。只有让我们一些干部有了怕坐牢的心理,他们才不致于“不自重者致辱,不自畏者招祸”。

标签:;  

作为一名官员并“进监狱”_反腐倡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