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大以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与进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文明建设论文,举措论文,进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习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首要的是认清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流。十三届四中全会后,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从实际出发,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措施,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效果,对促进改革、发展、稳定起了重要作用。系统地了解与研究十四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进展和重大决策,有助于我们认清形势,更好地贯彻《决议》的精神。
坚定不移地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是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的一条重要指导方针。但是,对于这一方针,在执行过程中出现过不一贯的情况,引起了党和群众的极大关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面落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从多方面作了积极有效的努力。多年来,党中央制定的每一个重要文件,都要提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出台的每一项重大的改革措施,都包括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党中央通过不断地总结新鲜经验,不断地深化思想认识,提出和阐明了一些重要的思想观点,为全党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从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着眼,科学地阐明了精神文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四大以后,党中央进一步阐发了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1993年12月,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表现在经济政治方面,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物质文明上,而且表现在思想文化方面,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精神文明上。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生活空虚,社会风气败坏,也不是社会主义。越是集中精力发展经济,越是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就越是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这个观点出发,党中央认真分析研究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所面临的新的历史任务,强调指出:从1996年到2010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要巩固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促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迎接综合国力剧烈竞争的挑战;要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这一切,不仅要求物质文明有一个大的发展,而且要求精神文明也有一个大的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因此,我们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正是基于这种科学认识,党中央郑重地提出了“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把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的战略任务,并以此统一全党的思想。
深入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条件,精辟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与复杂性。当前,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一定意义上讲,治理国家的难度、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度和广度都比以前增大了。因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告诫全党:由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引起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许多重大变动,而体制、法律、政策、管理的完善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由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严重曲折,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压力和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将长期存在;还由于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遗留的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仍有相当影响。这就决定了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然是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对此,全党一定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透过这种分析,党中央明确提出了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若干历史性课题。包括:如何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使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防止和克服一手硬、一手软;如何在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防止和遏制腐朽思想和丑恶现象的滋长蔓延;如何在扩大对外开放、迎接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情况下,吸收外国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精华,防止和消除文化垃圾的传播,抵御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这些课题的提出,不仅反映出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同时也实实在在地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199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了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围绕着这个新的思路,党和国家相继推出了许多重大的举措和办法。
第一,切实加强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理顺领导体制,建立各级领导负总责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键在党的领导。 1993年,江泽民同志指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对全党同志的重要考验。一切忠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都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致力于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后,他又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应当把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和成果作为衡量党的领导是否合格的一个重要标准。他指出:“物质文明抓得好,精神文明抓得不好,不能说是一个合格的领导。看一个领导干部的政绩,不仅要看他抓物质文明建设的能力和成果,还要看他抓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和成果。”为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规定:要健全和完善各级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协调机构,进一步理顺领导体制,形成各级主要领导负总责,各有关部门和团体共同参与、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党中央还决定:要把领导精神文明建设的实绩和本领,作为对干部使用和奖惩的基本依据。
第二,制定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明确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阶段性奋斗目标。1994年初,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涉及各个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制定发展规划,提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阶段性目标和具体措施。根据这一精神,《纲要》将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并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特别要把提高青少年素质作为工作重点。形成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舆论力量、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文化条件和社会风尚。建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批判继承历史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了实现这个根本任务,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又进一步提出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今后15年的主要奋斗目标。
第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十四大以来,党中央认真研究了当今的世界局势,充分认识到:加速发展科学教育,不仅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从这种认识出发,1995年5月,党中央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果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江泽民同志指出: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毫无疑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决策,是新形势下党中央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制定的一项根本措施,是中华民族实现全面进步的必由之路和根本保证。
第四,从实际出发,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造。十四大以来,党中央千方百计地创造各种条件,普遍开展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同时,党和国家不断增加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使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
十四大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为提高全党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第一,明确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并将之放到加强思想建设的首要地位。1992年,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郑重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此后,党中央领导编辑出版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和修订出版《邓小平文选》第一、二卷,多次举办省部级干部理论研讨班,制定了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到党校轮流进修、后备干部要经过党校培训的制度,规定用两三年的时间全部轮训县处团级以上的党员干部。同时,充分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及时澄清一些错误思想,总结交流干部群众的学习经验,逐步找到了一条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
第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制定宣传思想工作的指导方针。1994年1月,江泽民同志提出:“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 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作用。”之后,他又多次号召党的领导干部和从事宣传思想工作的同志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以高度的责任心抓好舆论引导工作。根据这个思路,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以“一个根本方针、四个方面工作”为主要内容的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布局和战略思想,要求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做到: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这个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坚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坚持精神文明重在建设,重在加强管理,以管理促进建设。这些重要的指导方针的确立,为进一步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水平奠定了基础。
第三,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致力于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从党的十四大到十四届六中全会,党中央经过积极探索,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现在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同时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鼓励支持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履行公民权利与义务、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道德,团结和引导亿万人民积极向上,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为了完成这个基本任务,多年来,党中央采取了许多重要举措。包括:明确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原则是集体主义,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突出宣传了一批先进典型,鼓舞和引导人们扶持社会正气;提出要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分清是非界限;旗帜鲜明地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普法活动,加强社会和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倡导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高度重视党风和社会风气问题,不间断地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活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活动;加强廉政建设,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等等。这些举措,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综上所述,党的十四大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思路正确,措施得力,成绩显著,推动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对改革、发展、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流。当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个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目前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不断加大力度,坚持不懈地、不断深入地长期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