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1997年后内地与香港的进一步金融合作_银行论文

论1997年后内地与香港的进一步金融合作_银行论文

论“九七”后内地与香港金融的进一步合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香港论文,内地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九七”后内地与香港的经济金融合作必将更上一个新的台阶,文章分析了两地金融合作的现状与前景,并提出了加快实现两地金融体制衔接的措施。

关键词 九七回归 香港金融 金融国际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内地与香港的经济金融合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九七”香港回归后,两地经济金融的合作和衔接必将更上一个新的台阶。本文拟就如何进一步加强两地金融的合作和衔接进行探讨。

一、内地与香港金融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香港是仅次于纽约、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位居世界第三。1993年,香港共有持牌银行172家,各持牌银行共开设分行1605间。金融从业人员达到35万人,目前香港金融资产总额已达到73329亿港元。世界前100名的银行中有81家在香港营业。香港银行业的总资产和负债有60%以上是对外的,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香港还是世界第五大外汇交易中心,并与伦敦、纽约、苏黎世并列为世界四大金市。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内地与香港的金融合作呈不断加强的趋势,金融联系日益密切,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力地推动了两地经济贸易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香港是内地最重要的外资来源地。截至1996年底止,中国累计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854亿美元,是目前世界第二大外商投资东道国,其中港资约占60%,总额达1100亿美元左右,华南地区利用外资中的港资比例甚至高达80%。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加工业、酒店业、房地产业,基础设施的投资近年来也有明显增加。据统计,至目前为止,估计已超过80%的香港本地厂商把生产线迁至内地特别是华南地区,设立了逾2.5万家工厂,有5万名以上的香港技术管理人员在内地工作,内地约有300万员工直接或间接为港资企业提供服务。80年代两地的金融合作,主要表现为香港是内地在海外融资的主要市场,香港的银行为投资内地的港商直接提供贷款或银团贷款。进入90年代,对内地的银团贷款逐年增加,1995年-1996年,内地筹集的银团贷款,90%是经过香港安排的。近年来,两地合作的层次已大为上升,合作的范围也扩展至其他金融领域。

与此同时,近年来内地对香港的投资也在快速增长。截至1996年底,内地对香港的投资额累计已达425亿美元,成为香港最重要的外来投资者,中资企业总数约1800家。香港中资企业中,有不少是实力雄厚的大集团或上市公司。前10名大型中资企业的总资产均超过100亿港元,其中中银集团达到9000亿港元。金融业是内地资金投入香港最多的一个行业,也是国内对香港市场支持最大的一个行业,最有代表性的是中银集团。现时的中银集团是香港第二大银行机构,在香港有13家成员银行,350多家分支机构,存、放款均占香港存货市场20%以上的市场份额。近年来中资在港贸易、金融、保险、运输、旅游、建筑等领域活动频密,已成为香港经济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2.两地银行的引进输出不断增加。自1982年南洋商业银行在深圳开设分行以来至1996年底,内地共引进外资银行代表处531家,营业性金融机构151家,其中分行137家,分布在中国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国内在引进外资银行及其配套措施的制订中,历来都把香港金融业的利益放在重要的位置。在已引进的外资银行中,香港银行占有较大比重,仅在广东省内就有20家,占45%;在外资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试点中也首选香港银行试办;国家经贸委明确表示“九七”后的香港银行仍享受外资银行的优惠政策。同时,内地在香港的金融机构也在逐年增加,除原有中银集团13家成员银行之外,在港中资企业陆续参股香港本地银行,并设立了10多家财务公司和数十家保险公司。1995年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设立分行。

3.在证券市场方面两地已开展了初步合作。内地企业在海外上市,90%选在香港。到目前为止国内共有22家企业在香港上市,筹资额达260多亿港元,其中有的已成为香港股票市场有代表性的红筹股。香港金融界非常关注内地证券市场的发展,并积极参与了内地特别是广东证券市场的培育。香港许多商人银行和证券公司都成为B股的承销商,渣打、汇丰更成为深圳B股的清算银行。香港资本市场上专门投资珠三角等地的“中国基金”就达20多种。内地一些证券公司,开设了委托投资香港股票的业务,从而进一步密切了两地的金融联系。深港穗都在积极行动,建立三地一体化的证券市场网络体系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了美元回购协议,这表明中国人民银行将随时向香港金融管理局提供美元支持,以稳定汇率。目前国内外汇储备已超过了1100亿美元,1996年外贸顺差达122.4亿美元,通膨率大幅回落,外汇供大于求,这极大地加速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同时也增强了中央银行对汇率的调控能力。

尽管内地与香港之间的金融合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就总体而言,由于受诸种制约性因素的影响,这种合作更多地处于较低的层次,缺乏总体的规划和长远的打算。“九七”后,内地与香港的金融合作,必将在更高的层次上展开,在更广的空间范围内拓展。总之,无论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加快中国经济金融体制的改革,建立市场化经济体制,还是继续保持香港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内地和香港之间金融进一步合作、衔接都显得意义突出,前景广阔。

二、构建内地市场金融新体制,尽快实现两地金融体制的衔接

1.加快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使之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国有专业银行的商业化,是当前金融改革的中心环节。迄今国家专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未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尚未真正触及到专业银行产权体制这一带根本性的问题,专业银行经营性业务与政策性业务仍然难于分离,现存国家专业银行仍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或多或少具有政府的行政职能,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如果现有国有专业银行不从产权体制和经营机制上作根本性的制度变革,是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也很难与香港的金融业竞争、合作和衔接的。

2.改革现存的资金信贷体制和利率体制,真正实现资金商品化和利率市场化。现存资金信贷体制和利率体制存在严重的缺陷,这突出地表现在目前专业银行信贷资金基本上仍由计划控制,以及既不反映资金存贷价值,又不反映资金市场供求状况的全国统一、僵化、呆滞的固定利率上。必须借鉴国际和香港商业银行的习惯做法,逐步取消贷款规模控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资产负债管理及资产风险管理。在利率管理方面,也可学习香港的做法和经验,成立银行公会,利率管理由银行公会负责。公会定期召集会议,研究和拟定银行基准利率,规定存放款利率浮动幅度,并根据经济情况的变化经常调整利率,以进一步发挥利率杠杆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3.构建内地完善的商业银行体系。构建新型的商业银行体系应当围绕把现行国有专业银行转变成商业银行和大力发展其他类型的商业银行两个方面展开,其内容主要包括:(1)改造现有的专业银行,使其逐步向商业银行发展;(2)同时兴办一批地方性商业银行,以便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3)进一步积极大胆地引进外资银行,作为内地商业银行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4)建立私营银行;(5)组建商业银行集团和实现商业银行的国际化,以促进内地商业银行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4.尽快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加速培育金融市场。要尽快完善多层次、多功能的金融组织体系,在大力发展商业银行的同时,加快政策性银行的建设,真正实现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业务的分离,并建立投资银行、开发银行等各种专业银行金融机构。要加快培育金融市场体系,包括票据、拆借、债券、股票、外汇、黄金、期货等种类的市场,完善内地的金融市场体系。

三、加速内地金融国际化,在更高层次上全方位展开两地金融合作

1.继续大力吸引港资。经过十余年时间,内地与香港之间的经济金融合作已从互补性逐渐发展成为高层次的结构性合作,经济一体化过程不断加快。今后对香港地区资金的利用,在继续坚持原有方式、渠道的同时,应注意开拓新的门路。(1)更充分运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融资功能,进一步引进银团贷款,支持内地的大工程、大项目的资金需求;(2)根据国际投资方式、贸易方式的发展趋势,除了中外合资、合作、外商独资和“三来一补”方式外,应鼓励采取多种灵活利用外资的新形式,如股权投资方式、BOT方式、境外集资上市方式、投资基金方式等;(3)不断加强与香港地区证券市场的联系,逐步建成穗港深一体化、覆盖珠三角及全广东、辐射全中国的证券市场网络;(4)积极发展内地基金市场,并在中央有关法规出台后,寻找合作伙伴,筹建以国内证券为主要投资对象的中港合资合作基金。

2.进一步引进外资银行,加强内地与香港的银行合作。加强内地与香港银行合作,主要应在如下方面作努力:(1)更多地引进香港地区的外资金融机构,希望通过努力,能够有更多的香港地区的国际性大型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在内地开设分支机构;(2)建立中港合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应积极筹划组建中港合资(合作)银行、投资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3)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内地的金融机构走出去,在海外,首先是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开拓国际市场;(4)充分利用中港银行各自优势和功能的互补性联手合作。如利用各自本一外币资金的优势,通过联合贷款、银团贷款、本外币配套贷款等方式,优化资金配置和资金余缺调剂。通过诸多具体形式,把中港银行合作不断引向深入,逐步用双向型合作取代单向型联系。

3.借鉴香港经验,拓展内地离岸金融市场。建立上海、广州等沿海开放城市离岸金融市场符合建立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构想,也有利于推动本地经济的发展。要借鉴香港的经验,积极谋求与香港的合作。深入研究香港离岸市场的特点和现状,开展某些新的业务,如境外证券市场、进出口开证担保等业务来弥补香港市场的不足,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此外,加强内地与香港金融人才的交流,是实现两地金融合作与衔接的重要方面。

标签:;  ;  ;  ;  ;  

论1997年后内地与香港的进一步金融合作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