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院SPECT-CT工作场所放射防护监测结果探讨论文_徐华明

深圳市瑞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109

摘要:SPECT-CT作为我国现阶段诊疗比较先进的医学影像设备,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临床工作环节,但是使用此类设备进行诊断产生的放射问题也在时时刻刻威胁者医护工作者们的生命健康。核医学科中的辐射分成外照射和内照射,本文主要分析γ射线外照射的影响,对核医学科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情况进行检测,继而针对核医学科工作场所周边的污染情况进行研究,从而探究该医院核医学科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问题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进而提高SPECT-CT在实际医学诊疗环节的应用。

关键词:核医学科;SPECT-CT;放射防护;检测;评价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在了实际的医学诊疗环节,以期实际的医学诊疗环节帮助医师更好的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确定、诊疗,SPECT-CT便是近年来实际诊疗环节比较常见的辅助诊疗手段之一,不仅仅能够帮助医师更好的观察患者的健康情况,同时能够帮助病灶区域的确定。SPECT是借助于单光子核素标记药物来实现体内功能和代谢显像的仪器,需要使用放射性核素,它的特点是能够反映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和物质代谢方面的信息,同时所使用的核素半衰期较长,易于制备和运输,所以使用成本低,便于推广。但由于分辨率的限制,无法清晰地显示解剖结构,造成病灶的定位困难。CT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成像装置,它是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两种设备各有特色,SPECT/CT则为SPECT和CT的融合机,能够将SPECT的功能图像与诊断CT的图像精确地融合起来,弥补了SPECT在解剖定位和分辨率方面的不足,具有很大应用前景。但是这使用这种设备进行临床医学诊断时产生的放射问题不容忽视,因此,针对医院SPECT-CT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检测工作成为了实际医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医院SPECT-CT工作场所的实际放射防护检测结果情况进行评价,进而得出相应的放射防护措施,以期在根本上帮助我国SPECT-CT工作场所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

一、研究背景

随着放射技术在实际医学诊疗过程中应用的不断深入,放射技术帮助医师进行患者病情的日常诊疗同时也为进行放射操作的医师及患者带来了一定的放射危害。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放射问题所造成的医患身体健康问题比比皆是,这种情况的存在令医学工作者们不得不重视起了在实际放射诊疗环节有关放射防护的工作。截止目前,在实际的医院运行中已经逐渐开展了有关SPECT-CT工作场所周边放射防护情况的检测,并以期通过对工作场所周边的分装室、注射室等工作场所的γ射线外照射放射性进行监测和分析。

二、研究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材料

本次检测的对象为某医院核医学科中 infinia型SPECT-CT射线装置,以及使用非密封放射性同位素Tc-99m。放射性核素以高嘚酸钠溶液形式存在。

根据现场调查可以认为该医院核医学科工作场所中放射性物质主要存在如下几个位置:就分装室来说,能够用以检测的区域集中在通风橱、垃圾桶、工作案以及地面,操作人员大都会选择于通风橱内进行药物的配比后放置在其内部工作台上,由此,可以针对该区域进行药物制备前后周边放射情况水平测量,而针对垃圾桶、地面等区域则应集中于采集废弃物表面的放射性污染物计量,从而确定该区域的污染水平;就注射室来说,应该针对注射台面、医疗垃圾桶、注射人员的操作服、手套等进行放射因子的检验,例如,就注射台面来说应抽取一定的药物置于注射器内,继而观察注射室周边的放射性物质水平等;就候诊室来而言,主要体现在注射后候诊区,其患者自身为活动放射源,注射后患者活动区域为控制区;就休息室来说,主要关注区域为休息区和卫生间,也可以通过针对患者出入的走廊、空地等区域进行检查,进而排查实际的放射防护情况。

(二)SPECT-CT工作场所布局

根据针对该目标研究场所的布局情况可以发现,该放射工作场所位于某医院的一楼,且无下属地下建筑。整个工作场所由候诊室、分装储源室、注射室。注射前、后候诊区、SPECT-CT机房以及控制室几个部分组成,候诊室、分装室和注射室三个区域所毗邻,SPECT-CT室与其间隔一个走廊。

(三)SPECT-CT工作场所放射监测方法的选择

根据研究,本文认为针对该目标工作场所周边放射防护情况的监测应参照我国2002年颁布的《临床核医学放射防护标准》、《职业皮肤污染监测规范》等国标进行有关防护效果的检测。并在实际的监测过程中,模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放射辐射剂量最为严重的状态时放射性核素的活度及用量,进而确定实际放射源对实际进行操作人员、医护人员的身体影响进行监测;与此同时,在进行监测的时段,因在每天分别选择统一研究目标的不同表面的不同时间点进行分别的检测,从而取其综合值为最终的检测结果。

三、监测结果及分析

(一)监测结果

通过上述研究,本文针对目标研究SPECT-CT工作场所周边的分装室、注射室等均进行了有关放射因子辐射水平的测量,其结果如下图一:

图一 SPECT-CT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检测结果

根据上述图一可以发现,在预定实验监测状态下,在实际的放射防护检测过程中,首先,就放射物剂量来说,工作场所周围所放射计量的水平只有分装室周边会相对较高,其他研究区域的放射物剂量水平均相对较少。其次,就SPECT-CT工作场所周边表面的放射物污染情况来说,大都来源于分装区域的地表和操作案以及注射区域的操作案污染情况相对比较明显,但是,这些区域的污染参数也相对略低于国家针对该污染物的国标参数,说明该医院针对SPECT-CT工作场所周边的放射性污染控制相对较好,能够在基本情况下保证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安全。而后,本文又针对该SPECT-CT工作场所的通风橱进行监测,可以发现,该医院工作区域通风橱的平均风速控制在每秒0.5±0.05米左右,距离国家标准中的通风橱空气流动风速应大于每秒一米的要求,由此,通风橱的风速不畅问题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放射防护实际效果情况。

(二)监测结果分析

根据上述监测结果发现,在实际的医院SPECT-CT工作场所周边的放射防护工作进展的相对比较好,基本上能够帮助医患们隔绝大部分的放射因子影响,但是,在实际的防护环节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予以改善。本文认为针对上述不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避免放射性物质的泄露。首先,可以在进行放射性物质制备的阶段选择真空的模式避免放射性物质飞溅,进而影响操作表面的放射性污染;其次,在进行放射性药物的移送等环节,可以将其单只在放置吸水装置的托盘上进行,并将比较容易出现泄漏的通风橱区域于操作人员久处的区域进行足够距离的隔绝,进而避免造成放射物因素的影响;第三,在进行注射环节,开始注射前夕针对患者的预留针头的运行情况,避免因针头问题影响放射物注射的时间同时严格按照相应的操作规范进行有关物质的注射,继而最大程度上提升医院SPECT-CT工作场所周边放射物质的防护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放射因子在实际医疗诊疗环节的应用,放射因子作为医学诊疗的“双刃剑”在其使用环节需要尤为注意,所以,在实际的放射因子中需要及时的针对应用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泄漏的区域进行处置,进而最大限度上避免次生伤害的产生。

参考文献

[1]汪传文,肖华,李德龙,刘军.某医院SPECT-CT工作场所放射防护监测结果与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17,(03).

[2]王超,刘玉静,张忠新,刘红艳,张锐凤,董娟聪,党旭红,张淑贤,段志凯.山西省49家医疗机构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放射防护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16,(01).

[3]马琳.某医院2007~2009年放射诊断工作场所辐射防护监测与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11,(02).

[4]戴富友,胡传朋,程晓军,李永兴,时峰.某医院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监测结果与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09,(03).

[5]王仲平,郭威利,谭英祥.放射工作场所及X射线机房外环境的防护监测方法[J].中国辐射卫生,2004(03).

论文作者:徐华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  ;  ;  ;  ;  ;  ;  ;  

某医院SPECT-CT工作场所放射防护监测结果探讨论文_徐华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