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三网融合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异构融合网络的运营与管理提出了迫切需求。多网融合环境下的网络管理,需要与综合性业务控制平台系统互通、代理分立网络的管理和控制数据服务集群的可靠性切换等。本文着重研究融合通信网络管理面功能的实现技术,实现网络功能的多元化。
关键词:多网融合;网络管理技术;管理与维护
1 多网融合实现的技术创新以及面临的技术瓶颈
多网融合的技术实现主要包括信源、信道以及终端方面的创新:首先信源方面,随着我国信源编码标准、数字版权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为多网融合提供了技术管理发展的理论技术支持;其次在信道方面,多网融合的基础就是网络的发展,网络是多网融合的中介,网络的接入网和传输网承担着上层业务,目前我国已经实施了网络宽带提速实施工程,网络运营商积极推行光纤用户到万家计划和推广双电网改造工程,这些网络提速工程为多网融合提供了网络支撑;最后终端方面,技术的不断创新,为多网融合提供了终端平台整合与统一,比如苹果公司开创的APP产业环境,Android系统的开发与实现为多网融合运营商提供了快速进入与自主定制的机会,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下载需要的应用软件。当然多网融合作为一种新发展网络技术,要实现多网融合还需要克服许多技术问题:
1.1兼容性问题
多网融合的实现,是通过多网融合管理系统平台对多网的功能进行统一管理,但是从当前网络结构现状分析,多网融合存在着网络兼容性问题,以“三网融合”为例,三网融合存在着宽带化不统一的问题,计算机网络采取的是分组传送技术,这样网络在传输数据的过程中就会存在分组数据丢失、抖动等问题,无法实现语音和视频信号的稳定性,而广播电视网采取的是单向广播方式,无法实现与网络平台的整合,满足不了互动业务发展。
1.2缺乏成熟的网络可视化技术
随着多网融合的不断发展,不同的网络运营商为了实现多网融合,需要不断的添加各种新设备、新业务,为此多网融合信息管理平台需要及时的了解网络拓补结构图,以便根据相应的业务进行有效的管理,但是根据现在的网络拓补图分析,其结构存在很大的不同,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多网融合的可视化技术还不成熟,无法对多网进行完整的网络拓补结构视图。
1.3网络综合管理技术不完善
多网融合都是建立在传统的运营商运行管理模式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他们基于不同的网络运营模式,其管理方式也就必然会不同,而多网融合则是对不同运营商进行业务整合,这就需要不同的运行商改变各自为主的运营管理模式,建立综合性的管理技术,而这方面受到传统思想、人员专业技术以及资金设备等方面的限制,多网融合综合管理技术还不完善。
2 多网融合技术的发展
在技术层面,纵观国内外多网融合技术的发展,主要的技术创新包括信源、信道、终端三个领域:
2.1 信源方面
随着MPEG4、ITU-TH.264、AVS等信源编码标准的成熟以及ISMADRM、OMADRM数字版权管理技术的发展,使数字电视、IPTV、手机电视等三网融合典型业务的开展成为可能。
2.2 信道方面
接入网和传输网作为传输信道,承载上层业务,没有网络,任何三网融合业
务的开展就没有基础。因此,随着三网融合试点工作的启动,电信和广电掀起了信道宽带大提速革命。一方面,电信运营商积极推进光纤到户建设及“光进铜退”的策略。另一方面,广电积极进行双向网改造。
2.3 终端方面
技术创新与应用更是日新月异。以苹果公司为首的智能终端厂商通过技术创新开创了APP产业环境,形成了以苹果为中心的APP产业链。Google的Android开放平台,更是为终端厂商提供了快速进入和灵活定制的机会,用户可以在Android操作系统中根据需求安装或者开发新的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IPAD平板电脑、电视一体机、智能电视以Google TV为代表的出现,更是模糊了终端的界限,终端越来越走向趋同化。
3 多网融合系统管理的需求与维护
3.1 多网融合的系统结构
为满足不同网络用户的需求,多网融合平台必须要完成以下功能:用户终端在异构网络中的切换、支持媒体流与终端的适配。因此多网融合控制平台应该具有多业务协同触发控制、异构网络注册和接入控制、资源调度、终端群管理、移动性管理等等。同时也要保障多网融合平台要具有适合各种网络资源的接口和各种服务接口。总之我们可以根据多网融合系统的要求分为:业务层、控制层、承载和终端层。
3.2 业务控制面结构
①业务控制面结构。业务控制面的结构主要包括用户侧、IP网络侧,策略控制以及业务控制侧。②业务控制面功能。业务控制面的功能主要是对具体的业务进行控制,为实现这些业务需要外部服务器提供相应的功能,根据具体的功能,我们可以分为:注册模块、群管理模块、媒体控制模块、SIP代理模块、短信管理模块以及呼叫控制模块。
3.3 承载网向融合网演进分析
目前电信网与计算机互联网的融合已经非常成熟,比如VoIP业务,飞信业务都相对比较成熟,但是广播电视网一直游离于多网融合的网络体系之外。除少数地方广电推出IPTV业务之外,大多数地域广电还是只能向用户单向传输节目内容,并不具备交互式业务能力。多网融合演进过程中,向用户提供双向交互式业务是必然需求,因此,必须对广电网进行双向改造。目前有多种广电网络双向改造方案,本论文研究北美广泛使用的基于DOCSIS[19]的双向改造方案。DOCSIS(有线电缆数据服务接口规范),是一个由有线电缆标准组织CableLabs制定的国际标准,定义了在有线电缆上提供数据服务所需的通信和运营支撑的接口,在它的体系结构中,包括了用户端设备CM、广电网前端设备CMTS。DICSIS标准定义了相关子协议,包括CM与用户端设备CPE之间的接口协议,CMTS与数据网之间的接口协议、CMTS/CM与HFC网络之间的接口协议,还有数据安全协议等相关协议。
3.4 承载面终端节点管理
多网融合的承载网络,其中电信网是为用户提供商业服务的,它提供的电信服务是一种商品,因而它要保证服务质量,要有足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能够确保售后服务能力,必须有很强的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因此电信网的网管系统建设时间最早,相对也最成熟。IP计算机网属于自发的无组织的网络结构,其自身网管性能不完善,更无法实现统一有效的网管。基于不同网络发展历程、管理模式,本文中分析的多网融合承载面终端节点管理主要是对广电网络向融合网络演进过程的终端节点管理技术。随着广电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为此以能够满足对系统故障进行报警,并及时查询关键参数并对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的CMTS/CM终端管理系统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基于网络管理的重要性,多网融合都加入了SNMP网络管理协议,其主要包括:网络管理系统、被管理设备以及调制调节器。
3.5 承载面云服务器管理
云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的技术支撑,随着多网融合业务控制平台功能的不断发展,如果每个应用系统平台都使用一台物理服务器的话就会导致资源的浪费,为此利用云技术可以为多网融合控制平台构建提供多模式的管理技术服务。云计算服务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以及软件即服务。它们之间是相对独立的,面对的是不同用户的需求,云服务节点管理更加强调服务的质量,保证用户在切换服务时能够获得更加稳定、可靠、高效的信息数据,云计算管理系统平台可以通过大量的服务器协同工作,对各种业务进行部署和开通,以此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手段实施大规模运营和管理。
4 结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对网络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异构网络的相关技术成为热点话题,如何实现多网融合是提高用户终端服务的根本保障,因此研究多网融合的网路技术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辉,张翠莲.三网融合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9).
[2]梁杰光,徐建荣,赵红柏.三网融合下网络维护管理方法探析[J].通信世界,2014(02).
[3]王爱军,崔雅丽.三网融合与IPTV应用[J].价值工程,2013(28).
论文作者:梁乃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网络论文; 终端论文; 业务论文; 技术论文; 平台论文; 信源论文; 信道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