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乘数模型与投入产出乘数模型的比较研究_凯恩斯论文

凯恩斯乘数模型与投入产出乘数模型的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乘数论文,凯恩斯论文,模型论文,投入产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492(2006)06-0118-04

由于2002年的投入产出表推迟公布,2005年又是编制延长表的年度,近来投入产出领域的应用研究受到了一定影响,但是在理论建模方面,却取得了一些的进展。刘起运教授提出的二阶段投入产出模型(也称为结构式凯恩斯乘数模型)便是投入产出理论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刘起运,2003,2004),同时也引起了学术同仁的关注(杨缅昆,2005)。该模型的主要贡献在于将用于宏观经济总量分析的凯恩斯乘数模型借助投入产出技术进行结构化处理,处理后得到的二阶段投入产出模型可以计算分部门的投资乘数效应。关于如何将凯恩斯乘数进行结构化处理,作者也曾在李子奈教授(1995)研究的基础上从乘数效应的传导机制角度构建模型(任泽平,2004)。这一领域较早的探索可以追溯到R·欧考纳和E·W·亨利(1984)、Peter W.J.Batey和Melvyn J.Weeks(1989)、陈锡康(1993)等人的工作。

刘起运教授构建的模型,在建模方法上有别于前人的研究,但在模型内容上仍是在投入产出框架下引入凯恩斯乘数思想,属于投入产出乘数模型的范畴。模型的前提假定反映了建模者对事物的基本看法和观点,也决定了模型不是无条件的、可适用于任何场合的,而是有条件的、适用于特定的领域和场合的。模型的前提假设条件是模型的核心部分,要认清模型的本质应该从认识模型的前提假设条件入手。

一、模型的前提假设条件

投入产出乘数模型是以投入产出模型和凯恩斯乘数模型为基础建立的,这两个模型的前提假设构成了投入产出乘数模型前提假设的基础。

(一)投入产出模型的前提假设

投入产出分析是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的简化形式,概括起来,投入产出模型有三个基本的假设:纯部门(同质性)假设、技术不变(直接消耗系数稳定)假设和线性(比例性)假设。

(二)凯恩斯乘数模型的前提假设

凯恩斯在经济大萧条背景下借乘数原理来说明政府干预经济、启动经济的必要,“投资只占国民所得中之较小部分,但当投资数量变动时,却能使总就业量与总所得之变动程度远超过投资本身之变动,这种现象,有了乘数原理以后就得到了解释。”

投资乘数的形成过程可以理解为一种无穷的递推连锁反应过程。某一经济部门的一笔自发投资不仅会增加本部门的收入,而且会进而产生对其它部门的需求,从而增加其它部门的收入和投资,于是引起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连锁反应,最终使国民收入成倍增长。假设自发投资为△I,国民收入增量为△N,边际消费倾向为c,则凯恩斯乘数模型的推导为:

△N=△I+c△I+c[2]△I+…

由于0<c<1,所以

△N=[1/(1-c)]△I

令k=1/(1-c)

即为凯恩斯投资乘数。它只与边际消费倾向c有关,c越大,边际储蓄倾向越小,投资乘数越大。

在凯恩斯的投资乘数模型里,投资是外生变量,消费和国民收入是内生变量。国民收入倍增的形成,初始动因是自发投资的增量,而中间的传导机制是消费的无限次循环,因此又可称该模型为消费内生的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或消费无限次循环模型。

从凯恩斯投资乘数模型的推导过程可以看出模型成立的必备条件,也即前提假设,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基本假设:需求决定供给、只有初始的投资需求和引致的消费需求都得到满足时,消费循环才能进行下去,乘数效应才能传导出去,倍增的国民收入才能得到实现。其隐含前提必然是需求决定供给,资源充分闲置,这也决定了该模型只适用于短期分析。

对于正常状态和经济高涨状态的经济系统,需求的增加不仅会导致生产的增加,还可能导致物价的上涨,此时的乘数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我国的经济现实也正是结构性的供给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不能完全照搬乘数模型分析投资的乘数效应。

2.延伸假设:需求决定供给是模型最基本的前提假设,以下几点的前提假设都是在其基础上延伸出来的。

(1)充分闲置的资源。投资通过需求链推动经济增长,需要经济系统能迅速地对需求变动作出反应,这要求经济系统有充分闲置的资源。若经济系统不能迅速地对需求变动作出反应,提供足够的供给,必然造成过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导致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投资的乘数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2)乘数效应的发挥没有时滞。正是因为“需求决定供给”,资源充分闲置,外生的投资需求和内生的消费需求才可以“迅速”得到满足。投资具有二重效应:供给效应和需求效应。实际上,需求效应发生作用(即投资乘数作用)依然是有时滞的,因为初始自发投资需求和引致的无限次消费需求由生产产品来满足都是需要时间的。如果经济处于高涨或生产负荷满的情况下,需求增量还需要扩大生产规模来予以满足,由于资本设备的生产周期更长,这时乘数效应的时滞更为明显。

(3)不考虑引致投资。自发投资是指由于人口、技术、资源等外生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投资;引致投资是指由于国民收入的变动所引起的投资。自发投资和引致投资之和就是总投资。在凯恩斯乘数模型里,由于假设经济系统有充分的闲置资源,需求增量可以由剩余的生产能力来满足,所以不考虑由于国民收入增加所引起的引致投资需求。对于经济处于高涨或生产负荷满的情况下,现有的生产能力无法满足需求增量,引致投资在所难免。

(4)不考虑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是指由于政府支出的增加所引致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对于凯恩斯乘数模型来说,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因为模型假设经济系统资源充分闲置,产品和货币的供给能力都是无限的,增量的需求既不会引起物价上涨,也不会引起利率上升,也就没有所谓的挤出效应。对于一般的经济现实来说,挤出效应是存在的。

(5)一些隐含的假设。如果要使乘数效应发挥作用,在凯恩斯乘数模型里,一些隐含的假设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投资乘数效应发挥作用不考虑“瓶颈”部门的制约;投资品部门和生产部门增加的收入是用来购买消费品的,而不是用来偿还债务的,否则投资乘数的作用就要缩小;用增加的收入所购买的消费品没有存货,否则乘数作用也将缩小;增加的收入所购买的消费品不是通过进口来实现,因为如果增加的收入用来购买国外商品,就不会形成对国内商品的需求,因而乘数作用也会缩小。

凯恩斯乘数模型实质上是一个在诸多前提假设下的适用于短期分析的静态模型。在乘数效应的传导过程中,凯恩斯没有考虑到随着国民收入增加,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每次消费循环的边际消费倾向应该是变动的;而且消费结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会出现消费结构升级,高档消费品的消费量增加,低档消费品的消费量在减少,每次消费循环的消费结构也应该是变动的。这些在凯恩斯的乘数模型里都假定不变,因此,凯恩斯的乘数效应分析只是相对静态分析,与现实的动态传导过程是不同的。

(三)投入产出乘数模型的前提假设

投入产出乘数模型是在投入产出模型的框架下引入凯恩斯乘数思想进行结构化处理,两个基础模型的前提假设构成了投入产出乘数模型最基本的假设条件。除此之外,根据建模的需要,投入产出乘数模型还有其自身的一些隐含假设,比如各部门边际消费倾向c相同假定、各部门消费结构w相同假定等。当然模型的前提假设并不是绝对的,对前提假设的适当放宽可以对原模型进行扩展,扩大其适用范围。

二、乘数效应的传导机制

(一)投资乘数不完全效应

投资乘数效应的作用机制可以描述为:对某一(某些)部门的初始自发投资增量△I,形成对这一(这些)部门产品的需求增量△I,该需求增量通过生产产品得到满足,进而转化为这一(这些)部门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大小也是△I,这是乘数的第一轮效应,这一轮的乘数效应为△I;增量的收入部分会用于消费△I,从而引发对其他部门产品的需求,进而转化为其他部门的收入C△I,这是乘数的第二轮效应,这一轮的乘数效应为C△I;第二轮的增量收入又会通过引致消费转化为第三轮的收入增加和乘数效应,直至无穷。这就是传统的乘数原理,其实质就是初始的自发需求增量通过引致消费的无限次循环,从而产生一个数倍于初始需求增量的收入增量。

其实,上面的乘数效应分析仍然是不全面的,国内曾有专家对此进行过研究(刘起运,2003)。

(二)投资乘数完全效应

从投入产出表的行向来看,投资需求会带动消费、出口等其它最终需求,称为行向旁侧效应,凯恩斯乘数模型仅考虑了行向旁侧效应。

从列向来看,某一部门的投资需求会带动其它部门的配套投资,称为列向旁侧效应,这部分在凯恩斯乘数模型中未予体现,这是由凯恩斯理论总量分析的特性决定的。对于一个确定的经济系统,某年度投资产品的结构反映了经济系统各种投资产品之间相互适应的一种比例关系,列向旁侧效应讲的是某一个投资项目的乘数效应,包含了该投资本身以及由其带动的其它部门、行业的配套投资,二者对国民收入的贡献之和。在产业经济理论中,列向旁侧效应又称为投资波及效应,也就是在已定的投资规模基础上再增加新的投资,不仅会因投资拉动收入增长和消费增长(行向旁侧效应)而形成投资乘数,还有可能因投资于某一产业而引起关联投资(列向旁侧效应)。波及效应的大小取决于产业链的长短和人们对经济景气的预期。

完整的乘数效应分析应该包括行向旁侧效应和列向旁侧效应两部分,这在投入产出乘数模型都可以体现,而凯恩斯乘数模型只体现了行向旁侧效应。

三、考虑旁侧效应的投入产出乘数模型

(一)投资的第一轮效应

如果不考虑旁侧效应和挤出效应,则

这里有其现实的经济含义,它表示第i部门增加单位最终产品时所引致的增加值增量,根据投入产出理论知,第二象限的最终产品总量和第三象限的增加值总量相等,所以k[,i]=1。

(二)行向旁侧效应的引入

如果考虑行向旁侧效应,上面的推导只是投资对国民收入的第一轮拉动作用,是由投资本身带动的国民收入增量,除此之外还要考虑由投资引发的消费所带动的国民收入。

该式表明,各部门的投资乘数是相同的。在仅考虑行向旁侧效应的情况下,任一部门增加一单位自发投资品需求,引致的国民收入增量也是相同的,与李子奈(1995)的推导结果相同。

将凯恩斯乘数模型与引入行向旁侧效应的投入产出乘数模型进行比较:

1.从形式与内容的角度比较。对于投入产出乘数模型,在仅考虑行向旁侧效应的情况下,只要不修改模型的前提假设,无论从哪个角度所推导的部门乘数都是相等的:k[,i]=k[,j],这与凯恩斯乘数模型的结论不谋而合。而这一点显然与现实经济情况不相符,因为单位投资投向国民经济的不同部门所产生的经济效果是不相同的,有的部门对国民收入的拉动作用大一些,有的小一些。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上述推导与现实情况不符的呢?可以从乘数效应的传导原理来分析:投向

也就是投资效果没有部门差异,这样的结构分析与总量分析实质上是相同的。在上面投入产出乘数模型的构建过程中,尽管用的是分部门结构的推导形式,但却是总量分析的实质,因而其结果和仅进行总量分析并无实质上的差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投入产出乘数模型和凯恩斯乘数模型采用相同的前提假设,而前提假设是构建模型的核心,决定了最终的推导结果。因此无论是前人讨论的投入产出乘数、局部闭模型中的乘数,还是刘起运(2004)提出的结构式凯恩斯乘数,只要前提假设不做修改,则推导方法的差异并不改变模型的实质及最终的推导结果。如果要得到符合经济现实的具有差异性的分部门投资乘数,关键是要修改前提假设条件,对原模型进行扩展。

2.从总量与结构的角度比较。虽然在计算投资对国民收入总量拉动方面,两个模型没有分别,但是投入产出乘数模型在计算投资的部门结构效应方面具有优势,投入产出乘数模型可以计算在投资总量效应一定情况下投资的分部门拉动情况,这是由投入产出模型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具体的计算可由公式(7)得到。

同时,投资向量的部门结构调整尽管并不影响国民收入总量的增量,但是会影响到国民收入向量的增量,也即当总量=、向量K'≠K"时,则由自发投资带动的总量、向量N'≠N",这些在凯恩斯乘数模型里是反映不出来的。

(三)结构式凯恩斯乘数模型的另一种推导方法

如果结构化边际消费倾向c和消费结构w,将得到与刘起运教授(2004)相同的推导结果。

一般情况下c[,i]≠c[,j],这是有现实的经济意义的,由于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垄断程度等因素造成各部门的利润和收入报酬不同,比如采用先进技术的IT行业和采用传统技术的纺织品行业,其部门之间的劳动者收入是不同的。再比如垄断程度高的邮电通讯行业和垄断程度相对低的制造业,部门之间的收入也是有差别的,边际消费倾向是收入的减函数,因而各部门劳动者的边际消费倾向是不同的。

各部门之间的消费结构也是不同的,比如收入高部门的消费层次较高,对高档消费品的消费需求较大;收入低部门的消费层次较低,消费需求多集中在低档消费品。再比如从事科学研究的部门对书籍的消费量较大,从事金属矿采选业的部门对书籍的消费量则相对较小。

下面分析结构化边际消费倾向c和消费结构w后的乘数效应:

初始的自发投资增量,第一轮带动的国民收入为

如果取△I=e,与公式(10)一样推导,可得各部门的投资乘数k[,i]=1/(1-c),这种建模方法是从乘数效应的传导机制入手,这里即为刘起运教授所说的直接消费实现系数矩阵。刘起运教授的建模方法类似于局部闭模型的建模思路,与局部闭模型不同的是,刘起运教授剔除了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创建了一个n维的直接消费实现系数矩阵,作者认为,如果将直接消费实现系数矩阵叠加到直接消耗系数矩阵上,再用局部闭模型的思路建模,将会得到与刘起运教授类似的结果。这几种建模方法虽然形式和着手点不同,但是都是在相同的前提假设下进行的,其实质和结果都是一样的。

(四)列向旁侧效应的引入

由初始自发投资引起的列向配套投资与引致投资、自发投资不是一个概念。引致投资是指由于收入增量而导致的投资增量。而在列向旁侧效应中所讲的配套投资是和初始自发投资相适应的关联投资,与国民收入增量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由于投入产出乘数模型是建立在“需求决定供给”的前提假设下,经济系统有充分的闲置资源和无限的供给能力,需求增量可以利用现有的闲置资源予以满足,因而不会出现引致投资。

既然列向的配套投资和初始的自发投资一样,都带动了国民收入的增加,因而在考虑乘数效应的时候,列向旁侧效应也应在考虑范围之内。令为考虑列向旁侧效应以后的投资增量:

=△I+△I[,配](18)

其中,△I[,配]为由初始的自发投资带动的配套投资,也即初始投资的关联投资。

代入(11)—(17)式:

(11)式变为

△Y[1]=(19)

(12)-(17)式也做相应的变动,即得考虑列向旁侧效应的投入产出乘数模型。如果取△I=e[,i],即得各部门的投资乘数k[,i]。这时的乘数效应包含了行向旁侧效应和列向旁侧效应之和,也即包含了初始自发投资及其配套投资对国民收入的贡献之和。

因为各部门的列向旁侧效应不同,则由引入列向旁侧效应的投入产出乘数模型推导出的部门投资乘数必然相异,这一点在凯恩斯乘数模型里没有体现。类似地,将挤出效应、时滞等因素引入到原模型,放宽过严的前提假设条件,同样可以对原模型进行扩展。

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在现代经济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论证了政府投资在启动经济中的倍增作用,使得政府干预经济有了理论基础。投入产出乘数模型是凯恩斯乘数模型在结构分析中的拓展,它将凯恩斯乘数思想引入到投入产出模型之中,解决了乘数结构化的问题,它在测算投资的部门结构贡献时具有优势。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不修改模型的前提假设,只在推导方法上做工作,由此得到的投入产出乘数模型在总量分析方面与凯恩斯乘数模型实质上是一样的。要对模型进行扩展,计算更符合经济现实的具有差别部门乘数的模型,应该在放宽模型前提假设条件上做更深入的研究。

标签:;  ;  ;  ;  ;  ;  ;  ;  ;  ;  ;  ;  

凯恩斯乘数模型与投入产出乘数模型的比较研究_凯恩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