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学院 广西梧州 543002)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学业、就业、家庭等压力不断增加,另外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所以现在大学生思想呈现多元化趋势,校园中的不稳定因素增多,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开展不同层面的心理健康服务,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健康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6-0011-02
大学生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高等教育重要的核心内容,同时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目前,大学生的思想呈现多元化趋势,高校校园中的不稳定因素增多,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建立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不仅有助于大学生个体和群体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而且有助于维护高校的安全和稳定以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
1.1 不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教养方式
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调遣下,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同时,在教养方式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多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的家长制手段。这种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总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校、父母的教育观念、家庭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系。
1.2 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忽视
相当多的家长在子女考入大学后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提供经济支持上,而对子女的心理成长问题则关注不够。家庭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大学阶段的家庭教育是以往各阶段家庭教育的延续,但又有其特殊性,这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其内容是配合学校、社会进行综合素质培养。这就要求家长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观念,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其心理压力的调节和疏导工作。
1.3 人际关系问题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人际关系、社会的复杂性与学生心理的单纯性,使得大学生常常在人际交往中受挫。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经验,缺乏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勇气,面对各种各样的活动,既充满了兴趣又担心失败,久而久之,甚至回避参与,妨碍了良好的人际交往圈的形成。有的学生则因对自己、对他人的认识问题,很难与人深交或缺乏知心朋友,有的则因人格因素,带来交往中的矛盾与冲突。与此同时,由于个体间的正常交往不够,又易引发猜疑、嫉妒等,极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1.4 社会现实的影响
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使人感到精神压抑、身心疲惫。改革开放给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随之出现的一系列社会不良现象亦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矛盾,甚至切身感受到社会转型期的阵痛,这使得大学生人格弱点泛浮出来,形成心里疾患。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2.1 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的对策
2.1.1充分认识加强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具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
近年来,各地教育工作部门和高等学校在推进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明显的效果。一些高等学校已经把这项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体系,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或咨询的专门工作机构,开展了相应的教育教学科研和实践活动,受到师生的广泛好评和欢迎。不少高等学校的保健医疗机构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或咨询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从总体上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特别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2.1.2加强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高等学校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原则上应纳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管理序列。承担其他专业课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兼职教师职务评聘,应根据岗位需要和本人承担的工作任务及具备的任职条件,聘任相应的教师或研究等专业技术职务。通过专、兼、聘等多种方式,建设一支以少量精干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的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2.1.3加强领导,规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
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主管校领导负责,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为主体,专兼结合的工作体制。要把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管理体系中。目前已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校或工作基础较好的学校,应进一步完善或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和体系,条件不成熟的高等学校可在当地教育工作部门的统筹协助下,充分利用有关资源和条件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工作。高等学校应配备专职人员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骨干。其编制从学校总编制或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编制中统筹解决。此外,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还可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和心理辅导或咨询人员。要按学校有关规定计算工作量或给予报酬。
2.2 培养大学生心理自我调节的能力
2.2.1广泛开展心理知识宣传,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自我心理教育的主观能动性
在当前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有限而学生普遍缺乏心理健康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如何优化有限教育资源,培养大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就显得重要而迫切。如开辟心理专窗、心理健康专栏,创办心理健康导报,发放宣传册,在寝室张贴“留言袋”,发放宣传单,建立心理网站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心理知识宣传;同时组织影视赏析,摆放活动展台,组织心理游戏,开通网络聊天平台等方式给大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心理、探讨困惑、寻求支持与帮助的平台等。
2.2.2以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心理自助技能培训,有助于增强心理自助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常规的心理辅导遵循自愿的原则,心理辅导老师往往是守在咨询室里,静等来访者或者是发生特殊事件后,充当“消防员”的角色,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先见性。 “定单” + “菜单”的讲座服务体系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为其提供相应服务。
2.2.3系统推进宣传活动,营造积极乐观的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拓展“心育”工程的发展空间
系列有序的宣传活动可以在整个校园中营造人人了解心理知识,人人关注心理健康的氛围,使心理自助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深入学生心中,提高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和自我调试的能力。 高校的心理知识宣传应中心明确,重点突出,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主题。 如从“走进心理咨询”到“网络成瘾专题”到“走进强迫症状与调适”,再到“人际关系”姊妹篇以及考研心理、抑郁情绪及其调适、到最后的“走进考试焦虑”和“考场新生”等。 宣传要紧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尽可能选择指导语精炼,简便有效的心理自助方法进行宣传,必要使辅以图文或案例,增强心理自助知识的操作性和自助技能的实战性。
【参考文献】
[1]卢巧巧.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对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01)18
[2] 张霞,吴巧静.浅谈心育工程与大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的培养[J].宁波学院学报,2009, (6)95.
论文作者:杨红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0
标签:大学生论文; 心理论文; 高等学校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工作论文; 学生论文; 学校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