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补贴政策的理论分析_农民论文

农业补贴政策的理论分析_农民论文

农业补贴政策的理论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论文,政策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从农业补贴的概念入手,运用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方法,对封闭条件下的农业补贴的经济效应进行了静态分析。在此基础上,按照WTO的分类标准, 阐述了农业补贴政策体系的具体内容,并对开放条件下的农业补贴效应进行了分析。

研究表明,国家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可以从两个方面促进农民增收:一是通过财政收入的再分配,提高农民的收入;二是在农产品价格下跌时可以有效抑制农作物产量缩减而引发的价格波动给农民造成的收入损失。

作为一种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行为,农业补贴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保持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农业补贴方式的经济效果表明,选择什么样的补贴方式,取决于补贴政策的具体目标。

适合的农业补贴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一国的农业发展以及社会福利的提高,因此应当在WTO允许的空间内加大补贴力度,扩大补贴的范围。一国应当适当引入与“绿箱”政策对应的补贴措施,对于“篮箱”措施在不违反WTO 规则的情况下也可有选择的引入。

具体到中国而言,我国现行农业补贴方式主要待改进的方面如下:

(1)增加补贴的透明度。 我国的农业补贴多是用于降低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支农服务收费以及农产品购销环节的间接补贴,农民不能直接得到实惠。间接补贴对农民的透明度不高,容易造成专项资金流失,短期来看,直接补贴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最有效的方式。

(2)在有限财政资金的条件下,加大对重点领域的补贴力度。 当前农业财政补贴几乎涉及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全过程,有限的资金难以起到明显的效果。

(3)充分利用“绿箱”政策。 从补贴的性质看我国目前的补贴大部分属于“黄箱”补贴措施,同时存在很大的实施“绿箱”政策的空间。WTO 农业规则要求对“黄箱”补贴按照AMS进行约束并削减,中国可以启用适合的“绿箱”政策, 加大“绿箱”支持总量,保护和支持中国的农业发展。

标签:;  ;  ;  

农业补贴政策的理论分析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