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经济的政策结构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欧洲论文,新经济论文,结构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550(2001)06-0052-06
为应对新经济革命的挑战,缩小与美国的差距,欧盟于1995年发表了《创新政策绿皮书》,之后将其转化成《欧洲创新的第一个行动计划》,2000年6月,欧洲委员会又推出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的创新政策》报告,表明欧洲已经对创新达成共识,并试图通过对创新的政策支持来推动欧洲新经济的发展。欧洲对创新的政策支持集中体现在4个领域,即确定欧洲新经济的核心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新经济化、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改进新经济发展的整体环境。
确定欧洲新经济的产业核心:信息与生物技术产业
欧洲与美国在信息产业发展上的差距是比较大的。从信息技术投入占GDP比例和人均投入看,欧盟都只有美国的一半左右。从各国网络人口普及率来看,欧洲主要国家明显落后于美国,如美国为41.6%、英国为23.8 %、德国为15%。(注:Computer Industry Almanac,1999.)另外,在互联网网页内容提供方面,欧洲的站点更是不足美国的1/3。而与美国经济规模近乎等同的欧盟在电子商务市场方面也不足美国的1/3。鉴于信息技术产业在未来新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这种反差,更加剧了人们对欧洲经济的普遍忧虑,这使得欧盟和欧洲各国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发展经济的战略任务。
1999年12月欧盟赫尔辛基理事会通过了欧盟委员会发起的“电子欧洲——全民参与信息社会”计划。(注:European Commission(2000),"e-Europe 2002:An Information Society for All";http://europa.eu.int,pp.1~30.)此举意在利用新经济(特别是网络)带来的机会,在信息技术领域全面追赶美国。电子欧洲计划提出三大政策目标:第一,使每个公民、家庭、学校、公司企业和政府部门进入数字时代和上网;第二,建立一个有数字知识的欧洲、一个有创新观念和投资欲望的企业文化的欧洲;第三,促进欧洲社会协调发展、消费者信任和社会凝聚力。配合这三大目标,欧盟提出十大行动,每项行动都提出了具体目标和时间表。2000年3月在里斯本召开的欧盟首脑会议进一步明确发展信息社会为欧盟未来10年的战略。会议确定的发展欧洲信息社会的纲要包括:确定电子商务的法律框架,决定在2000年年底前通过《电子商务法》;2000年年底前降低因特网上网费;2001年年底前彻底合并和开放电信市场;到2001年,为欧盟国家所有学校提供因特网和多媒体的接入,2002年年底前为教师提供这些技术。(注:张迎红:《欧洲新经济政策:起因、内容、特点》,载《国际问题论坛》,2000年第3期,第70~71页。)
除了专门的发展信息技术政策之外,欧盟的其他科技计划也对信息技术的发展采取了倾斜政策,尤里卡计划中就专门列出了信息技术的四大重点领域,它们是:微系统的工业应用、软件开发、微电子技术在欧洲的应用以及封装和连接技术在欧洲的应用。在欧盟信息技术科技研究发展计划(ESPRIT)的四大研发主题中,就有三方面与信息技术相关,它们是:可移动式通信科技、电子商务和信息获得与界面。(注:《欧盟科技制度》,载《主要国家经贸政策月刊》,2000年第4期,第24页,台北。)鉴于欧洲在移动通信领域的优势,欧洲各国寄希望于以移动通信技术的开发和升级换代为突破口,在信息技术领域迎头赶上。继模拟移动电话和数字移动电话之后,欧洲国家开发并率先投入使用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UMTS。
作为欧盟最大成员国的德国为了大力促进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于2000年2月决定推出引进3万名高级计算机人员的“绿卡政策”,这与德国目前高达430万的失业情况形成鲜明对比。1999年11月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决定将德国信息研究技术中心(GMD)并入夫朗霍夫学会(FHG),以夫朗霍夫合同研究模式促进GMD研究所直接为发展信息通讯产业服务,从而建立一个人员超过2500人、年经费超过4亿马克、欧洲最大的信息通讯技术研究中心。在1999年,德国政府还制定了“迈向21世纪信息行动计划”,并提供30亿马克的资助。该计划包括大幅度提高国际互联网的使用比例,到2000年建成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计算机网,推进教学领域多媒体应用,实现无线联网、新型宽带移动通信和发展光学网等信息技术及基础设施,以及促进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广泛使用现代信息及通信技术等。(注:林平:《德国信息基础设施现状及展望》,载《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0年第12期,第42页。)
欧洲不仅着力发展信息技术,而且意识到生物技术是正在欧洲崛起的一个重要技术领域,并且已经成为欧洲的一个新兴产业部门,从而在政策上予以全力支持。为了协调促进各成员国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欧盟专门成立了生物技术委员会,并在欧盟第四个研究和发展规划中对生物技术研究投资17亿欧洲货币单位,设立了代号为BIOTECH 2的生物研究项目。BIOTECH 2项目以提高人类对于生命体系的基本生物知识的了解和把生物技术运用到农业、工业、保健、营养和环境等促进生产力可持续提高的领域为主要目标,将凸现生物技术在伦理和社会-经济方面的重大作用。(注:http://www.cordis.lu/biotech/src/projects.htm)在第五个研究和发展总体规划中,欧盟将生物技术列为优先发展的三个领域之首,并进一步增加了投入,同时设立了“生命科学技术计划”。在其中“与人类健康相关的功能性基因组”的研究中,为了统合欧洲的资源和力量去进行这一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和资源密度大的课题,欧盟推出了“综合计划”,鼓励各国的科研机构参加其中,这样就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资源,减少了重复投资,以确保欧洲在生物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注:European Commission(2000),"Expressions of Interest for Topics Concerning Integrated Projects in Functional Genomics Relating to HumanHealth".)同时,欧盟执委会于1998年6月通过了对生物技术发明给予法律上保护的指令,各成员国也要于2000年7月前配合此指令对国内法律进行修订。
英国生物技术产业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生物制药是该产业中的强项。在这一领域英国已经获得20多项诺贝尔奖。英国首相布莱尔和美国总统克林顿联合公布人类基因草图后,英国科学部宣称将对小型生物技术公司与大学提供补助,以便从事基因组科学的相关研究,期待英国在基因组科学研究中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注:http://213.38.88.195/coi/coipress.nsf)英国政府认为生物技术产业是典型的知识经济,是英国的优势所在,是英国产业的未来。为此,专门在内阁成立了“生物技术和转基因委员会”,同时组织了全国有实力的9个从事生命科学的研究所,形成了实力雄厚的生物科学网络。政府主要是通过资助基础科学研究和营造产业发展环境来推动产业发展。1998年政府制定的跨世纪科学预算分配中,给生物工程与生物学研究委员会的拨款比1996~1997年度大幅度增加,计划1999~2000年为1.98亿英镑,1999~2000年、2000~2001年以及2001~2002年分别为1.98亿英镑、2.03亿英镑和2.08亿英镑。(注:刘红:《世界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展望》,载《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0年第4期,第46页。)在贸工部的生物技术处负责帮助企业利用生物技术提高其竞争力及有关法规和政策的制定,现在共有25个由科研机构与企业携手合作进行有关生物技术的联系计划(LINK)。1999年1月推出的为期4年的BIO-WISE计划则向企业提供有关如何利用生物技术、降低企业成本、改进产品质量、减少对环境影响等方面的信息。(注:刘清华:《英国大力发展生物技术产业》,载《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0年第1期,第26~27页。)英国政府现在正着手大力促进生物技术集团群的形成与发展,在创立小生物公司取得成功的基础上,英国人正致力发展成明确的产业。
促进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新经济化”
欧洲特别关注促进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新经济化”。欧盟在一些传统产业具有非常好的技术基础,因此其产品具有非常强的国际竞争力,比如机械制造、汽车和化工产品就在世界上占据领先地位。(注:焦和平:《全球化与欧洲企业的竞争力》,载《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0年第1期,第51页。)但是这种领先地位,必须依靠信息技术的媒介和放大作用才能得以维持和巩固。
考虑到欧洲信息技术产业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相对较低、各行业信息技术使用程度以及企业信息技术投资份额不高等因素,欧洲各国在发展信息技术的同时,注重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将信息通信技术在这些产业加以运用,以提高传统产业的效率。英国政府改革了现有的电讯法律,促进企业应用信息通信技术,使英国成为全球电子商务中心,并通过追加2000万英镑的资金投入,使利用网络技术的企业数量由目前的35万家增加到2002年的150万家以上。1999年法国的汽车零件供应商Valeo公司投入3亿美元,也就是销售收入的3.5%用于公司业务的网络化,以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率,其目的正是为了笼络住像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这样的大客户。要压低零件的价格,使用网上交易降低成本是最好的途径。虽然难以衡量,但是以新技术为引擎的生产率的提高也渗入了服务行业。北欧的跨国银行MeritaNordbanken表示它最近对信息技术的投资明显提高了员工的业绩。银行客户中超过62%的股票交易在网上完成。分析家通过测算证明该银行证券交易业务的生产率在1年中提高了5%。(注:David Fairlamb & Gail Edmondson(2000),"Bureau Reports".)
欧洲在机器制造、设备制造和发电厂建设等领域集中对尖端的、特殊用户规格的系统解决方案进行攻关。即便是在纺织服装这样绝对的传统夕阳产业上,它们也通过集中生产新颖、高档和名牌产品而得到继续发展、重现生机。这些产业发展思路最重大的变化,无不是引入了新技术和新工艺,从而对传统产业施行了“新经济化”。在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过程中,欧洲各国政府也把重点放在企业创新和技术改造方面,并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随着工业革新过程的大大推进,欧洲的传统产业正在不断收复失地、扩大战果。机器制造作为欧洲最大的工业,现在控制了世界出口市场50%以上的份额,欧洲的多家钢铁公司成为了世界拥有最高生产率的钢铁企业。1997年欧盟15国加上瑞士的制药工业产值达到1770亿马克,远高于美国的1310亿马克。从瑞士的巴塞尔到荷兰的鹿特丹的莱茵河走廊是化学公司的最大密集地,莱茵河谷就是世界的“化学工业谷”。
欧洲各国对传统产业在研究和开发领域的投入低而且增长缓慢。在高技术产业领域,企业技术创新的比例高达2/3,在传统工业领域,企业技术创新的比例仅有1/3。在欧盟技术创新企业中,技术创新投入占企业销售额的比例与产业类型有关,传统产业的比例为7%~8%,而高技术产业则为12%~15%。(注:梁洪波、许长江:《从统计数据看欧盟的技术创新》,载《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0年第6期,第35页。)为此,各国都加大对于传统产业的科技投入。现在欧盟也认识到这些大规模的传统产业只要保持合理的增长水平就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更大的效用。从全局把握,对这些产业投资,促进创新就显得非常重要。
高新技术不仅改造了传统产业,同时传统产业也为新兴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欧洲强大的新型工业领域都和传统产业有关。工业激光技术领先的公司得益于优秀的机床生产厂家。自动化工业在传统工业中也有巨大的高度发展的市场。欧洲在电信设备芯片和汽车电子设备方面的成就和欧洲电信工业及汽车工业的技术领先地位密不可分,欧洲半导体加工设备厂家可以利用欧洲精密机械的高质量和欧洲专业技工的高水平。总之,欧洲的传统工业已经和新兴工业紧密连接,相得益彰,增强了其竞争力。创新在从高新技术到低技术的全部产业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这一成果的取得正是得益于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欧洲人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自信,他们认为“当以网络为中心的时代过渡到以网络中运转的内容来决定竞争能力的时代时,欧洲在信息工业中赢得领先地位的时机也许就会到来。”(注:[德]赛康德:《争夺世界技术经济霸权之战》,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年版。)
全力扶持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成长
在欧盟国家的经济活动和发展中,中小企业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们占欧盟企业总数的99.8%,是创新特别是产品创新的重要力量。欧盟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总体政策则体现在马德里首脑会议通过的《欧盟中小企业白皮书》中,其核心在于鼓励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机制。
欧盟主要通过实施有关科技计划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1994年欧盟将1983年和1989年分别启动的捉进企业技术创新的SPRINT计划和加强工业技术开发和使用科研成果的VALUE计划纳入欧盟第四个科研总体规划。为鼓励中小企业参与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欧盟还专门制定了对中小企业间合作进行补贴以及建立专门服务机制,为自身没有研究能力的中小企业依靠大学或研究机构完成科研和创新,提供非赢利性中介服务的两项专门鼓励性政策。欧盟还通过中小企业多年度计划,支持中小企业创新。1996年部长理事会通过的《欧盟第三个中小企业多年度计划(1997~2000)》中,就包含了支持企业国际化、鼓励私人资本参与高新技术企业投资以及鼓励中小企业参加欧盟的开发和创新计划,促进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运用的多项措施。1997年11月通过的《中小企业参与第五个研究与开发总体规划》,强调了对中小企业人员培训,并鼓励中小企业参与创新。各成员国也相应制定了自己的中小企业促进计划或创新计划。英国的创新促进政策主要反映在4个计划中,分别是小企业研究与技术开发奖励计划(SMART)、小企业产品开发奖励计划(SPUR)、技术预测计划、技术预测挑战计划和联系计划。德国研究与技术部在1993年推出了一项为期5年的中小企业研究合作促进计划,该计划主要是为了促进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1996年开始,联邦政府又推出了一项促进中小企业研究与开发(R&D)的计划。此外,法国政府通过孵化器方式、意大利通过扶持产学研联合、荷兰通过加大R&D减税激励机制、比利时政府通过以科技发展基金资助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等方式,鼓励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注:唐永红:《欧盟国家中小企业扶持政策》,载《世界经济情况》,2000年第11期,第19~22页。)
在为技术创新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机制方面,《欧盟第三个中小企业多年度计划(1997~2000年)》中提出了改善中小企业金融环境的具体措施,包括:鼓励欧洲投资基金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密切中小企业与金融界的关系;改进中小企业贷款方式,建立中小企业风险投资机制;推广信贷保险等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的方式;鼓励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欧洲资本市场。欧盟通过欧盟高技术风险投资计划(EUROTECH CAPITAL)、欧洲风险投资协会(EVCA)以及欧洲种子基金和欧洲种子基金网络等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便利。为了改变中小企业难以获得启动资本的情况,(注:1998年欧盟在启动资本方面投资200亿欧元,实际使用为145亿欧元,但中小企业实际获得的启动资本只有16亿欧元。)欧盟决定取消在风险资本方面的限制,具体措施包括:对过去受到限制的退休基金进行审慎监督,促进其对中小企业的制度性投资;加强对各国投资情况的介绍;着手建立欧洲专利证制度,使欧盟企业通过简便、节省的方式获得在欧盟所有成员国有效的专利证书;以及要求各国制定并提供促进本国资本投资发展的计划。(注:《欧洲制定鼓励风险资本投资的计划》,载[法]《论坛报》,2000年2月15日。)各成员国也通过不同的金融政策,扶持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德国在1995年启动了一项“小型高技术企业风险投资五年计划”,帮助那些重点技术领域中创立期不足3年的中小企业提供低息贷款。英国通过LGS(信贷担保计划)和具有风险投资性质的EIS(企业投资计划)实施它的融资政策。法国的扶持政策体现在4个方面:第一,通过风险资本联合基金为新技术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第二,通过国家技术交流转让中心(ANVAR)提供无息贷款;第三,通过“共同创新投资基金”对未上市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扶持;第四,鼓励研究人员创办技术型小企业。
构建和改进发展新经济的整体环境
(一)培育和传播创新文化
1995年通过的《创新绿皮书》是欧盟第一个创新计划,它把形成真正的创新文化列在3个目标的首位,并希望通过教育培训和人员流动来实现欧洲创新文化的培育和传播。(注:S.Mahroum(1999),"Competing for the Highly Skilled:Europe in Perspective",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26(1),Feb.1999,pp.17~25.)
欧洲国家普遍重视人力资源的投入。里斯本会议更充分体现了欧盟重视教育和培训的精神理念,纲要中提出欧盟应为公民提供终身学习和培训机会。各成员国也把基础知识、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作为培养重点。为了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英国政府发表了以终身学习为目标的“英格兰的国家学习目标”,设立“个人学习账户”,并推出“现代学徒”计划。(注:朱丽兰:《海外技术创新参考读本》,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为了适应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德国政府把未来人才的培养目标锁定在具备适应技术创新发展趋势、掌握先进信息技术和金融知识、具备创业精神以及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方向上。为此,德国进行了高等教育的改革,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鼓励高校毕业生创建高新技术创新企业。(注:吏文瑞:《1999年德国科研发展综述》,载《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0年第4期,第16~17页。)
在鼓励人员流动方面,欧盟努力促进研究机构和大学的科研人员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流动,促进企业的创新和技术转让,并鼓励相同工业领域间的人员流动。为了改变欧洲传统劳动力市场的僵化,多数欧洲国家开始实行了灵活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临时工作合同、半日工作制和减少法定工作时间、解雇和录用程序简单化都成为时尚。通过人员流动,不仅有助于解决创新企业的人才短缺问题,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欧洲创新文化的形成和传播。
(二)强化创新的法律保障和财政金融支持
在法律环境的构建中,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核心内容。一方面,欧盟着手建立欧盟专利体系和准备起草关于建立共同体专利问题的《绿皮书》,以便使专利体系更加有效、便利,并降低专利申请和维持费用。另一方面,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欧盟委员会已经开始对专利保护法律和工业产权问题同时进行考察,为了增强成员国立法间的协调性,改变目前各国专利体系不相通的问题,正着手建立一个共同的欧洲专利法庭。(注:Nil(2000),"Hot Commodity of the New Century",Innovation &Technology Transfer,1(00),Jan.2000,pp.12~16.)此外,欧盟还开辟“知识产权服务热线”,并要求各成员国采取具体措施,为中小企业和大学提供有关知识产权的信息和咨询。(注:张辉鹏、吴贵生:《欧盟跨世纪的技术创新发展战略》,载《经济学动态》,1999年第11期,第77页。)各国也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一些鼓励创新的法律。比如,在法国,1999年7月12日通过了《技术创新与科研法》,鼓励科研和教学人员以科研成果参与创建企业,并分享公司股份,参与公司理事会或监事会,向企业提供科研协助。在鼓励新企业的创办、提高创新项目的资助效率上,欧盟委员会向议会提出一项改善和简化创办新兴产业手续和企业申请资助手续的特别计划。同时,欧盟推广以中小企业为对象的信息和咨询等综合服务。欧盟还准备对《欧洲公司法》进行修改,以解决各国法律体系差异引起的负担和各种问题,并在法律上接受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模式。
在欧洲各工业部门,企业技术创新的最大麻烦是难以承受的经济风险、过高的创新成本以及缺乏合适的资金来源。这3个因素构成了企业启动创新计划的主要障碍。(注:刘辉:《欧盟鼓励企业创新的措施》,载《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0年第2期,第22页。)为此,欧盟在发展资本市场、扩大融资渠道和加大对创新的投入等方面采取措施,鼓励风险资本和各种基金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在资金投入方面,欧洲委员会打算加强与欧洲投资银行和建设基金的联系,以发展金融机构,向创新企业和落后地区的技术创新工程注入更多资本。通过加大欧洲投资基金对创新投资的力度、加大技术创新工程的前期投入来推动创新计划的实施进程。(注:C.Pickering(1999),"Towards a MoreVenturesome Europe",Nature,Sep.1999,pp.209~210.)同时,欧盟的一些成员国也针对多年来科技投入不力的显示,加大对创新的投入。比如,针对英国在研发投入方面一直下降的现象,英国政府将在1999~2001年内投入英国科学、工程和技术财政费用超过200亿英镑,比原计划实际增加18亿英镑,达到10年来投入的最高水平。另外,欧盟和欧洲投资基金还推出了I-TEC计划,鼓励私有资本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资,包括:支持欧洲证券交易商协会的创建,为快速增长的创新公司提供泛欧洲的证券市场;组织“投资论坛”,寻求资金的公司向风险公司阐述其投资计划,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为了降低欧洲企业的创新成本,欧洲各国纷纷推出有利于创新和改进无形投资的税收制度,并掀起全欧盟范围内的减税热潮。在英国,对于小企业购买计算机和在电子商务方面的投资施行减免税政策,鼓励IT及电子商务的发展。1999年11月10日,政府宣布从2000年开始实行针对中小企业的研究开发税务信贷,以调动企业投资研发和创新的积极性。预计英国将有约4500家中小企业享受这一优惠政策。法国1999年财政法对2000~2003年的科研税收信贷进行了更新和完善。1999年共有7000家企业享受科研税收信贷的减税优惠。1999年颁布的《技术创新与科研法》使财政法规定的”科研人员可拥有创新型企业的股份认购权”中也包含特殊的减税优惠政策,如在股份转让时,持股人盈利部分增值税也相应降低。
(三)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
欧洲有着非常卓越的科学研究基础,但是同美国在高技术领域的竞争却始终处于劣势,产业界的创新步伐是非常慢的。这也被人们称为“欧洲悖论”。除了经费投入不足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欧盟的研究成果和新技术向产品以及市场转移的能力差、渠道不畅通。因此,加强公共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间的合作,更加面向创新和向创办新企业的方向发展,从而推进技术扩散和应用就显得特别重要。(注:Robert J.W.Tijssen/Erik van Wijk(1999),"In Search of the European Paradox",Research Policy,28(1999),pp.519~543.)
欧盟委员会积极寻找有利于三方合作的成功模式,努力支持组建全国性、地区性、专业性的组织,改善技术研究中心的管理,并将组织一个国际协会或国际论坛,以建立起一个特定的合作模式。为了进一步加强企业与研究机构的联系,并使企业参与欧盟科技总体规划的研究活动,欧盟创新计划还成立了创新研究中心。至今,已在欧盟各成员国内建立了50多家创新研究中心,一个联系紧密的泛欧创新中心网络已经建成。创新研究中心主要提供技术输出、技术引入和寻找研究合作伙伴的服务,为欧盟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技术创新,为成员国内研究机构和大学与企业间的协作作出了重大贡献。(注:朱丽兰:《海外技术创新读本》,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第172~175页。)
欧盟的努力得到了成员国的支持。在英国,为了致力于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创新和知识转移的措施和计划。包括对“预测计划”的更新,继续实施支持产、学、研在商业化方面合作研究与升发的“联系计划”。为了鼓励大学进行技术创新,将尖端科学技术商品化,制定高校研究和与企业界合作的“大学挑战基金”、“科学企业挑战基金”以及“高校援助基金”等计划。(注:http://www.dti.gov.uk)同时以大学为中心,英国已经成功地形成了具有产、学、研网络联系特征的“剑桥现象”。(注:T.Cole(1999),"Commercialisation in the UK",http://www.dist.gov.au/,Aug.1999,pp.1~11.)在德国,针对中小企业既缺乏技术人员又缺乏必要资金的情况,政府出台一系列专门计划,促进多家企业与研究所开展共同研究项目和第三方研究开发合同,并对其进行资助。为了促进生物技术领域中研究机构与产业界合作,政府科研部还推出了“生物区竞赛”,以加速产业化和区域合作,吸引风险投资。在引入竞争机制的基础上,优胜劣汰,选择重点进行资助,在德国生物技术领域形成新技术成长点。同时,为了加强西部地区企业与东部地区研究开发机构之间的项目合作,还施行了“东西部合同研究与开发计划”。
结论
以信息通讯技术和生物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产业日益扩展它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也日益成为国际经济竞争的主导领域。扶持和推动新兴经济产业的发展是各国经济政策的核心。欧盟及其成员国不仅充分发挥市场自身的力量,而且也特别关注构建政府和市场的伙伴关系,通过经济政策来弥补市场功能的不足。在欧盟的新经济政策中,发展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产业被置于首要地位;同时,由于在传统经济领域中的优势地位,欧盟也特别关注新经济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紧密结合,促进传统产业的“新经济化”和传统产业对新经济产业的支撑。更为突出的是欧盟对技术创新中小企业成长的政策扶持,集中体现在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和对创新融资的支持。除了重点的支持政策之外,欧盟还着力构建新经济的政策基础设施,全面改进新经济发展的整体环境和基础条件,这包括培育和传播创新文化、强化对技术创新的法律保障、增强对技术创新的财政和金融的支持力度以及完善对新经济至关重要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等。
[收稿日期:2001-02-26]
[修回日期:2001-04-05]
标签:欧盟总统论文; 投资结构论文; 经济研究论文; 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新经济论文; 中小企业贷款论文; 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生物技术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企业创新论文; 德国经济论文; 信息发展论文; 经济学论文; 投资论文; 科技论文; 美国科技论文; 美国公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