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发市场:基于历史视角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批发市场论文,视角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3年11月16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组织了第三次全国重点批发市场总裁联席会暨中国批发业改革与发展理论研讨会,与会代表就我国批发业的历史、作用以及发展走向进行了探讨。本文试着基于历史视角从批发市场的历史定位、批发市场的历史回顾、国外批发市场发展概况、我国批发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及现阶段的着力点四个角度谈谈如何认识全国近10万个现货批发市场。
一、批发市场的历史定位:一种带有过渡性质的流通组织形式
从历史视角来看,批发市场作为一种带有过渡性质的流通组织形式,是个历史范畴。批发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是由我国生产力水平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一般情况下,企业与市场的对接有三种主要形式:一是企业自产自销、产销一体化;二是借助批发市场;三是借助一定的合作组织或者协作体系。我国生产力水平和市场经济不发达,批发市场是我国农村工业化初期以及经济体制转轨前期的产物,它的存在是占我国企业主体多数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农户与大市场对接的一种有效方式。产业组织形态是决定商品流通组织形式变化的主要因素,随着我国企业规模和农户经营规模的逐步扩大,产业组织形态会具有较高的产业集中度,产销一体化经营和借助一定的合作组织和协作体系会逐步体现出优势,批发市场也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虽然在全球范围内看批发市场是一种带有过渡性质的流通组织形式,但是它在我国现阶段的特定国情背景下还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将在我国的商品市场体系中继续发挥不可或缺的骨干作用,所以我们现阶段应着力于调整、提升与创新批发市场的现代批发组织功能,尽可能地把我国批发市场的流通现代化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批发市场的历史回顾
(一)我国批发市场出现的原因
批发市场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商品生产者数量极多、商品种类多、生产批量小、效率低且生产关系不稳定时,通过批发市场能节约发现交易对象、节约价格发现、节约信息传播、节约谈判等多项交易费用。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批发市场比其他流通方式更有效率。
具体到农副产品、水产品、鲜活产品批发市场,由于这些产品的生产受自然气候条件影响较大,而且产地分散,距离消费地较远,生产者、零售者中小规模经营占多数,因此为了保证这些产品及时、快速地从产地运往销地,协调产销矛盾,需要一个中介场所来承担集中、分散和价格决定的功能,而批发市场则很好地发挥了这种作用。
工业品批发市场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批发市场,它的产生与我国特殊的国情有直接的关系。改革开放后,乡镇、个体经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这些企业数量多、规模和生产批量小、效率低、生产关系不稳定,他们生产出的产品在市场上经常受到排斥,较难通过传统的流通渠道进入国有流通领域,不得不寻求其他的分销渠道。在中国城市经济改革的初期,为了打破传统僵化的流通体制,曾经历过大规模兴建“工业品批发中心”的阶段,这顺应了乡镇、个体经济蓬勃发展的潮流,很快与传统集市贸易相结合,最终导致工业品批发市场的兴起,绝大多数批发市场都收到了“办好一个市场,带动一方产业,振兴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效果,因而受到了政府的扶持和政策倾斜得以快速发展。
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是“五缘”(以亲缘、地缘、神缘、业缘和物缘为内涵的五种关系)在这批发市场特别是专业批发市场的产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批发市场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契约性交易市场,它还没有在制度上达到规范化的程度。因此由“五缘”为基础的社会人际关系网络还有很大的发挥积极作用的空间。比如浙江很多专业批发市场在产生初期以“亲缘”关系为基础的家族企业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它们大部分都从事过家庭作坊生产或者批发市场经营或者两者兼而有之,随着资本和经营经验的积累,为了提高竞争力,越来越多的批发市场经营主体或者生产企业开始形成“前店后厂”、产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这样市场和企业就更是合二为一,不可分离。比如在温州,多数批发市场的经营主体都是从前店后厂的家庭手工作坊发展起来的。而且在批发市场的发展和运行过程中,“五缘”关系对于降低交易费用、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行为、有效弥补政府信息服务的供给不足等方面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我国批发市场的发展历程
我国批发市场从产生到现在,大致经历了四个脉络比较清晰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9年至1984年。我国对集贸市场给予正名,并给予合法地位,于是集贸市场得以迅速发展,著名的汉正街小商品市场(1979年)和义乌小商品市场(1982年)就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
第二阶段从1984年至1992年。1984年我国贸易中心建设开始起步,1984年全国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明确提出“广泛设置农产品批发市场”,同年我国第一家产区蔬菜批发市场——山东寿光批发市场成立。1985年批发市场进入大发展的时期,出现了“贸易中心热”,相继建成一些批发市场。1986年对贸易中心进行清理整顿。1990年成立了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后来成为我国三家期货交易市场之一。
第三阶段从1992年至1998年。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指出:“改革现有的商品流通体系,进一步发展商品市场,在重要的产地、销地或集散地、建立大宗农产品、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批发市场。”至此,培育市场体系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核心内容,我国批发市场进入一个数量型扩张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国批发市场的法律建设也开始起步,先后制订了《批发市场管理办法》、《全国商品市场规划纲要》等法规。
第四阶段从1999年至今。这个阶段我国批发市场由数量型扩张转变为质量效益型发展。批发市场建设的重点放在了控制现有的数量规模,调整结构、规范运作、加强管理、提高效益上。
(三)我国批发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其特点
我国批发市场经历了这四个阶段,得到了迅速发展。现阶段我国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批发市场,覆盖了所有大中小城市和农产品集中产区,构筑成贯通全国城乡的流通大动脉,初步形成国家中心级、区域级和地区级的多层次批发市场网络体系。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截止到2002年底,商品批发交易市场有89043个,年成交额34772亿元。在消费品批发交易市场中,2002年农副产品交易额1.3万亿,工业消费品为9986.6亿。另据《2001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统计年鉴》资料,至2000年末,我国拥有交易额亿元以上的批发市场有3087个,那些大中型批发市场对形成大商业、大流通、大市场格局有着积极的意义,它们辐射面广、规模经济效益显著,宏观调控能力强,对国民经济生活有着重大影响,成为我国市场体系的主体,它们向上与商品期货市场联接,向下与众多的集贸市场和零售商店相联结,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商品市场体系:期货市场—批发市场(中央批发市场、区域批发市场、地方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其中数量较少的期货市场是商品市场的高级形式,集贸市场是我国商品市场的基础,而批发市场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商品特别是农副产品与部分日用工业品的重要批发渠道与批发载体,是我国商品市场的骨干。在运行层面上批发市场主要呈现出如下比较明显的特征:
(1)批发与零售相结合的经营方式。2000年全国亿元以上的批发市场成交额为16358.89亿元,其中零售额达到4710.86亿元,占批发市场交易额的28.79%,占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4152.6亿元的13.8%;而各类批发额占批发市场交易额的71.21%,成为商品流通的主要通道,农副产品经过批发市场实现的商品交易量占商品交易量的70%~80%。
(2)经营摊位以吃穿类为主,经营的商品以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为主。经营摊位以吃穿类为主,但其他类摊位发展较快。全部亿元市场拥有摊位211.5万个,在各类摊位食品、饮料、烟酒类摊位最多,近80万个,占摊位总数37.6%;其次是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摊位;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木材及制品类、汽车类摊位发展均较快。
从亿元市场商品成交类别来看,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成交额最多,达4776.8亿元,其次是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成交额4071.7亿元,这两类商品成交额占亿元市场成交额的54.1%。金属材料类、建筑及装饰材料类、汽车类成交额分别为1581.8亿元、749.4亿元、740.6亿元和652亿元,这4类商品市场的成交额占总成交额的22.8%。
(3)地域发展不平衡。目前这个问题比较突出。我国的批发市场目前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的地区,总计达1957个。其中江苏、山东、广东、河北、浙江和辽宁6省的亿元市场达1669个,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亿元市场为723个和407个,中部地区的亿元市场主要集中在河南、湖北、湖南和安徽,这四省的亿元市场达514个,西部地区以四川、广西和甘肃居多,这三省的亿元市场达188个。
交易量的地域分布同样呈现出不平衡的格局。2000年亿元市场实现商品成交额为16358.9亿元,其中东部沿地区为12270亿元,占亿元市场总成交额的75%;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为2575.5亿元和1513.4亿元,分别仅占15.7%和9.3%。东部地区实现成交额为中部地区的4.8倍,为西部地区的8.1倍。亿元市场仅浙江、江苏、山东三省的成交额就占到全国亿元市场成交额的40.8%。
(四)我国批发市场现存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我国的批发市场广泛分布在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等各个领域,在一些领域如粮油食品、农副产品、重要生产资料、日用工业品等,批发市场已成为商品流通的主要渠道,较好地发挥了集散商品、形成价格、传递信息、服务产销的功能,不仅实现了以市场配置资源,缓解了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而且更成为政府调控市场的有效载体。许多市场还发展为外向型市场,成为连接国内外市场的桥梁。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流通改革的日益深入,批发市场存在的问题日趋暴露:
(1)盲目建设,缺少规划,批发市场缺乏特色,趋同、重复建设现象十分严重。批发市场从总量上来说已具相当规模,但其中的很多没有特色。批发市场缺乏特色的主要原因是结构趋同,重复建设,同类型的市场过多过滥,形成过度竞争,以至于造成现在很多批发市场“有场无市”,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场无市的“空壳”市场有近2150家,其中建成以后一直无法开业的1300家,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2)市场管理政出多门,企业和交易者负担过重。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例,农业部、国家经贸委、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以及原国家内贸部等部门,都有管理职能,多个部门管理也就造成了谁都管、谁也不都管、管理趋利、管理不力、管理体制混乱的状况。目前出现的盲目建设、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主要原因就是多头管理。由于政出多门,行政管理收费乱,有些市场负责人的精力主要用在协调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上,很少顾及市场的经营和服务。
(3)法律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由于全国没有统一的批发市场法规,许多批发市场组织化程度和管理水平不高,而且相当一批交易市场对进驻商家不注意资质审查,市场进入没有门槛,入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强买强卖现象时有发生,商业欺诈行为屡禁不止,缺乏商业信用、偷税漏税、欺行霸市,使批发市场给人一种散、小、乱、差的印象。另外批发市场对经营者的进货渠道难以控制,个别批发市场甚至成为假冒产品藏污纳垢的庇护所。
(4)经营设施简陋,交易手段落后。当今我国批发市场大多数主要采取摊位式经营,粗放式收费管理,市场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比较低。现有的批发市场所发挥的主要功能是交易功能,而其他市场功能发挥不够。批发市场主要是交易场所,而且简单、低档、初级的商品交易仍占主流。同时交易手段也十分落后,全国4000多个农产品批发市场,98%以上基本是以传统的现货、对手交易为主,代理结算还不普遍。至于实行会员制,采取竞价拍卖、远期和约交易和期货交易方式尚处于萌芽阶段。
而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商品流通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我国入世后分销业逐步将对外开放,我国批发市场面临严峻的挑战,生存空间将不断受到挤压。
1、随着商品流通渠道的畅通,原来众多的小型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在竞争中优胜劣汰,规模逐步壮大,具有品牌优势和自身销售网络优势的大企业在产业组织中的地位提升,生产集中趋势加快,其所生产的商品不再主要依托于批发市场,而是逐渐被包括直销、连锁经营、总经销、总代理等更有效率的现代分销方式取代,批发市场存在的经济基础逐渐削弱。
2、我国原有的流通格局被逐步打破,而新的格局尚未形成,在这一时期,批发业原来的主导地位已逐步让位给零售业,并且受到来自上游生产企业和下游零售企业的双重挤压,同时又受到新型商业业态的冲击,日渐萎缩。2001年全国拥有亿元以上商品批发市场3273个,比2000年同期减少27个。
3、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凭借先进的网络技术,使得价格形成及其商品交易信息的传递具有了传统批发市场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传统意义上的批发市场原有的价格发现和信息传播这两大功能优势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
4、中国已经加入WTO,外国资本被允许进入一直受到保护的批发业,而这些外国企业有着成熟的市场运作经验,强大的资金实力,必然会给国内批发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
因此,如何打造新的经济背景下的批发市场将成为现阶段理论与实践关注的重点。
三、国外批发市场发展概况
从世界范围来看,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没有日用工业品批发市场和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只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而且其批发市场发展相当成熟,一般实行拍卖制交易方式,进行电子化结算,场内设施先进,配有冷藏冷冻仓库及物流中心,管理规则完备,批发市场运行高效而且交易成本低,他们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
东亚的日本、韩国以及我国的台湾,与这些国家和地区人多地少和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搞农业生产相适应,实行的是以批发市场为主渠道,以拍卖制为特征的农产品市场体系。日本的做法最为典型,主要粮食流通实行政府控制、统一管,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鲜活产品实行自由流通,批发市场是鲜活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在日本,果蔬类商品60%由批发市场销售,畜产品、禽、蛋、奶等的流通由农产品加工业垄断资本控制,加工程度高。早在1923年,日本就制定了《中央批发市场法》,日本批发市场分为中央批发市场、地方批发市场、规格外小型批发市场三类。中央批发市场的开设要经农林水产大臣批准,开设者必须是地方政府或公共团体,不允许企业或私人以营利为目的开办市场。
在欧美发达国家,农产品市场体系的特点是粮食类期货市场发达,果蔬类产地直销比例不断增大,经由批发市场渠道销售的比例不断下降。生产者或生产者团体在产地将产品进行分级,包装处理后,统一配送给大型超市、零售连锁点或配送中心。这种以直销为主渠道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是与欧美国家经济、技术比较发达的背景相关联的。
此外,由于生产者的组织化程度高,兴办了一批批发市场。但欧美国家的批发市场不如日本的批发市场规范,实行拍卖交易方式的比例较小,有的批发市场属于批发兼零售商人集中营业的场所。欧美多数国家没有批发市场法,但是他们的市场信息网络发达,尤其是西欧国家地域内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十分活跃,进出口产品在批发市场中占据一定比例。
四、我国批发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
按照商品流通的内在规律,实行规范化交易方式是一个总的趋势,所以批发市场要适时地向现代流通方式转变,笔者认为在建设和管理批发市场时特别要关注以下几个带有方向性的问题。
1、针对批发市场的发展趋势,对照和借鉴国外批发市场的经验,批发市场要进行准确的行业选择与市场定位,选择适合于其销售的商品。因为不同商品适合的销售渠道不同,一般的工业品应主要通过代理销售,小商品和日用品主要通过超市和连锁店,粮食主要通过期货市场。未来应当重点建设和扶持的批发市场应该主要分布在粮食、农副产品、重要生产资料、石油产品、建材等领域。
2、随着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全球出现了新一轮的商业革命,超大型跨国商业集团迅速崛起,大型批发业与制造业、零售业直接的界限日益趋于模糊化,网络技术的普及使交易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借鉴国外批发市场经验并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笔者认为中国批发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应是重点培育和发展大型专业批发市场,而对一些小、乱、差、有场无市的批发市场要坚决予以关闭,努力形成少数几个在全国甚至在全世界极具品牌影响力的批发市场。
虽然在全球范围内看,批发市场虽然最终难以摆脱被取代的命运,但我国的情况与其他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区别,就目前的现实来看,其仍然具有比较广阔的发展空间。借助WTO的契机,我们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对批发市场进行全方位的战略性的创新,使之适应社会的发展,进一步发挥和完善批发市场的现代批发组织功能,使其能够适应现代商品流通规律和现代流通方式的要求。
1、观念创新:实行国际化战略。我国已经加入WTO,批发市场的开放是双向的,我们在面对外来冲击的同时,WTO也为我国批发市场的国际化提供了契机。批发市场要积极吸引境外企业在批发市场内设立总经销、总代理点,积极办好国际商品博览会和交易会,重点扶持龙头批发市场转变为大型现代贸易公司,成为进出口商品交易的平台,积极鼓励和支持龙头批发市场向国际商贸批发市场发展,到国外去开办批发市场。
2、组织创新:实现批发市场企业化运作。现代化的批发市场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实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实现批发市场企业化运作。实施批发市场的组织创新战略,既要推动作为市场主办者的商城公司的组织创新,构筑大型现代贸易集团,同时必须加快市场经营户的组织创新,推动其向现代贸易公司转型。
3、功能创新:完善批发市场的功能。现代意义的批发市场已不单纯是一个商品集散和交易中心,应全方位完善批发市场的功能,向现代批发业转型。从目前来看,笔者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功能创新:
(1)批发市场要和生产商、供应商建立双赢的战略同盟
为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质量,保持交易规模,批发市场要和生产商、供应商建立双赢的战略同盟,实现功能创新。批发市场应向生产领域适度延伸,以确保商品供应渠道畅通,还可以开发自有品牌商品,形成自己的特色。批发市场要向高级化发展,还应积极发展商业代理制,向总代理、总经销等现代营销方式转型。批发市场对下游零售企业要提供全方位的营销支持,最大化实现客户满意,以维持客户忠诚度,强化与客户之间的联系纽带。在西欧,不少农产品市场直接负责组织农民进行生产,制定计划,帮助农民改进种植和耕作技术,提供农资和灭虫技术,甚至帮助农民排产和包销,一方面稳定了批发市场的供货渠道,一方面保证了农民利益,这种产销一体化的生产和经营模式在发达国家非常普遍。我国深圳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户+批发中心+零售连锁店”的模式,应当说是批发市场功能延伸和放大的一个良好开端,有条件的批发市场借鉴这个经验进行大胆的尝试探索。同时还应进一步将批发市场从单一的交易中心转变为交易、仓储、加工、包装、物流配送中心,真正将批发市场与物流业整合起来。
(2)展销展示功能创新
批发市场要进一步利用自己的集散和信息中心功能,为企业提供共同代理、展销展示、信息咨询等服务,以专业市场为依托,举办好国际性、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商品博览会、展销会和交易会,争取多办成几个像义乌小商品博览会那样的国际知名的商品博览会,为我国批发市场的国际化战略服务。
4、交易技术创新:积极利用IT技术和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创新包括批发市场管理技术创新和交易方式创新两方面。批发市场管理技术创新一方面要加大对所需各种设施的投资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快引进现代信息管理技术人才。
而交易方式创新就要求我们借鉴应用佣金代理、拍卖、网上交易、配送等国外成熟的交易方式。尤其是电子商务代表未来商业的发展方向,批发市场也应该积极应用网络资源,开展网上交易和网上结算,将原来单一的有形的批发市场变成为有形商品市场和无形的信息市场相结合的新型的现代化批发市场,同时降低交易成本。
5、管理创新:实施品牌化经营,提升批发市场形象。我国批发市场总体来看品牌意识不强,创名牌市场的积极性也不高。其实,一个市场也和一个企业一样,品牌就代表着管理、服务和质量。批发市场的培育必须重视市场品牌建设,以市场的品牌优势来聚集人气和商气,不断提高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样才能增强大型批发市场的辐射力度,充分发挥规模经济优势。像法国巴黎的伦吉斯农产品市场、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的花卉市场,品牌享誉全球,甚至成为一道亮丽的旅游风景线,其直接和间接的效益都十分可观。
我国的批发市场不仅要强化营销宣传工作,更重要的是进行规范化管理,杜绝假冒伪劣商品,提高商品质量和档次,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实现交易主体满意,维持交易主体对批发市场的忠诚度。这样才能打造良好的市场形象,形成批发市场的品牌价值,以利于批发市场发展壮大。
五、现阶段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批发市场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是个大趋势,所以进行战略性创新是符合这个趋势的,但是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国情出发的原则。比如“农改超”是实现批发市场业态提升的一种好方式,但是不宜过快推进。目前它只有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才具备存在的经济基础,在广大的农村乡镇还是要继续发挥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主力军作用。我国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仍然很低,这就决定了批发市场在我国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即使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工业品、小商品等批发市场还是具有很强的现实的生命力,比如在北京,服装批发市场的生意还是相当火爆就很能说明问题,批发市场的逐步淡出必定是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
而且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差距较大,东部发达地区的有条件的批发市场当前主要任务是调整、改造、创新、提升,而在中西部批发市场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东部的批发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到西部开设批发市场或者分部是改变我国批发市场地域分布不均衡,实现共同富裕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兰州的义乌小商品城就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
因此,我们一定要辨证地看待和处理批发市场问题。现阶段有条件的地区大胆的进行批发市场战略性创新和转型是值得鼓励的,不过现阶段的主要着力点还是要放在现有批发市场的调整、改造、完善和提升上,这才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执笔人:马龙龙、顾仲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