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保文
广东开平建安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开平 529300
摘要: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高大模板成为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针对我国某商业综合体建筑施工中的高大模板的施工安全以及质量控制的具体方法进行了研究论述。
关键词:高大模板; 施工技术;施工质量
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建筑用地越来越紧张,建筑建设的功能也在不断的复杂化,很多工程都因为技术不过关而出现一些工程质量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建筑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的展开分析,以达到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的最终目的,建设出质量过关的建筑工程。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大型商业综合体,总建筑面积为72.15 万m2,包含购物中心、酒店、娱乐楼、百货楼、写字楼、室外步行街及底商等。地下二层,首层楼高为5.4m,净高度为3.6m,标准层层高为5.1m,净高度为3.3m。本项目采用商业综合体框架结构,酒店、写字楼为框筒结构;住宅楼剪力墙结构。
2.高大模板施工方案设计
根据本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和建筑设计要求,框架柱、地下室外墙、地下室内墙均采用18mm 木胶合板模板,地下汽车坡道弧形墙体采用15mm 木胶合板模板,地上墙、顶板、梁均采用18mm厚木胶合板面板,模板采用钢管架进行支撑。混凝土浇筑时将墙体与顶板混凝土同时浇筑。
3.模板的配置
3.1 基础模板
基础底板为筏板式基础,基坑开挖时预留工作面,在垫层上砌筑240mm 厚砖墙,作为基础底板外模,兼作防水保护墙。
3.2 地下室外墙模板
由于本工程的外墙为直线,因此,利用2Φ48 钢管作为横向次龙骨,钢管间距为400mm;外竖楞使用2Φ48 钢管,其间距为700mm;使用M12 高强止水对拉螺栓进行固定,螺栓的间距为400mm×700mm。
3.3 汽车坡道圆弧形墙体模板
由于地下汽车坡道墙体为圆弧形,因此,选用15mm 木胶合板模板,以50mm×100mm 的木方作为竖肋,竖肋的间距为200mm,使用Φ25 钢筋作为横楞,钢筋间距为200mm;同时,在钢筋的外面使用8 双槽钢作为竖向背楞,槽钢的间距为400mm。并使用M12 对拉螺栓进行固定,当外墙固定时应使用防水型螺栓,螺栓的间距为400mm×400mm。
3.4 内墙模板
内墙模板应采用50mm×100mm 木方作为竖肋,木方的间隔为250mm,并采用[8 槽钢作为横楞,间距以400~600mm为宜,使用M12 高强对拉螺栓进行固定。
3.5 框架柱模板
框架柱使用50mm×100mm 木方作为竖楞,木方的间距为250mm,使用[8 槽钢间距400mm 作柱箍,同样采用M12高强螺栓进行固定。
3.6 楼板、梁模板
在本工程中,采用50mm×100mm 木方作为次楞,安装间距为300mm,使用100mm×100mm 木方作为作主肋,安装间距为1200mm,使用钢管进行支撑,立杆间距1200mm×900mm,框架梁侧模采用50mm×100mm 木方间距250mm 作纵肋,框架梁底模采用50mm×100mm木方间距200mm 作纵肋,100mm×100mm 木方作为托梁,托梁下设一根支撑立杆,并在两侧600mm各设一根辅助立杆用于辅助支撑。楼板、梁模板及支撑配置四层,以便于周转使用。
4.模板安装
模板安装时,应加强模板支撑结构,以确保模板支撑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避免因模板脱落而造成安全事故,并对模板安装各项工作进行仔细检查,待确认无误且交接清楚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4.1 基础模板安装
在基础安装模板前,施工人员应对地基垫层的高度和中心线位置进行检查,并以此为依据弹出基础边线,从而确保基础模板的高度符合设计要求。
4.2 墙体模板安装
安装墙体模板时,应首先放置4 条线,分别为切割线(5mm的墙边线)、墙边线,墙模板外边线,500mm控制线。切割时应使用无齿锯,并确保切割深度小于8mm,同时,施工人员应根据位置线安装门洞定性模板和预埋件等,并通过木方固定门洞定型模板,并使用150mm 墙体边线将施工楼板压光找平。其次,为了防止混凝土浇筑时出现漏浆现象,应在距离墙体5mm出黏贴10mm×50mm海绵条。安装墙体模板时,应先在每面墙安装一端角模,然后将组装好的大模板使用塔吊进行组装,模板吊装时,应先从墙的一端开始,然后安装一侧的模板,使用塔吊将模板吊垂直,安装穿墙螺栓,模板安装就位后, 应安装斜撑加以固定, 并注意斜撑与水平面夹角应呈30~50°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施工中应注意墙体大模板的清扫口位置,以距墙体转角20cm范围内为宜。当模板安装完毕后,为避免混凝土浇筑时出现问题,应先将模板清扫口等进行封堵,并认真检查模板扣件、螺栓等是否紧固,待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
4.3 汽车坡道墙体模板
地下室坡道墙体模板安装方法与墙体模板安装相同,但需注意一点,即汽车坡道墙体水平施工时,应将模板缝隙留在各层楼板底标高以上30mm 处。在模板墙体配模时,应以坡道板标高为基准,结合坡道板的直径和间距情况,在墙体模板上钻孔,从而甩出板筋。同时,为了降低模板的损耗,应在坡道板厚度处使用窄条模板,避免因施工问题造成的模板损失[1]。
4.4 框架柱模板
框架柱模板安装前,施工人员应首先在楼板面位置放线,分别为切割线、柱子边线、柱子模板外边线和50cm 控制线,模板切割时应使用无齿锯进行切割,切割深度不宜超过8mm。在施工时,应使用同轴线柱子控制线和模板线对模板整齐情况进行检查。框架柱模板支模时,应首先在柱子两端立柱模,确保框架柱的垂直度,经校直和复核无误后,在框架柱顶部拉通线,防止轴线出现偏移现象。其次,为了确保框架柱模板整体位置符合施工设计要求,应检查是否有位置偏移、扭曲现象,在支架模板钱应根据模板线校正钢筋的位置,确保模板未发生扭曲现象。同时,为了避免在框架柱浇筑过程中出现漏浆问题,现场施工人员应在混凝土浇筑时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在框架柱模周围150mm 内压光找平,当混凝土高差大于5mm时,应对高差部位进行打磨。框架柱模板与楼板模板拼缝采用硬拼缝,当柱模板超平、打磨后,在柱模的上、下口位置分别贴1~2 层10mm×50mm 的海绵条,贴海绵条时应注意距离框架柱的距离应在5mm 以内,以避免安装模板时发生变形并伸入至框架柱内。施工现场依据放线位置将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对模板进行校正并使用斜撑进行固定,以确保模板的稳定性。在框架柱钢筋验收前,应先将框架柱施工缝隙中的杂物、灰尘清理干净,然而再利用塔吊将框架柱模板吊装至正确位置,并确认模板拼缝严密后,对模板进行固定,在固定过程中,应确保模板的垂直度并适当进行调整,并对模板上口的尺寸进行复核。为了确保模板的垂直度,应从模板的上端吊两点,并确认线坠能够吊至地面上的50cm控制线。最后,当框架柱模安装完成后,应将柱模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并对施工情况进行验收,经验收确定符合施工要求和设计要求后,对清理口进行封闭。
4.5 梁板模板安装
在铺设梁板模板时,应注意梁板模板有无起拱现象,并严格控制起拱比例,以框架梁跨度L≥4m 为例,支模时跨中起拱应不大于0.2%。梁模板定位前,现场施工人员先对柱中心进行检查,利用柱侧面的轴线和梁底的标高线为依据,完成梁板模板定位并进行安装。在安装过程中,应采取梁侧模板包底模、顶板模压梁侧模的原则,对模板进行拼接,并确保模板接缝、错缝应平整、严密。此外,梁柱接头处的模板,应采用U 型专用模板,与柱、梁模配套安装,并采用梁底模压柱模,梁侧模压柱模的方法进行施工,确保模板拼缝严密[2]。
4.6 预留洞口模板
在安装预留洞口模板时,应确保几何尺寸精度,并对洞口模板进行加固,每500mm 间距设置一道横撑和剪刀撑,并使用洞边加筋防止其位移。同时,如预留洞的直径或宽度大于500mm,则应在模板下口设置出气孔,以便于混凝土浇筑密实。
5.模板拆除
5.1 墙、柱、梁侧模板拆除
在拆除模板前,施工人员应首先检查混凝土强度,确定其强度能否符合要求并保证构件未发生变形,同时,只有当混凝土硬度满足要求时,才能开展模板拆除作业,否则将对混凝土表面、棱角产生一定的破坏,因此,施工人员应对混凝土浇筑情况进行检测,通常情况下,混凝土强度为1.2Mpa 时即达到施工条件。模板拆除时,应先拆除附件和支撑件、固定件,然后利用撬棍轻轻将模板橇下,并使用塔吊将模板吊运走。
5.2 楼板、梁底等水平模板拆除
在拆除楼板、梁底等模板时,应该首先拆除框架梁侧帮模板,然后再拆除楼板模板。拆除楼板模板时应首先确认混凝土强度,经检测确认混凝土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强度时方可拆除楼板模板,在拆除模板前,应由工程项目总工程师签字确认,避免因私自拆除而导致安全事件的发生。
5.3 后浇带模板拆除
在拆除梁板模板时,应确保后浇带两侧支撑情况,该部分受荷支撑不应少于两排,且间距应小于1m。一般来说,后浇带模板支撑系统相对独立,在拆除前必须确保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时,方可进行拆除作业[3]。
5.4 拆模注意事项
为不影响模板继续使用,新进场的模板应首先刷脱模剂,对于拆除后的模板,应在清理杂物后刷脱模剂。模板拆除后,应进行集中管理,尤其是扣件,并及时进行回收,避免出现损失。此外,为了保障施工安全,便于模板重复使用,现场施工严禁将模板从高处直接扔下,避免模板变形和损坏。
6.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模板工程的技术研究和质量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化工作。因此,作为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应按照施工方案和设计,做好高大模板施工技术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管理,确保高大模板施工的质量,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建筑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朱建华.现代盐化工.2016(06)
[2]探讨建筑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王亚煌. 江西建材.2017(20)
[3]浅谈高大模板施工技术的应用[J].周迎春.科学技术创新. 2017(26)
论文作者:谭保文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9
标签:模板论文; 间距论文; 墙体论文; 框架论文; 混凝土论文; 楼板论文; 坡道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