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雷同文”现象的反思与纠正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象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真实的现状:“雷同文”现象比比皆是 一次参加三年级的语文期末试卷的批阅工作,发现“雷同文”现象非常明显:作文要求是写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有的班几乎所有学生都写“兔子”,甚至不少学生连语言表达方式也雷同,如都写“兔子短短的小尾巴像一个洁白的绒球”,写到给小兔喂食都是“小白兔用红宝石一样的眼睛看着我,好像在说:‘小主人,我还要吃。’”…… 再翻阅各年级平时的大小作文,不同程度的“雷同文”也比比皆是:作文内容大同小异,如写到妈妈,多数学生写的是自己生病时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的事例;写到老师,多数学生都写老师和蔼可亲,耐心地辅导自己,千人一面。不少作文的语言表达也是异口同声,写到高兴就是“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写到着急就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学生在作文中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失去了自己的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等理念可以说早就深入人心,但为何现实的作文教学却还在过去传统作文的轨道上运行,学生作文雷同度高,假话、空话、套话多,儿童的灵性、儿童的个性难以得到张扬呢? 二、真实的困惑:个性化作文困难重重 实际上老师们对“雷同文”也是深恶痛绝,批改作文一遍又一遍地看着大同小异的内容与表达也是索然无味。老师们也期待学生的作文能流露童真童趣,能自由地表达,语言灵动,作文富有个性,但为什么却还是在默许甚至是助长学生写“雷同文”呢? 老师的回答是:因为个性化作文实践困难重重。如果不进行具体化指导,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很多学生就写不好,甚至不会写。作文题材各异但整体质量不高,给评讲和指导修改也带来了很大困难,统一指导吧,不少学生对于自己的个性化内容还是不会修改,一个个个别指导吧,老师又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如四年级下册有写“春游建议”这一习作要求,学生建议春游的地点可以选择得各有个性、丰富多样,但他们往往对这个地方只是一种模糊的整体印象,要具体、生动地介绍这个地方各个景点美在哪里就会有较大困难。老师指导时,往往会以某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地点为例指导学生如何具体描写。最后多数学生会趋向于写老师具体指导过的内容,因为有了老师的具体指导,写起来要简单和轻松得多,“趋简避难”是人之常情,所以“雷同文”就出现了。 三、深刻的反思:学生个性化作文受到限制 小学生习作应摆脱束缚,避免雷同,自由表达,体现个性,这是因为学生是存在差异的个体,有着独特的观察视角和不同的生活体验,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和表达个性,这为学生个性化作文提供了可能性。 然而,在现实中,学生走个性化作文之路并不是那么容易,他们个性化作文受到现实评价导向、个人心智水平、生活经验和书面表达能力多方面的限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个性化作文需要在现实评价中受限 学生有个性化作文的内在需要。谁不喜欢自由?谁不希望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呢?但个性化作文更多需要学生自己的独立创新,如果学生在付出了很多努力后取得的创造性劳动成果——个性化习作得不到肯定,甚至是批评和低分,以及是多次修改仍不理想等挫败经历,那他们写个性化作文的热情就会在无情的否定性评价面前渐渐消退。不可否认,当前现实中的作文评价还是比较注重习作立意的深刻性、结构的完整性、表达的文学性等传统优秀作文的要求,而稚嫩的个性作文则会因这方面或那方面不足而受冷落。这样的评价倾向会导致学生渐渐放弃个性化作文,而转向写更有例可循、容易操作的人云亦云式的四平八稳的传统“雷同文”。 2.真实的生活体验在恰当选材中受限 学生虽然有着真实的生活体验,但受心智水平的限制,面对作文要求时,往往并不能自觉且快速地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库存中提取出恰当的个性化作文素材。教师如果对学生选材缺少引导、启发和给予充分思考的时空,学生往往会不加思考地随大流,写老师和同学提到的某个内容,从而导致选材和他人雷同,缺少个性。 3.自然的心灵语言在书面表达中受限 小学生自然的心灵语言要转换成书面语言,面临一个遣词造句的关口。书面表达语言的贫乏或不熟练会导致学生个性化作文表达面临重重障碍,有的学生就会因此放弃个性化语言,而写空话、套话、人云亦云的话。 4.多样的作文构思在模式指导中受限 有的老师作文指导的模式化倾向也加剧了学生“雷同文”的产生。部分老师指导作文“目中无人”,脱离了学生实际,不考虑学生的多样化,而是采用简单地画圈定框,可以写什么内容,开头写什么,怎么写;接下来写什么,怎样写……把学生的思维完全往自己的指导思路上拽,限制了学生的创新空间,导致学生依葫芦画瓢,写出缺少真情实感的“雷同文”。 四、适切的策略:积极探索个性化作文 因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生活经验和书面表达能力的限制,有质量的“个性化作文”并非是老师放弃指导,鼓励自由表达就能顺理成章地实现的。特别是对已习惯写人云亦云的“雷同文”的学生来说,由于失去自己的真实声音太久,更需要我们遵循习作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积极采取适切的策略,长期地探索和实践个性化作文教学,逐步提高学生自由表达、个性化表达的兴趣和能力。 1.转变作文评价,关注个性化价值 要减少和避免“雷同文”的出现,首先需要教师和学生对“怎样的作文是真正的好作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评价小学生作文应该关注个性化价值。优秀的小学生作文应当是富有童真童趣的个性化作文,反映儿童真实的思想、真实的情感和真实的事件,提倡实话实说、真情投入。作文评价关注个性化价值,就要适当降低门槛,降低对作文立意的深刻性、布局谋篇的巧妙和作文的文学性等方面的要求,把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的作文评价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作为评价学生习作的基本要求,“写作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 教师在批改和评价学生作文时,要积极肯定流露童真童趣、富有真情实感的表达,热情表扬能写出自己独特感受和真实体验的个性化作文的学生,采用多样化的表扬和引导方式,让学生品尝到写个性化作文的甜头,形成自由表达、个性化表达的作文追求。 (1)变圈画“优美句段”为赏读“灵动描写” 作文中,再优美生动的描写,如果缺少学生真实情感和思想的融入,缺少学生的原创成分,缺少运用的灵活性和适切性,那也只是对他人语言的生搬硬套,只是华丽辞藻的机械堆砌。对这样的所谓“优美句段”教师要明确地说“不”,而对学生有创意的、流露出童真童趣的描写,即便不够成熟,有些稚嫩,也要多加肯定。看到灵动的句段,教师可以在下面画上红波浪线,用“笑脸”符号表示赞赏,还可以通过“这段描写与众不同,让人眼前一亮”“这段描写写出了你的独特体验,很有个性”等积极性的评语表达对学生个性化表达的充分肯定。另外,还可以通过让小作者朗读这些灵动的描写,或是将学生的个性化句段摘录下来,做成课件让学生一起欣赏和朗读。这样的赏读方式既能让小作者获得个性化作文的成功体验,也能强化其他学生表达要真实、有个性的意识。 有一次我让同学们在校园中观察风后写一段话,有的学生写道:“风轻轻地敲着窗户,好像在叫我出去陪它玩呢。见我们只顾上课不理它,就调皮地跑开了,它一会儿在花坛中打转,一会儿在操场上奔跑,一会儿又跑回来‘啪’的一声把教室门关上,吓了我们一跳。”有的写道:“只听窗外‘呼呼’的风声,好像是风想要闯进教室,却被窗户拦住了,就和窗户在吵架呢。”有的写道:“上完体育课,我热得满头大汗,这时,风跑来了,给我送来了凉爽,还用它的大手给我擦干了汗水,风真好。”……我和学生们一起赏读这些充满童趣的个性化描写,学生们读得兴致勃勃。在兴致盎然的赏读中,学生也认识到,同样是风,在不同情况下,在不同人眼里往往是不一样的,写出每个人眼中真实的风,就是写得有个性。 (2)变强调“立意深刻”为注重“真情实感” 作文要追求立意,但不能把成人视角的深刻立意强加于学生,而要遵循儿童的心智特点和感悟水平,引导学生基于真情实感来立意,要防止过于强调成人味的深刻立意而导致学生写言不由衷的假话、空话和套话。教师要根据儿童的特点,把作文评价由强调成人化的“立意深刻”转变为注重儿童的“真情实感”,鼓励学生说发自内心的真话,说散发着孩子气的话,表达发自内心真实的感悟,切实地弘扬写真话之风,为个性化作文营造良好氛围。 我们班有份班级小报《小溪流》,学生们都以作品能登上《小溪流》为荣,我结合《小溪流》上录用的优秀作文告诉学生们:“老师录用作文的首要标准是‘真实’,流淌着真情实感的文章最动人。如上期《小溪流》上刊登的徐灿同学写的《让我又喜又恼的暴走鞋》写的就是自己穿上最新流行的暴走鞋后潇洒地滑行,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有些飘飘然,但因为太得意不小心摔了一跤又遭同学取笑的懊恼。她结合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新奇的暴走鞋其实隐藏着危险因子,穿它走路一定要十分小心。这样的文章真实,读起来亲切,感悟发自内心,给人启发。”学生通过阅读《小溪流》报上录用的富有童真童趣、富有个性的作文,更明确了写作文要自由表达,写得真实,写出个性的重要性。 2.凸显儿童视角,引发个性化内容 对于作文命题,教师要站在儿童文化的视角来审视,要贴近儿童的生活,让学生人人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有个性化的内容可写。 (1)变“窄命题”为“宽命题”,拓展儿童写作空间 命题过窄,就会给学生很多限制和禁锢,导致他们没有真实的内容可写而只能编造。我们不妨站在儿童的角度想一想,怎样让命题宽一些,给学生选择的空间大一些,让学生人人有内容可写。如可以把《我的好爸爸》的命题范围进行拓宽,让学生选择一个很有个性特点的家人来写,这样学生就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最想写的家人来写。如有的学生写《我家的“大网虫”——爸爸》,选择了爸爸和自己抢电脑,玩电脑游戏到深夜的事例;有的学生写《爱打扮的妈妈》,选择的事例一是妈妈不知疲倦地逛服装店,每次满载而归;二是在喝喜酒前,一连换了好几套衣服,一直在镜子前照来照去;还有的学生写的是《我的“迷信”奶奶》,内容是奶奶不顾年迈外出烧香念佛,为我考出好成绩天天念“状元经”,让我哭笑不得…… 拓展化的命题给了学生个性化的写作内容释放的空间,他们会更乐于写,也会写得更有真情实感,更富有个性。 (2)变“僵化式命题”为“激发性命题”,触及儿童兴奋点 “僵化式的命题”只是从写作技能训练的角度来命题,脱离学生实际,不能触及学生兴奋点,容易导致学生写出僵化的雷同作文来。教师要走近学生、了解儿童的“玩”文化,关注儿童喜欢的读物,发现儿童各阶段的兴趣所在,命题要尽量触及学生不同的兴奋点,激发学生自我表达的愿望。 一次上课,我发现一名学生心神不定,一了解才知道他的一颗牙快掉了。下课时,这颗顽固的牙齿好不容易掉下来了,他把牙放在课桌里,还舍不得扔掉。我想掉牙、换牙对孩子来说是件大事,人人都有掉牙的经历,让学生写写自己难忘的掉牙故事肯定有话可写。果然学生很兴奋,有的写自己因新牙已崭露头角,但老牙迟迟不肯“下岗”,结果只能去医院拔牙,忍受拔牙之痛的经历。有的学生写自己的牙齿摇摇欲坠,让自己心神不定,结果在吃肉骨头时意外掉落的经过……这次作文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学生写得特别轻松,作文也特别灵动。 3.加强观察积累,引导个性化选材 学生的生活经历是个性化作文的源泉。每位学生的生活经历不会完全一样,本来就具有个性化特征,但往往因为学生不注意细致观察,不善于建立起生活和作文的连接点,在写作文时就依然会遭遇“无米下炊”的尴尬,迫不得已就会“借米烧饭”,借他人的内容模仿表达,写出“雷同文”来。 要减少和避免“雷同文”,首先就要培养学生自己“找米”的能力,要鼓励学生加强平时的观察和作文素材积累。 (1)创设丰富情境,积淀个性化体验 拥有真切的个性化体验是学生在作文中流露真情实感、表达各有个性的源泉。要让学生写出个性化作文,作文教学就要打破传统的用两节课时间封闭式训练的模式。因为传统模式往往在学生毫无体验和积累的基础上传授审题、选材、开头等写作技能,然后让学生写作,学生没有真切的体验,自然也就难有真情实感,只能根据老师的指导生搬硬套,瞎编乱造。 在写作前,要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人人都能获得独特的体验。如在让学生写有关“鸡蛋的发现”前,我让学生回去捏鸡蛋或做一做让鸡蛋在水中浮起来的实验,人人动手,亲身体验。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人人获得了个性化的体验,有的学生回去捏鸡蛋,“开始我不敢用力,只是轻轻地捏了一下,但鸡蛋硬邦邦的,就像捏在石头上一样。我忍不住了,开始加大力度,五指紧紧握住鸡蛋,使出吃奶的劲儿使劲捏,鸡蛋纹丝不动。我又捏了好几次,而且一次比一次用力,可鸡蛋仍然安然无恙。”有的同学在自己捏不碎鸡蛋的情况下,还邀请了爸爸参与其中,观察了爸爸捏鸡蛋的样子:“爸爸把鸡蛋握在手中,使劲地捏,他手上的青筋暴起,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脸涨得通红,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我担心鸡蛋会‘咔嚓’一下破了,害怕得闭上了眼睛……”有的学生做了让鸡蛋浮起来的实验,品尝到了实验不容易成功的滋味:“盐像雪花似的纷纷扬扬地飘进了水里,像是给蛋宝宝盖上了一层毛茸茸的棉毯。在一旁的爸爸说:‘多加点,这么点盐哪够啊!’我听了,一咬牙,加了一大勺。我再用筷子在水中搅拌,蛋宝宝就随着筷子搅拌的节奏跳起了钢管舞。可好景不长,我一停止搅拌,蛋宝宝又颤颤悠悠地落下去了。我又连续几次加盐,还是没用,奶奶忍不住心疼地说:‘哎哟,你都用了半斤盐了!’我实在是黔驴技穷、无计可施了……”而有的同学做实验则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过了好一会儿,鸡蛋还是没有浮起来,我火了,把袋子中剩下的三分之二的盐全都倒了下去,顿时瓶里面像下起了鹅毛大雪,瓶底也积了厚厚一层盐,像是给鸡蛋宝宝垫上了一层软绵绵的棉被,但鸡蛋还是没有浮起来。我等得不耐烦了,就先回房间做作业去了。等把作业做完去厨房一看,呀,鸡蛋终于浮起来了。”…… 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积淀了个性化体验,写作时将这些个性化的体验和感受流露出来,自然就流淌着童趣,散发着个性魅力。 (2)落实作前观察,建立个性化素材库 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是取之不竭的写作素材,但这些自然形态的写作素材不会自动地进入学生的头脑。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步入社会生活,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的人、事、景,养成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经常从生活中撷取和积累写作素材,建立自己个性化的习作素材库。 在写作文前,我常常让学生做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观察。布置观察任务,指导学生细致观察,并记下观察收获。如要写一种动物,我会提前两周布置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有条件近距离观察的动物仔细观察,同时在教室生物角养上小乌龟、小仓鼠、金鱼等动物,为家中没有饲养小动物的同学观察提供方便。先让学生观察动物的外形,然后观察动物吃食、睡觉等活动情况,并进行记录,有条件的可以拍照片。分阶段组织学生对观察记录进行交流,看是否观察细致,个性化地表达出自己的观察收获。有了这样扎实的分阶段作前观察,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就各具个性。一是选择的动物呈现了多样性,有的选猫,有的选狗,有的选仓鼠……二是即便是同一类动物,也是各具特点。如同样是选择观察狗的,有的写出了哈巴狗的可爱,有的写出了狼狗的凶猛,有的写出了金毛猎狗的忠诚……三是即使有些学生观察的是同一个动物——教室生物角养的仓鼠,但因个人视角不同,描写也就存在差异。可见,有了扎实而细致的个人观察作基础,学生写作前就人人拥有了个性化的写作素材,就从源头上避免了“雷同文”的出现。 我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每天积累一个习作素材,建立自己的习作素材库。一周一交流,评比出具有个性的习作好素材。不同的视角让学生发现了不同的习作素材,如开学第一周,有不少学生发现了不错的习作素材,有《奇特的“锄头”》——教室外的拖把结冰后形状就如锄头;有《盼雪忆雪》——因下起了小雪,盼望雪下大点能堆个雪人,打次雪仗,并回忆起了2008年那场大雪后快乐玩雪的情景;有《哈,我家要买房啦》《唉,爸爸爱上了打麻将》《父母冷战》等源自家庭生活的素材;还有《“班级达人秀”带给我的苦恼》《教室里的“宇宙大战”》等校园生活题材。学生的“找米”能力存在差异,也有学生一周下来几乎没有积累什么有个性的好素材,但通过长期的观察训练和经常性的素材交流,学生发现个性化素材的能力会得到逐步提高。 有了这些源自鲜活生活的习作素材,学生在具体写作时就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有理想的个性化题材可写了。 (3)进行“头脑风暴”,形成个性化选材 在指导审题后,要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充分思考合适的选材,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搜寻多种材料,从中选择与众不同或富有时代气息的新题材,写出富有新意的好作文。 在指导选材时,要防止形成“权威思维”,在其他学生对选材没有实质思考的情况下,权威人士(教师或优秀学生)的选材思维就会左右其他学生的选材,形成雷同的选材。在学生选材时,可以进行“头脑风暴”,让每一个学生打开思路,从生活观察积累和素材积累库中提取相关素材,围绕命题要求,尽可能地多想一些可以选择的材料。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第二篇习作是要推荐一个在阅读、表演等方面表现出色的同学。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你觉得班里有哪几个人最值得推荐?他们分别有什么典型的事例?在人人有选材思考的基础上,再组织交流,指导学生通过比较、删选,形成自己的最佳选材。经过这样的“头脑风暴”,学生的选材就呈现了丰富多样的态势,为个性化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能力的提高,学生从真实生活中独立选材的能力逐步提高,选材也更加富有个性化。 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切实的策略,让学生用童心童言去写童真童趣,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的作文愈发散发个性化魅力,渐渐远离“雷同文”,这一理想境界需要我们各位老师用积极的实践去实现!“同一文本”现象的反思与矫正策略_作文评语论文
“同一文本”现象的反思与矫正策略_作文评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