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呼唤课堂教学立体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教学论文,课程标准论文,语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的时代特征是什么呢?笔者反复学习和研究《课标》后,脑海中不断浮现的就是两个字——主体。和历次教学大纲相比较,《课标》有一个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课标》一系列的新理念、新策略、新要求,都是围绕“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时代主题而展开论述的。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命题,少写命题作文”等等,《课标》处处闪耀着“以尊重儿童生命为信念”的人性的光芒。
崔峦老师多次指出的“读书少、感悟少、提问多、分析多”的阅读教学怪病,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教学习惯是通过不断地提问、不断地分析来控制课堂,驾驭学生,原本课堂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学生,却成了教师控制下的学习语文知识的“容器”。因受教师严密的逻辑推理思维主宰课堂而形成的“线性课堂结构”,成了束缚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瓶颈。实验证明,打破线性课堂结构,构建立体课堂结构,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条有效途径。
立体课堂结构,就是从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出发,以独立自主学习为主线,借助小组学习和全班学习的有效合作学习形式,三线并进、互动发展的课堂教学结构。
学生个体在课堂上展开学习和谋求发展,无外乎独立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学习三种学习方式,其中以独立学习为主要的、基础的、核心性的学习方式。相对于独立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学习是两种辅助性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学生个体谋求发展的高效的合作学习过程。教师在其中担负着有效的组织作用。
“以个体自学为主,以有效合作学习为辅”的立体课堂结构,既为学生的个体发展创造了时空,有利于发挥学生个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又有充分发挥班级教学这种群体教学形式的合作性,有利于学生之间展开多维互动的学习活动,从而有效地打破了完全依赖教师的牵制和灌输,来拉动学生发展的单一、线性化的教学模式。
线性课堂结构和立体课堂结构相比,其组成要素完全相同——教师、学生和教材,但是三者之间的关系和所在地位完全不同。在线性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跟着教师来学课文的,教材是最神圣的,教师是最权威的,三者之间,学生的地位是最低的,要完全听从于教师,屈从于书本。在立体课堂教学中,教材和教师是为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服务的,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和自主发展的桥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自主发展的辅导员,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三者之间,学生的作用和地位是最高的。(见后表的对比分析)
下面以《三顾茅庐》教学为例,从具体操作层面来对比认识“线性课堂结构”和“立体课堂结构”的差异。以“语文知识为本”的线性教学的一般设计思路大体是这样的:从课文可以看出刘备是个怎样的人?(诚心诚意)→从哪里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应该怎样读出刘备的诚心诚意?在老师设定的这条主线束缚下,学生自然只能顺着老师的思路一步一步地进行学习,全体学生都往一个角度思考,都朝一个方向发展,课堂教学呈现鲜明的线性结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立体式教学,就可这样设计:①简介“徐庶荐诸葛”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对“刘备、诸葛亮首次相逢”的浓厚兴趣,初读课文展开全方位的自主学习。②交流初读课文自学信息。前面的初读是全方位的,此时的信息交流自然是涉及字词句篇等多元化的。③通过前面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学生基本上都能读通读懂课文,明白刘备赢得诸葛亮靠的是诚心诚意。诸葛亮作为当今大贤,诚心诚意前去邀请他出山的人除刘备外大有人在,但结果只有刘备得到了诸葛,那就说明刘备的诚心诚意是与众不同的,刘备的诚心诚意贵在何处?④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对原本自己十分清晰的东西,突然间变得模糊不清了,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进入了自我否定的境界,从而又开始新一轮的自主探究学习。⑤全班交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全方位地立体感受刘备的诚心诚意。⑥出示对联:“刘备三顾茅庐终得孔明如虎添翼创大业,诸葛屡次试探始信将军卧龙出山扬美名”,教师利用对联的形式整合教材,引导学生填写横批,把学生的自主发展引入一个高峰,让学生的个性飞扬起来。
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让学生探求知识的圆圈(是圆圈而不是一条直线)不断地扩大,促进学生不断自主发展。其有效办法是使学生原本清楚的知识和原本清醒的头脑变得模糊起来,让学生陷入自我否定的境地。只有让学生进入“自我肯定——自我否定——再自我肯定——再自我否定”的良性循环发展轨道,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调动并活跃起来,从而促进学生个体的主动发展。崔峦老师在全国第三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闭幕式总结时曾说:“师生各司其职,学生主体得以确立,教师主导作用得以发挥。这种多层次、立体型以学生自学和合作学习为基础的师生交互的教学形式,是比较理想的教学形式。”
香港黄锦燕老师执教的《漫谈沟通》一课,在全国第四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获特别奖。崔峦老师的评价是:“从理念到过程到策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为此次活动增光添彩,为内地语文教学改革吹来一袭清风。”丁培忠老师的评价是:“什么叫以人为本,什么叫以学生为主体,什么叫平等对话,什么叫尊重学生,什么叫合作学习,什么叫面向全体,在这节课上我们找到了答案。”看黄老师的课,不是学生跟着黄老师在学语文,也不是学生和黄老师在共同学语文,而是黄老师和学生借助语文课堂这个桥梁,在展开一场人与人之间(师生、生生)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创造性活动。我们看到的是一堂活生生的立体语文课!
人是立体的,语文是立体的,面向人的教学活动的每一个教学策略都应该是立体的,几十个学生积聚在一起的课堂教学更应该是立体的。《课标》所确定的“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就是要我们看到语文教学的人性的复杂性、内容的多元性、功能的多维性,即语文教学的立体性。立体教学,就是对“以人为本”的现代课堂教学的形象化描述,同时又是主体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细化与深化,是一个关注人性(人的立体性)、关注创新(立体思维)、关注效率(立体利用时间)的系统的现代教学操作体系。它既是一种现代教学思想,又是一种系统的教学策略。
线性结构与立体结构对比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