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研究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静、舒适度以及对IL-6、IL-10 及TNF-α 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06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两组患者均在手术期间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在术后进行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则进行硬膜外自控镇痛,比较两组术后的镇静情况、舒适度以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h、术后12h以及术后24h的RSS评分及BC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h、术后24h的IL-6、TNF-α显著高于对照组,IL-1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更好,可在术后较好地提高舒适度,并维持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平衡。
【关键词】硬膜外自控镇痛;镇静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通常具有创伤大、失血多以及术后疼痛等症状,这可能导致患者较难进行术后功能的恢复锻炼,甚至可推迟关节功能的恢复进度[1]。因此,良好的术后镇痛显得尤为重要。静脉自控镇痛、硬膜外自控镇痛是临床上常见的术后镇痛方法,为进一步分析此两种方式对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效果,特做了一次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合并其他严重心血管疾病、心肝肾等脏器类疾病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和正在服用镇静药或抗抑郁药的患者。将这106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5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35例,女18例,年龄在60~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33±5.46)岁;观察组患者男33例,女20例,年龄在61~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89±5.41)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的差异均不大,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法进行麻醉,其药物主要为利多卡因 和瑞芬太尼等。术后,对照组患者进行静脉自控镇痛:将0.8mg芬太尼、4mg氟哌利多 与100ml的生理盐水混合,采用镇痛泵泵入,0.5ml/次,间隔时间为15min;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将0.2mg芬太尼、150mg罗哌卡因、4mg氟哌利多与100ml生理盐水混合,泵入方法与对照组一致。
1.3?观察指标 1.采用Ramsay镇静评分量表(RSS)评定两组患者术后的镇静情况,分值如下:1分,患者术后醒来不安静、较烦躁;2分,患者术后醒来较为安静合作;3分,患者术后嗜睡,可听从护理人员指令;4分,患者处于睡眠状态,但可唤醒;5分,患者的呼吸反应较为迟钝;6分,患者术后处于深睡状态,且呼唤不醒;2.采用舒适度评分量表(BCS)评价两组患者的舒适程度,分值如下:1分,患者安静时无痛感,但深呼吸或咳嗽时有剧痛;2分,患者安静时无痛感,但深呼吸或咳嗽时有轻微疼痛;3分,患者深呼吸时无痛感;4分,患者咳嗽时无痛感;3.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定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RSS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6h、术后12h以及术后24h的RS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RSS评分对比
3?讨论
本文观察组患者术后6h、术后12h以及术后24h的RSS评分、BC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提示了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更好,且患者舒适度高。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静脉使用麻醉药物时需与血清蛋白结合,因此麻醉效果有所下降,而硬膜外自控镇痛法则是将药物直接注入脊髓内,即使小剂量用药仍具有较好的镇痛麻醉效果[2]。
综上所述,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更好,可在术后较好地提高舒适度,并维持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平衡。
参考文献:
[1] 鲁义,屠伟峰,卿朝晖,等.静脉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静、舒适度及并发症影响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5,31(2):109-112.
[2] 陈伟,李卫,谢东武,等.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炎性细胞因子和应激反应的影响[J].华西医学,2015,30(6):1067-1070.
论文作者:彭勃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3
标签:术后论文; 患者论文; 自控论文; 关节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硬膜外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