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论文_曹清云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论文_曹清云

(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医院 呼吸内科 076450 )

摘要: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噻托溴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总有效率以及动脉血气指标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理想,有利于病情的快速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噻托溴铵;沙美特罗替卡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

慢阻肺(COPD )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身体健康的常见的慢性疾病,具有病程长、治疗难度大等特点。慢阻肺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且40 岁以上群体是高发人群。目前,该类疾病病因仍未清晰,大部分学者认为慢性支气管炎、粉尘、化学物质以及呼吸道感染等方面是导致慢阻肺的重要因素。现代研究报道[1],COPD主要是因多种刺激因子所致的呼吸道炎性症状,大量炎性因子会引起机体肺实质以及介质结构受损,进而造成肺内结构重塑,并使肺功能不断降低,从而导致病情加重恶化,若治疗不当,则会进展为肺源性心脏病甚至呼吸衰竭,从而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安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随机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40~82岁,平均年龄:59.3±4.6岁;病程:5~20年,平均病程:8.6±0.9年。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59.6±4.7岁;病程:4~19年,平均病程:8.6±0.8年。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 05)。

1.2 方法 两组均行吸氧等对症治疗措施,同时定期吸痰以确保呼吸道的畅通(1)对照组给予噻托溴铵粉针剂(生产单位:德国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批准文号:H20100195)治疗,1次/d。(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雾化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生产单位:美国葛兰素史克;批准文号:H20140166)治疗,每次1 吸,每天两次。两组均治疗3个月。

1.3观察指标 (1) 总有效率:显效:咳嗽、喘憋等症状消失,肺啰音以及血常规指标等恢复正常;有效:咳嗽、喘憋等症状、肺啰音以及血常规指标等明显改善;无效:咳嗽、喘憋等症状、肺啰音以及血常规指标等无明显变化甚至恶化;(2)血气指标:PaO2与PaCO2;(3)肺功能:FEV1、FVC以及FEV1/FVC;(4)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分析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总有效率分析 观察组显效、有效、无效病例数分别为25例、14例、1例,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分别为20例、10例、10例,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动脉血气指标分析 观察组PaO2、PaCO2分别为(76.8±6.5)mmHg、(46.3±5.7)mmHg;对照组分别为(59.4±4.8)mmHg、(59.0±4.1)mmHg;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两组肺功能指标分析 观察组FEV1、FVC以及FEV1/FVC分别为(89.8±3.8)%、(88.3±4.0)%、(67.8±4.5)%;对照组分别为(74.7±3.2)%、(73.0±4.1)%、(51.0±4.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观察组出现1例口干、1例声嘶、1例心悸,发生率为 7.5%。对照组出现2例口干、1例声嘶、1例心悸,发生率为10.0%。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

3.讨论

近几年,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逐渐严峻,慢阻肺成为临床中多见的呼吸科疾病,且往往以气流受限、进行性加重等为主要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以及胸闷等症状,具有病程长、较难根治等特点[2]。当该类疾病处于急性加重期发作时,患者往往会伴有呼吸困难以及剧烈咳嗽等症状,这不仅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也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如今,慢阻肺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因此如何有效改善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3]。目前,临床中较多选择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急性加重期慢阻肺疾病,但如何选择有效的用药方案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噻托溴铵属于抗胆碱能药物,其主要经结合毒蕈碱受体而达到降低乙酰胆碱胆碱能的目的,能够有效缓解支气管收缩症状。此外,噻托溴铵还能够有效抑制M3受体,有利于发挥松弛平滑肌、改善咳嗽咳痰等症状的功效。然而该药物往往会使患者产生剂量依赖性,所以长时间服用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沙美特罗替卡松是丙酸氟替卡松+沙美特罗的复方制剂,其中前者属于强效糖皮质激素,具有良好的强效抗炎功效,且长时间吸入有利于保证机体肾上腺素水平的稳定,最终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此外它主要是利用雾化吸入的方式进行治疗,这有利于其直接作用于病灶处,提高了局部药物浓度,有利于加快嗜酸粒细胞的快速凋亡,从而达到抗炎解痉的功效。后者属于β2-受体激动剂,其能够在短期内迅速起效,是临床中治疗慢阻肺的新型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为:其可刺激呼吸道β2受体,进而激活腺苷酸环化酶活性,提高了细胞中环磷酸腺苷水平,从而松弛了气道平滑肌,有效改善了临床症状。两种药物联合应用能够有效缓解呼吸道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总之,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理想,有利于病情的快速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龙飞隆.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对 COPD 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5):892-893.

2.周剑锋 .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 COPD 稳定期患者疗效观察[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6,30(6):12-15.

3.刘雪琴,关晓暄,孙立军.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 / 氟替卡松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的临床评价[J].临床肺科杂志,2017,22(3):513-516.

论文作者:曹清云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4

标签:;  ;  ;  ;  ;  ;  ;  ;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论文_曹清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