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共享文化是民族团结的基础_文化论文

建设共享文化是民族团结的基础_文化论文

建设共享文化是民族团结的根本,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族团结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藏汉民族的关系史是许多学者感兴趣的课题。自古以来藏民族与中原民族之间就有往来,形成了藏汉两大东方文化圈中相互包容的格局。

藏汉文化的共同成分是两个民族同属于中华民族的基本条件。藏汉民族统一于中华民族之中并不仅限于一般社会政治制度和国家功能,更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没有坚实的文化基础,团结就不是两相情愿,长治久安就会成为短期行为。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已经认识到,宗教信仰、种族和民族归属感、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等文化精神因素,同经济利益等文化物质因素相比,更能影响社会进程。藏区从松赞干布时期把民间的文化交流上升到国家政治,在元朝加入中国版图,靠的正是文化交流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这种交流和需求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加强,到今天形成了藏族离不开汉族,汉族同样离不开藏族的亲情关系。

坚实的文化基础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神赐的,而是在民族间的相互往来,相互学习、借鉴中慢慢建立起来的共享成分。我们在理解藏汉文化的交流时,不应只看到藏文化中隐含着汉文化的影响,还必须看到并承认汉文化中同样隐含着藏文化和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和贡献。著名的藏式佛塔伫立在北京、五台山,藏人的某些精神成果随同文化交流在汉区沉淀下来,我们在内地著名的佛教胜地都可找到藏文符号和其他痕迹。藏汉交界区有关这两个民族的历史遗迹和民间传说很多,就是汉区许多地名也源自藏名称谓。文化交融是双方的,受益也是双方的,不是单向的渗透,这个观点不立起来就会滑向文化中心主义,违背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研究工作就失去了效度。

每个民族在自己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都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模式,无论这种文化是宗教的、伦理的或道德的,它对确立该民族的价值目标和协调社会成员行动的一致,都是极其重要的。其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含有对本民族意义极为重大的合理内核,尽管其中可能也包含着非理性的成分,但它却是民族整合、凝聚、内聚的思想纽带。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把自己的所有社会成员团结、凝聚在一起,一个最明智的办法就是发现自己社会群体的文化性格,以此提出价值目标,建立社会文化制度,按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循序渐进地改造并建构未来文化。人类自从在不同的环境中创造、积累起了独特的文化或文明,也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它不仅为不同民族的社会演化提供了独特的条件,也为其历史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丰富的思想内涵。人类社会虽然经历了大体相同的阶段,但文化或文明的发展及其所表现的社会形态却是各不相同的。印度社会的村社制不同于俄国的村社制,中国的封建制度也不同于西方的城邦制度。我国各民族进入社会主义前的母体社会也不尽相同,有的甚至还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类文化的发展不可能像进化论所说的那样整齐划一地演进,而是表现出无限参差驳杂的文化景观,幻想以某种文化或文明代替另一种文化或文明是不可能的,这样做只能陷入文化中心主义的泥潭。而文化中心主义的根源就在于看不到人类文化发展的客观性及其规律,总以为某种文化是最优秀最先进的,是其他文化的楷模或发展方向。西方大国沙文主义就是这样以自己的西方文化模式否定其他一切文化,强迫世界文化朝着西方文化、单一化方向发展,他们在世界各地制造争端引发战祸。否定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就否定了人类自身创造的财富的丰富性,使人类丧失了众多现在尚不能确定其价值的文化遗产,这同破坏人类生活空间和生态平衡一样令人悲哀。

文化中心主义的另一种表现是狭隘保守。当今世界知识爆炸,科技腾飞,现代技术产品几乎覆盖了人类社会的每一角落。这些产品裹挟着产品生产地的文化成分洪水般涌来,所有消费地区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使传统古老的本土文化适应现代技术及其产品所带来的新的社会现实;人们的相互关系、生活模式;以前大量手工劳动基础上建立的传统习惯、法则的去留;对现代传播媒体带来的各种信息的价值尺度的认定和评判,尤其是那些与传统道德完全相反的人际关系、审美情趣等等的出现,无疑都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动荡和危机。对此,有些人感到茫然甚至恐惧,外部特征表现为空前的固执和保守,虽然自己吃着用着现代技术的产品,但口里仍不承认自己的不足,不去反省自己以求发展,反而力图以无限夸大自己文化中的优点去评判别的文化的弱点来寻求安慰,这就走进了保守封闭的胡同。其结果不但使自己在彷徨忧虑中被淘汰,也给文化的正常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设置了障碍,更是狭隘民族主义产生的根源。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共享文化是民族团结的根本。历史上藏汉民族的交往促进了两种文化的交融,产生了这两支民族共存于中华民族的条件。这是历史的功绩。今天我们应该比过去做得更好,因为我们面临的问题与过去不同,所处的时代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每种文化内部总是处在不断演进的过程之中,这种演进就是内部对不适应的文化成分加以调整,从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的过程。文化交融是演进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主要渠道,文化生命力的强弱也在于此。在交融过程中不同文化之间会在各方面发生碰撞,形成许多共同的东西,这些共同的东西就是新文化的产物,是参加碰撞的各方文化所共同认可并为其民族成员共同享受的。这种共同的文化成分就是民族团结的根本——民族共享文化。共享文化的多少与民族团结的程度成正比,当共享文化达到一定的量,民族与民族之间便亲密无间了。中华民族的形成正是56个民族共享文化的结果。现在我们一方面要继承和发扬已有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更要创造新的共享文化成果。这首先要求我们提高认识,较全面客观地理解人类文化的基本涵意,摒弃文化中心主义思想。任何狭隘的文化中心主义思维成分都是民族团结的障碍;其次,要求我们客观公正地对待各民族文化。任何文化都是其民族与独特自然环境长期作用的结果,总含有人类真理的某个侧面或要素,倘如将每种不同文化所蕴涵的合理内核提炼出来,并使之融合在一起,我们就会更全面地理解人生,理解自然,理解世界,我们就会向真理跨进一大步,人类发展将获得新的更美好的明天。相反,那种狭隘的总是简单地以某种文化的优点相比较于另一文化的弱点的思想,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是不会有所作为的;再次,认真分析研究各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找到各民族人民的基本需要层次,考察客观环境对人的要求,从而形成各民族独享文化→中华民族共享文化→人类共享文化的建设思路。中华民族共享文化的建设必须是在承认各民族独享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各民族独享文化就不可能有中华民族文化。同样,建设中华民族共享文化并不是否定各民族独享文化,而是要让各民族既有自己的独享文化又能享受56个民族的共同文化成果,正如水稻不能生在青藏高原,但藏人却能享受白白的米饭;牦牛虽然不能长在内地,但汉族也能品赏美味的牦牛肉一样。这也就是中华民族一体多元的真正含意。

标签:;  ;  

建设共享文化是民族团结的基础_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