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厂燃料管理系统的开发目标是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燃料计算机管理体系,通过此系统的建立达到信息、传递快捷准确,各部门沟通协调融洽的目的,提高燃煤数据对生产经营决策的支持能力,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整个系统从煤炭进厂、称重、卸煤验收、煤样制备、入厂煤化验、入厂煤电算化结算和数据统计发布整个过程进行管理。方便各级管理人员对煤的各种数据指标进行查阅、统计。采用C/S模式对整个系统进行了设计和开发,实现了燃料的全过程计算机管理,提高了工作率,为电厂逐步实现网络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燃料管理;解决方案;信息化
引言
随着国家企业经济转变,节能降耗的发展趋势,以及燃煤价格的不断攀高,节能降耗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燃料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根据华电国际燃料管理年的要求,要高度重视煤炭计量、采集、制样和化验工作,按照煤量和煤质数据真实、准确、快速的要求,实现厂内燃料管理的闭环控制,提高燃料管理水平,降低公司经营成本,实现燃料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做好基础工作。
1需求概述
由于长期受到国内经济体制变革的影响,当前燃料消耗的各个环节或多或少地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营方式的落后、管理形式单一等,进而导致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工作难以见效。
电厂是燃料的主要需求者,国内电厂的燃料成本约占其全部支出的75%。因此,降低燃料成本是国内电厂缩减支出、提升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燃料管理的目的是降低成本和提高使用效益,并有效抵御市场风险。燃料管理系统的建设是电厂提升其管理水平、燃料质量和降低燃料成本的重要措施。对于电力企业而言,燃料管理工作是其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企业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加强燃料管理可加速企业的资金周转。因此,燃料管理系统的建设对电力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燃料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一整套完整的业务管理软件,其信息化建设可使企业管理者更好地掌握生产管理形势。
2系统总体设计
2.1设计原则
电厂企业燃料管理系统的总体规划必须从电厂的实际生产情况出发。通过分析电厂的实际需求,设计了一套科学的电厂燃料管理系统。该系统的运行具有实用性、经济性、可靠性和先进性,能够进一步推动企业经营和发展。系统构建的核心在于实用性,即在保证系统运营效果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完成相关改建,构建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升级平台。
为了保证系统的有效运营,在构建信息管理平台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可靠性。系统运行稳定,故障率低。②方便性。系统维护方便,不影响生产全局。③先进性。系统数据管理和处理技术比较先进。④开放性和可拓展性。系统可更新性强,随着企业的发展,系统可以不断拓展其功能。⑤安全性和保密性。安全备份数据,同时,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要分级划分管理权限,并对部分功能作权限调用。⑥规范性。系统设定和运行要符合行业规范。
2.2系统框架设计
(1)系统总体框架
以电厂管理制度为基础,将燃料管理系统分为4个模块,即煤炭计划、收耗存管理、报表管理和系统管理,再将每个模块分为多个小模块。
(2)模块设计
①煤炭计划
煤炭需求计划的制订需要依据计划部的供热计划和发电计划,燃料企业应依据各种耗煤工作的耗煤总量编制煤炭需求和采购计划,经各级领导审批后报送至各分公司审核,最终下达煤炭供应计划。
②收耗存管理
应有效管理煤炭的采购工作和日常消耗。
③报表管理
依据固定表样和数据制订成相关报表,且此类报表应能导出Excel并打印。
④系统管理
维护当前登录用户的口令、系统中的数据字典和用户权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系统关键技术应用
公司的燃料管理,因数据量大、设备分布广泛,依靠人工进行管理,会造成信息滞后,从而无法从能源优化以及节能降耗等方面指导生产,因此,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开发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信息系统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在该系统中主要应用了如下的技术。
3.1背靠背的二次编码
来煤采样完成后录入系统选择一个一次码,系统每天自动给出300个一次码,这个一次码对应供煤单位详细的信息,采样人员把样品送给制样人员时,制样人员只知道一个一次码,制样人员在制样时,系统根据一次码自动生成一个二次码,制样人员将二次码贴在瓶上送化验室,化验人员只知道二次码,系统根据一、二次编码自动进行矿别翻译,作为制作燃料日报质量依据。
此技术的应用,加强了燃料采制化环节的保密性,为整个燃料全过程的闭环管理奠定了基础。
3.2专网技术
本次专网建设是借鉴公司生产实时数据专网的管理模式,将轨道衡、地中衡计量设备、煤质化验工业分析、飞灰测定、量热仪、测硫
仪等设备通过专网进行联接,网络使用光纤传输介质和光电转换模块,并通过防火墙与管理信息网互联,具有良好的数据接口和安全隔离能力,做到数据可靠、设备稳定,为燃料管理提供坚实的基础平台,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3.3网络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通常采用以下几项措施:
①ACL访问控制列表
对外边界路由器上设置粗略的访问控制过虑规则,形成内部网络的第一道防线。在内部网络上使用过滤规则,形成内部各系统之间的访问控制与逻辑隔离。
②VLAN虚拟局域网技术
将以太网通信变为点到点的通信,通过VLAN隔离,VLAN间采用访问控制策略加强网络的整体安全。
③FW防火墙系统
在节点网络的出口处或网络内部不同安全域之间安装防火墙设备。防火墙一般利用IP和TCP包的头信息对进出被保护网络的IP包信息进行过滤,能根据安全政策来控制出入网络的信息流。同时可实现网络地址转换、审记与实时告警功能。对被保护网络和外部网络起到隔离作用。
3.4 RAID技术
选择采用RAID技术的服务器可有效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RAID技术采用多个小容量的磁盘驱动器满足大量数据的存储需求,提高了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和冗余度,从而有效防止了各类数据安全问题的出现。
3.5软件专用平台技术
采用高级编绘语言开发燃料管理系统平台时,其程序界面直观、可操作性强,可以满足数据信息的录入、管理、分析和报表生成等需求。
4系统效果
燃料管理信息化决不仅仅是提高响应效率,更重要的是见到效益,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通过规范入厂流程,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它对物资费和库存价值有着直接影响,资料显示,物资费和库存值下降5%,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增加28%,资本收益率增加30%。
燃料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后,其经营管理具有高效性,数据传输和保存稳定、安全,能够及时将燃料管理情况传递给企业相关部门,为电厂管理者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有效的燃料管理不仅能达到减少电厂运行成本的目的,还能显著提高电厂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燃料管理系统信息化使电厂的燃料管理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电厂管理者将工作重点放在了降低成本和提升质量上,追求以最低的成本满足燃料管理功能的需求;依据资金信息与系统物料的集成功能确定燃料的采购量、库存量和库存资金;根据系统提供的供应商质量报告筛选正确的供应商。运用信息集成系统后,电厂企业可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计划开展管理,从而提高了采购供应工作的预见性。因此,燃料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对电厂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电厂燃料管理系统在电厂燃料管理中的应用[J].刁筠丰.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9).
[2]电厂燃料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体会[J].郭文武.科技与企业,2014(7).
[3]电厂燃料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J].刘奉哲,孙海军.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3).
论文作者:王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0
标签:燃料论文; 电厂论文; 系统论文; 管理系统论文; 数据论文; 企业论文; 煤炭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