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着“重教轻学;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实践”的弊端。因此,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只有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教师、教材、环境”的整合作用,才能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农村初中 语文课堂 高效 见解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城市的新课改成效显著,而农村的新课改由于种种原因却举步维艰、困难重重。其中语文课改更是难上加难,而语文课改难就难在课堂的改革。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着“重教轻学;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实践”的弊端。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要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与学双方的最优结合。因此,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只有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教师、教材、环境”的整合作用,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那么如何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呢?笔者下面就结合自己多年的农村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
一、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教材资源,设计出切合学生实际的语文课堂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语文教育内容的载体,但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不能恰如其分地适应不同地方、不同程度的学生需要,因而还需要教师科学地、有针对性地进行二度加工和处理。
1.多元的文本解读
新教材中的各种信息,都是塑造学生、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很好资料,它的价值只有在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才能显示出来。而新教材可开发和利用的信息,可以从语文课本中的“研讨与练习”、“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面去进行。现时语文课本后的“研讨与练习”题,采用了“商讨式”、“征询式”等“话语模式”,如“你怎么理解的”、“说说你的理由”、“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等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去“合作、探究”。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听力、鉴赏评价能力,又积累了写作素材,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教师可对教材进行增删、重组
由于新教材具有开放性和弹性,给地方、学校、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为了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可对教材进行增删、重组。例如,当讲到《生物的入侵者》(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时,教师可增加农村常见的生物——水上浮莲和福寿螺的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这样既能使学生全面透彻地弄懂所学的内容,又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是一举两得。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它作为一种精神贯穿于课程的始终。学习方式转变了,教学方式也应随之而改变,要同步进行,否则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学习方式的转变,虽然在农村新课改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是教师的素养不足,教学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第二是贯彻新的学习方式只流于形式,在课堂上教给了学生什么,学生又学到了些什么,甚至连执教者自己也不知;第三是课堂缺乏调控的教育机智,教师不会控制讨论的场面,整堂课都是乱哄哄的。
为此,农村语文教师要加强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的学习,并在教学的实践中多运用、多反思、多改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才能在新课改中立于不败之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活跃课堂,扩容增效
当今是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应用现代教育资源,开展并实现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一改传统的“课本+口授+粉笔”的单一教学手段,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可视化、互动化、个性化,使“课堂气氛活起来,信息容量大起来,课堂效率高起来”。
那么,在语文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应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目的明确,讲究实效
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特点等去选用,不能单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或者为了减轻教师的“口传、手写”之功而去选用。如:教学优美的散文、诗歌时,可选用音频媒体;教学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科技工艺的内容时,可选用视频媒体;教学影视作品的内容时,可选用视、听媒体……
2.各种媒体综合运用、有机结合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多样而又富于变化的刺激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稳定而持久,这样自然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3.加强组织管理
信息技术由于是“文字、数字、图形、声音、图像”的神奇组合,声色俱全,图文并茂,学生在观看时会“产生共鸣、引起共振”,因而热情高涨,自己的言行有时会失控。因此,需要教师加以科学的引导,切忌“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位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学到更多、更好的知识。
四、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有机结合,拓展学习空间,开放学习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学生不再局限在规定的时间、固定的空间里,所面对的不再是一本课本,而是多彩的语文世界。正如苏霍姆斯基所说的那样:“(要)巧妙地铺设一道桥梁,把学生顺利地由课内引向课外,去读社会的大课堂为他们提供的更丰富、更生动、更有魅力的课本。”
1.创造性地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
现行的中小学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语文的实践能力主要在综合性的学习中去培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说:“(要)沟通课程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现行的语文新教材,每册书都设计了一系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为例,共设计了六项综合性主题的学习活动——“这就是我”、“漫游语文世界”、“感受自然”、“探索月球奥秘”、“我爱我家”、“追寻人类起源”,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主题来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2.积极开展和利用农村资源优势,拓展学习空间,开放学习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必须让学生亲近自然,而亲近自然的最好环境是农村。农村存在着富饶而独特的写作资源,一幅幅农村的画面是语文教学最为生动直观的课堂,再加上农村的孩子从小有着更多的劳动实践和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因而老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比如,学习《桃花源记》时,结合生活环境中的景色,把课堂搬到课外,让学生感受到陶渊明所要寻找的桃花源就在自己的身边;在学习《春》时,带学生到野外去,让学生从大自然中感受《春》的自然美……
国家实施新课改,推行素质教育,这是农村教育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教育工作者,先辈已走出了成功之路,只要我们能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尽快转变教学方式,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提高讲课的艺术,教学质量定会稳步提高,农村的语文课堂定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赵福祺 李菀 《语文教学实施指南(初中卷)》.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版。
[2]秦训刚 晏渝生 《全日制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出版社,2003年5月版。
[3]孙亚玲 范蔚 《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版。
[4]程一凡 叶红 《新课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
[5]张晓梅 张英宏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版。
[6]周立群 庞车养 《语文新课程教学论》.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
论文作者:杨荣忠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4月总第16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4
标签: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农村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教材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4年4月总第16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