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患者术后应用中医护理的临床分析论文_丁伟

湖南省醴陵市中医院 湖南株洲 412200

【摘 要】目的:探究将中医护理应用于骨折患者术后护理患者造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中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间收治的骨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3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患者则应用中医护理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的改善状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消肿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并且在对照组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中医护理应用于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恢复质量,缩短患者骨折的愈合时间,缩短患者的消肿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医护理;手法外固定;骨折;术后康复

骨折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骨科疾病,而骨折则是老年人群的多发病症,由于患者骨质较为疏松,并且体质较差,容易发生骨折现象[1]。而骨折的现代治疗方式通常采用手术固定方式进行治疗,这种手术方式需要对患者的骨骼状态进行调整,导致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修养[2]。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也需要采用一定的辅助方案,帮助患者进行治疗,才能保证患者的术后康复。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中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间收治的骨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中医护理作为护理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中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间收治的骨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34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56—73岁,平均年龄(68.7±7.3)岁;实验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52—75岁,平均年龄(67.4±8.2)。所有患者均不合并其他全身器质性疾病。其中,交通事故损伤患者24例,重物砸伤患者23例,摔伤患者21例;骨折类型包括桡骨远端骨折18例、肱骨骨折21例、胫骨骨折29例。所有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在患者手术完成后,对患者进行日常随访,告知患者康复状况。

实验组患者则采用中医护理进行治疗,具体方式如下。

在我国中医理论中认为肾主骨。所以在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时,应当以补肾为主,患者在康复期间可以食用枸杞和肉桂等食物的食用,从而达到补肾健骨的目的。在患者进行康复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采用中药组方对患者的患处进行熏蒸,来促进患者骨折处经络的恢复。药方主要包括防风、花椒、红花各10g,海桐皮、透骨草、乳香、没药6g,在进行具体用量调整时,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来对药物的剂量和类型进行调整。用药方式为,水煎后对患者患处进行温洗,每日进行两次,每次熏洗半小时。

在患者术后需要进行常规功能锻炼,护理人员可以采用针灸和推拿的方式来对患者的患处进行相应的肢体运动,从而加速患者骨折处的恢复和愈合。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或是SPSS19.0处理,其中愈合时间与消肿时间情况等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并采取t检验,若p<0.05,则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并记录所有患者的消肿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2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消肿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并且在对照组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折常用的治疗方式是往往采用手术方式,其手术的应用目的通常是对患者关节进行固定,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患者的骨折部位和年龄不同,采用同样的治疗方式结果都会有一定的差异[3]。传统的治疗标准要求,骨折患者的骨折断端完成愈合;但多数情况下,骨折患者骨断端虽然完成了恢复,但依旧会出现疼痛感,并且患者难以恢复正常生活状态,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4]。这是由于传统医学对骨骼结构的了解有所缺乏,一般是需要在骨折断端对其进行加压,使骨折部位像正常骨骼一样,但这种方式虽然能够使患者骨骼结构看起来正常,但也会导致再骨折和骨内感染的发生。

采用中医护理,应用于骨折治疗中,一方面通过中医推拿和针灸,使患者的骨骨骼状况恢复正常,另一方面,配合中药外敷的方式,使患者的肿胀状况进行恢复,改善患者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使患者能够尽快康复[5]。这种方式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损伤。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消肿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并且在对照组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中医护理应用于骨折患者术后护理患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恢复质量,缩短患者骨折的愈合时间,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辛菊英,杨婉明.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在骨折患者围术期的应用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11):145-146.

[2]沈克秀,陈延芳,邱尚娟,潘玉瑛,朱露娟,叶丕婷.功能锻炼执行表在提高骨折早期功能锻炼患者依从性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22):6-8.

[3]李伟.独一味胶囊骨折患者术后护理损伤早期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7,14(10):24-25.

[4]陈冰,李郑林.中医三七散外敷对早期骨折肿胀疼痛的治疗效果探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5):90-91.

[5]刘铀宁.益气活血汤联合手法复位外固定对老年骨折术后康复的影响[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9(S1):186-188.

论文作者:丁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6

标签:;  ;  ;  ;  ;  ;  ;  ;  

骨折患者术后应用中医护理的临床分析论文_丁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