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高等院校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_曹卫群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等院校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_曹卫群

青岛理工大学管理工程学院 山东 青岛 266000

摘 要:“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工程公司既存在巨大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国际基础设施市场广阔,但高端国际工程管理人才紧缺。论文分析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市场需求,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思路。在当前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强调专业实践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结合校企合作,提出了基于能力培养的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一带一路 国际工程管理 人才培养

“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沿线主要都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明确指出“一带一路”的合作重点是“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其重要支撑是培养通晓国际规则,了解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的国际工程管理人才。

一、国际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与目标

1.国际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分析。

我国“一带一路”战略进展顺利,在实现我国经济崛起的同时,通过协同效应实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共赢。一方面,从生产供给能力来看,中国经济现阶段在常规制造与建造方面具有较强优势与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中国目前拥有充裕的国民储蓄与外汇储备。这两方面赋予中国倡导“一带一路”的独特优势。

尽管欧美日等国经济仍处于全球产业技术前沿,但21世纪以来,我国借助开放环境和市场机制,工业制造与就业绝对规模的全球占比持续升高,显示出动态优势与发展潜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生产力相对落后,生产结构不够合理,但恰恰与“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后进国家大规模开发阶段需求特点契合度较高,这就构成了共建“一带一路”的独特优势条件。特别是在某些领域的生产技术能力正在迅速发展,如:基础设施建造领域、部分重型机械制造、高铁技术整合运用等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目前拥有的国民储蓄与外汇储备资源,可以强力支撑“一带一路”工程开放与实施。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资金投入密集与投资周期长的特点,而发展中国家通常存在资金不足,难以自行解决基础设施不足的短板。尽管现存各类开发性国际金融机构可资利用,而世界银行、亚行等国际开发机构提供的资金仍远不能满足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谋求发展现实需要。根据近年对国际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调查,越来越多的企业迫切需要既懂工程管理专业知识又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去开拓国际市场,这是在工程管理设立之初未曾考虑到的。可以预见,在国家投融资扶持政策的助力下,具备多年基础设施建设经验的中国工程公司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工程承包必然迎来大幅增长。

2.国际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的恩斯特·博伊尔曾经指出:“我们最主要的敌人是‘割裂’,在社会中我们失去了文化的内聚力和共性,在大学内部是系科制,严重的职业主义和知识的分离”。针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大类招生、宽口径培养等做法都是有益的尝试。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们需要大量复合应用型的国际工程管理人才,而这些人才将是实施“一带一路”的生力军。随着工程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实力的增长,愈来愈多的中国工程公司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国际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是具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视野,具有多语言沟通能力和政治、经济、宗教、法律等综合人文素养,掌握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复合人才。

二、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思路与框架

1.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思路。

欧美发达国家的工程管理专业经过长期发展,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办学规模稳定和教学体系健全的专业。

英国是最早开展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国家,培养目标兼顾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大学毕业后要达到专业协会行业准入基本资质的要求,学校与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学会(CIOB)、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ICS)共同推动了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学校和专业协会共同完成工程管理人员从初级到高级人才的培养,真正贯彻终身教育的理念。并且,英国教学计划的安排弹性大,具体表现在专业选修范围广、课程科目多,专业方向自主选择。

美国大学都强调除了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外,还要特别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学习人文社科类课程,使得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掌握必要的与人沟通的技巧和表达能力,同时结合专业知识,使学生成为一个善于团队合作、适应时代变化、发挥创新能力的新型工程人才。美国的企业与大学之间的交流非常密切,让学校及时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促进课程的改进和学生技能的提高。对比欧美与我国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可以发现如下区别:

(1)欧美的工程管理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熟悉国际工程市场的运作规则,可以适应全球化对项目环境、业主关系以及供货商行为的影响。

(2)欧美的工程管理教育更加重视学校教育与职业资格的对接,以实现学校教育与终身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3)欧美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特色鲜明,更具多样性。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借鉴发达国家培养工程管理人才的国际视野,我国国际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要更加注重实践教学,通过整合课堂内外的各个环节,全面构建完整的实践教育体系。

2.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框架。

培养具有国际工程管理人才是与国际接轨、迎接“一带一路”机遇和挑战的必然要求。必须根据工程管理课程的知识背景和特点,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深化教学改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从知识结构来讲,培养具备土木工程技术、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又能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具备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和了解与国际工程咨询和承包相关的规则及国际惯例,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具备市场开发和公关能力,懂经营、会管理,有较强的英语交流能力,具备创新思维的外向型、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国际工程管理人才。从能力培养来看,一方面要着重培养适应国际工程的商务能力,即使看起来属于设计施工的问题也充满商务因素;另一方面,国际工程的设计、施工、运维具有极强的专业性,项目工程的计划管理、文件管理、技术管理、HSE管理等也和国内的工程管理存在着很大差异,需要通晓相应的国际规则。

根据考虑“一带一路”人才需求,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在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中要体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升人才的复合应用素质,特别是以下三种能力的培养:

(1)外语交流能力的培养。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需要越来越多地懂得沿线国家语言的双语、多语人才。提升个体语言能力,及时培养“一带一路”建设所需要的外语人才是实现语言互通的主要途径。语言互通表现为既需要一定数量精通相关外语、熟悉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善于在全球化竞争中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国际化人才,也需要大量能熟练使用相关外语或能担当外语翻译的人才,以及能用外语进行基本沟通、适应异国生活的人才。面对上述需求,加快培养双语、多语人才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2)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一带一路”建设,根本上是多元文化的融通,代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作为“一带一路”的倡导国与领头羊,中国的作用,不仅是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大的经济保障,也不仅是为地区发展勾画新的蓝图,而且是充分呈现2000多年来形成的多元宗教文化相互尊重、和谐共存、一并致力于社会发展的中国经验,为化解“一带一路”上的各种与宗教有关的冲突,建构和平、繁荣、丰富多彩的新世界做出独特的贡献。

(3)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良好的实践训练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保证。一方面,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比重,完善实践教学基地的条件,增加桥梁、铁路、水利、隧道等工程项目的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得到锻炼;另一方面,加强与企业、行业协会的沟通和联系,使业界参与到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再一方面,结合老师的科研课题、学校的创业大赛,加强对学生校外实践环节的引导和考核,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模式,提高学生自我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实施

国际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作为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院校、企业、政府的协同培养。

首先,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复合型实用人才的培养,结合双方优势互补,培养适合企业岗位的职业人才,合作形式可以因地制宜。

(1)企业资金和资源支持。企业资金、资源支持可以为院校培养人才注入动力,另一方面,高等院校可以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培养人才,企业可以获得良好的人力资源回馈,以及社会美誉度的提高。

(2)师资指导团队的融合。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师资既可以来是自高等院校的专职教学科研人员,也可以是来自一线具有丰富实战的管理和技术人员。

(3)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调整教学培养计划,提高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在教授方式上,既融入人文知识的熏陶,又包括典型的实践案例教学,还可以有企业一线的实战参与。

(4)企业提供实习实训基地。经过一线的实习实训,学生既可以验证所学的学理知识,有培养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借此可以深入了解企业运行机制和市场的真实供需。

其次,探索国际工程管理人才的中外联合培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 教育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同时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的办学项目。在中外联合办学的条件下,研究国外高校课程设置,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消化吸收其先进教学理念,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研究,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全面提高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第三,高等院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也非常重要。

这是因为国际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更需要跨区域、跨学科的合作,这样既可以使人才培养定位更加具有针对性,满足实际需要,并且能够起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效果,也为将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更紧密的共同市场和长远合作的奠定基础,进而促进我国高校院校建设的国际化。

四、结论

设施联通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点,加快培养复合应用型的国际工程管理人才是满足“一带一路”建设的迫切问题。基于校企合作、中外合作培养等方式,强化国际工程管理人才的专业实践能力、文化沟通能力,将来的国际工程管理人才既可以是“设施联通”的践行者,又可以是“民心相通”的引领者。

参考文献

[1]辛越优 倪好 国际化人才联通“一带一路”:角色、需求与策略[J].高校教育管理,2016,(4):79-84。

[2]林健 胡德鑫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与中国工程教育新使命[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6):7-15。

[3]李金林 刘剑青 张乃心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新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17,(8):45-49。

论文作者:曹卫群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20年1月总第20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4

标签:;  ;  ;  ;  ;  ;  ;  ;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等院校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_曹卫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