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策略浅析论文_庞朝阳,王冠华

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策略浅析论文_庞朝阳,王冠华

庞朝阳 王冠华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050026

随着 Web2.0、Web3.0 时代的到来,以各类论坛、QQ 群、人人网(原校内网)、开心网等为代表的网络社群在网民中迅速兴起,尤其受到高校学生的大力追捧。学生们通过舆论监督,在一定程度上有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的作用,学校有关部门的重视,使学生意见中有价值的部分得以实现,推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但如果引导不当,有可能形成群体极化现象,形成的不当网络言论甚至有可能转化成现实行动,危害正常的学校秩序。

注: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高校网络舆论现状及引导策略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4030105)

三、高校要注重大学生“网络文明公民”教育

(一)要通过课堂主渠道帮助大学生提高网络舆论认知能力。课堂包括学校包括学校的思政课程、时事教育课程、大学辅导员开班会等多种形式。而网络舆论认知能力是指大学生在网络舆论参与中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的能力。当今这个媒介化社会对人们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在媒介社会会中,媒介技术的发展程度与人们对媒介的了解和控制程度的不平衡,直接导致了科技主宰下的大众传媒的越位以及媒介素养的缺位。霍尔在编码/解码理论中提到:“在传播过程中,我们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在进行意义的理解与自我构建。那些传递到我们脑海中的意义以及隐含于其中的价值观会慢慢沉淀下来,成为我们评判事物和看待人生的标准和参照。”对于正值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的大学生群体而言,网络舆论认知教育的最终指向在于能够使其在接受网络舆论内容之后,从中汲取营养和有益的成分,构建自身正确的价值体系,培养健全的人格。因此,通过学校教育体系进行网络舆论素养教育,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

(二)要开展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丰富多彩的网络舆论参与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校园网站的网络舆论参与主阵地作用,使之既是高校在互联网条件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又是大学生网络舆论参与的重要平台。要广泛吸纳思想政治素质高、文字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加入到校园网建设中来,引导大学生自主参与网络舆论,利用学生对自己学校的关心、对自己切身利益的关注,将高校网站建设成为大学生网络舆论参与的园地,成为学生与与学校沟通的桥梁。通过校园网站教师指导,让大学生学会运用网络宣传技术,掌握网络舆论参与的主动权,营造积极的网络舆论参与氛围,使网上有更多更强的正面声音,通过网络给更多大学生有益健康的东西,以利于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要建立辅导员参与网络的高校舆论引导机制。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辅导员的核心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这些工作包括帮助学生提高政治觉悟和思想意识水平,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科学信念,包括“三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以及解决学生一般的思想问题,如各种心理困惑、不良思想情绪等。辅导员可以在网上以真实身份面对学生,解决学生疑难和接受政策咨询,这样有助于赢得学生信任,也为获得信息提供方便。不仅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也可以了解班级学生的舆论动态、洞察学生的思想情况,以便及时提供思想政治辅导,打破其工作在时空上的限制。辅导员还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心得、与学生相处的感悟写下来,以期获得学生的理解和认可。此外,还可以将学校学院的通知、评奖制度之类的信息在校园网上进行公布,提高校园信息的透明度。

二、培养校园网络“意见领袖”,形成良好的传播效应

(一)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网络舆论领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网络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发表自己的观点公共空间,因此意见领袖产生的范围更广,而意见领袖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他影响着大多数“沉默的同学”、追随者以及舆论发展的方向。在高校中,可以成为意见领袖的人往往是校园网的活跃使用者、学生干部或学生党员,对这些学生可以采取以讨论为主的引导方式。 作为舆论领袖树立正确的观点,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正义感在意见形成和传播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具有高质量的意见能够被更多的大众接受和理解,对网络事件正确的解读也会避免许多的误会和不必要的麻烦。

(二)培养锻炼一支由校园网络舆论领袖组成的“网上宣传队”。主动占领校园网络舆论阵地。作为辅导员应善于把握同学们心理,找到这些意见领袖,并积极培养,组织他们学习和参加学生实践,使他们成为同学中的领头人,在各项学生事物上更有发言权,站位更高,发言也更有理性。这些思想理论水平高、网络技术能力强的网上宣传骨干队伍会在活动中增强增强自身在网上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在各种校园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通过发布对问题分析深入、有说服力的言论,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发展方向。

(三)强化“舆论领袖”正确的道德评价观念。注重道德教育,强化“舆论领袖”主流意识形态首先,培养“舆论领袖”的自律意识。引导“舆论领袖”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重、自警、自律意识,做到网上“慎独”。同时,培养他们的自我约束意识和能力,面对网上的各种各样的诱惑能够做到“任它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其次,强化“舆论领袖”正确的道德评价观念。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判断力,唤起自觉维护科学价值和道德观的责任感,对网络信息中不良道德现象进行谴责,形成舆论压力。要通过研究“舆论领袖”的行为特点,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和交往方式,以便能有的放矢地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工作,使舆论领袖的网络行为规范化、道德化。

三、做好学校的把关作用,将权威第三方的意见带给学生

(一)做好网上舆论把关人的角色。从机制保障方面来说,高校应该建立有效的信息监管机制,及时收集和监测上发布和传播的信息,发现和纠正大学生中流传的不良信息。校园网管理者应具有辨别能力,对不经过思考只是盲目质疑、言辞过于激烈、没有实际意义的行为坚决制止,对于不符合事实或者恶意歪曲事实的言论及时删除,对不能确定其真实性的内容应及时采取手段进行验证。但也应注意,不应打着把关人的旗号任意删除学生的舆论意见阻止其发生,否则将会引起学生更强烈的反弹情绪。

(二)尽快将权威第三方的意见带给受众。学校要将有关部门政策信息及时公开,提高事件处理的透明度。群体极化效应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相关部门的不信任造成的。这种经过长时间形成的心理暗示,同样需要靠有关部门切实做好工作,形成完整的舆论监督渠道、信息公开机制重新获得公众的信任来解决。对有价值的意见,及时回复处理。让学生相信并且是感觉到自己的意见是被重视的,只要合理就会被听取采纳,而不需要采取过激的言语和方式才能达到目的。

四、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网络大环境

(一)社会主流媒体要强化应有的社会责任。主流媒体有时会过分强调其喉舌作用,注重报道正面事件主流思想而忽视多元表达,通过话语权的控制使自己脱离受众的情感和角度。因此受众不愿意相信传统媒体的报道,转而投向自己能够发声的新媒体,自命草根,毫无顾忌的采用非主流的话语方式表达意见也就不足为奇。主流媒体应改变其高高在上的姿态,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报道受众所关心的事件,公布真相,积极问责,承担主流媒体的责任。公众对专业的新闻媒体还是比较信赖的,所以网络上专业的新闻传媒机构影响力巨大;专业新闻媒体要充当 “把关人”。通过反馈机制引导网络舆论。

(二)网络舆论监管的注重要保护未成年人权益。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互联网由最初的军事通讯工具变成一种新兴的大众媒体,网上色情、淫秽及其他不良信息也日益增多。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要充分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一方面注意利用技术、经济等手段来实施管理;另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规范其发展,健全和完善网络舆论监管法规。自由并不意味可以为所欲为,从维护社会成员的合法正当利益出发个人权利将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三)逐步实行网络实名制,规范网络舆论监管。网络匿名制根源于一些不文明网络言论行为和网络犯罪的存在。而网络实名制则可以有效地防治网络犯罪。美国近期提出拟推动网络身份证计划,将来美国网民上网做任何事,比如收发电邮、浏览社交网站或购物,都不用再输入账户和密码,而使用一套“网络身份证”,网络身份证的推出,一方面增加网络安全,可以避免“匿名制”的危害;另一方面也减少民众需要记的密码。“匿名制”不仅可以危害个人,而且可以危害社会。因此在实施网络自律的过程中有必要让外部力量介入,使得网民行使网络言论自由的同时也考虑相应的责任。

论文作者:庞朝阳,王冠华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5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6

标签:;  ;  ;  ;  ;  ;  ;  ;  

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策略浅析论文_庞朝阳,王冠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