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铜山区郑集中心卫生院;江苏徐州221000)
摘要:目的:采用针灸法对9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社区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分两组,各90例,常规组和研究分别采用牵引疗法和针灸治疗法,观察两组的不良症状改善等情况。结果:研究组腿疼评分、腰骶疼评分和直腿抬高角度均优于常规组,研究组和常规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89%、84.44%,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灸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疼痛,值得推广。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治疗;疗效
引言:
要住间盘突出症患者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多患于青年人,临床主要症状为患者的腰部会感到疼痛,下肢较为麻木,如果病情严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会受到影响,由于损伤了腰椎间盘纤维环,压迫到脊神经,进而使患者出现疼痛症状,若采用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不仅会带来较大创伤,增加术后并发症,还会使出血量增多,加重疼痛,不利于患者康复,因而手术治疗在临床中受到限制,相反,采用牵引和针灸法等非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和牵引法相比,针灸治疗取得的效果更好,使用范围较为广泛。为了改善我社区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我愿对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社区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研究时间为:2016年4月-2017年8月,分两组,各90例,其中研究组男女分别为:50例、40例,所占比重分别为:55.56%、44.44%,年龄最大和最小分别为:70岁、26岁,平均为(44.25±11.32)岁,病程最短和最长分别为:1年、9年,平均为(5.13±1.67)年;常规组男女分别为:51例、39例,所占比重分别为:56.67%、43.33%,年龄最小和最大分别为:25岁、71岁,平均为(45.14±13.11)岁,病程最长和最短分别为:9年、2年,平均为(5.11±1.45)年,分析两组病程等资料,P>0.05,可参与研究。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用牵引疗法,使用电脑引床牵引患者骨盆间隙,另外在牵引的过程中考虑患者的身体素质和承受能力,选用合适的重量,每次半小时,每天一次,治疗时间为10天。
研究组患者实施针灸治疗法,患者的腰部出现了病变,根据相应的医学规律,将人中作为主穴,将风市、昆仑、肾俞、悬钟、大肠肾、阳陵泉、环跳作为配穴,使患者处于仰卧位置,之后对针灸部位进行消毒,选用合适的毫针,进针的深度控制在1寸,进针的速度应快,使患者局部感到酸痛效果较好。此外连接治疗设备,对患者进行TDP照射,针的留置时间保持半小时。如果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则坚持每天进针一次,在之后的治疗中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则两天进针一次,治疗时间为10天[1]。
1.3疗效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腰骶疼评分等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效果,治愈:治疗后患者生活起居可正常进行,腰部不再疼痛,抬腿高度在70度以上;显效:腰部疼痛明显改善;有效:腰部疼痛有所缓解,工作和生活受到影响;无效:腰部疼痛没有改善,且较为严重。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用计算机软件收集数据,将收集的数据输入SPSS20.0软件中,对其分析和统计,用T和X2检验,用(n/%)表示计数资料,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症状改善情况对比
研究组腿疼评分、腰骶疼评分和直腿抬高角度均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腰间盘突出症是常见并发症,多患于青年人,发病原因主要和患者的不良姿势有关,会给患者的工作带来不利影响。采用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取得的效果欠佳,不仅会增加医疗费用,增加出血率,还会带来较大的创伤,增加并发症。通常情况下多采用牵引和针灸等非手术形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和牵引疗法相比,针灸法的取得的效果更好,针灸法可帮助患者活血通气,针刺穴位可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受损部位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2]。
在此次研究中,研究组腿疼评分、腰骶疼评分和直腿抬高角度均优于常规组,研究组和常规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89%、84.44%,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采用针灸法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治疗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东亮,王理德,张文超,等.臭氧消融术结合术后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临床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6,37(7):818-820.
[2]周志成,王乘虎.推拿为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现代中医药,2016(1):28-29.
论文作者:吴刚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3月下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9
标签:患者论文; 针灸论文; 分别为论文; 疼痛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论文; 常规论文; 两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3月下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