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芳村市政园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510360
摘要:市政路桥施工中的关键工作之一就是混凝土工程,混凝土施工是一项注重质量的工作,必须要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严格控制施工技术,按照施工工艺流程把握每个环节的施工质量,才能保证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市政路桥;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随着我国市政交通建设的迅猛发展,各类桥梁建筑层出不穷。而在各种形式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混凝土结构在现代桥梁工程建设中已占据重要地位。基于此,本文提出混凝土在路桥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探讨市政路桥混凝土施工技术。
一、市政路桥混凝土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1.1抗拉力较弱
普通混凝土由碎石、砂砾、水泥和水拌合硬化而成。碎石和砂砾是混凝土的骨架,能避免水泥产生收缩效应。水泥浆或被填充至骨料空隙,或被包裹在骨料表面,经过硬化后能起到润滑作用,而且将骨料粘结成为一个坚固整体,使普通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但砂砾、碎石和水泥属于脆性材料,本身抗拉力较弱,如果路桥混凝土结构受弯或受拉,在一定的拉应力下会发生开裂问题。
1.2砼裂缝
路桥形成裂缝的原因并不单一,由诸多因素综合引起,除了水泥收缩和荷载量较大外,路桥外部的环境因素、气温变化也使混凝土出现变形,在混凝土结构内部产生应力,一旦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力,则会产生温度裂缝。
1.3砼质量通病:蜂窝、麻面、空洞露筋
砼质量通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①、混凝土配合比不当,石子、水泥材料加水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②、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③、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简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折。④、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⑤、模板缝隙不严密,水泥浆流失。⑥、钢筋较密,使用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不足。⑦、基础、柱子、墙根部位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⑧、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板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⑨、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模板与砼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⑩、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处混漏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二、市政路桥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2.1对施工现场的温度进行控制
针对温度应力的问题,可采取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的方式,对施工现场的温度进行有效控制。在市政路桥施工中,通过采用冷水降温的方式,使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下降。特别是在高温的天气条件下,采用这种冷水降温的方式,能使浇筑层面的厚度减小,有利于温度降低。
2.2道路桥梁工程混凝土施工前准备工作
(1)原料准备。目前常用的混凝土水泥原料为硅酸盐水泥,需要严格控制水泥强度,选用同类型水泥进行施工;在骨料方面,根据国家公路施工相关技术标准分析,碎石料需要具备级配好、强度高、色泽均匀等特点,控制骨料粒径在0.5厘米到3厘米,将骨料的含泥量控制在1%以下;在加骨料前需要将骨料中的杂质清除;在外加剂方面,需根据水泥级配等,选用合适的减水剂,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减水剂的掺入量;为保证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和易性,并保证混凝土内部密实度,可在混凝土中参入一定量的矿物掺和料。
(2)配合比确定。在混凝土施工前,需要对混凝土原料进行检测,待检测合格后,需要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确定,相同标号的混凝土使用在不同位置,其配合比不尽相同。挖孔桩混凝土坍塌度相对钻孔桩来说要小,但必须保证所有混凝土配合比都满足工程施工设计要求。在混凝土配合过程中,需对混凝土终凝时间、初凝时间、水灰比、塌落度等进行严格控制,避免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出现泌水现象。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如细石混凝土),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对裂缝的控制
产生的裂缝主要有次应力裂缝和直接应力裂缝。直接应力裂缝的出现是因为在设计阶段中的计算机模型不合理、结构安全系数过低、设计中结构处理不当、荷载定量设计时发生漏算或少算的情况、结构刚度不足、推算结构受力与实际结构受力不符合、断面设计不足、设计图纸交代不够清楚及钢筋布置失误或数量偏少等。
2.4对砼质量通病的控制
2.4.1砼质量对质量通病控制的影响
混凝土含气量太大且引气剂质量不好和施工过程控制是形成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的主要原因,因使用的引气剂不同和不同引气剂的性能之间差异较大,在混凝土中呈现的状态也不同。在混凝土中有的引气剂会形成较大的气泡,其表面连通容易导致联通性大气泡的形成,若振动不合理,则不能将大气泡完全排除,使硬化混凝土的结构表面形成蜂窝麻面。若混凝土过于粘稠混凝土配合比不当,在搅拌时混凝土会裹入大量气泡,在振捣合理的情况下气泡也难以从粘稠的混凝土中排出,导致蜂窝麻面的现象出现。因混凝土的和易性较差,会产生离析及泌水,为避免混凝土分层立模后,不能充分振捣,使气泡排不出来。
2.4.2混凝土模板施工技术的应用
(1)要对模板进行设计,综合考虑模板安装和拆除的便利性以及模板支撑的牢固性,保证模板的强度、刚度的平整稳定,避免模板的变形和密封严密,防止混凝土浆体流失。(2)合理选择模板材料,确保模板材料具备良好的吸水性和防腐性,根据构件规格和形状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模板材料。通圆形构件选择钢模板,T形、E形等复杂构件,选择竹胶板。(3)要对模板进行相应处理,钢模板要保证其平滑度,对模板表面实施抛光处理。要对模板细节进行处理,保证模板螺栓固定的牢固性,避免模板破损;浇筑混凝土前,模板表面要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4)砼施工前要对模板进行充分湿润。(5)模板脱模剂的选择应合理,涂刷应均匀,不得漏刷。(6)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2.4.3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
(1)严格把控混凝土的送料,施工前逐车测量混凝土坍落度;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 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并分层下料。(2)进行分层浇筑时,控制好每层厚度,进行浇筑前,要进行详细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才能实施浇筑。(3)严格控制混凝土振捣,选择合适的振捣设备,防止振捣过度和振捣不足。(4)基础、柱子、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隔1~1.5h沉实后再浇灌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5)浇灌混凝土时,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6)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振捣棒进行振捣。(7)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直修正。(8)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
2.5混凝土施工过后的养护和修补
(1)做好混凝土的养护
根据混凝土的水硬性特征,在混凝土固化、硬度增强的过程中,为避免因表面水分流失不当造成的色差、微裂纹现象,保证其强度和持久性,需要在其硬化的早期阶段进行特别养护。根据混凝土的强度和施工时的气象条件,等试压块达到规定强度要求时,才能将混凝土的各部位构件侧模进行拆除。模板拆除后,需要对混凝土的表面进行防干燥保护,可用传统的浇水法,或用养护遮盖物进行覆盖,新型的混凝土养护剂、养护膜也是不错选择,养护时间根据构件项目、水泥品种和气候而定,一般7天以上。
(2)做好混凝土施工缺陷的修补
针对混凝土的泌水性及模板偶然漏浆的情况,混凝土表面时常有砂带、气泡状孔洞等缺陷,需进行修补。侧模拆模后,需立即对混凝土表面的砂带和浮浆进行清理并补缺。
结束语:在市政路桥工程中使用混凝土技术时,首先应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对混凝土质量进行核查;其次应就施工中常见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进行一定技术防范及整治措施;再次根据混凝土特性进行有选择的筛选原料,从控制原材料出发,确保施工的质量安全;最后还应落实事后的养护工作,确保工作流程的完整性,确保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长久应用。
参考文献
[1]戴辉.道路桥梁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究[J].路桥工程,2014,26(7)
[2]王刚.道路桥梁工程中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浅谈[J].工程技术,2013,26(7)
论文作者:黄学铭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8
标签:混凝土论文; 模板论文; 骨料论文; 钢筋论文; 表面论文; 裂缝论文; 水泥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