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彩平
长沙市第一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随着生物-心理-社会新型医学模式的普及及现代心理学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护理标准的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重视心理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重要性。如何充分发挥心理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临床作用,已成为现代护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介绍笔者在围生期使用的心理护理方法,分析了心理护理对提升产科护理质量的良好影响。
关键词:心理护理;产科;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
随着新型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患者的心理因素在现代医学体系中的重要性得到重视,心理学越来越多运用于现代医疗实践中,同时随着整体护理及优质护理的开展,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妇产科的患者孕育着生命,代表着家庭及社会的未来,患者自身、家庭及社会都对母婴安全极为重视,而孕妇的分娩是一个漫长的、痛苦的过程,往往伴随着恐惧、焦虑、喜悦等情绪的变化,剧烈的情绪变化对分娩的顺利进行及婴儿的发育有着双重影响,不良情绪会导致患者内环境紊乱,影响身体机能,而有研究表明心理护理能缩短患者产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1-2]。因此,护理工作者如何根据孕产妇的个体情况,针对性的运用心理学知识稳定孕产妇在不同时期的情绪,减轻患者的压力,保证母婴安全是产科护理中重要课题。本文通过介绍笔者在孕产妇围生期所进行的心理护理工作开展经验交流。
1.妊娠期心理护理
妊娠期是指女性受孕后至分娩前的生理时期,也称为怀孕期,通常为266天左右,具体可分为早期妊娠、中期妊娠和晚期妊娠三个时期,此阶段孕妇的生理及心理状况会出现极大的变化,但基本属于正常范畴[3]。由于对环境的陌生,或从其他信息渠道获取的分娩的负面消息,对分娩方式、主治医生的担忧及对新生命到来的期待,妊娠期孕妇的心理往往呈现出恐慌、担忧、喜悦、期待等变化,而陆道妹的[4]研究指出这些不正常的情绪会对产妇的产程、胎心率的控制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掌握孕妇的心理情况,采取以下的心理护理措施①加强健康知识宣教,耐心的向每位孕妇讲解女性的生理解剖结构及妊娠期间会出现的生理心理变化,帮助孕妇更了解自己的身体,对于缺乏参生育知识的引产妇及初产妇更应加强交流,做好健康宣教,减轻其压力;②营造良好的科室环境及人文环境,可通过定时播放定时播放愉悦轻快的歌曲、粘贴亲子图画等方式努力为科室营造优美、温馨的气氛,增加孕妇对于新生儿的期待,要求护士应微笑服务,及时解决孕妇的问题,耐心沟通,时刻关注孕妇的需求,通过按摩腰骶部及子宫等肢体语减轻孕妇的不适感,做好细节护理,同时护理人员应掌握熟练的临床技能,增加孕妇对护士的亲切感、信任感。③加强家庭支持,妊娠期家人尤其是伴侣的陪伴对孕妇有很大的心理安慰作用,应与孕妇家人及朋友多交流,鼓励他们多陪伴孕妇,给予孕妇足够的心理安慰与支持,缓解孤独感。④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定期向孕妇解释日常清单消费,消减疑虑。⑤定期监测孕妇的生命体征,及时向医生汇报,为孕妇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和锻炼计划,增强孕妇的身体素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分娩期心理护理
分娩期是指胎儿脱离母体成为独立个体的时期,可分为宫口扩张期、胎儿娩出期、胎盘娩出期三个时期,此阶段强烈的子宫收缩会给母体带来难以忍受的疼痛感,是产妇出现不良心理情绪的主要原因。护理人员根据孕妇的不同情况应①对于有需要的产妇,可提供“导乐式”分娩[5],为产妇配备一名相应的导乐员,在分娩全程给予产妇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真诚的支持安慰。②注重产妇宫口扩张期(第一产程)的访视,向缺乏生产知识的初产妇讲解精神无痛法,鼓励其保持镇静乐观,消除惧怕恐慌心理,同时指导产妇规律进食以补充营养,按时排尿以免阻碍胎头下降,对于分娩疼痛剧烈的产妇,可指导产妇进行呼吸训练法等辅助的减痛动作,严密监测产妇的体征(胎心、胎率、血压、宫口扩张情况等),及时上报。③在分娩过程中,助产士可通过肢体抚摸、言语交谈产妇喜欢的事物等方式分散产妇的注意力,减轻疼痛,同时指导产妇如何正确的用力,增强产妇的自信心,及时祝贺顺利娩出胎儿的产妇,帮助其树立成就感。
3.产褥期心理护理
产褥期是指分娩后产妇身体和心理方面调试复原的过程,一般为42~56天。此阶段应①严密监测产妇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切口情况等生命体征,预防产后大出血等并发症,对伤口疼痛严重的产妇,可予以镇静剂镇痛安眠。②分娩后24小时,对于情况良好的婴儿,实行母婴同房制度,培养母子关系,同时对于初产妇应予以正确的喂养指导,避免讨论婴儿性别,家庭经济情况等敏感话题[6],帮助产妇向母亲的角色转变。③注意产妇的精神变化,鼓励其家人多与陪伴支持,及时发现及解决产妇的心理问题,对于情况严重的产妇应请求专科医生帮助。
4.总结
孕产妇的心理护理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护理人员应始终保持真诚、共情的心理,增强对产妇的认同感,给予孕产妇及时的帮助,同时还应掌握扎实的临床技能及心理知识,及时转变自己的身份,根据产妇不同时期的状况,给予针对性的帮助,制定合理的心理护理措施。三分医,七分护,护理人员应增强自己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做好小事,做好细节,建立和谐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陈英.45例剖宫产手术中实施心理护理和产科护理的临床疗效[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8):277-278.
[2]张佑清.初产妇分娩期心理护理对产程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3,13(6):106-107.
[3]周诗雪,孟凡丽,李红玉等.临床心理护理岗位胜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全科医学,2014,(24):2876-2879,2880.
[4]陆道妹.心理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10):243-244.
[5]孔小繁,石小丽.心理护理对孕妇产后出血抑郁情绪的影响[J].饮食保健,2017,4(1):128-129.
[6]刘燕芳.引产妇女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药前沿,2015,(2):111-111,112.
作者简介:刘彩平(1989-),女,汉族,湖南益阳人,本科,护师,长沙市第一医院,研究方向:产妇心理护。
论文作者:刘彩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4
标签:产妇论文; 心理论文; 孕妇论文; 产科论文; 初产妇论文; 患者论文; 自己的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