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型文化遗产保护概念对吕梁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研究
薛志峰 尚金凯
天津城建大学 城市艺术学院 天津 300384
摘 要: 通过总结吕梁红色文化发展历史,分析吕梁红色文化遗产特色,针对开发利用方式中存在问题,以线型文化遗产保护概念为思路,提出将吕梁红色文化遗产进行线性重组的保护和利用策略。
关键词: 线性文化遗产;吕梁红色文化遗产;地域文化特色
1 线型文化遗产
在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对提升文化自信和遗产保护的意识也在不断加强,由线性文化遗产衍生出来的文化线路,在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族群, 往往将一些原本不关联的文化资源串联起来, 构成链状的文化遗存状态, 真实再现了历史上人类活动的移动, 以及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交流互动, 使文化遗产载体赋予了人文意义和文化内涵。
纵观我国红色文化遗产,横跨多省市地区的红色遗迹是极具代表性的线性文化遗产。以吕梁各处的红色文化遗产为例契入点进行研究,吕梁有着时间跨度长,涉及区域广的特征,同时伴随着革命战争的发展,吕梁被赋予了相关载体重要的人文意义和文化内涵,并最终构筑了线性的红色文化长廊,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2 吕梁红色文化遗产特色分析
2.1 吕梁红色文化遗产要素的复杂性
吕梁作为革命老区,以线性文化遗产的视角来看,其突出特征表现在:红色文化遗产时间跨度长,数量多,涉及区域广。从空间构成结构来看,已开发的红色文化遗产,分散在吕梁地区各处,未开发红色遗产单体规模小,空间分散且所属地多为贫困区域,开发能力与保护意识较为欠缺。行政管理方面,吕梁红色遗产多为单体性运营,附属服务类配套设施较少,分属各区域内相关部门管理,各单体缺少联动效应。
2.2 吕梁红色文化遗产载体的多样性
学界一般按照功能与形态将红色旅游产品划分两类,一类为遗址类产品,包括革命纪念场所和名人故居等;一类为纪念场所类产品,包括展览馆等。吕梁红色文化遗产已开发的遗址类中,临县的中共中央后方委员会旧址、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旧址,纪念场所类中,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兴县)、红军东征纪念馆(交口县)、刘胡兰纪念馆(文水县)、兴县“四八”烈士纪念馆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涉及到红色文化传播、军事活动、先烈缅怀等红色文化的各个方面,种类丰富,数量众多,且形成了多元统一的构成形式,从而赋予了吕梁红色文化整体构成的全面性和独特性。
2.3 吕梁红色文化遗产的地域性
地域文化既可以丰富红色文化遗产的内涵,推动不同文化类型之间的融合,同时对产品的质量提升也有更大的促进作用,从而增强其认同感与凝聚力。吕梁地区地处黄土高原,有着深厚的黄土高原文化、民俗文化,以及汾酒和煤炭等产业文化,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在已开发的展览馆中,也都受到当地文化一定的影响和相应的体现,如东征纪念馆中陈列的曾使用过的羊皮筏子、小米和酸菜桶子等。
3 吕梁红色革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
3.1 开发利用方式缺乏线性连贯
吕梁地区地域文化丰富,地域特色合理的与红色遗产文化联动发展,是符合市场需求,同时也是提升产品市场认同的重要策略。现阶段的吕梁红色文化遗产虽在历史资料考证和现场调研等工作的开展下,一定程度的呈现出了红色文化遗产,但单体开发利用的方式未能与区域内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景观之间形成呼应关系,从而也无法构成线型文化遗产。
3.2 单体开发保护过于局限
将上述所有物质的调垂度调整到10。选择摇瓶作为发酵培养基,采用浓度为10%的天然大豆粉配合90%的水,同时加入乙醚、硫酸镁、磷酸二氢钾和盐酸,最后分析提纯。
3.3 与地域特色文化缺乏联动
吕梁市红色文化遗产开发多由各所属地政府自主规划主导,区域间缺乏线性联动,虽然已经提出“红色基因采集行”等相关旅游路线,但各红色遗存之间缺乏联系,整体构成缺乏协调统一,从宏观视角来看未构成连续性的线型文化。
4 吕梁红色革文化产线性保护与利用策略
基于吕梁红色文化遗产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轴、四区、三带”保护和利用的策略,如图1。
(3)三带。主要以汾阳汾酒文化、柳林煤炭工业文化和庞泉沟、苍儿会为主体的自然生态景观为三个地域文化主题带,与吕梁线性红色文化遗产进行联动发展,形成红色文化与地域文化的互动带,促进吕梁各类文化资源在与市场的结合过程中实现传承和发展。
由于投入不足,部分工程未开展专业规划设计或设计深度过浅,项目规划布局不够合理,设施配套缺乏,单项工程设计存在明显缺陷或错误,难以为项目建设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不仅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及效益发挥,造成资金、资源浪费和闲置,而且部分单项工程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投入不足,工程建设施工及建后管护、抚育等各项措施难以保证,导致部分工程施工质量较低,运行不正常,综合效益较差。
吕梁市地处黄土高原,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同时吕梁地区单体红色文化遗产大多规模较小,使得管理者对红色文化遗产定位不准,认识片面,缺乏对市场规律的适应,开发利用方式粗放,功能分区单一,同质化严重,如石楼红军东征纪念馆展览方式多为部分实物结合文字说明和纪念碑文相结合,缺乏深度和广度,影响主题功能表达,使得红色遗产文化缺乏持续吸引力。
改进后,依从性评分高于改进前,8分率高于改进前,0~5 分率低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三区。以文化遗产的历史脉络为基本划分依据,将吕梁线性红色文化遗产划分为三大区域,第一区域以党的基层组织发展为主题,刘胡兰纪念馆为核心,第二区域以红军东征精神为主题,红军东征纪念馆为核心,第三区域以抗战精神为主题,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为核心。根据区域内的红色文化遗产和不同定位进行更为有针对性和主题性的保护和利用,来提升区域内红色文化的品质。
(1)一轴。吕梁红色文化遗产东起文水刘胡兰纪念馆,西至石楼红军东征纪念馆,北至兴县蔡家崖的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以重点个体保护单位为基础构成点,有选择性的将零散分布于各区域的红色文化遗址进行保护和利用,从而共同构成一个较为完整且连贯的线性红色文化遗产。
1.2 研究方法 A组行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仰卧位行气管插管处理,全麻后行腹腔镜探查术,在脐下缘入腹,建立人工气腹,腹腔压力为12~14 mmHg(1 mmHg=0.133 kPa),根据情况选取单孔或三孔法进行取石。B组在A组基础上加以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穿刺位置在右侧腋中线或腋前线第7~9肋之间,局部麻醉起效后切除一条长度约为0.5 cm的切口。在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对患者行全麻,取仰卧位,在术前将引流管拔出,借助腹腔镜进行取石。使用单孔或三孔法,将胆囊顺行切除后,对肝穿刺点进行处理,留置引流管,电凝穿刺点,对引流液性状进行观察,若无胆漏或明显出血,3 d左右将引流管拔出。
图1 策略示意图
5 结语
本文通过对吕梁线性文化遗产进行分析和梳理,明确其在红色文化遗产方面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吕梁市整体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为吕梁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研究提供借鉴思路。从而为吕梁革命老区打印红色名片,推动吕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单霁翔.大型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初论: 突破与压力[J].南方文物,2006(3): 2-5.
[2]饶志华,红色旅游产品特点和发展模式研究[J].旅游学刊,2013(5):32-35.
[3]谭继和, 唐永进. 四川文化资源与文化强省建设[M].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8.
[4]王婕,王晨阳.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研究分析[J].世纪桥,2018(11):60-61.
DOI: 10.19569/j.cnki.cn119313/tu.201911169
作者简介:
薛志峰,1989.11,男,山西省吕梁市,天津城建大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城市艺术设计
标签:线性文化遗产论文; 吕梁红色文化遗产论文; 地域文化特色论文; 天津城建大学城市艺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