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资本市场理论及其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市场论文,理论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339(2006)03-0011-04
一、邓小平关于证券、股市的论述
中国股份制改革和证券市场的发展,倾注着“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款款深情。尽管邓小平没有直接研究和论述过证券、股市问题,但我们从邓小平的若干讲话及文章中,不难把握其关于推进股份制改革、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基本指导思想。通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邓小平关于证券、股市的论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衡量证券、股市存在价值的重要标尺是生产力论。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 他认为,应该对人们讲清这个道理,例如我们在衡量证券、股市等的存在价值时,应该以是否对生产力发展起较大的推动作用为重要标尺。也就是说,“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 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归根结底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表现在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所以,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才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反之则是违反科学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所不允许的。以证券、股市为例,证券是一种有价证券,是资本融资的一种形式。证券需要流通,需要交易,于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证券市场。股市就是证券交易的场所。在我国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证券、股市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对我国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而我国证券市场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孕育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滋润,短短十多年时间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正是邓小平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判断和衡量股市存在价值思想的伟大实践。
第二,要善于利用社会化大生产的先进经验和方法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既然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那么只要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包括证券、股市这些东西,都可以为我所用。因而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1] 显而易见,邓小平所说的吸收和借鉴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其中也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证券、股市等方面积累起来的实践经验和经营管理方法。
证券、股市这些东西,原本是与发展商品经济有关的中性概念,没有阶级性,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只不过我们过去受“左”的思潮影响,把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于是把发展商品经济的措施,如股份制、证券市场等,统统当成资本主义的东西,甚至认为这些东西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其实,证券、股市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在发展商品经济中功不可没。正如马克思所说,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种事完成了。这就是证券、股份的集资功能,当今世界上的许多知名的大公司,无一不是通过证券、股市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毋庸置疑,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几百年来在建立证券市场、进行股票交易等方面所积累起来的实践经验,是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1986年11月,邓小平在京会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先生时称,“要利用你们的经验,从你们那里学习这方面的知识”。[2] 邓小平欣然接受了约翰.范尔霖赠送给他的一枚精美的纽约证券交易所证章。而邓小平回赠给美国客人的是一张面值50元人民币的上海飞乐音响股份公司的股票。他们的互赠之举,预示着利用证券、股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已开始与世界证券市场接轨汇合。但是,由于历史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原因,我们曾对证券、股市有过太多的误会。由于我国与国外隔绝太久,以致在证券、股市这个大课堂里,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对证券、股市的ABC所知甚少。如此等等,这就使得我国证券市场的建立充满波折,即使建立后其运行也难以与国际惯例接轨。举例来说,1991年,上海申银证券公司代理发行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张人民币特种股票—真空电子B股。由于会计制度方面的问题,中方做的财务报表与国际上规范的会计报表不符,因而美林证券、瑞士银行等境外承销团表示,如果此问题不解决,真空电子B股就难以在国外发行。后来中方聘请外方会计师重新制作报表,真空电子B股才得以顺利发行。[2] 此次B股发行风波说明,发展市场经济,必须按市场经济的规则办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方法,证券、股市也概莫能外。
第三,要敢于实验,大胆敢闯,让实践对证券、股市做出正确的回答。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4] 邓小平的这番讲话,是在深圳实地考察股市的情况后,对广东省和深圳市的负责同志讲的。他指出,有人说股票是资本主义的,我们在上海、深圳先实验一下,结果证明是成功的。看来资本主义的有些东西,社会主义制度下也可以拿过来用。[5]
在这里,邓小平从根本上回答了证券、股市的“姓社姓资”问题。证券、股市只是发展商品经济的一种形式,既不姓“社”也不姓“资”,而是姓“商”(商品经济)。它是与发展商品经济有关的中性的东西,而非资本主义所独有。如果把类似证券、股市这些发展商品经济有关的中性的东西,都一概认为是姓“资”而拒绝采纳,无疑是作茧自缚,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6] 这就是问题的要害。包括股票、债券等在内的证券,其实都是虚拟资本的典型形式。这些形式无论在什么时代,既可以为资本主义国家服务,也可以为社会主义国家服务,不存在姓“资”和姓“社”的问题,邓小平一语中的。因此,邓小平鼓励人们要大胆实验,坚决搞好证券、股市工作,让实践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证券市场做出正确的回答。1989年“六四风波”以后,西方一些人士预感中国股份制试验可能发生倒退。此时,邓小平以充满睿智的目光洞若观火,他希望此时中国上空能升起数颗信号弹,向世界表明:中国将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不动摇。
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诞生就是一颗闪亮耀眼的信号弹。当时担任上海市委书记兼市长的朱镕基同志,曾当面向邓小平汇报过上海希望建立证券交易所的设想。邓小平说,好哇,好好干,不要害怕。[1] 一年后,即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告成立。而鲜有人知,当初这一震惊世界非同凡响的重大举措,来自中国最高层领导人的决策。
二、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
今天重温邓小平的有关讲话和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就会发现:中国的股份制改革和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经磨难。尽管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一些经济学家就明确提出股份制改革方案,以代替当时推行的承包制。同时一些企业,如北京天桥百货、沈阳金杯汽车等开始了最初的股份制改革实验。但是,股份制终究是新事物,一开始便遭到一些人的反对。反对者的主要论据,便是认为股份制是资本主义的,搞股份制就是复辟资本主义,就是搞私有化。直到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明确提出,其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明确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从而根除了“左”的毒瘤,股份制改革才得以大范围的推广,证券市场才得以继续发展。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多个投资主体的国有企业,可依法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同时提出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思想认识的统一,我国的股份制改革才得以在大范围的国有企业中推广,而且非公有制经济中一些企业也进行了股份制改组。至今为止,在沪、深上市的股份公司已经达到1300家。其中绝大多数企业,通过改制和上市,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其经济效益一般比非上市企业要好。
股份制改革和证券市场的发展给中国带来了全方位的变化:如企业股份制改造明显加快,促进了我国单一所有制的调整,使股份制逐渐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拓宽了直接融资渠道;证券市场上的金融工具不断增多,投资基金、认股权证、企业可转换债券、投资受益债券,以及期权、期货等虚拟资本相继出现等。与此同时,中国证券市场经过1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走过了一些发达国家近百年的历程。我国经济的证券化率(证券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显著提高,近年来约为50%。证券市场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提供了股票、基金等投资品种,扩大了社会资金的投资渠道。目前在沪、深两市投资的开户数已突破7000万户。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1300多家,是1992年53家的20多倍。境内股票市价总值达4.5万亿元,是1993年0.35万亿元的近13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市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资本市场,在配置资本资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资本市场的作用效果、作用力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市场的结构。只有完善结构,才能把资本市场孤立的各个组成要素变为一个系统,资本市场各个组成要素的属性和功能才能变成系统的属性和功能。资本市场结构是否完善,既是资本市场成熟与否的标志,也是资本市场效率高低的重要依据。
尽管中国股份制改革和资本市场发展较快,但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内幕交易等。优化资源配置是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改革将重点解决运行机制和增长方式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按照邓小平关于证券、股市的论述,积极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全面、有效地发挥资本市场功能,完善支持经济运行的现代市场体系,必将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十六届三中全会对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涉及资本市场建设的各个主要环节。落实好这些要求,我国资本市场运行状况会发生大的改观,功能和作用能够得到更加全面、有效的发挥。因此,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丰富资本市场产品将成为未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点。
如前所述,中国资本市场是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诞生和发展起来的,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资本市场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限于市场建立早期各方面的局限和市场环境,我国资本市场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例如股权分置、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中介机构运作不够规范、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上所占比重仍然偏低、监管体系不完善等等。因而要从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出发,在发展中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才能够适应企业的多层次融资需求和投资者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需求。
例如,在解决如股权分置、上市公司部分股份不流通等对市场影响重大、涉及社会公众股东利益的问题时,必须切实保护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这样才能有利于维护市场的稳定发展。当前,要重点规范和发展主板市场,并根据各方面条件的成熟情况,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从建立中小企业板入手,逐步积累经验,为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和创业型企业增加融资渠道。2004年5月,国务院批准深交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主要安排具有较好成长性和较高科技含量的中小企业发行股票和上市。中小企业板的设立是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的第一步,这对证券市场无疑是长期利好,标志着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正式启动。
再如,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应该适应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需要而协调发展。但从我国融资结构来看,间接融资长期居于垄断地位的格局一直没有被打破。1999年和2000年,我国直接融资(股票和企业债券)的比重曾经达到13.26%和27.94%。近几年,这一比重又出现了急剧下降的趋势,2001年、2002年和2003年上半年这一比重分别只有9.76%、6.35%和2.18%。直接融资的比重过低,经济主体的融资过分地依赖间接融资,不仅增大了金融机构的压力和风险,而且降低了融资效率,不利于整个社会资金的有序流动。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扩大直接融资的任务和要求。因此,要丰富资本市场产品,推出适应不同投资者需求的新产品。建立由市场主导的创新机制,营造鼓励创新的制度环境。要积极扩大公司债券发行,尝试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把拓展债券市场作为扩大直接融资的重要途径。
要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拓宽合规资金入市渠道。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是保持市场稳定、拓宽合规资金入市渠道的必然选择。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规模仍然偏小,持续增长能力受到制约,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因此要积极扩展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补充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入市渠道,规范发展QFII等境外机构投资力量,使机构投资者逐步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推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不仅要推进资本市场服务业的开放,包括证券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咨询公司等服务业的准入和“走出去”,而且要通过资本市场实行资本流动的对外开放,如B股市场、国内企业海外上市、QFII(境外合格的机构投资者)的引入等,在有效防范风险前提下,有选择、有步骤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活动的限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要结合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和债券市场的发展,系统整合市场资源,建立统一互联的证券市场,完善交易、登记和结算体系,使广大投资者共享市场资源,逐步创造上市证券跨市场交易和结算的条件。我国期货市场在经历了早期的盲目扩张和长期的清理整顿后,初步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稳步发展期货市场,要在完善法律法规、切实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实际需要出发,审慎扩大交易品种,鼓励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使期货市场更好地发挥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
在股票的发行和上市方面,应进一步完善、规范发行程序和上市监管。要逐步强化股票发行程序中市场化的风险分担和约束机制,减少乃至消除行政权力的介入。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第一步,要改革发审委制度,强化对发审委活动的社会监督,实行保荐人制度,以市场主体约束逐步取代行政约束,这些改革将对提高发行公司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要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排头兵,上市公司要加强规范运作,利用资本市场做优做强自身。要不断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和盈利水平,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上市公司董事和高管人员要把股东利益最大化和不断提高盈利能力水平,作为公司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强化诚信意识,明确上市公司及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的责任,切实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上市公司要忠实履行职责,维护公司和股东利益,坚持用发展的办法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坚持用改革的思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不断提高驾驭和正确运用资本运作的本领,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
标签:资本市场论文; 中国股市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经济论文; 证券论文; 股份制改革论文; 股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