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变化与合作物流外包的发展&基于山东省出口导向型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_正相关论文

经营环境的变迁与发展合作性物流外包——以山东省外向型制造企业为例的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山东省论文,为例论文,外包论文,制造企业论文,实证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面临着消费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市场竞争日益动态化和全球化的外部环境,为了强化企业的核心能力,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物流外包成了发达国家制造企业物流运作的主要形式。

据Sangam(2005)的研究报告,2004年北美79%左右的企业将物流业务交给了外部的第三方物流承担;在西欧,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比例为76%左右,Jaafar和Rafiq(2005)指出成功的物流外包应形成战略伙伴关系,取代简单的基于市场的交易关系和传统的层级管理。在英国50.6%的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之间签署了5年以上的契约关系,其中,32.1%的制造商、32.0%的批发商/经销商以及42.1%的零售商与第三方物流缔结的是5-10年的伙伴关系。在日本,第三方物流在整个市场中的比重则达到了80%。

据2005年中国仓储协会第6次调研报告显示,工业企业的成品物流完全交由第三方的比例仅有31%;原材料物流完全交由第三方的更低,仅有19%。且我国制造企业物流外包主要局限于三资企业、跨国公司等。也就是说,在我国,面对着消费环境的改变以及物流市场供应环境的巨变,国有制造企业物流自营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一些较有实力的国有制造企业还出现了大搞自营物流的倾向。

2009年2月25日国务院推出的《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把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列为重点工程,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制造业物流分离外包的指导和促进,支持制造企业改造现有业务流程,促进物流业务分离外包,提高核心竞争力。为此,深入剖析我国经营环境与合作性物流外包之间的关系及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现代制造业与物流业有机融合,提升我国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国际贸易的复杂性和高成本增加了制造企业依赖国际物流企业运输其产品的必要性。国际物流企业能够提供低风险、低成本、无缝隙的货物流动服务,以及相关的信息,并使制造企业专注于国际分销。由于这种外包类型的盛行,因此,本文选择外向型的制造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以考察环境因素对合作性物流外包关系形成的影响。

本文拟基于对经营环境变迁下发展合作性物流外包的机理、合作性物流外包关系体现的梳理归纳,从影响物流外包发展的内外环境因素入手,对我国外向型制造企业物流外包关系进行分析,并设计相应的量化指标;通过山东为例的调查问卷获得外向型制造企业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发展合作性物流外包的经营环境的变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和网络经济日益明显的超强作用下,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顾客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并愈加苛刻;市场竞争日益动态化和全球化;变化周期越来越短,速度越来越快。因此,单个企业依靠自己的资源和能力进行自我调整的速度很难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难以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Theodore,1998)。一方面,消费需求升级会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产业链中的企业对不同的分工制度安排不断进行选择,从而影响产业的发展,进而导致第三方物流的蓬勃发展和物流外包业务的迅速崛起(Parashkevova,2007)。另一方面,为了应对越来越不确定的环境和动态竞争的压力,企业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Prahalad和Hamel,1989)。核心能力是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与新业务发展的源泉,它们应成为公司的战略焦点,企业只有具备核心能力、核心产品和市场导向这样的层次结构时,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取得持久的领先地位(Prahalad和Hamel,1990)。从世界著名跨国公司行业内的产业梯度来看,核心能力依次是:研究开发、核心部件生产、零部件生产、产品组装等(Ulli Arnold,2000)。也就是说,物流往往不是制造企业的核心能力。相反,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从事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一般拥有专门的知识和先进的信息网络,在物流成本、规模经济、物流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Bolumole et al.,2007)。他们可以为生产部门提供快速的货物运输,降低周转时间,保证产品的可靠性交付,还可以提供准时制(JIT)、快速反应(QR)、物流方案设计等增值服务(Richard,2004)。为此,制造企业将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合作双方通过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享收益,整合集成供应链的核心能力,便会以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赢得、扩大竞争优势(Aidan,1999)。

Caplice和Sheffi(1994)指出,在动态多变的供应链运营环境中,交易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制造企业制造预测难度的加大,势必带来物流需求的不确定性。基于交易费用理论(Williamson,1975),制造企业将物流业务较长期地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采用物流外包等混合治理结构,乃是应对动态多变经营环境的结果。

交易的不确定性越高,内部运作物流的成本和风险越大(Benoit et al.,1996)。就资产专用性来说,制造企业在不同干预结构(市场、层级、外包或联盟)的选择中,从物流总成本的角度看,除非所需物流资产的专用性很高,物流供应商行使机会主义的可能性较大,外包总成本会大大提高,企业可以选择物流内部运作。否则,市场或外包就成了企业的主要战略选择,且物流内部经营的空间越来越少(Aubert et al,1996),物流外包就成了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的发展趋势(Michael和Bryan,1999)。

交易频率与交易量往往也影响着企业治理结构的选择(Williamson,1975)。制造企业所需的物流服务交易量越大,就会因为批量费率的原因以较低的物流运作成本获得相应服务,与此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对物流供应商实施监控。因为,物流服务供应商为了获得大量的业务和保持较长期的合作关系,会积极地为企业提供高水平的、一致性服务,并主动与企业保持沟通并接受企业的监控。这样,谈判费用和机会主义费用也会大大降低(Aubert et al.,1996)。

另外,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竞争的加剧,物流业日趋整合,国际上物流企业并购重组蔚然成风(德国邮政鲸吞英运物流EXEL,阿波罗管理公司并购TNT)。物流业整合的结果使得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数目越来越少,市场越来越集中。在激烈的竞争中,他们不仅以规模取胜,更专心为制造企业等物流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差异服务,以服务取胜,成为全球制造企业的物流航母。为此,应对激烈的全球竞争,深入发展社会分工,制造企业放弃物流内部化运作,转由社会化物流外包已大势所趋。

(二)经营环境变迁下合作性物流外包关系体现

为了应对动态多变的全球化的超竞争环境,物流外包要谋求双赢,供需双方必须缔结合作性伙伴关系(Chalos,1995)。伙伴关系是通过长期发展形成的,双方完成互补性工作,通过合作实现单方难以获得的成效。合作各方共享信息,共担风险,互惠互利谋求双赢(Gardner和Cooper,1994)。

成功的合作伙伴关系应具备相融性、沟通性、承诺性、公平性、柔性、互信、知晓性等要素(Tate,1996)。合作性物流外包关系,体现的是长期的持续的契约关系,供需双方充分分享信息,共同计划和支持,共同解决问题,进而大大地降低搜寻交易对象的信息费用和监控费用。

跨越了传统关系的物流外包合作伙伴关系将激励双方控制风险和不确定性。即使在服务过程中产生某种冲突,也会为了维持长期的合约关系,通过协商加以解决,从而避免无休止的讨价还价,甚至提出法律诉讼而导致的费用(Kern和Willcocks,2000)。

合作性关系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在于抑制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因为一次性的背叛和欺诈在长期合作中会导致“针锋相对”的报复和惩罚(田宇,2000)。第三方物流为了获得稳定的持续的长期业务,乐于与制造企业之间建立起信息共享、相互支持和绩效监控的合作机制,有意愿为制造企业提供更好的支持、提供更好的柔性/灵活性,并能够敏捷地对顾客需求实现快速反应。否则,就可能失去物流外包业务(王淑云,2004)。

研究表明,制造企业专注于核心能力,以长期合同的形式,将物流等非核心活动外包给第三方,在全面信息和计划共享中,实现广泛信任和文化统合,不仅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质量(Maltz,1994),而且由于“瘦身”实现了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增强了企业的柔性和敏捷性,与此同时,大大降低了交易的不确定性。(McIvor,2000)。第三方物流企业,则在长期的合作中赢得了规模优势和专业化优势并强化了核心能力。

杜邦公司在全球进出口物流外包中,通过合作伙伴BDP和K&N公司提供的持续的流程改进、完善的教育培训和技术支持服务,不仅使杜邦的运输费用节省从开始的8%上升到了14%,而且实现了杜邦孜孜追求的安全性和环境保护的核心价值,并成就了年营业额高达318亿美元的超级跨国经营业绩。BDP和K&N国际物流企业及美国APDLS物流企业为此赢得了15亿美元的物流业务。

基于文献梳理,合作性外包关系集中体现了相互支持性、合作的持续性、服务柔性、信息交换、相互信任以及绩效监控等几个方面。

(三)经营环境变迁下发展合作性物流外包的实证研究

Parashkevova(2007)以成本、物流服务的完整性、供应链的完善性、定制化服务为自变量,以伙伴关系的密切性为依赖变量,就第三方物流对外包关系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第三方物流着实能够影响企业绩效的结论。

Gilley和Rasheed(2000)就外围业务外包和核心业务外包对公司财务和非财务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变化对外包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影响和调节作用。Quinn和Hilmer(1994)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市场的成熟性、市场深度和供应商的数目等环境要素均影响着外包水平和外包关系。Stank和Daugherty(1997)选择代表内部环境因素的资产专用性和交易量以及代表外部环境因素的需求容量、物流市场的集中性、服务的差异性和环境的易变性作为自变量,以支持性、持续性、柔性、信息交换、监控性5个代表合作关系的要素作为因变量,阐释了经营环境因素与合作性物流外包之间的关系,随后对美国从事进出口的制造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实证结果显示:资产的专用性、需求容量、集中性以及易变性均分别与合作关系正相关,而服务的差异性、交易量则与合作关系负相关。

其他相关研究还包括,Chung-Jen Chen(2003)对环境及伙伴特征对联盟形式选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中把环境变量分为三个方面:资源的充裕性,环境的动态性及环境的复杂性。Dong-Hoon Yang(2007)等用期望、风险、环境三个要素以AHP法分析了业务流程外包的决策模型,其研究的环境部分由卖方的服务质量、市场成熟度及其他企业的兴趣组成。

文献梳理发现,伴随着经营环境由稳定、可预测到动态多变、不可预测性的变迁,发展合作性物流外包是供需双方降低交易风险、提高应变能力和强化核心能力、进而实现双赢的自然选择。

21世纪的外部经营环境主要体现在动态多变性、市场的集中性,服务的差异性,需求容量大/资源缺乏等方面,决定企业物流外包与否的内部要素主要包括资产的专用性、交易量等。经营环境变迁下合作性外包关系集中体现了相互支持性、合作的持续性、服务柔性、信息交换、相互信任以及绩效监控等方面。

国外学者的实证研究已得出了一些可供借鉴的方法论和结论,但国内的经营环境与国际经营相比有某些特殊性,本研究旨在以山东省的外向型制造企业为例,对我国的合作性物流外包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以期窥一斑而知全豹,对促进我国现代制造业与物流业的有机融合提供借鉴。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本文以运作物流的资产专用性和交易量两个因素代表内部环境因素。其中交易量国际上由物流费用表示。但在国内,制造企业缺乏物流费用的完整信息,加之外向型制造企业对外出口基本上采用第三方物流,为此,交易量由出口销售额来表示。此外,我国的物流企业主要由传统储运转型而来,物流企业所能提供的服务基本上是相似的,缺乏差异性。本文将外部环境变量分为物流需求容量、市场的集中性、服务的相似性、环境的动态易变性四个方面。合作关系则采用相互支持性、关系持续性、服务柔性、信息交换以及绩效监控性五要素。

H1:资产的专用性与合作关系正相关

根据交易费用理论(企业寻找干预结构是以交易费用的最低化为依据的),只有物流成本被大量的交易数目所分摊,提高了效率,物流自营或内部外包才可行。然而,随着企业对核心能力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愿意在非核心能力上进行投资。这样,运作物流所需要的资产专用性越低,企业越趋向于从市场采购,因为企业很容易在市场上找到物流服务供应商;如果所需物流资产的专用性较高,甚至需要外部的物流供应商进行投资(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为了抑制物流供应商来自专门资产投资的机会主义行为,企业就会宁愿将物流业务持续地、大量地交给外包伙伴以强化合作关系。

H2:交易量与合作关系正相关

制造企业所需的物流服务交易量越高,一般也期望选择合作关系。因为通过合作关系,可以对物流供应商实施更好的监控,与基于市场交易相比,不仅能获得高水平的、一致性服务,又不需要承担纵向一体化的投资。物流服务供应商也有积极性缔结这种关系,因为他们可以获得大量的业务。

H3:需求容量与合作关系正相关

当物流需求企业对物流需求大于供应时,对物流供应商来说就可能行使机会主义,因为他们很容易找到新的顾客。从制造商的角度,如果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大于供应,则许多潜在的厂商会为有限的供应服务而竞争。因此,与物流供应商之间增加协作性是减少物流供应商机会主义并确保稳定性的一条有力途径。对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来说,在当今的超竞争环境中,也愿意缔结长期的合作关系。

H4:供应市场的集中性与合作关系正相关

集中性是指物流服务市场被少数大物流供应商所支配。供应市场的集中性越高,一般来说,市场的不确定性会越高,因为强大的物流服务行业支配者的行为会对市场产生极大影响。如果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仅集中在少数几个服务供应商,企业寻找服务时,就宁愿与外部的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以确保供应的稳定性。

H5:服务的相似性与合作关系正相关

相似性反映了潜在供应商在提供满意服务方面的雷同性,也就是说,在公司背景、宗旨、经营能力和程序、组织结构、交易要求和偏好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一个组织面临着差异性的供应环境,则在选择潜在的交易伙伴方面就存在很大困难。获得信息和形成适当的交易战略并作出反应是相当困难的,而且增加了决策风险。为了应对服务的差异性,企业就会乐于开发短期的、流动的协议以强化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或者干脆采用市场交易,否则,环境越相似,企业就越容易开发长期的合作关系。

H6:环境的易变性与合作关系正相关

动态的或变化的供应环境增加了决策制定者的不确定性。技术或市场一般是导致环境变化的两大主要因素,在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环境中,物流技术也会得到超常发展。在动态多变的环境中,企业内部运作物流风险更高,因为在物流经营上不具有任何的比较优势,且难以应对日益变化的制造计划。面对环境的动态易变性,国际物流企业极易产生机会主义行为,因为缔结包括所有可能的意外情况的交易协议是很难做到的。所以说,面临竞争对手和物流供应商经营的多变性以及产品需求的波动性,对物流需求企业来说,缔结连续的协议,保持持续的合作关系有助于更好地执行长期计划、解决好产品组合、分销和库存等方面的协作问题。

研究假设如图1所示。

图1 经营环境要素与合作性物流外包关系之间的研究假设

(二)研究方法

首先,选取研究对象并设计调查问卷。本文以山东省从事国际贸易的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假设对环境变量(自变量)的资产专用性、物流需求容量、市场的集中性、服务的相似性和环境的动态易变性以及代表合作关系(因变量)的相互支持性、关系的持续性、信息交换和绩效的监控性,设计调查问项,全部问项均采用7点Likert量表进行测度。对于所设计的问项,非常赞同为7,赞同为6,较赞同为5,一般为4,较不赞同为3,不赞同为2,非常不赞同为1。其二,对发放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一致性分析。被调查企业是随机选择的,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2份,有效率为26.4%。样本企业所属行业主要集中在家电、化工、食品、医药、机械等。样本企业的年出口销售额平均值在5000万元人民币左右。内部一致性用Cronbach系数来表示,运用SPSS软件运行发现,所选变量的内部一致性较好(在0.70以上或接近0.70)。其三,对样本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首先对6个环境变量(资产的专用性、出口量、需求容量、集中性、相似性和易变性)的赋值进行处理,每个变量赋值用所含问项的总分来表示,分别作为自变量。对于代表合作性关系的5个变量(支持性、持续性、信息交换、柔性、监控性)的赋值处理也采用同样办法。然后,分别用5个代表合作性关系的变量作为因变量,以6个环境变量作为自变量作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分析中包括关系系数(标准β)和t统计量,调整的拟合度,F统计量的p值。

四、实证结果与解释

对5个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进行汇总,如表1所示。

相互支持性。方程的显著性通过了F检验(0.000003<α=0.01),说明回归方程起到了很好的解释作用。在所有的解释变量中,出口销售额和环境的易变性与支持性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资产的专用性和市场的集中性在0.1水平上显著相关,所有这些都与研究假设相一致。而需求容量在0.01水平上与支持性显著负相关,服务的相似性与支持性在0.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这与研究假设相反。

关系的持续性。回归方程的显著性通过了F检验(0.000000<α=0.01),说明回归方程起到了很好的解释作用。在所有的解释变量中,6个环境变量中资产的专用性、需求容量与持续性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而服务的相似性和环境的易变性与持续性在0.1水平上存在着显著负相关,出口销售额则在0.05水平上与持续性存在显著负相关。市场的集中性与关系的持续性也存在着负影响关系。

服务柔性。回归方程的显著性通过了F检验(0.000000<α=0.01),说明回归方程起到了很好的解释作用。在所有的解释变量中,6个环境变量中资产专用性和环境的易变性对服务柔性在0.05水平上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出口销售额、市场集中性对服务柔性在0.1水平上存在显著影响;而需求容量和服务的相似性分别在0.01和0.1水平上对服务柔性存在着显著负影响。

信息交换。回归方程的显著性通过了F检验(0.000000<α=0.01),说明回归方程起到了很好的解释作用。在所有的解释变量中,6个环境变量中出口销售额、资产专用性、市场的集中性在0.01水平上对信息交换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环境的易变性在0.05水平上对信息交换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需求容量和服务的相似性分别在0.01和0.05水平上对信息交换存在着负的显著影响作用。

绩效的监控性。回归方程的显著性通过了F检验(0.000000<α=0.01),说明回归方程起到了很好的解释作用。在所有的解释变量中,6个环境变量中出口销售额和环境的易变性在0.01水平上对绩效的监控性具有显著影响;资产专用性和市场的集中性在0.05水平上对绩效监控性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需求容量和服务的相似性在0.01水平上对绩效的监控性具有负的显著影响。

就每个环境变量与合作性物流外包关系而言,仅资产的专用性得到了验证,与全部合作性外包要素正相关,与研究假设相一致。其他实证结果为:

1、出口销售额基本上与合作关系正相关,但与合作性关系要素中的持续性负相关

这与研究假设基本一致。也就是说,制造商(物流需求企业)如果从事的交易数量高,为了获得高水平的服务及其服务控制,又不承担纵向一体化的投资,有着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保持合作关系的愿望。对于物流服务供应商来说,也有积极性缔结合作关系,因为他们据此可以获得大量的稳定业务。然而,本研究发现,出口销售额与持续性负相关。也就是说,在我国,出口销售额越大,制造企业越不愿意与物流企业签署长期的合作关系。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制造企业可以把大量采购第三方物流的机会视为谈判工具,以获得更优惠的费率,而且他们可能相信,有着巨大的数量采购潜力,将会很容易从市场上找到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这一经营理念,与国外的实证研究结果和物流运作实务不符。

2、市场集中性基本上与合作关系正相关,但与合作关系要素中的持续性负相关

研究假设基本得到了验证。如果仅有少数几个大供应商支配着行业的发展,物流需求企业应与物流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以保证所需物流服务的可获得性。研究中发现,如果市场相对集中,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给予物流需求企业一定的支持性、灵活性、信息交换与监督控制方面都可以较好地做到。然而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是:市场的集中性与持续性负相关。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制造企业不愿意与强大的或支配性的供应商缔结合作关系。因为供应风险取决于服务供应商。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就会促使企业选择自己经营或内包而非外包。不过从我国的总体情况来说,目前市场尚未达到集中性的程度。“小”(经营规模小)、“少”(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少)、“弱”(竞争能力弱、融资能力弱)、“散”(货源不稳定且结构单一、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被认为是我国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中外运(Sino-Trans)、中远(Cosco)等国际物流企业(全国性的公司)在各自的行业、领域处于垄断或领先地位,规模都比较大,资金实力也较雄厚,但地方的子公司都是独立核算,因此,单个企业的份额仍然偏少。即便被调查企业选择了市场的集中性,实际上,总的说来是地域的集中性,因为山东省的外贸口岸主要集中在青岛、烟台、日照、威海。从物流企业的经营市场来说,仅仅是相对集中,通过分值便可以得出如此的结论。

3、需求容量与合作关系基本上负相关,但与合作性要素中的持续性正相关

美国的实证研究中,需求容量与合作关系正相关,支持了研究假设,因为在美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有着充足的资源和能力,能够很好地满足物流需求企业的需求。我国的实证结果基本与研究假设相反。从表面上看,我国的运力、仓储能力都过剩,供大于求,但这种供给能力是相对过剩,真正能满足企业较高水平需求的供给还较少。原因在于,我国的物流企业很多是由传统的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的,在管理水平、技术力量及服务范围上还没有质的提高,真正实力超群、竞争力强,能够提供高水平的物流服务的物流企业为数不多。这就导致了制造企业与物流服务企业的合作性不会太好。因为,即使物流需求企业愿意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因第三方物流受自身能力的限制,在物流信息、技术、装备尚还落后的情况下是难以为物流需求企业提供更好的支持、服务柔性、信息交换与绩效监控的。更何况我国的物流企业在服务意识、经营意识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尽管总的来说,需求容量与合作关系负相关,然而,研究中发现需求容量与持续性正相关。道理很简单,正是缺乏高质量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物流需求来说,极易与较称职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签署长期的协议,以获得稳定的高质量服务,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任何一个有着长远发展战略的企业,供应再紧张,它也宁愿满足与之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的物流服务企业的需要。该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物流服务有效供应严重不足。

4、服务的相似性与合作关系负相关

该实证结果与研究假设完全不符。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数仅能提供运输、仓储等基本服务,而不能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或许正是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所能够提供的服务非常单一,相似性太高,一方面,对于这样的物流服务,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从物流需求企业的角度而言,就没有必要与外部的物流企业建立起一种较长期外包关系,物流需求企业随时都可以从市场上找到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另一方面,即使物流需求企业愿意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签署合作协议,眼下,第三方物流企业也身有余而力不足。从供需两方面都可以阐释服务的相似性与合作关系负相关的缘由。

5、环境的易变性基本上与合作关系正相关,但与合作性要素中的持续性负相关

在动态易变的环境中,顾客需求是波动的,制造商更倾向于在可能的情况下,与物流供应商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以期对将来的业务经营获得更好控制和限制第三方物流的机会主义行为。环境的动态多变性与持续性负相关的解释是:如果第三方物流的供应环境是动态多变的,则供应价格会随之改变。这样,对于物流需求企业来说,将业务长期地外包给某一物流企业就要承担高成本的风险。事实上,这恰是零和竞争理念的烙印。作为合作关系,双方寻求的是利益共享,如果在某个周期需求方与市场运作相比支付了多余成本,作为物流供应上也不会独享收益,至少可以在今后的合作中予以补偿。

五、结论和对策建议

实证研究发现,经营环境着实与合作性物流外包存在着影响关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合作的持续性差、需求容量不足,这与发达国家的合作持续时间长、物流需求容量大相背道而驰。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我国,作为物流需求方缺乏合作双赢的经营理念,乐于物流自营而不愿物流外包;作为物流供应方,既缺乏大而强的物流市场,又缺乏差异性的物流服务;作为政府,政策支持和推动不够细化。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现代制造业与物流业的有机融合,促进合作性物流外包关系的发展,需要物流供需双方的共同营造和经营,也离不开政府的推动。

(1)制造企业要树立起合作双赢的物流理念。破除重商流、轻物流的观念,重视物流的战略重要性;破除孤立经营、各自为战的竞争思维,向合作竞争、寻求双赢的思维转变,要树立起与外部第三方物流企业相互信任、相互依存、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的价值观念,在合作竞争中强化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并实现双赢。

(2)第三方物流企业要不断培育核心能力。要不断开发和创新增值服务;开发与应用先进的、互为兼容的、可共享的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建立起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加强物流网络建设和信息网络建设,通过因特网、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系统(EDI)等信息技术,特别是开发和利用物联网实现物流企业和客户共享资源,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形成相互依赖的市场共生关系;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加快物流企业的兼并重组,提高国际竞争力;实施推、拉结合的物流战略既对客户需求进行引导,又满足客户的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实现传统的交易关系向合作伙伴关系的根本转变,推动物流外包的深入发展。

(3)作为政府,要尽快出台物流调整振兴规划细则,完善各种法律法规,为物流外包合作关系的营造和发展开创更好的宏观环境。国务院提出的《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中,鼓励制造企业分离外包物流业务,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实施有利于物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做强做大;加强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推进物流业技术创新;发展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科技攻关等工程项目和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必将益于推动我国物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和物流供需合作关系的深入发展。然而,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出台相关细则,完善法律法规,为物流业的发展和推动制造企业分立外包物流提供细致的、可操作的政策指导。

标签:;  ;  ;  ;  ;  ;  ;  ;  ;  ;  ;  ;  ;  

企业环境变化与合作物流外包的发展&基于山东省出口导向型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_正相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