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
由于近年来教学模式的不断革新以及优化,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已经逐渐成为了小学阶段所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对于生活化教学的重视度更是越来越高。在教学中,只有科学地制定教学方法,让课堂变得生活化,才能够进一步满足当前教学需求,有效地对学生的道德素养进行提升,让学生的人格能够得到进一步健全。现阶段,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使得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的开展存在诸多问题,对此,教师应该合理地制定教学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分析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其主要目的就是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实现德行有效融合、统一,并以学生现实生活经验为前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便学生的素质及能力可以得到综合提高,健全其人格,促进其发展。针对绝大多数的小学生来说,由于其年龄相对较小,所以对于很多事物的理解也相对有限,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不足,道德修养以及心理素质往往不能与成年人相比[1]。因此,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通过对学生进行现实生活的教育活动,从内到外地来对学生思想情感进行激发,确保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认知。同时,通过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育,也可以进一步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道德概念进行强化,有效地对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道德伦理的形成进行促进,以便课堂与课外生活有效地融合起来,不仅能够对教学内容以及形式进行丰富,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期间存在的不足分析
现阶段,虽然在实际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期间,教师已经加强了对这一学科的重视,并能够主动地对自身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更新,有效地设计教学内容,加强教学活动的开展[2]。然而,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干扰,使得这一课程在教学工作进行过程中得到的教学效果依然不理想。很多教师在教学期间,依旧采用按部就班的方式,单一地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课堂的主体也依旧是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无法充分地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调动,使得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相对被动,学生不能积极思考以及探究,对于思想品德的内容以及理解具有较强的表面化,在学习期间无法更加深刻地体验和感受,使得很多知识点无法进行吸收和内化,在具体的生活过程中,不能够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同时,在实际的思想品德教学阶段,教学内容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性也缺乏紧密性,经常出现知识点与实际生活以及社会相脱离的现象,致使学生在思想上经常存在困惑以及迷茫,没有树立相对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导致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不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学生的人格无法得到健全,进而严重阻碍了其今后的发展以及进步。
三、实现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路径分析
(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实际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实现教学生活化,教师应该依照具体教学内容,科学地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积极地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以便学生能够更加精准地理解一些深奥的理论知识,让其能够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常情况下,有效地对生活化教学情境进行创设,能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现实生活,引领学生融入到生活中,让其可以更好地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属于自身的思考空间,然后精准地对一些事物进行判断。在具体的教学阶段,教师生活情境的创设,需要将理论与实际生活进行融合,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意义。比如:教师在对“我的角色与责任”这一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时,可以从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在现实中对自身角色来进行思考,让学生明确自身的责任,做到学思结合,不断地反省自身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不足,最后积极地进行改进,从而完善自身。
(二)科学地从生活故事进行引入
对于绝大多数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其学习的最关键动力,只有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学生才会更加主动地融入到教学中。因此,为了让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凸显得更为明显,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应该依照学生的喜好以及特点,科学地从生活故事进行引入,以保证教学课堂具有较强的趣味性[4]。一般而言,小学生对于故事有着非常大的兴趣,其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对教学内容的领悟会更加地透彻以及深刻,从而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然后切实地付诸实际行动,进一步对自身能力进行提高。比如:教师在对“伟大的先人”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名人故事,也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些名人故事,包括:司马迁、钱学森以及毛泽东等,让学生在对名人事迹进行了解之后,引导学生来分析这些人身上的闪光点,有哪些是值得学习的?然后再鼓励学生将自身的想法表达出来,让学生阐述自己将来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理想是什么?确保在对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过程中,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其爱国精神,促进其今后发展。
(三)实现生活事例再现
为了保证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开展得更具有生活化,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阶段,应该在充分结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科学地对引入生活事例。通常而言,在教学期间,如果教师只是单一地利用语言来对知识进行讲解,那么学生虽然也可以理解相关知识,但是不会有太多的感触[5]。但是,将案例直观且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就能够通过多种感官来进行思考,对学生心理有一定的震撼,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明确的是:教师在对案例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应该选择一些能够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保证学生可以切实地感受到生活中的道德,能够了解道德的重要性和价值,进而在学习以及生活中规范自身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促进自身今后的发展。
结束语:
综合而言,在具体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能够进一步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一定要注重生活化教学,依照实际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自身特点等,科学地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合理地引入生活故事,然后再通过一些生活事例等,不断地进行知识点再现,以确保在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学生今后能够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和迈进。
参考文献:
[1]殷丽霞.浅议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50):177-178.
[2]俞铁军.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38):186-187.
[3]陈军霞.基于生活化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35):153+156.
[4]邱新有.探索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路径[J].决策探索(下),2019,23(07):160-162.
[5]陈兴福,韩文治.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J].中国农村教育,2019,17(20):115-116.
作者简介:刘伟红(1982.4)女,山东省青岛市(籍贯),二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品德教育。
论文作者:刘伟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学生论文; 思想品德论文; 小学论文; 生活化论文; 教师论文; 教学内容论文; 有效地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