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结算制度降低贷款利率进行债务资产重组:全面解决企业债务问题的途径_银行论文

改革结算制度降低贷款利率进行债务资产重组:全面解决企业债务问题的途径_银行论文

改革结算制度 降低贷款利率 实行债务资产重组——全面解决企业债务问题的一种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债务论文,资产重组论文,贷款利率论文,思路论文,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超常的企业债务问题

80年代以来,企业债务问题超常发展,治而不愈,已经演化为全国关注的经济和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其主要表现如下。

1.资产超常负债,企业不堪重负。目前,全国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为75.1%,正常为50%。负债中88.6%为银行贷款,资产贷款率为66.5%。据测算,企业全部盈利(利息加利润)都用于交利息,资产贷款率也只能达到58.3%。流动资产负债率达95.6%。而国家规定为30%(工业)。在全国企业3万多亿元负债中,有近1万亿元是超常负债。在超常负债中,主要是超常贷款;在超常贷款中,主要是超常流动资金贷款。在这种超常负债中,主要是超常贷款;在这种超常负债情况下,企业根本无法正常经营。致使目前有近一半企业亏损,有110 以上企业资不抵债。

2.贷款超常呆帐,银行不堪重负。目前,全国银行贷款的呆帐率为30%以上,在全国银行2.7万亿元贷款中有近1万亿元为不良贷款。呆帐已超过银行资本金的4倍。如果处理这些呆帐, 全国多数银行将面临破产的危险。

3.流动资产超常滞留,经济不堪重负。目前,全国应收款高达7376亿元,为正常结算需求的5倍。加上产成品超需求占用, 超常滞留的资金已超过1万亿元。在全国企业3万亿负债中,有1万亿元沉淀滞留, 加上1万亿元呆帐,真正流动的只有1万亿元。即在全部负债中,呆帐、滞留、流动各占1/3。

为清理应收款,全国已形成规模可观的专业清欠队伍,围绕清欠产生的经济纠纷、诉讼和刑事案件彼伏此起。据调查,不包括清欠人员工资,清欠费用和损失占清理应收款的10—30%。

4.债务问题超常增长,发展前景堪忧。1980—1993年全国国有工业资产负债率从18.7%陡升到67.5%,年增3.75个百分点。按此速度计算,7年以后全国国有工业资产负债率将突破100%。1991年6月至1995 年6月全国应收款激增3.3倍。按此计算,4 年以后全部负债除呆帐外将全部滞死。

二、复杂的经济社会原因

企业债务问题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暂时存在的问题。它的形成有宏观、微观、政府、银行、企业、体制、政策、经营等多方面原因。其中,主要原因是:

1.贷款利息率偏高,打乱了企业纯收入分配。利息率高是相对资产盈利(利润加利息)率而言,目前,全国资产盈利率为7%, 而我国银行贷款利息率平均为12%。1980年,全国资产盈利率约为10%,银行贷款利息率不到5%。利息是盈利的一部分,利息率不能高于资产盈利率。高出5个百分点的利息支出必然打乱企业的纯收入(折旧、利息、 税收、利润之和)分配。1980年,企业盈利与银行分配比(企业利润比利息)为9:1,1994年为1:1。

高利息挤利润,挤掉了企业积累,企业扩大再生产只能贷款,增加了贷款负担。增加了资产负债率。

高利息增亏损,亏损吃资产,负的未分配利润冲减资本,自有资本减少,增加贷款需求;亏损吃贷款,造成债务拖欠,增加了债权人贷款,成为债务拖欠的一大源头。

亏损欠税、欠工资、欠劳保金,只能以安定贷款补偿,形成不合理呆帐。亏损吃贷款,愈期欠息,形成呆帐。

高利息挤折旧。资产超前磨损。资产老化后,企业进入两难境地。要么贷款补偿折旧,维持简单再生产,超经济负债,大部分企业由此陷入高利息高负债泥潭。要么贷不到款,老化资产生产老化产品,滞销一停工一亏损,进入亏损泥潭。

2.国家注资不足。从存量看,资产负债率高25个百分点需国家注入,流动资产负债率高60个百分点也需国家注入。但国家没有注入机制。从增量看,原来拨款一律改为贷款,而且与固定资产投资配套的流动资金投入不足。注资不足使企业自有资金极度匮乏。企业资金不足除了高负债外,只有欠货款,欠利息,欠贷款,留投资的自筹部分的缺口。特别为应急需而坐支现金,造成小金库泛滥,分散资金,加剧资金不足。

3.政府决策失误。长期以来,借债由政府决策,由于重复建设或预测不准,项目建成后,形成亏损、停产,债务由企业承担。增加了企业负债率。

地方政府争投资,地方配套投资留缺口,造成项目欠款,成为企业债务拖欠另一大源头。

进口失控,盲目进口造成国内同类产品积压,形成流动资金滞死和拖欠。

4.银行体制缺陷和经营管理不当。一是多头开户,分散结算,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结算纪律松弛、银行间结算拖、占、拒,容忍和加剧了企业债务拖欠。二是呆帐不及时处理,增贷补息,虚增了呆帐,风险后移,人为加大处理呆帐的难度,并推动企业高负债。三是企业信用没有社会化,债权不流通。四是缺少资产资金化机制。企业资产闲置而资金不足。

5.企业经营管理过失。一是管理粗放,产品不适销对路,形成产品积压、亏损和停产,转入拖欠和高负债链条。二是缺乏资本经营意识和技巧,资产流失,增加负债需求,进入高负债循环。三是信用观念淡薄,在欠债有利的情况下,靠赖帐增收,故意拖欠,前清后欠。

6.社会保障基金积累不足。这是企业破不起产的原因,许多待破产企业的资产不够安置职工。不破产,许多呆帐无法处理。

不难看出,企业债务问题有政府、银行和企业等多方面原因,但主要是宏观体制,特别是金融体制缺陷造成的。

三、信用中心制解债思路

债务重灾区的辽宁省,也是解债的重点探索区。除政府注入清欠,银行电子结算等实践外,易货解债的实践在辽宁丰富多彩。有鞍钢的等额双向清债,有瓦轴的债权采购,有抚钢、抚顺市和省经贸委的造新链解旧链等。抚顺市造链2700多个,为6000家企业解债19亿元,使抚顺市三项资金占用逐月下降。我们按照解债原则和资源的要求和条件,吸收了易货解债、电子结算等方法优点,利用国有制优势,设计了信用中心制集中结算解债方案,完成了企业试验。它已被地方政府、银行和企业基本认可,并在辽宁省和沈阳市同时开始试点。

信用中心制解债思路一是绕开老问题,维持安定。二是建立信用中心,不产生新问题。三是在发展中逐步处理老问题。整个解债过程大体需要经过六个步骤。一是搁置呆帐,遏制老问题发展。二是建立信用中心,通过债务代理,把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转化为企业与信用中心之间的债权债务。然后,企业与信用中心抹帐,解开三角债。使企业成为净债权人或净债务人。最后,组织净债权流通易货,盘活7 千亿滞死债权,使它成为在信用中心内部流通的内部货币,启动生产,而并不产生新的拖欠。三是信用中心组织资产代理,利用1 万亿净资产抵押易货。增加低息的内部抵押贷款,减少高息的银行贷款。降低总的利息率水平,缓解企业资金不足问题。四是债务——资产重组,降低负债率。五是降低银行贷款利息率。六是建立资产资金产出平衡体系,解决通货膨胀问题,用新增财力,在发展中处理呆帐和劳保基金问题。

信用中心制的核心是通过革新金融制度不再产生新的债务问题。它分离银行的结算和信贷功能,在人民银行之下,其他金融机构之上,以国有企业全部资产为资本专门成立一家从事全社会非现金非银行结算的非盈利、权威性、属地化的社会中介信用机构——信用中心。信用中心凭借覆盖全社会的信息中心运行,形成计算机辅助易货交易和内部结算体系。它们与现有的公共传媒、市场交易、银行结算体系互相配合和补充。

四、信用中心制的作用

信用中心制的主要贡献有两个。一是建立了一座“桥”——信用中心,通过全社会集中结算和债务资产代理,建立起债权与货币,资产与资金之间互通的桥,动员存量增加信用。解决债务拖欠和缓解企业资金不足问题。二是降低了一个“率”——贷款利息率,调整企业纯收入分配结构,增加企业自我积累能力。在银行贷款利息率不动的情况下,为债权货币——内部货币从低设计利息度,实行双币双利息率制。

信用中心制为国有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了一个全新的信用体制,打开了国有企业进入市场经济的金融之门。它的主要作用一是摸清了债务全貌,并随时掌握动态,有利于宏观经济调度。二是增加了流动资金,全国7千亿元应收款除抹帐外,可盘活新增内部流通资金3500 亿元。三是减少了资产水份和债务风险。7千亿元三角债可抹掉一半。 减少3500亿元债权,减少3500亿元债务。四是新的拖欠不再产生。永久彻底解决债务拖欠问题。五是节省大量清欠人员和费用。减少清欠费用和损失将达2000亿元。六是减少了经济纠纷和经济案件,社会不再有清欠之说,债权人不需讨债,债务人不需躲债,缓解了社会矛盾。七是恢复了社会信用,强化了结算纪律,减少了交易风险。规范了企业、银行和政府的信用行为。八是净资产抵押扩大需求,通过产品换原料启动了生产,提高开工率,减少亏损,增加盈利。九是减少了财务费用,内部贷款利息率不到资产盈利率的一半。十是简化结算手续,加快了结算速度。电子结算无纸化,结算时间从一周降到几乎为零,电子结算,没有在途时间。十一是解决国有资产资本化和分级经营问题。十二是完善了市场信息,建立了覆盖全社会的信息网,实现了从卖方信息到买方信息的转变,减少信息污染。十三是增加了宏观调控的渠道,丰富了调控工具。

从企业、市、省试点情况看,各部门、银行和企业认为,信用中心制解债从国有企业做起,强调国有企业联合起来,首先恢复国有信用,符合中国国情。从盘活存量入手,符合改革资源现状。革新金融制度兼顾了国有经济和市场经济,思路独特,实事求是。信用中心制可以长远地从根本上解决债务拖欠和资金不足,利息偏高等问题。它能绕开处理呆帐问题,但不能解决呆帐问题。企业唯一担心的是信用中心的权威性问题,谁来建信用中心,企业和社会才会信服。

五、一揽子解债对策

在其他政策不变的情况下,按操作的先后顺序我们提出以下主要对策:

1.呆帐停息挂帐。凡资产负债率超过100%的企业, 其银行贷款实际已无法回收,从规定时间起停息挂帐。不能再增贷补息,虚增呆帐。

2.拨改贷,限价,统借统还,外债汇率变化,政府政策决策失误和客观条件突然变化形成的债务,核实后停息挂帐。待条件成熟时转为国家资本金。

3.中央决策建立信用中心。强化企业独立信用,实行债务代理,利用滞留债权启动生产。国有企业组建信用中心,实现与信息中心联网,中介全社会易货贸易和非银行非现金结算,企业债权在信用中心内部流通。

4.实行资产代理,强化银行和政府信用。银行与信用中心联网。国有企业净资产抵押易货,采购形成内部贷款,销售形成内部存款,内部存贷款实行低利息率。缓解企业资金不足问题,减轻企业利息负担。

5.在呆帐率恢复到正常水平之前,银行增提呆帐准备金, 达贷款额2%。用于免息,减息,挽救负债高,资产盈利正常的企业。用于破产。

6.银行贷款转为股权,然后拍卖股权,回收资金。

7.企业债权转股权,但需双方协商同意。

8.实行股份制,增股吸收资金、增加资本金,降负债率。

9.资产评估,评估增值加大资本金。冲减亏损。

10.迁址、土地置换,增加资本金。

11.租赁,改善经营减少亏损,增加盈利。

12.兼并。给政策, 鼓励以负债率低的大企业兼并负债率高的小企业。多增资本,少增负债,降负债率。

13.降低银行贷款利息率,调整企业纯收入分配格局。 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增加折旧率和资产盈利率,降低银行贷款利息率直至高于国际1个百分点,低于资产盈利率1个百分点。

14.允许用自有资金和所得税的一半补充自有流动资金, 直至流动资产贷款率降到30%为止。

15.企业自我积累能力增强后,实行财会两则, 形成自我吸收亏损的机制。

16.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安排过剩生产能力转产。

17.利用非经营资产资本化技术,从中划拨养老基金, 直至其占国有资产总值的20%为止。同时降低养老金提取比例。

18.在经济高涨时,安排极小量企业破产。

19.建立资产、资金、产出平衡体系。 实行流动资金使用净资产内部抵押贷款,固定资产贷款使用银行抵押贷款,降低个人资产中储蓄比例,实行人民币、备用金、国家拨款、外汇、其他占款的国家非经营资产抵押制度。从增加货币可控度上控制通货膨胀。

20.把投资缺口改造为经济扛杆。经济过热,缩小缺口, 萧条时以国家资产为抵押扩大缺口。

21.建立进出口与国内生产定期协调制度。制止盲目进出口。

22.实行劳动债券制,增加劳务信用,增加就业。 安排劳动密集型现代产业群,充分利用丰富劳动力资源。如:农民投工参加水利设施建设,取得劳动券。消费品剩余能力生产消费品,供给农民,换回劳动券,或以劳动券换取水利设施股权或产品。

23.政府各部门统一协调。政府首长牵头成立由财政、国有局、 人民银行、信用中心、经贸委、计委、体改委、信息中心等部门参加的债务资产重组领导小组。统一协调信息网建设和各项政策落实。

24.科委、银行和自愿参与的企业共同出资建立解债研究基金, 资助有关实验,研究,推广有价值的各种方法。

标签:;  ;  ;  ;  ;  ;  ;  ;  ;  ;  ;  ;  ;  ;  

改革结算制度降低贷款利率进行债务资产重组:全面解决企业债务问题的途径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