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建设(二)_市场经济论文

加入WTO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建设(二)_市场经济论文

“入世”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建设(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建设论文,市场经济论文,我国社会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入世”将加速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与完善

1.“入世”将加速中国经济的转型。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8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版。)市场经济体制已被经济发展的历史和事实证明较计划经济体制能更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经济由供求、价格、竞争等形成运行机制,市场的主体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更是一个利益主体。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相互制约,形成社会经济活动的有机整体。透过赢利的动机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使市场经济主体在优胜劣汰的作用下,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增强竞争力,从而使资源的配置趋于合理,效率提高。

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当前,中国的经济体制正在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发育过程中,新旧体制尚处在“磨合”中,市场机制很不完善。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加速发展、完善。

以世贸组织为组织和法律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世贸组织134个成员中,120多个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和地区,其余是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世贸组织的所有基本原则、协定和协议都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其目的在于世贸组织各成员政府的贸易政策和措施不要扭曲市场竞争,不能人为地干预市场交易,要尽力减少对国际贸易的非法限制,开放市场,以在更大范围内由市场配置成员方的资源,优化世界资源的使用,保护生态平衡,作到可持续发展。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能与占世界经贸90%以上的世贸组织成员,在多边基础上,在市场经济的原则下进行国际贸易,开展各种形式的经贸合作与竞争,充分发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优化作用,将国内市场与巨大的世界市场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2.“入世”有利于中国建立“统一、开放、竞争和有序的大市场”。

世贸组织要求各成员在全国统一的基础上实施对外经贸政策,要求实行的贸易政策法规作到透明和公平;主张各成员不分大小要实行非歧视的贸易待遇原则,给予外国货物、知识产权国民待遇,并努力实现对外国服务和投资的国民待遇;主张公平贸易和公平竞争,制止恶性竞争,并努力解决贸易自由化带来的风险和压力,使成员方的货物、服务、知识产权方面的政策措施逐步规范。

3.“入世”将进一步加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制建设。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客观上需要有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法制建设有了极大地发展,立法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来看,现阶段中国整个法律体制还不够完善,有些法律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需要修改和补充。在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民法、商法和经济行政法方面的立法还有较大的差距。世贸组织负责实施管理的经贸协议与协定,构成了国际经济贸易的规范和惯例,已成为世贸组织各成员制订经贸法律和法规的基础,也是各成员政府贸易行为的指南。它们已成为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世贸组织成员间开展经贸合作与竞争的“交通规则”,是国际经济贸易法律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各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入世”有利于借鉴世贸组织成员方先进的企业组织形式,建立现代企业。

世贸组织各成员方由于经济发展阶段、文化背景不同,企业财产构成形式多样,公司制也有若干种类型,各国的《公司法》也各不相同,企业组织形式也存在差异。“入世”能使中国各种形式的企业与世贸组织成员方的各种形式的企业进行直接的市场竞争,学习它们生产经营管理经验,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组织形式。此外,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定,政府与企业关系明确,政府不能代行企业职能,政府仅仅是市场竞争规则的制订者,不是市场竞争的直接参与者,不是市场主体;企业也不能代行政府职能。从而改变政企不分的情况,使企业在符合国家有关法律的条件下,成为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主体,构成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入世”有助于发现市场经济的真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文化价值道德观。

1.“入世”有助于深入了解世贸组织成员方市场经济发展的类型,结合中国情况,采取有利于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

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市场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又各有特点。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概括了不同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认为目前世界上存在英美、日本或亚太、德国三大类型。第二,认为当今世界比较典型的市场经济体制有:美国有调节的市场经济体制,日本的计划市场经济体制,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瑞典的社会民主市场经济体制,等等。第三,认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体制各有特点,如英国是传统的市场经济体制,美国是“垄断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法国是以“指导型计划”为特征的混和市场经济体制,德国是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瑞典是“福利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日本是“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印度是发展混合型市场经济体制等。1993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尚处在初步阶段,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成、功能和内在机制尚需认真探索。加入世贸组织将加强中国对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研究,加深对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把现代市场经济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结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提高鉴别能力,认真研究分析现代市场经济文化价值观,吸收其精华,形成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价值观。

战后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文化价值观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以极端个人主义为特征的腐朽文化在恶性膨胀;另一方面,适应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健康文化”也大量存在。因此,中国在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价值观上,防止和抑制其腐朽文化的侵蚀,同时要吸收其健康的经济文化与价值观,并把它升华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道德意识。

为此,我们应辩证地认识市场经济,看到市场经济的两面性。市场经济是比传统计划经济更为有效的经济运行方式,能够为社会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但不可否认,作为商品经济发展产物的市场经济,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往往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经济活动要靠价值规律调节,集体的自主权,个人的选择权不断扩大,人们的自主性、积极性得到了发挥;随着市场运行机制的开展,形成了一些新观念,诸如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平等观念等;市场经济下求利的动机促进了人们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积极性,有利于人们自身的全面发展。但是,以利益为导向的市场经济,容易诱发个人私欲,导致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价值观,一方面,我国要大力发扬市场经济的正面效应;同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抑制其负面效应。

第一,把物质贪欲冲动升华为一种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成就感。要获取利益的经济行为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单纯的物质贪欲冲动不能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市场经济的根本动因。近代史已经证明,一旦物质贪欲冲动变成经济行为的根本动因,经济活动将失去理性,出现不择手段、短期行为、拜金主义、商品拜物教等。事实证明,贪欲物质财富,不择手段地牟取暴利,不讲市场经济道德等不但不能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会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秩序。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鼓励物质贪欲去发展市场经济不断失败之后,也开始升华经济行为的动机,如英国提倡“合理谋利精神”,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莱斯特·瑟罗在分析日本企业的经营目的时曾指出:日本公司的利益排列顺序是:雇员第一,顾客第二,股东第三。因此,中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不能丢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等道德规范,把市场经济带来的物质贪欲冲动变成社会责任感。

第二,把流通致富的“重商主义”狂热升华为发展产业和科技精神。历史上曾出现过各种资本主义,但是以英国工业资本主义为代表的理性资本主义使英国成为“日不落”的强国。马克斯·韦伯认为:“在现代开始的初期,我们称为资本主义精神的那种态度的惟一或主要的代表,决不是商业贵族式的资本主义企业家,而主要是正在兴起的地位较低的工业中产者阶层。”(注:马克斯·韦伯:《文明的历史脚步》,第145页,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版。 )历史也充分证明:荷兰海盗式的资本掠夺,德国暴发式的高利贷投机都未能使资本主义获得长足发展,倒是英国工业资本主义伴随着理性、科学获得了成功。18世纪美国的西部开发,19世纪日本“殖产兴业”等都因重视实业,重视工业而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史为镜,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一味鼓励流通领域致富,忽视培育工业和实业精神,长此下去,将严重影响我国基础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第三,把竞争求利意识升华为一种经济正义精神。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经济伦理教育的缺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违背经济正义的竞争意识和错误作法,违背经济活动应遵循公平竞争和人己互惠的原则,如出现了逃税漏税、走私和黑市的“地下经济”;欺行霸市、敲诈勒索的“霸道经济”;虐待工人、雇佣童工的“宗法经济”;实行地方保护、部门垄断,设置市场壁垒、割裂市场的“分割经济”等,一些出版社在竞争求利心理支配下,违背国家法令,为非法组织“法轮功”出版了大量非法刊物、书籍。这些不正义的经济行为,违背国家法律,破坏市场规则,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第四,把安逸享乐意识升华为一种追求生活价值的超越精神。对于一个民族,贫穷是一种挑战,它考验一个民族能否面对艰难困苦而自立;而面对财富,也是一种挑战,它考验一个民族能否不沉湎于感性享受,不沉湎于物质财富,进而升华出一种更高的精神追求。

在艰难困苦面前,中华民族无愧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承受了无数艰辛,战胜了无数苦难,建立了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大大提高。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世界林林总总,生活色彩灿烂纷呈。中华民族又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在金钱和财富面前能否升华出一种超越物质享受、追求生活价值和生活意义的高尚精神。

十分遗憾,在封建思想残余和西方腐朽思想影响下,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在中国泛起。“挥霍即是气派”、“消费即是美德”、“比阔斗富”、“沉湎感性”的气氛蔓延。不少人患了“贫困国家的富贵病”,游戏人生的享乐思想流行。这种思想危害极大。从经济学角度看,享乐主义是一种消费和对生产资金的侵蚀,是对市场经济的一种扰乱;从文化角度看,它是一种畸形文化现象。在无度消费与挥霍享乐中,中华民族将会丧失更高的精神追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赫尔曼认为:一些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等同于消费。消费不会使一个民族成熟和伟大,将一个民族锻造为成熟和伟大的是创造。

随着财富的增加和获取财富手段的增多,中华民族必须警惕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泛滥,必须升华出一种超越感性、超越享乐的高尚精神追求。马克思早就说过:饮食男女诚然也是人类的机能,然而如果把这些机能与人类其他活动割裂开来,并使它们成为最后的惟一目的,那么在这样的抽象中,它们就只有动物的性质。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把人类的需要依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分为五个层次;最低的是食与性是生理要求,依次向上为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越上升,需求的精神成分越多。一个民族的需求层次越高,这个民族就越具有创造性,越具有前途。

“入世”将使中国传统和市场经济文化在创新中走向世界

中国“入世”后,将与世贸组织的所有成员方在多边贸易体制基础上实现全方位的经贸交往,随着中国与世贸组织其他成员方货物市场、服务市场的相互开放,经贸方面的合作与竞争从实物经济向文化领域开拓。在外国商品、服务产品更多进入中国的同时,中国的商品和服务产品也将更多地进入其他世贸组织成员方市场。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与其他世贸组织成员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将呈现两种趋势。

1.中国传统的文化将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灿烂的中华文化,由于自然条件和长期的对外隔绝,中华文化未被世界所全部认识和了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大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扩大,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文化、《周易》、儒家文化、科技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旅游文化、京剧、中药文化、针灸、士文化、中文等陆续走向世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引起世人的广泛重视和极大的兴趣。

2.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文化,并走向世界。

对现代市场经济和市场经济文化而言,中国处于落后阶段。中国“入世”给予中国向世贸组织其他成员方学习和借鉴发展市场经济和市场经济文化,弥补落后和迎头赶上的大好机会;同时,中国在接受市场经济普遍原理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情况,加以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和市场经济文化,把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推向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定》指出:“新中国的成立,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开始了伟大的中国文明的复兴。自从我们国家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更赋予这个复兴以新的强大生机和活力。这个复兴,不但创造出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而且将创造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批判继承历史传统而又充分体现现代精神的,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这样一种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个指导方针,当然也适用于中国市场经济文化的建立与创新。“入世”将使中国在吸收和借鉴现代市场经济文化的继承上,创新出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文化,对世界市场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标签:;  ;  ;  ;  ;  ;  

加入WTO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建设(二)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