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会是第二个湖吗?_沙漠论文

青海湖会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罗布泊论文,青海湖论文,第二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4月底,笔者驱车从日月山出发,经倒淌河镇,绕行青海湖南岸、西岸,进入鸟岛一带,过青海湖北岸的刚察县和海晏县,基本上是围绕青海湖行走了一圈,途中的所见所闻令人触目惊心。虽然说青海湖的湖水下降、范围缩小的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气候环境的变化,但人为破坏青海湖流域草原的活动是在助纣为虐,有关专家的断言与预言并非杞人忧天。

青海湖之东:

——白色的沙梁起伏在苍黄的草原上

——黑色牦牛、白色羊群刨食草根

——沙漠半岛与大草滩连成一体

从西宁沿青藏公路西行,一翻过海拔3200多米的日月山,那些条条块块的农田和成堆成堆的村庄就没有了踪影,扑入视野的是无垠的草原和草原上缓慢移动的牛羊群,还有星星点点的帐篷。这就是青海牧区。4月底的草原还是苍黄一片,但这并不妨碍放牧,沿途可见黑色的牦牛和白色的羊群,在初春温暖的阳光下,移动在苍黄的草原上。因为离得太远,不知道那些牦牛群和羊群啃食的是发黄的草杆还是刚出芽的的草尖,抑或是埋在沙土里的草根。

刚过倒淌河,向西就可以望见碧波浩渺的青海湖了。而道路的北面应该是青海湖的东岸草场。东岸草场从日月山的西坡顺着倒淌河绵延而至青海湖,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这里的降水非常充沛,使之形成了一片非常肥沃茂盛的草场。但刚到倒淌河镇,停车向北望去,距公路五六公里的地方,只可见一道白色的沙梁起伏在苍黄的草原上。沙梁与公路之间的草场上,可以看见三四处正在啃草皮的牦牛群和羊群。

其实我们能看到的只是一点点而已。在和倒淌河镇的老乡交谈中得知,在青海湖湖东一带的草原上,沙地一片连着一片,长年不断的大风将大量沙土吹入青海湖,以至于碧波万顷的青海湖东岸湖边一带的水色一直呈黄色。

我们听当地老乡说环湖东路两侧草原上的沙漠成丘,就有意将车驶入环湖东路约20公里处,看到环湖东路两侧高达十几米的大沙丘,一处连着一处,这些随风移动的沙丘,有的已经漫上公路。而在将被沙漠吞噬殆尽的星星点点的草地上,仍然有人在放羊。

在青海湖的东北方向,有一处叫沙岛的地方,曾经是青海湖中最大的岛屿,长约13公里,最宽处约2.8公里,面积18平方公里。这处沙岛由青海湖中沙垄突出水面受风沙堆积形成。而现在,由于东来风沙的堆积,沙岛东北端与草原上的成丘沙漠相连而成为半岛,被称为沙漠半岛。沙漠半岛与周围的大草滩连成一体,围成一个30多平方公里的沙岛湖,上面全部由沙砾覆盖,几乎没有任何植被。

返回倒淌河镇后,继续沿青海湖南的青藏公路西行,道路南面荒芜的草场大片大片的黄沙裸露,有的地方还露出了直径两三米的巨大石头,石头周围的沙子被风刮成很大的沙坑。因为离道路较近,我们可以看到一群羊在啃着孤零零的枯草。而在道路的北面,就是青海湖,也是路南草原上被风掏蚀的黄沙的归宿。

青海湖鸟岛:

——沙丘沙梁在阳光下非常刺眼

——水位下降,鸟岛变成了半岛

——海西山北望,分不清海滩沙漠

我们从青海湖管理局前往青海湖鸟岛。这条游览专用简易公路就修在草原上,公路两边的铁丝网想将游人和草原隔离起来。但隔离者并没有想到,坐在车上的游人下车到草原上践踏草原的概率是相当小的,倒是铁丝网内一群一群的牛羊依然在自由自在地啃噬着草根。在不到20公里的行程中,我们看到了五六群自由放牧的牛羊,还看到了七处露出草丛的沙丘沙梁。这些沙丘沙梁,在正午的阳光下非常刺眼。

就在鸟岛西侧五六十米的地方,还是一片向周围草地漫延的白花花的沙丘,面积大约有200多平方米。而通往鸟岛的小道两边,是稀疏的小草和大片裸露的沙土。据鸟岛管理人员介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鸟岛还是一个被湖水分割的孤立岛屿。但青海湖水位下降了,鸟岛和北边的草地连接起来,由孤立的岛屿变成了半岛。

海西山,位于布哈河口以北的6公里,与鸟岛同处在布哈河冲积滩地的顶端。岛的东北缘有断层陡崖紧靠湖边,陡崖外有一近似圆柱形的岩石屹立于湖中,是鸬鹚的繁殖场所。站在海西山,放眼北望,青海湖西边是苍黄的沙漠,沙漠的东边是碧波万顷的青海湖水。这种景象极像大海与沙滩,然而这毕竟不是沙滩,而是由风带到这里的沙漠。管理人员说,这一片沙漠有十几平方公里,而且它的面积还在增大,每年流向青海湖的沙子也越来越多。

青海湖之北:

——几十公里长的红沙带绵延在青海湖畔

——滨湖沙区:青海湖地区最大的沙区

离开鸟岛,我们沿着青海湖北岸的环湖公路,经青海海北州的刚察县和海晏县返回西宁。汽车沿湖东行约半个多小时,就到了红沙山附近。红沙山位于青海湖北岸,因草山、草滩经过多年退化后成为红色沙山、沙漠而得名。站在公路附近的高土台上向青海湖方向眺望,远方出现一座连绵的红色沙山,在午后的阳光下一片血红,真是令人触目惊心。再远一点,甚至还可以看到青海湖,湖岸近前是一片片红色或黄色的沙带。我们访问附近的老乡得知,红沙山一带原先也是草地,不知什么时候就变成了沙山。红沙山的沙层从东北向西南越来越厚,也就是说,红沙山的沙层从沙化的草原区向青海湖边越来越厚,沙山的腹地有很多沼泽和沙坑。到达红沙山腹地,在靠近青海湖的地方,几十公里长的沙带绵延在湖畔,近三四米宽的黄色和浅红色的沙带依在湖水边缘。

再向东行,就到了海晏县的地界,和公路并行的是青藏铁路线。在一个叫克土的小车站后面是一座小山。当我们筋疲力尽地爬上并不高的山顶时,眼前的景象让我们大吃一惊:从山脚向西南到青海湖边,起伏的是一座又一座的沙丘,如果不是青海湖挡住去路,这沙丘不知要延伸到什么地方。而在这一片沙丘之上,草地一团一团地零星散布,倒成了一种点缀。

车站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就是海北州海晏县滨湖沙区,它是青海湖周边地区最大的沙区,范围涉及到海晏县甘子河、托勒、青海湖三个乡的大部分草原。后来我从海晏县新闻报道组提供的一份材料上看到,滨湖沙区总面积接近700平方公里,其中受风沙侵蚀的草原约350平方公里,流动沙丘接近200平方公里,已经形成的固定沙丘有30多平方公里,其沙化面积已经占到青海湖环湖地区沙化面积的80%以上。而且,滨海沙区的沙漠化面积逐年扩大,可利用的土地面积逐年缩小,其恶化程度越来越严重,每年都有一定面积的草地变成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

青海湖流域:

——草地退化面积超过1000万亩

——沙丘和风沙土地面积接近800平方公里

——每年输入青海湖内的泥沙量接近1000万吨

由于自然环境演变和人为破坏,青海湖环湖地区生态环境急遽恶化,草地退化面积超过1000万亩,部分草地已变成了“黑土滩”。而且,草地退化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草场植被严重退化导致草原沙漠化。与此同时,在青海湖流域内,其地质地貌状况为有强烈风化倾向的花岗岩和沙板岩组成基岩,此种基岩一旦裸露,最容易沙化,并形成地表沙源。基岩之上为大量植被覆盖层,保护着基岩不被沙化。如果此地气候干燥且多风,再加上人为开垦土地,过度放牧,破坏了原有植被覆盖层,造成地表裸露,就能形成丰富的地表沙源,随之而来的就是沙漠化迅速扩大。青海湖流域沙丘和风沙土地面积接近800平方公里,比上世纪60年代扩大了300多平方公里,并且以每年越过1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

由于环青海湖地区草场退化、沙漠化严重,据有关部门测量统计,每年输入青海湖内的泥沙量接近1000万吨。

更为可怕的是,环青海湖区的植被整体景观,明显呈现由草原植被景观向荒漠化植被景观演变的趋势。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专家陈桂琛在一篇文章中断言:如果任由生态环境恶化下去,用不了40年,湖区的沙漠化面积将达1300平方公里,青海湖面积将进一步缩小,整个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将遭遇极大威胁。

青海湖水位:

——补给水源的河流不到40条

——80余年水位下降了约13米

环青海湖区域的草原退化与沙漠化对青海湖会有多大的影响呢?除了大量的沙丘向青海湖推进、填埋,最重要的是,青海湖是依靠众多草原河流注入水源。传说中青海湖有108条水源河,其实为青海湖补充水源的河流应该有70多条。但现在,由于草场退化和沙漠化,草原上的河流萎缩、消失,为青海湖补给水源的河流不到40条,且水量减少了60%以上。

在青海湖西岸,草地与湖水间有一大片乱石滩,其宽度30~80米,长度几乎是绵延了青海湖西岸。这些乱石滩曾经是青海湖的湖底,而现在,白花花地裸露在阳光下。这无疑是青海湖水位下降后留下的痕迹。据有关部门的资料显示,自1918年以来的80余年中,青海湖水位下降了约13米,面积缩减了700多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处已由20世纪初的37.5米变为现在的25米。

当然,青海湖水位变化这么大,并不都是人类活动的影响。中科院盐湖研究所马海州研究员在研究中发现,长期的干暖气候造成了青海湖的水位下降。青海湖入湖补给量由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和湖面降水组成,耗水量由湖面蒸发量、人为耗水和湖区潜水蒸发量组成。在青藏高原隆升之后,干旱化气候成为环青海湖区域主要的天气特征。干旱气候导致降水减少,温暖气候加剧水分蒸发,由此而造成青海湖水位的下降。

然而,马海州研究员同时认为,青海湖生态环境的恶化也是不争的事实。

面临人类和自然界的双重侵害,人们不禁要问:青海湖还能撑多久?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青海湖水位正以平均每年13厘米的速度下降。对此,有专家断言:如果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得不到有效治理,现在平均水深18米的青海湖,将在200年后消失。

青海湖现状:

——成百上千亩的草地正在被拖拉机翻开草皮

——撂荒地最终在草原上形成大量的沙丘和沙漠

——草场在减少,人畜数量在不断增加

然而面对青海湖环湖区域的生态环境危机,人类加剧环境恶化的活动还没有停止。沿青海湖北岸的环湖公路向东行进中,从刚察县地界到海晏县地界,可以看到成片的正在被开垦的草原。虽然是初春,草地还没有泛绿,但有枯黄的草覆盖着沙土地。成百上千亩的草地正在被拖拉机翻开草皮,大片大片的土地曝晒在太阳下,有的土地被平整成畦田,正在浇水。

笔者下车向正在开垦草原的老乡询问,得知他们是从山东来的农民,承包开草原,准备种小麦或油菜。当然,承包费很低,开一亩草原也就一二十元钱。记者后来在有关部门了解到,环青海湖地区每年的无霜期不到100天,这些草地被大量开垦之后,每年只能种植油菜籽和春小麦,其余时间就裸露在风吹日晒之下。加上环青海湖地区土壤层极薄,大部分地区土壤的厚度只有二三十厘米,最厚处也不过1米。每年冬春时节,这些开垦的耕地裸露着,在大风的作用下,就成为沙尘暴的源头。大风一旦卷走地表土壤,下面的沙土跟着被卷起来,很容易形成新的沙漠源。

青海省人大农牧环境保护委员会的一份报告显示:环青海湖区域草原开垦进行农业耕种肇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青海省海北州上世纪50年代末在青海湖周围开荒种地近110万亩,总耕地面积近150万亩,而到2000年耕种的土地只有80多万亩,其余均已撂荒。这些撂荒地常年荒芜,无法恢复到草原状态,经过土地裸露—风蚀—沙化的过程,最终在草原上形成了大量的沙地、沙丘和沙漠。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环湖流域掀起一股盲目非法开垦草地的狂潮,对草原进行掠夺式的开垦,其中有14个部队农场和6个国有农牧场环湖开垦草原30多万亩,当地群众开垦5万亩。

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植被的消失又加快了土壤的沙化。多少年来,青海湖环湖草场没有增加,相反由于各种原因在减少,但人畜数量却在不断地增加。据有关部门统计,仅以青海湖北地区为例,上世纪50年代初的人口只有2万多,而现在该地区人口接近10万人。牲畜的数量几乎是几何级增加,使有限的草场不堪重负。

另外,草原鼠害也是草场退化的重要原因,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鼠害成为环青海湖草原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之一,仅海北州草原鼠害面积就达1400万亩。

人们没有理由不担忧:长此下去,青海湖会不会变成沙湖?最终会不会像罗布泊一样,消失在茫茫沙海中?

标签:;  ;  

青海湖会是第二个湖吗?_沙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