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骨外一科 418000)
摘要:目的 探究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作用效果。方法 以2016年4月-2017年5月为病例纳入时间,从我院骨科随机选取86例患者为调查对象,对其施行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4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则给予预见性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65%vs18.65%,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总分低于对照组(58.41±3.45vs48.37±7.73,P<0.05)。结论 对骨科患者施行预见性护理,利于并发症的减少,机体康复水平的提升,生活质量的改善,预后良好。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骨科;效果
骨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所接诊的患者均与外伤有关,且往往存在疼痛、功能障碍、卧床时间长等特点,极易引发患者产生心理变化,进而影响手术治疗进展及预后恢复[1]。所以,骨科护理逐渐引起广大医师及群众的重视。的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本文以我院骨科患者为例,对其施行预见性护理,现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全面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骨科患者为例,纳入86例,抽选自我院2016年4月-2017年5月,知晓研究,且知情同意书已签名。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3例,男女比例23:20,年龄区间18-70岁,包括8例腰椎间盘突出、12例脊柱骨折、17例下肢骨折、6例其他。研究组43例,男女比例25:28,年龄区间20-73岁,包括10例腰椎间盘突出、14例脊柱骨折、16例下肢骨折、3例其他。对比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以临床医嘱为依据,完成临床护理,包括测量生命体征、安排病房、入院宣教、联系医生、建立静脉通路、巡视病房、查房、清理床铺、术前准备、术后指导、出院指导等。
研究组除了予以常规护理之外,再对其施行预见性护理,即成立预见性护理小组,成员均为临床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应急能力强、解决问题能力强、专业护理技术过硬的本科室护理人员,组织培训,要求小组成员参与,学习预见性护理内容,进一步强化成员对预见性护理的认识,并为患者提供专业、规范的护理服务如下:①待患者人院,立即评估患者病情,询问患者,或家属有关患者个人信息,如既往病史、职业、受教育程度、药物过敏史、近期有无服用药物及其类型等,此外,根据病情评估结果,为危急重症者做好抢救准备,如建立静脉通道、多功能心电监护、按医嘱给药等;②评估患者心理状况,了解其性格特征,及时提供针对性心理疏导,缓解不良心理,在与患者交流期间,注意沟通技巧的灵活运用,以免增加增加患者心理负担,结合其对手术的认知度,以最为恰当的方式介绍手术有关知识,如流程、配合事项、预后等,彻底消负性情绪,同时拉近彼此间距离,增强患者内心安全感;③根据临床经验,以及护理中常出现不良事件,对患者安全隐患予以评估,以评估结果为依据,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如撤职床档、病房内醒目位置张贴温馨提示语、地面干燥并做防滑处理等;④术后并发症预防,如压疮,应保持床单位干燥、清洁,定期协助翻身,或是为患者提供防压疮充气床垫;切口感染,加强病房巡视次数,时刻保持切口敷料无菌干燥清洁,定时测量体温变化等;⑤下肢静脉血栓,术前指导患者做患肢被动运动,术后对其进行定时按摩。.⑥科室制作宣教视频,在患者入院后及术前向患者播放术后注意事项、功能锻炼等,结合责任护士宣教。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6个月的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判定标准:以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为工具,内容包括社会关系、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等,各项维度均有5个答案,以1-5分对其进行评分,总分6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以软件SPSS24.0为工具,生活质量总评分表示为“ ”,以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表示为“n(%)”,以X2检验。并将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护理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生活质量总评分的比较
随访6个月,研究组生活质量总评分为(58.41±3.45)。对照组生活质量总评分为(48.37±3.7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1<0.05)
3讨论
大部分骨科患者需要手术治疗,以缓解疼痛,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增强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因此,做好骨科患者的护理工作是其预后恢复水平提升的重要步骤。以往护理措施是以临床医嘱为指导,难免存在片面、随意、被动等缺点,进而延迟患者出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加重患者心理、精神等方面的压力。预见性护理,是一种新兴护理模式,在临床上的应用方位较广,是指医护人员在评估患者病情前提下,利用医学专业知识对其中存在的潜在问题进行及时的针对性处理,以减少并发症,加速康复进程,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水平{2}。本文结果已证实,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和文献[3]结果相符,充分证实了预见性护理的有效性,即由临床经验丰富、护理操作技术过硬的护理人员组成预见性护理小组,积极参与预见性护理培训,可以培养护理人员的预见性思维,以及提高其独立思考能力,调动工作积极性,使其在为骨科患者提供护理时,充分体现出预见性护理理念,使患者获取安全、有序的个性化护理服务,防止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4-5]。
综上,预见性护理利于骨科患者预后恢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毕少茹.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6):754-755.
[2]王翠云.常规护理与预见性护理模式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2):14-16.
[3]丁艳丽,孙迎春.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1):130-130.
[4]钱富敏. 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5(9):1033-1034.
[5]李焱. 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5):254-255.
论文作者:刘婷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预见性论文; 患者论文; 骨科论文; 并发症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对照组论文; 发生率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