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拓外语图书市场的思考_图书市场论文

关于开拓外语图书市场的思考_图书市场论文

开拓外文版图书市场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外文论文,书市论文,版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世界图书市场简况

由于历史、地理、文化、政治、经济、科技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和影响,世界出版业逐渐形成了以英语、法语、汉语、西(班牙)语、德语、俄语、阿(拉伯)语为出版语言的七种主要语言出版市场。其中,英语出版市场占主导地位,各国出版物占出版物国际贸易总额的份额能大体上说明这一点。以1993年为例,在该年度出版物国际贸易总额中,美国占22%,德国占15.1%,英国占14.9%,法国占7.6%,西班牙占4.5%;在亚洲,我国香港地区占3.8%,新加坡占2.3%,日本占2.2%,我国大陆仅占0.4%。实际上,在争夺欧洲图书市场的竞争中,德文版图书始终因其语言传播障碍而落后于英国、法国和西班牙文本的图书。德国之所以能在出版物国际贸易总额中占有较大份额,得益于它出版的英文书籍。例如,美国22%的纸皮书出版权控制在德国手中;其闻名遐迩的贝特尔斯曼出版集团的经营中心也放在国际市场上,如1994年该集团的总收入有64%来自国外,集团该年度图书的营业额为65亿马克(约合40.6亿美元),而仅在美国一国的经营收入就达45亿马克(约合25亿美元)。

语言出版市场的形成虽然由上述诸因素决定,但其一旦形成后,就会因出版物的特性不受上述某些可变动因素的制约,而主要取决于语言在世界范围内的通用程度。在这方面,日文出版市场表现得最为典型。日本是海岛型、外向型国家,应用科技水平极高,对外贸易十分发达,汽车、家用电器及其他高科技产品大量占领国外市场,它对美国的巨额贸易顺差使美国政府及工商界人士痛心疾首,有几次几乎酿成贸易大战。但是,由于日语不是世界通用语言,其出版物出口数量无足轻重,1996年出口金额折合美元仅2亿多(日本以英语为主的外文书刊出口只占出版业总产值的2.5%);而该年度仅美国就向日本出口图书近1.3亿美元,使日本成为美国的第三大图书出口市场。

2 开拓国际图书市场的举措

随着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际化是当今出版业发展的总趋势,它既包括出版物市场的国际化,也包括与之相适应的图书选题与表述媒介的国际化。要将我国出版业在国际出版业格局中正确定位,在固守并拓展中文出版市场的同时,向英语出版市场渗透应是题中应有之义。我国出版界的有识之士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1997年,我国二岸三地(祖国大陆与香港、台湾地区)出版界人士在香港举行世界华文出版研讨会,其研讨的主题有三层含义:其一,华文出版物在世界华人圈的生成;其二,华文出版物译成英、日、德、法等世界其他主要语种,在世界范围内生成;其三,华文读物跨越文化心理、情结等障碍,直接成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异民族研读的对象。换言之,笔者认为不妨将其看作是中文出版物进军国际图书市场(主要是英语出版物市场)的三个阶段性目标。从中文出版物的现状来看,第一个目标已初见端倪,第二个目标为当务之急,第三个目标当可尽力争取。但若以英语出版物为参照系,则除文化心理、情结障碍外,本文前述的因素亦有不可忽视的阻碍作用,因此在近期内期望值不宜过高。

近年来,我国少数出版社和某些门类的图书在国际图书市场的开拓方面取得了一定的业绩。例如,中华书局1996年创汇约38万美元;有关翻译出版单位共用14种外文出版了950种少儿图书计200多万册,销往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等。但若将其放在国际图书贸易市场中作一番考察,则可以明显看出我国出版界在这方面的工作还不尽人意,与出版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世界上每年出版图书六七十万种,我国约占10万种,但在出版物国际贸易总额中我国出版物所占份额不足1%(不含香港、台湾地区);再考虑到我国大陆图书对外贸易多限于我国港、澳、台地区和新、马、泰等东南亚国家,中文出版市场的内向型、封闭性由此可见一斑。据此,香港商务印书馆副总编陆国荣先生认为:目前英语是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任何产品如果没有英语国家的市场,销路就不会大。面向世界的图书选题,在构思时要以外国市场为对象,特别是出版英语书,可使我们的图书行销到欧美等世界各国主流市场。这确是一语中的。扩大外文出版物,特别是英文出版物的出版量,是扩大中文出版市场的外延,也是提高我国出版物出口额在国际出版物贸易总额中所占份额的有效途径。

在外文版图书选题策划操作层面上,根据我国国情、出版物内容特色,结合国际出版业运作方式及其读者的阅读倾向、方式与习惯,在外文版图书选题形式策划上,可选择:①对外版。即在广泛收集有关信息的基础上,针对国外读者的需求,出版面向海外读者的出版物。②双语版(多语版)。即对国内外均有一定市场的选题同时出中,外文版。③合作出版。在出版合同规定的范围内,国内出中文版,外商出外文版。①卖出版权。在选题内容策划上,可选择:①传统型。如独具我国特色的古籍、史籍、中医、武术等。②现代科技文化型。如我国具有某些优势或特色的科技类、经济类、法律类图书选题等。③语言教学型。如用双语形式出版中文教学用书及字、词典等。①娱乐休闲型。如我国小说、散文类中适合翻译成外文的精品读物等。在出版物载体类型策划上,可根据选题具体内容选举:①印刷型出版物。这类出版物应特别注意其版式设计、装帧、印刷质量。②电子出版物(如光盘等)。这类出版物在国外出版界正方兴未艾,我国已具备一定的制作实力,且产品外观质量较好。当然,在此类出版物的外包装装帧、格式设计、应用软件设计等方面,应注意适应国外读者的阅读、使用习惯。③网络出版物。网络出版是当今国际出版界极具挑战性的一种出版方式。截至1997年12月,全球因特网用户已超过5000万个,有上亿人上网,这是一个潜在的庞大读者群;并且网络出版物具有制作时间短、上网费用低、阅读地域广、读者人数多的特点,极具开发潜力。①音像出版物。音像出版物以其独具的直接诉者人体视听觉感官的特色,在突破书面语言障碍、传递交流信息方面独树一帜,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国际出版方式。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出版业的年出书种数、图书发行册数均居世界前列,但从总体上看,出版产业化程度还不高,出版语种比较单一,市场地域化、内向型特征也较明显,国际竞争力还不强。目前,西方国家大型出版企业集团挟英语媒介之优势,以其长远的全球发展战略,规模巨大的经济实力,先进的技术与发展潜力,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及完善的全球营销网络等,主导着世界出版市场竞争的格局。对此,我们既不能夜郎自大、闭关自守,也不能妄自菲薄、仰人鼻息。笔者相信,凭借我国丰富的出版资源优势,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及产业内部的调整、改革,同时借鉴国外出版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操作范式,找准英语出版市场的切入点,中国出版业将来定可占据与其出版规模相当的国际图书贸易市场的份额。

标签:;  

关于开拓外语图书市场的思考_图书市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