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设计的生态策略应用探析论文_周小庚

基于建筑设计的生态策略应用探析论文_周小庚

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 武汉 430000

摘要:生态建筑早已成为21世纪的主要建筑设计理念,其核心问题是生态策略与建筑设计的结合。

关键词:生态策略;建筑设计;建筑环境;生态技术

引言

建筑是人与自然相互联系的载体,存在于这个生态体系中,对自然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可能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运转,也可能破坏其原有的动态平衡。在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今天,各个领域都要考虑到生态问题。

1生态策略与生态建筑

生态建筑的出现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人为环境及空间层次上的具体体现。它通过各种生态思想和技术落实到建设中,实现建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延续,所以生态建筑也被称作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其实它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朴素的生态策略一开始就贯穿于人类的建筑活动中,通过模仿高效率的自然结构、充分利用地方材料等来表达对自然的尊重和与自然的协调。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建筑、天井建筑、窑洞建筑等就是很好的例证。中国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古代风水学等也贯穿了整个中国建筑史。近现代建筑师也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完善。美国建筑师赖特的“有机建筑”,法国建筑师柯布西埃的“新建筑五点”,埃及建筑师哈桑·法赛的“干热气候建筑”,都已经体现了深层生态策略的设计原则,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将建筑同所在地域、建筑材料以及使用者的生活有机地融合为一体。现代意义的生态建筑,就是将被动式的传统技术发扬光大,同时主动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围绕着“空间使用”这个建筑的基本问题将建筑声、光、热学与建筑材料、环境和技术有机结合起来,避免人的需求与自然环境发生冲突,使前者维持在后者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随着人类处理环境与资源问题的手段与技术不断完善,相应地使环境承受能力得到提高,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建筑的主要特征有:节能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材料再生利用、减少废物排放、与环境和文化领域的和谐统一等。

2存在的问题

2.1对生态策略认识不清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生态策略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和定义,致使人们在理解时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生态建筑应该是建筑学和生态学的理论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对建筑设计进行合理的组织,达到一种建筑物自身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的效果,形成一个有机结合体。生态策略容易被做表面化理解,认为生态建筑就是在建筑物周围简单地栽种一些绿化植物,还有人将生态建筑误以为是引进大量的节能设施。这些理解多停留于其表面,对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内涵还缺乏一定的认识。

2.2可持续发展意识薄弱

可持续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历史规律,在今后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当前建筑领域,还常出现能源浪费的现象,尤其是装潢材料的选择,很多材料都带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以致于在使用中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威胁着生命安全,还浪费了大量资源。归根结底是因为人们缺乏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薄弱。

2.3缺乏对实质性功能的正确认识

我国的建筑设计存在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建筑设计趋向于形式化,以致建筑物的作用显得华而不实。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生态观念是为了尽可能少的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重在对建筑设计实质功能的关注。但在我国的建筑界这种意识比较淡薄,影响着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实际应用。

3建筑生态策略

20世纪60年代,人们开始关注生态问题,生态思想开始延伸到各个领域,出发点不再单指“以人为本”而是向更为广泛的生态环境深入。生态策略原本是指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付环境的策略。建筑是人们为了抵御自然界的各种侵害而建设的,是人们进行生产、生活、学习等活动的主要生存空间,因此建筑设计中也应该考虑生态策略的运用,使其更加符合自然规律的发展,更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能够保护环境,造福于后代。建筑是人与自然对抗的产物,与二者均有联系,互相制约。也可以说建筑是一种人为产物,既与自然环境相关,又与人的行为相连,因此,建筑对周围的环境和使用者的生活均有一定的影响。我们不难发现一幢建筑物的产生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量,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这对于自然环境来说均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建筑对环境的影响不是一时的,而是持续的,从建筑的建造活动开始,到建成后的使用过程,直到建筑拆除,整个过程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也日益增加,因此,如何协调生态环境和建筑设计是对当代建筑师提出的新要求。生态建筑的理论认为,建筑应融入周围的环境,与之协调,并能起到一定维护环境的作用。

4生态技术的应用

建筑能耗是建筑物对自然环境的最主要影响之一,约占社会总能耗的49%,因此,如何控制建筑能耗是建筑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利用生态技术来进行建筑设计。从广泛的角度来讲,应结合气候和地理条件,尽可能采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将阳光引入室内,减少建筑物对机械通风的依赖。建筑的围护结构要有良好的热工性能,以充分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降低建筑能耗。在自然资源利用方面,应尽量做到节约。可在允许的范围内尽量使用非饮用水来进行施工,并在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中可利用中水(指生活废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冲洗厕所、进行园林灌溉、道路保洁等。在能源的利用方面,应尽量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的利用。可通过太阳能来供应生活热水、辅助供暖等,一般常用的设备有太阳能热水器、蓄热墙、太阳能帆板等。尽管初期的投入较高,但是通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不仅可以降低建筑的运营成本,还能够起到很好的环境保护作用,具有长远的经济效益和好处,是现今最为常见的生态建筑技术。除此之外,还可利用雨水污水的无害排放和中水利用、垃圾自销毁、噪声控制、智能化等生态技术来改进生存环境。建筑不仅仅一幢建筑物,应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建筑行为。从初步方案设计到建筑物的运营,再到建筑物的销毁,建筑物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在这一周期内,建筑物要不断的消耗大量的能源,因此,对自然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就目前而言,我国建筑行业关于生态策略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在建筑规划阶段均提出生态理念,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但由于初期造价较高,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发展限制;在建筑选址方面,由于城市用地的紧张,开始向周边扩张,将部分的种植土地发展成为建设用地,使得原有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在材料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监管疏忽,使得实际应用的建筑材料与最初的设计存在较大的出入,导致建筑质量大打折扣,降低了建筑的室内环境;在能源供应方面,由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会提高建筑成本,因此,并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实现大量的应用。

结语

随着经济的大力发展,能源需求越来越多,建筑行业的耗能量相当大,由于能源利用率低,不但浪费资源,还对环境造成污染。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需有机融入生态策略,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达到节能减排、绿色安全的要求,这也是今后的必然发展趋势。因此,在提倡保护环境的同时,需牢记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体现人与自然相互协调、有机统一的空间环境。建筑师应适应时代发展,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采取生态策略,将建筑、经济和环境完美地结合。

参考文献:

[1]桂崇文,徐徽.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融入探析[J].才智,2012,27(34):165-167.

[2]石文红.谈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J].山西建筑,2012,37(15):213-215.

论文作者:周小庚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  ;  ;  ;  ;  ;  ;  ;  

基于建筑设计的生态策略应用探析论文_周小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