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技术转移趋势及发展路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路径论文,趋势论文,全球论文,背景下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个国家的创新体系包括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及连接二者的技术转移体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经济、科技一体化以来,科技实力的竞争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乃至国家竞争的核心。一些工业化国家纷纷调整国家创新体系结构,把技术转移作为国家战略。这就更要求我们从战略决策的角度充分认识技术转移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
一、技术转移的基本概念
一般意义上的技术转移认为:科学技术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必须通过转移服务于全人类才能发挥它的巨大作用。按照国际上技术研究领域的看法,技术转移应概括定义为:技术转移是围绕某种技术类型产生的某种技术水平的知识群的扩散过程。即各种形态的技术从供应方向接受方的运动,这种运动可以在地理空间上进行,也可以在不同领域、部门之间进行,是一个动态过程,其实质是技术能力的转移。同时,也可以归纳出“技术转移”概念的三个基本要素:①过程,即技术转移首先是一个过程;②基于特定关系的技术供、需双方;③供、需双方的“相互作用”。
二、技术转移的历史演变
纵观人类历史,知识和技术一经问世,便存在着传播和转移。人类技术转移活动经历了长期的复杂的演化过程,技术转移方式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一)以技术传递为主流的阶段
这一时期发生在古代农业经济社会。当时,由于交通工具的限制,运输完全靠步行、骑马或骑骆驼,语言文字也比较简单,难于进行大面积的书面材料传播,受社会条件所限,地区性的技术转移是由商人、游人、工匠、宗教和文化传播者等个人零星、散落和有选择性地完成的。跨国家跨地区的技术转移主要靠军队、传教士和商人等人员的流动来实现。由于技术(诀窍、秘方)是个人生存的手段,因此技术发明人对技术传递的对象控制很严,对外很少扩散。因此总的来说,在古代,技术传递的范围狭小,传播范围简单,传递速度缓慢,技术转移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微弱。
(二)以技术传播为主流的阶段
这一时期发生在工业革命经济社会。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专利制度应运而生。专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力地推动了国际技术转移的开展。专利制度规定,对发明创造授予专属权,保障发明创造者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同时,鼓励把发明创造的成果向社会公开传播,为技术转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工业革命阶段技术的传播介质非常广泛、丰富,既有方法、诀窍,又有科学文献、数据、公式等。与农业经济社会相比,技术转移主要不是依靠人员流动来实现,由于技术可以物化在商品中,也可以作为单独的商品,因此以贸易和投资方式的国际技术转移逐渐增多。但是,这一阶段的技术转移,无论从内容、形式和规模来看,都相对简单、狭小,远不能和现代工业经济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相比拟。
(三)以技术转移为主流的阶段
这一时期发生在现代工业经济社会。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和各国之间交流的日益增多以及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间的技术转移有了很大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出现提供了更广泛的传播介质,使得技术信息传递时间更短、速度更快。同时,技术类别更繁多,既有适用性技术,又有高新技术;既有以生产设备、科学仪器、技术装备等硬件,又有以设计方案、操作程序、商标、品牌等软件,还有管理技术、技术理念等。
(四)以技术全球化为主流的阶段
这一时期发生在当代知识经济社会,在科技全球化潮流的引领下,人类科学技术活动呈现三个特点:一是科技研究开发资源的全球配置,即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在世界范围内配置研究开发资源,以求得研究开发产出的最大化;二是科学技术活动的全球管理,即不仅研究开发的组织形式是向全球开放的,而且各国在统一的制度框架和标准下,按照共同的国际规则进行科技成果的交易并为科技成果的持有者提供知识产权保护;三是研究开发成果的全球共享,即在一定的规则和条件下,科技研究成果的应用是全球性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溢出和扩散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现象。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了新时期技术全球化浪潮的主旋律。其中,研究开发资源的全球配置又具有根本性的重要意义,直接影响到技术转移活动的规模和程度,这一时期,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技术转移已成为全球产业转移的核心,成为连接科技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的纽带和桥梁。
三、现代技术转移的趋势
技术转移在国际经济理论和技术理论中首次使用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今天,技术转移已演变为世界范围内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研究机构及政府都十分关注并广泛参与的战略性选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形态下,现代技术转移呈现以下趋势:
(一)技术转移规模越来越大,领域不断拓宽
当前,整个世界处于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人类的知识量呈指数递增,高新技术层出不穷。同时知识和技术在经济增长中正逐渐起主导作用,使得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学术界高度关注技术转移问题。正因为此,技术转移的规模越来越大,领域不断拓宽。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技术贸易额平均每10年翻两番,已接近世界贸易总额的1/2,其增长速度之快为一般商品贸易所望尘莫及。同时,国际技术转移的结构正在升级,技术转移载体趋向软件化,技术转移内容趋向信息化、技术转移传播趋向网络化,技术转移渠道趋向多元化,技术转移形式趋向多样化。以许可证贸易方式转移技术越来越多,其增长速度超过商品贸易及资本输出的增长速度。
(二)国际技术转移发展不平衡,技术转移市场分布呈多样化
1.国际技术转移日益向高新科技化、服务化方向发展。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技术转移的重心。同时,发达国家的金融、保险、房地产、商务服务业等为生产服务的知识密集型新兴服务业和发展中国家的商业、酒店业、交通业和通讯业等传统服务业,成为各自技术转移的主流。
2.国际产业间分工、国际产业内分工日益向国际产品内分工延伸,因此,国际技术转移日益体现为国际产品内工序环节的调整和转移服务。
3.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转移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技术转移,日益成为国际技术转移的两大主要方向。《2006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05年全球FDI流入为9160亿美元,其中流向发达国家为5420亿美元,占总量的59%,而且90%是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发达国家是当今国际技术转移中最活跃、最有影响的力量,垄断着世界高科的技术市场。FDI流入总量的41%属于发展中国家间的相互投资,主要集中在石油、汽车、电子、钢铁、农业和采掘业,发展中国家中具备一定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正在成为国际技术转移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三)技术转移的非传统国家安全概念得到高度重视
当代国际关系的大量事实说明,持续推进的高科技及其产业化正在极大地改变过去科技与政治、经济、军事、安全联系的间接性,使得国际关系变化的范围扩大、速度加快。世界各国均已达成共识,以科技为导向、经济为基础、政治为目的是今日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当各国纷纷把一部分传统工业和成熟技术向外转移的同时,世界范围内的高新技术领域的竞争则显得非常激烈。由于政治和外交因素的影响,各国政府对技术转移的干预比对普通商品贸易的干预程度正逐步加大,非传统国家安全(科技安全、经济安全、产业安全)概念对技术转移的影响力正在加强,技术转移与技术外交成为国际政治舞台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这在高科技领域表现得更为明显。
(四)技术转移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
知识产权是发展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随着知识产权制度的国际准则逐步完善、趋向成熟,产权对象日臻完备、产权保护趋向广泛、严格和国际化,技术转移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各国都在寻求统一的保护制度的同时,积极参加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性或者区域性组织,签订国际保护公约,扩大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地域范围,从而达到更为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同时,随着工业经济被知识经济逐步替代,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成为各国之间进行协调的重要议题之一,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正在逐步向全球一体化的统一实体法方向发展,并逐步取代关税等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成为发达国家重要的经济、科技、贸易的排外手法,成为国家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高技术产业的合作与交流将成为技术转移的主要内容
知识经济时代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支柱产业。高技术产业是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重要阵地。由于高技术产业的智力性、创新性、战略性和资源、能量消耗小、环境污染少等优势,得到了世界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竞争非常激烈。高技术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一方面具有很高的风险性,对资本、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大,因此需要多个公司甚至多个国家的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另一方面,由于它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泛,即使最大规模的跨国公司,最先进的国家也不可能在所有领域具有领先优势。同时,人类面临的许多目前无法解决的问题,也需要人类携手运用所掌握的高技术共同攻克。这一切都使得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技术产业的合作与交流将成为技术转移的主要内容,竞争和合作趋势同在。
(六)国际技术转移中产业链整体转移趋势明显
在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引领下,由于跨国公司具有社会化协作程度高、横向联系广的特点,一家跨国公司的投资往往能带动一批相关行业的大量投资。在国际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原则下,当前的国际技术转移,不再是单个项目、单个企业、单个产业的孤立行为,而是形成了一个以跨国公司为核心、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相互协调合作的组织框架,形成了产业环逐级累加的有机统一体——产业链。这种技术转移产业链整体转移趋势是伴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以及区位条件的变化而出现的,技术转移中产业链整体转移,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制度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交换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有利于提高国家、地区和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提升整体的竞争力。产业链整体转移和延伸,在一定意义讲,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产业链的发展和提升将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集群超越了一般产业范围,形成特定地理范围内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共生体,将构成这一区域特色的竞争优势。在这样的趋势下,国际技术转移的质量、速度和范围都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四、我国技术转移发展路径的选择
(一)紧紧抓住科研与市场结合点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转移体系
科研与生产、科研与经济、科研与市场的结合不紧密,一直是科技界经济界长期以来探索要解决的问题,从科技工作本身来看,经过多年的改革、探索与实践,我们在推动科研面向生产、面向市场,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从总体上说,科研游离于生产实际,游离于企业和市场的现象还比较严重。科技与经济缺乏有机结合,科研单位和科研部门与生产企业分离,科技开发活动与企业经营活动分离的弊端未得到有效解决。所以我们要紧紧抓住科研与市场结合点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转移体系。我们认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应当分两个,基础研究的主体是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技术创新的主体必须是企业,因为企业能够使技术创新的方向和目标选择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企业具有把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的生产设备,工程技术能力以及社会化的配套能力,企业可以把科技要素,工程要素和市场要素直接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工程化和产业化。企业是产学研合作的主体,应进一步“凝练需求,主导创新,加大投入,开拓市场,提升能力”;高校院所是产学研合作的生力军,应进一步“促进转移,实现转化,服务企业,支撑发展,提升价值”;政府是产学研合作的有力推动者,要进一步做好“建设平台,创新机制,落实政策,营造环境,协调发展”。我们要抓住全球科技资源加速流动和布局的机遇,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不动摇,把产学研的技术转移模式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坚持自主创新为主技术引进转移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经济、科技全球化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技术转移的买方市场,可从不同的渠道以不同的方式获得先进技术。但是,在全球化环境下,我们对自己的产业振兴,没有全局性、战略性的考虑,单纯把产业技术进步的希望寄托在靠“合资”形式引进上,我们的工业体系,就会被不同的跨国公司根据各自的需要分别整合,我们就失去了独立自主发展的能力和机会,我们的技术进步,永远只能被动地仰跨国公司鼻息,就会被长期锁定在国际分工链条的底层。
事实表明,强大的本国自主研发能力可以提高技术引进的谈判地位,是利用国际资源的必要条件;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技术能力的提高,引进高水平的技术将会越来越难,进一步发展必须靠本国技术能力的提高。与国家发展意义重大的技术即战略性技术,在我国当地有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不是经济全球化就可以买得到的,必须靠自主研发。这既是公司行为,也是国家行为。从政治、经济方面讲,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将永远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正确处理好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的关系至关重要。
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科技自主创新不等于闭关自守,我们需要开放,需要引进和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将其模仿、消化和吸收,并为我所用。韩国是在学习世界先进技术和经验基础上实现经济腾飞的典型国家。其核电技术在20年内实现了从引进到自主制造的跨越;汽车工业在10年内从引进欧美技术到形成自主品牌出口,目前科技创新能力居世界第5位;移动通信产业从引进CDMA技术到实现产业化仅用了4年时间,目前占据了全球90%的市场份额。在半导体、钢铁、造船和高速铁路等众多领域,韩国的技术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也跻身于世界前列。日本在1950年到1975年引进了573亿美元的专利,之后围绕专利进行创新和集成,最后变成了专利的输出国。同时,为鼓励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工作,日本政府动用了投资、信贷、税收、价格、外汇管理等多种手段,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对引进最新技术、设备的企业,国家给予相当优厚的资助,并优先提供贷款,对消化吸收经费给予充分保证等。正是这些,使日本从一个经济极端困难的战败国,发展成为今天这样一个经济、科技大国。
因此,我们要坚持自主创新为主,技术转移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发展模式,要把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优化引进结构结合起来,提高产品设计、制造工艺等方面的专利或专有技术在技术引进中的比例;要把引进技术和开发创新结合起来,强化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有效衔接,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使企业在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上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要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结合起来,选择重点领域和产业,扩大引进规模,实现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升级;要把整体推进和重点扶持结合起来,培育技术引进和消化创新的主体;要把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和国内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配套产业,延伸产业链,培育和支持出口型企业的发展。
(三)强化政府在促进技术转移中的作用不断完善技术转移的运行机制
技术转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由技术的输出方与接收方两者行为的一个过程。政府在促进技术转移当中的作用是通过制定政策来完善市场,提供服务。技术转移主要是一个经济的交易的过程,是一个经济的过程。这个过程当中涉及到多个部门,不是一两个部门能够完成的事情,涉及到产业界、企业界、大学、科研部门,以及工商管理、税务、进出口、技术监督方方面面的市场秩序的问题。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的需求是技术转移的动力,所以政府要着力培养企业作为技术转移主体的能力,并为企业创造一定的条件。要研究和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和扶持措施,并探索建立对企业和企业经营者行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促使和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引导和扶持企业从战略角度出发创办技术开发中心,加速科研与企业的结合,凭借企业在资金、市场、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加速技术转移,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形成良性发展机制。
在全球一体化趋势下技术转移离不开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政府主管部门要积极拓展多双边技术合作渠道。通过加强政府间及非政府组织、企业间交流与合作,突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促进高新技术的引进;要采取联合研究,合作攻关和对口交往等多种形式,扩大合作范围;要利用多双边合作机制,为双方企业和科研机构间进行研发和技术合作牵线搭桥,要充分利用国外科技资源,跟踪学习世界先进技术,不断提高中国企业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
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机构是促进创新体系内各参与主体间互动,实现技术转移所需各类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整合的重要因素。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机构历来是技术成果产业化的薄弱环节。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政府主管部门要培育、扶持一批高素质中介服务组织,为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市场调研、技术评估、专利检索、法律咨询等服务,弥补企业信息和专业人才的不足,促进企业间的沟通与协调。
财政、税收、金融条件是技术转移的重要条件。国家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要根据国家产业和技术发展需要,研究调整外国企业向境内转让技术获取的特许权使用费减征、免征所得税的范围。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完善引进技术的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的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和先进管理技术,进一步优化技术引进的质量和结构。要研究建立完善知识产权入股和创业风险投资机制,利用社会资金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引进前沿技术成果,并进行产业化,以利于企业掌握国外最新技术成果和核心技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结束语
当今世界,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的竞争。我们要充分利用我们国家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科技创新的综合水平,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要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逐步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要根据技术转移的特点,加强技术转移的制度环境建设,有效推动技术转移进程,为我国创新体系提供更好的服务。
标签:技术转移论文; 科技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产业转移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企业创新论文; 社会资源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