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综述_先进文化论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综述_先进文化论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要思想论文,代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实践中形成的一整套治党治国的新的宝贵经验的深刻理论总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由于学习、研究、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经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中心工作,所以,有必要对国内理论界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理论成果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和综述。

一、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代条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中国共产党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革命党,发展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和管理全国政权的执政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受到传统的计划经济思想影响的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发展成为实行对外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情况,科学地制定符合当代中国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在广东视察时首先提出来的,即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随后的其他几个场合,江泽民同志又多次强调和解释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经过“七一”讲话、"5.31"讲话和十六大报告的系统论述和深刻阐释,经过全党同志、全国人民和理论界的积极学习、研究、宣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成为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总纲。

有学者指出,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2月曾对有关工作人员谈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成因。江泽民同志说:“怎样使我们党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始终充满活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想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提出坚持‘三个代表’的要求,其出发点和着眼点就在这里。”江泽民同志的这些话可以概括成三层意思:第一,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我们党要紧跟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第二,我们要继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完成新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三,面对新的形势和艰巨任务,关键在于加强党的建设,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

有学者说,当时的国际形势可以归纳为三点:即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发展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从政治格局上说,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并想成为一家说了算的单极世界;而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包括许多发达国家,则要建立多极世界。实现单极世界还是多极世界是今后国际斗争的焦点,多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经济上说,全球化是一个必然趋势,但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它又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发达国家在科技发展上明显占有优势,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只有迎头赶上,才可能不被拉下。

当时的国内形势也可以归纳为三点:即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改革处在攻坚阶段和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化。当时的发展与改革初期不同,但要想长期保持高速发展十分不容易。粗放式变成集约式的生产管理,要求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难度增大。从改革上说,过去是破计划经济体制,现在是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许多改革都是深层次的,难度更大,对社会的影响也更加深刻。

有学者指出,从党的建设方面看,我们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基本方针虽然都已经确定,但党的自身建设、队伍状况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与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是不相称的。因此,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就成为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1月14日中纪委的会上说:“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必须始终注重总结历史,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从对历史规律的不断认识和把握中找到指导我们前进的正确方向、道路与经验,不断开辟未来发展的新境界。”正是在这次会上,江泽民同志开始思考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有些学者指出,其实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就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并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如:“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江泽民同志全力贯彻邓小平同志的这些党建思想,十多年来发表了大量的讲话,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并根据形势的发展逐步把党建问题提高到关键的战略地位。他甚至把党中央的任务概括为两条:一是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二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有些学者指出,邓小平同志解决了我们党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思想和政治路线,江泽民同志则从多方面发展了邓小平理论,特别着力于党的建设方面。他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正是要解决我们党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党的建设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渊源

有学者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有着深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渊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第一个“代表”坚持和阐发了毛泽东、邓小平党建理论最根本的现实基础与哲学前提;第二个“代表”把党领导的文化建设上升到党的建设的本质层次和政治方向上来,这是鉴于科学和文化在当今世界日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得出的重大的理论观点;第三个“代表”重申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的根本目的,进一步强调了党作为人民群众“公仆”的根本位置,是对毛泽东、邓小平党建理论的新发展,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和根本指导思想。

还有些学者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论述从时代发展的高度精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文化观、价值观,概括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辩证统一关系,它是新时期党建的前进方向,是党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和抵御各种风险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还有学者指出,作为贯穿江泽民同志一系列重要论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的。正如江泽民同志2000年6月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的:“我提出这个问题,是经过了长时期思考的。”这一过程,起码有10年的时间。在这十多年中,江泽民同志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三个代表”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关于治党治国、内政外交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这些思想观点包含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最终使江泽民同志的思考逐渐成熟起来和逐渐系统化,于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在这种深思熟虑中形成和发展起来。

二、关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在“三个代表”的相互关系中,“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置于首位的。中国共产党只有首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同时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真正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尤其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一)什么是中国的先进生产力

有学者认为,先进生产力是指社会生产力中的先锋,代表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大趋势,引导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的生产力。

有学者认为,先进生产力因社会、历史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地说,先进生产力是能够代表生产力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生产力。从当代世界生产力发展状况看,先进生产力就是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生产力。中国的先进生产力如果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当今时代的特点来考察,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够反映当代世界科技革命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特点和趋势;二是能够推动中国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社会化、现代化、信息化。也可以说中国先进生产力是一个复杂系统。其中,以高科技为代表的生产力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主导力量,它既反映了世界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趋势,也代表了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基本方向;而以高科技改造和提升了的机械化生产力是中国现阶段生产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突出地反映了当前中国生产力的状况和水平。概括地说,中国先进生产力的总体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中国要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必须以高科技作为强大的推动力;传统的机械化生产力将逐步退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行列。

也有学者认为,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结构是多元并存的,并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格局,即以手工、半机械化为标志的生产力和以信息化等高科技为标志的生产力占了两头小,以传统的机械化为代表的生产力占了主体地位。

(二)怎样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不少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必然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最终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更好地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

有专家指出,中国共产党要想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扫除一切障碍。

从生产力发展的一般理论看,在生产的技术配置上,要求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配置资源,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劳动者并改造传统产业,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和结构,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在生产的社会形态上,要求变革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制度、体制和观念,实施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从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看,就是要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在本世纪前十年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和二○一○年的奋斗目标,使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大台阶,为后十年的更大发展打好基础。

三、关于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中国共产党人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要想在未来二十年的时间里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并且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是可以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的。所以,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代表先进文化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

(一)什么是中国先进文化

有学者认为,先进文化是顺应历史潮流、反映时代精神、代表未来方向的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先进文化包括思想道德和先进的科学文化两个部分。其中,思想道德规定着先进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是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

有学者指出,先进文化是与落后文化相对而言的。先进文化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政治的进步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符合社会的发展方向。先进文化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社会发展的巨大杠杆。先进文化具有强大的社会作用,如:教化作用、规范作用、凝聚作用、导向作用、信息作用和认识作用等。

许多学者都认为,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特征、主要目标和重要保证,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社会主义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有些学者认为,先进文化就是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然是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是先进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她为先进文化的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展示了先进文化前进的必然方向。社会主义文化必然表现在社会的全面进步,反映在具体的社会成员身上,就是人的全面发展。

(二)怎样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许多学者认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总体要求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方针是唱响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键是进行文化创新。

有专家指出,代表当今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这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不少学者指出,先进的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她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先进的政党不仅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还有些学者认为,是否拥有先进文化,是否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决定着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的素质、能力和兴衰。先进文化应该是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而不是颓废的、消极的、愚昧落后的、阻碍社会前进的文化。先进的文化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两个组成部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不仅在其拥有先进的思想道德,还在其拥有先进的科学文化。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四、关于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根本体现。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都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一)什么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有学者认为,人民群众是对于杰出人物而言的。从广义上讲,任何时候,社会的体力和脑力劳动者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和稳定的部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所有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具有不同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不同利益特点的社会各阶层群众都属于人民的范围。

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最大变化之一,就是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拓宽了传统“人民群众”的具体内容。

有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的利益作为人们从事生产活动的一般目的和驱动力,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所从事的一切活动都是从他们的利益出发的。马克思有句名言:“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82页)。

根本利益就是能够不断满足人们目前的和将来的、局部的和全局的、物质的和精神的需要,能够保证并促进人民的需要不断地提高的利益。我们党要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既体现了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文明进步,又反映了人们的自我价值和眼前需要。

中国现阶段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所以,努力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当前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

有学者认为,把传统的“人民群众”概念扩大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概念,并不会改变广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社会主导地位,他们仍然是我们党的阶级基础和主要的群众基础。因而,我们党仍然首先考虑满足社会主体群众的利益。

(二)怎样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有学者指出,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是党的宗旨和党的群众观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剥削阶级政党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要代表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必须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新时期党的工作和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就必须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必须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就必须牢记党的宗旨,树立“以人民为本”的价值观;就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首先帮助和支持人民群众先富起来;就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要想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解决好六个认识问题。一是要充分认识,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要紧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二是要充分认识,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三是要充分认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个党的群众路线;四是要充分认识,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重要性;五是要充分认识,从严治党,反腐倡廉,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重要性。

不少学者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夺取政权,执掌政权,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都是为了人民。为人民服务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力量所在。只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就能将人民团结起来,将人民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就能克服一切困难,立于不败之地;如果不能很好地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如果违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会失去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失败。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特别需要通过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先进的制度、有效的机制,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集中起来,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为自己的根本利益进行有效的斗争。

五、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系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先进性、科学性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集中体现。三个代表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体现了我们党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统一,保持自身先进性和联系群众广泛性的统一,完成根本任务与实践根本宗旨的统一,以及我们党所领导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的统一。

有些学者认为,从“三个代表”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同时又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实践要求,对马克思主义有所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鲜明、更集中地揭示了新世纪党的建设和党的各项工作的本质要求。因此,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论述是“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在新形势下,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完全统一的。

有学者认为,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看,“三个代表”言简意赅,内容极其丰富。既包含了党的建设理论,又在更大范围内贯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因此,它作为一种科学理论体系,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涵盖了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解决了两个“什么是”和“怎么样”的根本问题。可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理论与实际问题的伟大创新典范。

有学者认为,从“三个代表”的内在逻辑结构来看,“三个代表”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具有逻辑起点与历史起点的统一性。发展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发展先进文化,又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人民利益的必然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以及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三个代表”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整体,它坚持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统一,历史发展规律与历史创造主体的统一;揭示了党的先进性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内在联系,党的历史使命与辩证唯物史观的内在联系,标志着一次伟大理论创新的形成和一种深厚的学说体系的创立。

有学者认为,“三个代表”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实际工作矛盾如何复杂,都要坚持三者的有机统一,而决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但是,怎样在各个发展时期和各种具体条件下实现这“三个代表”的有机统一,将是对我党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的一大考验。历史实践已经证明,忠实地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是中国共产党;把“三个代表”有机地统一起来,并体现到全部实践活动之中,也要靠中国共产党。因此可以说,在“三个代表”的有机统一中建设好我们的党,正是中国共产党面对21世纪加强自身建设的一个大思路。

有些学者根据“三个代表”的基本内涵,概括出了“三个代表”思想的一些显著特征。他们分别是:1.整体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建设同党的历史任务紧密结合起来,把党的理论和路线紧密结合起来,把党的性质、宗旨、任务紧密结合起来,把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社会文明进步标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标准紧密结合起来等,显示了“三个代表”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2.时代性。“三个代表”思想反映了时代要求、时代特征、时代内涵、时代精神,具有极为重要的时代价值。3.现实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根据国际国内的新形势,结合党的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际,提出的崭新思想观点和重要论断,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性。4.超越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实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

新的历史性飞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精神境界”。5.前瞻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放眼世界,放眼未来,放眼现代化,具有很强的预见性的特点。

六、关于加强党的建设

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作为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进行了新的概括和发展。这方面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据变化着的实践,深刻地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先进本质,深化了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

许多学者认为,一个政党是先进政党,还是落后政党,从根本上说,要看它有利于还是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前进;同时,也要看它的思想理论、精神观念、价值体系是不是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从利益主体上,则要看它是为少数人谋利益,还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坚持“三个代表”,就意味着党站在整个社会发展潮流的前列,因而是先进的。坚持“三个代表”,党的先进性就得到充分的体现。反之,党就会失去它的先进性。

有的学者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地提出了共产党先进性的新时代标准,把党的先进性建立在现代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客观规律基础之上,正确地解决了阶级基础先进性和群众基础广泛性的问题,有效地把握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关系,所以,“三个代表”的实质就是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

第二种观点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本质内涵,并阐明了它们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国共产党从它创立之日起,就始终坚持着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既坚持了对党的性质的基本规定,又进一步回答了这一性质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的问题。把党的阶级性、先进性、群众性更加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把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内容和要求更加紧密地统一了起来。把对党的组成成分的要求与对党的路线纲领的要求更加紧密地融合了起来。从而进一步深化了党的性质的内涵。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个代表”不仅坚持了这个宗旨,而且把党作为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与作为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和作为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结合了起来,也就是把党的宗旨与实现宗旨的途径、手段进一步联系了起来,从而使党的宗旨的实现有了更加可靠的保证。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的历史使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了这样的使命和任务,同时,进一步把党的历史任务与党的性质和宗旨联系了起来,全面落实到经济、政治、文化的建设上,体现在代表和谋取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所以,这一新概括,不但完全同我们长期以来关于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基本规定相一致,而且是把这三者更加紧密地联系和统一了起来,从新的时代高度,深化了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内涵。

有些学者认为,“三个代表”把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放到更为广阔的历史进程中考察,深化了对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之源、执政之基,就在于它与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相一致。江泽民同志总结历史经验,集中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我们党的性质、宗旨、根本任务与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要求更加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表明,在决定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三个问题上,我们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是遵循了社会发展规律的,是顺应了时代进步潮流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党才在历史上占有了应有的地位,才不断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也不断受到中国各族人民的广泛拥护和爱戴。所以,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科学性、有效性及其集中的表现,归根到底,就在于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只要坚持“三个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国家就能保持长治久安。

有学者认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首先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其次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第三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最后是要把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只有锲而不舍的努力,才能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七、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共领导集体高瞻远瞩、总揽全局,在指导全党、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提出的重大指导思想、行动纲领,是我们党新世纪的“共产党宣言”。“三个代表”的提出和不断完善,对我们全党和全国的各项工作都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关于“三个代表”思想的重大理论意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是邓小平同志根据改革开放的实践,对毛泽东同志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又根据世纪之交国内国际的发展形势,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从“实事求是”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再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其精髓和主旨都是一脉相承的,差别只是后者更加强调了“与时俱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有学者认为,江泽民同志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重要论断,深刻地提示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从理论上为我们指明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根本方向。所谓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说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具体结论都要以时间、空间、条件为转移。当时代发生了变化,马克思主义中那些反映特定时代的结论也应当随之而改变。当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具有民族差别、国家差别的各个不同场合的时候,就必须把这些原理的某些具体细节加以适当的调整,使之正确地适应于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差别,而不能借口无产阶级运动的统一性,要求取消多样性。而当马克思主义某个原理所反映的客观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也必须用反映新的条件的新的结论来取代反映以前的条件的过时的结论。

有学者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身就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创新典范。首先,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于是,就必须不断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其次,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于是,就必须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第三,我们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于是,就必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进行自我创新。

(二)关于“三个代表”思想的重大现实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世纪之交,我党面临各种错综复杂的环境条件下提出的,因而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这就是“三个代表”思想抓住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即中国共产党的党建问题。

不少学者认为,“三个代表”的重大实践意义在于它深刻地揭示了抓好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事情的关键这样一个核心问题。“三个代表”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这一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科学地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它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能否始终坚持“三个代表”,关系到我们党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于新世纪,进而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因此,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能否在新的考验面前自觉当好“三个代表”。只有当好“三个代表”,才能在复杂的形势面前对各种复杂问题保持敏税的政治鉴别力;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不忘社会的全面进步;在社会生活多样化的环境中,不忘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开创新局面。

有学者指出,1992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成为我们检验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与之相应,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的论断,不仅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任务作出了新概括,也为检验我们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提出了衡量标准。作为执政党,党的先进性通过领导广大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来体现。这些具体实践的检验标准就是看是否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符合的就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不符合的就要实事求是地进行纠正,从而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

标签:;  ;  ;  ;  ;  ;  ;  ;  ;  ;  ;  ;  ;  ;  ;  ;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综述_先进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