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迈入新阶段论文

文旅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迈入新阶段论文

文旅融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迈入新阶段

孙丽萍

(吉林省艺术研究院 吉林 长春 130021)

摘要: 文旅融合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是新时期旅游发展过程中,对文化内容和文化要素进行挖掘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民众对旅游文化需求的一种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淀下来的文化内容,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文旅融合发展,把文化融入旅游发展中,并以此为契机,在资源、政策、人才等方面借力开展保护工作,不仅能够传播、传承、延续传统文化,还能为旅游业带来新发展、新动能,共同推动旅游和文化两大产业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 文旅融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根据国家政策的发展需要,原文化部和旅游部合并为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4月8日,新组建的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由此拉开了文旅融合的大序幕,社会各界和网民们纷纷表示:“诗和远方终于走在了一起”,文旅深度融合一时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诗和远方”共赴前行,文旅融合发展,构成新时代下的发展趋势。所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旅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应遵循“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原则,这不仅有利于增加旅游收入,同时也能开发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传播,提高我国国家软实力水平。

一、文旅融合:实现互惠共赢

一方面,从文化发展角度来分析。我国地大物博,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它们既是矗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明信片,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但是,文化不仅在于拥有,更重要的还在于传播、延续,发挥其内生动力。特别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文化内容,本身较为珍贵和稀有,许多项目已经面临濒危,甚至濒临失传,难以延续。文旅融合,借助于旅游活动,使游客对目的地文化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唤起当地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重视,给人们提供一个全新的方式去发现、领悟、传播传统文化的机会。旅游成为了文化传播的一种载体、一个渠道,让文化影响力更广、更接地气。因此,对于地方政府来讲,应抓住机会,借力旅游,挖掘传统文化,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另一方面,从旅游业转型升级的角度来分析。进入新时期,“旅游者已经不满足于欣赏好山好水好风光的‘走马观花’式旅游,而是倾向于通过旅游看民俗、看历史、看文化、看异地风情,体验不同生活”[1]。文化之所以具有意义和价值根源在于其差异性和多样性,民众的旅游活动,通俗的讲,就是从自己熟悉的地方到一个自己不熟悉的地方,去领略和欣赏不一样的文化。从某种程度上,文旅融合能够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尤其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文化传统,涉及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并且民族性、地域性差异较为明显。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观看着非遗展览展演、领略着传统手工艺人的匠心独造、聆听着导游对当地民间故事和传说的精彩讲解,一场有着不同感悟和体验的旅游活动由此就深深地印入到旅游者的脑海之中中,从而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感悟不一样的人生。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提升了旅游的内涵,促进了旅游的转型升级。为此,各地应抓住非遗文化的核心价值,把文化的理念融入旅游发展中,让旅游者参与和体验不一样的旅游,重新找到精神家园。

中方报道中的“认可”资源的使用频率远高于美方,双方经常以此来表明外部声源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从而缩小对话空间。例如:

二、文旅融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搭建平台

1.拓展生存空间

文旅融合发展,完成机构改革,各级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实行集中统一办公。尤其是为推动国家战略的实施,致力于推动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机构制定和出台了多项政策、规划、办法,在一定程度上,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制度和政策上的保证。在以往的保护实践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只依靠传承人自身的力量,这就造成了民众参与度不高、政府重视力度不够、资金不足等,致使保护工作举步维艰。文旅融合,随着旅游市场的扩大,旅游者对多元性、文化性、民俗性的特色旅游需求增加,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元素加入到旅游活动中去,能够丰富旅游内容、提升旅游品质、吸引民众眼球,进而增强地方旅游资源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与此同时,非遗也可借力旅游重回大众的视野,返回现代生活,使得政府、企业、旅游业、社会团体等多方力量构成了投资主体,为其发展投入资本、注入血液,拓宽渠道、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秦淮灯会就是典型的案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旅游的购物、食、住、行结合起来,通过全面的融合,能够汇集政府、企业、传承人、社会多元力量,保障非遗传承工作和旅游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从而能够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相比以往传承人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独角戏”境况,这种融合发展形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拓展了生存空间。

转场技巧运用得当,可以增加观赏性和流畅性,丰富微视频的表现力;但若运用不当则会画蛇添足。后期剪辑时不能被软件中绚丽的转场特效所吸引,肆意添加,喧宾夺主,以至于破坏整体风格和节奏。转场技巧的运用,只有在符合主题、内容要求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3]。会声会影中除了常用的转场效果外,也可以根据微视频的主题和节奏,自己设计富有个性的转场效果。

2.拓宽传播渠道

文旅结合起来能够打破传统行业的限制和界限,实现交汇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搭建市场营销、科技推广等平台,拓宽传播渠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璀璨文明,文化价值深远,所谓“酒香也要勤吆喝”,文化的影响力不能仅限于特定地域、特定人群范围内,而是应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和推广,被更多的民众所熟知、认知,这样才能不断地传承发展,维持生命力。在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开发”的基础上以旅游业为基础,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市场,进行产业链的延伸,积极引导其合理的保护和开发。

第一,借助旅游景区的影响力,如知名景点、特色街区、文化古镇等,将非物质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注重文化产品的创意和开发,可以形成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聚集区,进行手工艺品的开发制作,包括:手工艺产品展示、图片展览、现场制作、现场过程讲解等形式吸引游客的驻足,激发游客浓厚的兴趣。例如,黄山市屯溪老街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古色古香,不仅具有独特的徽派建筑,山水景色宜人,更重要的还有其“前店后坊”的古街店铺,游客在游览观光的同时,还能品尝到各种老字号小吃、购买到徽墨、歙砚等工艺品,使得非遗工艺与旅游景区相配合。

自从温衡家的木房子塌了以后,奶奶被接去福利院,而她只能被住在隔壁县城的姨妈接走。陶小西从来没想过在考大学以前会跟温衡分开,虽然不过是隔壁城市,但是他却一直认为谊爱路东西两头就是他跟温衡的世界,现在这个世界却被扩得无限大,也许一不小心他就会弄丢了她。

第二,为满足当代人对体验感和仪式感的追求,可以进行旅游差异化的开发,将旅游与非遗活动进行结合,借助当地具有影响力和标志性的节日文化,汇集音乐类、舞蹈类、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深入的宣传和推广,通过舞台、活动、民俗生活体验等多种形式与旅游结合,不仅使节日形态更加丰富多彩,提高了非遗项目的延续力,使其在合理的框架内开发传承,还能撬动文化旅游产业的支撑点,增加地方收入。

第三,发展文化旅游不仅限于简单的市场推广模式,还在于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整合,可以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自然、人文、社会及生态环境,选取文化资源丰富、民俗特点鲜明的文化遗产聚集区为作限定范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体性保护,并合理的进行旅游开发,在保护区内建设传习所、生产性保护基地、非遗展览馆等,并定期开展民俗活动,通过社会化的策划和运营,吸引大批的游客,带动消费,构建起非遗传承和旅游消费的文化发展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恢复非遗的生存发展空间。

三、结语

文旅融合不仅是部门的融合,更是资源与产业、灵魂与载体的融合。我国文化资源丰富,但保护实践之路是在曲折中前进,面临诸多问题,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旅游逐渐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这为非遗保护带来机遇、打开窗口、搭建平台。因此,各地在充分挖掘非遗文化资源,提炼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借力旅游产业,使其面向市场,走入大众视野,在增强文化竞争力的同时,提升旅游新动能,进而实现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双赢。

参考文献:

[1]丁春文.文旅融合背景下地方旅游文化的挖掘——以浙江省为例[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9(3).

[2]姚莉.“文旅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机遇与挑战——以玉屏县侗族非遗为例[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7).

中图分类号: G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349(2019)22—0059—02

[作者简介] 孙丽萍,吉林省艺术研究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责任编辑:孙瑶

标签:;  ;  ;  ;  

文旅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迈入新阶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