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给予小针刀配合玻璃酸钠膝关节腔注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4 年1 月到2016年1 月间,在我院选择膝关节骨性关节炎9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配合组(n=45)和常规组(n=45),给予配合组患者小针刀配合玻璃酸钠膝关节腔注射治疗,给予常规组患者口服芬必得+ 外用扶他林乳胶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配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P < 0.05。配合组患者疗后3 个月Lysholm 评分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P < 0.05。结论:临床上采取小针刀配合玻璃酸钠膝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显著,可推广运用。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小针刀;玻璃酸钠膝关节腔注射【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9-0156-0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是临床常见骨科疾病,在中老年人中较为多发,患者病因较为复杂,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将引起患者膝关节活动受限,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此次研究中探讨小针刀配合玻璃酸钠膝关节腔注射治疗的运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KOA 提供更多参考。以下进行具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于2014 年1 月到2016 年1 月间,在我院选择膝关节骨性关节炎9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KOA 诊断均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采取X 线检查、CT 检查等相关检查确诊;排除其他骨科疾病;均排除严重内科疾病;所有患者均能自主表达意愿;均自愿配合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配合组(n=45)和常规组(n=45),配合组患者中男女比为26:19;年龄50-79 岁,平均年龄(61.3±7.4)岁;病程1-11 年,平均病程(5.2±3.9)。常规组患者中男女比为27:18;年龄50-78 岁,平均年龄(61.1±7.3)岁;病程1-12 年,平均病程(5.4±3.8)。与常规组对比,配合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基线资料无差异(P > 0.05),可在研究中进行比对分析。
1.2 方法给予常规组患者口服芬必得(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00089,1 粒/ 次,2 次/d)+ 病灶部位外用扶他林乳胶剂(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176,3 次/d)治疗。
给予配合组患者小针刀配合玻璃酸钠膝关节腔注射治疗,小针刀疗法:使患者取仰卧位,对患者膝关节周边阿是穴进行标记,常规消毒,并给予患者2% 利多卡因(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40071)常规局麻,使用针刀对患者标记点进行穿刺,直至患者病灶骨面,沿患者韧带纤维走向,对患者病灶进行铲剥、提插、切割2-3 刀,退出针刀,使用无菌敷料对患者针孔进行覆盖,常规固定。1 周/ 次,持续治疗3 次。玻璃酸钠膝关节腔注射治疗:给予患者膝关节腔注射2ml 玻璃酸钠(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60136)治疗,1 次/ 周,持续治疗3 次。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愈:患者疗后临床症状消失,膝关节功能恢复 正常;有效:患者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无效:患者疗后临床症状几乎无变化或加重,膝关节功能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 治愈率+ 有效率。对两组患者进行3 个月随访,对比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使用Lysholm 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评价,包括疼痛、功能、活动度、屈曲畸形、肌力、稳定性6 项,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1]。
1.4 统计学方法上述患者的所有数据结果均采入到SPSS19.0 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膝关节功能采用均数± 标准差( )表示,以t 进行检验。
治疗效果采用率(%)表示,以X2 进行检验,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配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P < 0.05。
详见下表。
配合组患者疗后3 个月Lysholm 评分(93.5±3.8)分与常规组(81.6±5.4)分相比明显较高,t=12.090,P < 0.05。
3 讨论KOA 是指膝骨关节在机械因素、生物因素等相关因素影响下出现的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患者病情呈现为慢性进展性,且病因尚不明确。患者常出现关节病变部位疼痛、肿胀,关节腔积液症状,治疗不及时将引起关节畸形、残疾等,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
以往治疗KOA 多采取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为主要治疗原则,对于患者病灶尚未清除,因此治疗效果不佳。当前研究结果显示,作用力的平衡失调是导致KOA 的主要原因。因此,此次研究中给予配合组改善患者作用力平衡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结果显示,配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刘维嘉[2] 等人的相关研究结果与之相符,说明采取小针刀配合玻璃酸钠膝关节腔注射治疗能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小针刀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患者病灶部位进行提插、破坏的闭合性松解术,采取小针刀治疗后能有效促进患者肌肉松解,改善患者膝关节血管压迫、肌肉痉挛症状,促进膝关节组织结构恢复。玻璃酸钠是关节液、关节软骨主要成分,采取玻璃酸钠治疗时能改善关节腔摩擦状况,减少关节粘连、刺激,减少患者疼痛,促进关节软骨再生;且玻璃酸钠能促进患者关节液回流,促进关节炎症及相关废物清除,促进患者关节内环境改善,从而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提升治疗效果[3]。
综上,采取小针刀配合玻璃酸钠膝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显著,能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临床推广运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1] 牛时季. 小针刀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新疆中医药,2014,32(4):43-45.[2] 刘维嘉, 高根平, 董福, 等. 小针刀配合玻璃酸钠膝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 山东医药,2014,54(5):74-75.[3] 甘震, 闫玉美.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84 例[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4):79-80.
论文作者:李锐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6
标签:膝关节论文; 患者论文; 关节炎论文; 常规论文; 酸钠论文; 关节论文; 玻璃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