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债务结构及其调整_银行论文

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及其调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理论界对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已经给予较多的关注。笔者认为,对于银行资金运行的另一方面,即负债项目的管理,同样应予重视并作深入分析研究。

商业银行负债结构,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即有量的结构,也有质的结构。它对资金来源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以及负债成本和负债风险,有着重大的意义,它不仅决定着负债的规模和性质,也决定着资产的规模和投向,甚至决定着一家银行的命运。因而,了解商业银行负债结构,适时分析和调整负债结构,是银行占有市场,保证头寸灵活调度、控制资产负债风险的必要手段。

一、商业银行负债结构的诸种效能

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包括负债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银行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综合目标的实现能力。

1.负债数量结构的投入产出效能

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首先是数量或规模结构,即构成负债总量的固有规模。对于同一银行来说,负债数量结构是从不同时期负债余额对比加以考察;对于不同银行来说,则是同一时期两银行负债余额的对比。现代银行把各项负债和各项资产都作为金融产品来经营,可以说,组织负债即是银行的“进货”或投入,资产及其回收是银行的“产出”,银行是以负债经营为特征的金融企业,只有扩大负债总量,才能在更大范围内占领市场,有高投入才有高产出,因而,银行首要的是在竞争中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银行的规模经济效应表现在:扩大资金来源,更多地加以运用,在一定的利差之下,匀低固定费用,从而使单位成本下降,增进银行收益;资金来源扩大了,资金雄厚,便于实现银行装备的现代化;资产项目多样化,网点广布,使存款更多地在本行范围内循环和派生;银行实力大,声誉高,可以更多地吸引新老客户。凡此种种,当银行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超过盈亏平衡点并不断向上延伸,才有望实现既定的目标利润并形成负债来源增量的良性循环。

就单个商业银行来说,扩张规模的愿望是无止境的,但是这种扩张在客观上存在种种制约因素,这些因素包括:

第一,经济发展水平制约。银行存款及其他形式的负债,实质上是社会经济运行中价值的闲置部分,它的量依存于经济发展水平。只有经济增长了,企业销售收入扩大,群众个人收入增加,才会有更多的货币结余存入银行,因而,无论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当银行密度已相对饱和之后,要想超脱经济发展规模大量扩张是不现实的。当然,开辟国际融资渠道又可以扩开一个新的活动领域。

第二,宏观货币政策的制约。国家宏观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在于通过约束货币供应量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而无论狭义货币供应量M1或广义货币供应量M2,正表现为流通中货币和商业银行活期与定期存款,它们构成银行的主要负债。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基础货币,进而控制派生存款、控制各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同时也就从总体上控制了商业银行的负债规模,商业银行的负债扩张不能突破这一总约束力,同时它的扩张程度也会随着国家调控力度的变化而变化。

第三,银行管理体制的制约。在现行信贷管理体制下,指标管理仍有存在的余地。商业银行负债的投入产出效能不能不受到信贷规模及存贷差额指标的制约。这种指标管理起因于对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信贷资金分布不平衡的调剂,虽然存差行与借差行之间的资金授受也是有偿的,但其利率较低,不利于发挥各银行机构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相信随着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的逐步缩小和银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指标管理将为经济管理方法所取代,那时,真正的多存多贷及全方位的拆借活动才能实现。

第四,同业竞争的制约。银行同业之间的竞争,不仅在于争夺资金来源,争夺存款客户,而且在于对资金运用市场的竞争。客户存款资源有限、市场容量有限,当银行密度饱和、市场占领完毕,业务量得到充分发挥时,单一银行间的市场占有量就是此增彼减的关系,市场份额的占有就取决于各自的竞争能力。

当恶性竞争被限制,公平竞争取胜的关键不是挖别人的墙脚而是靠自身素质取胜。商业银行好的素质应包括自身优良形象的塑造、金融产品开发和营销能力;成本和风险控制能力;优良的服务设施和服务态度。

商业银行只有在突破上述诸项制约因素中,才能求得负债规模的扩大和投入产出效能的提高,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国家货币政策及管理体制方面,只能在顺应形势、服从总体目标的前提下求得发展,而要把主要突破点放在争取竞争优势方面,在提高自身素质中不断优化负债数量结构。

我国银行业在组织资金来源中的被动性倾向仍然较强,一是坐等客户上门的观念和作法未能根本改变,二是若干种主动型负债类业务还未能得以充分的开发和营造。现代商业银行的竞争要求采用一系列营销策略,主动出击全方位组织各项负债,将分门别类的负债项目当作一个个的金融产品加以推销,为此,要充分认识银行作为金融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特性,即使是相对被动型的存款类负债,也要根据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开发、设计出满足多层次需求的、现代化的吸存项目来,如象电子货币的推广、多种类多形式的存款帐户开发、更大范围内的代收代付等等,再加对此类负债项目的合理定价、多样化的促销手段、分支网络及各类分销渠道的打通等,为被动型负债项目赋予更多主动经营的色彩;至于国外通行的主动型负债项目,包括金融债券、CDS、 银行票据、甚至同业拆借,都有待作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2.负债质量结构的资产配置效能

负债质量结构包括的内容较广,象期限结构、利率结构、流动性结构、类型结构等。不同的负债质量结构,从不同侧面决定资产的配置,负债结构是第一性的,它决定着资产结构,而资产结构的相对稳定性,又反馈到负债结构并要求加以适当调整。

从期限结构看,由于银行是对资金约期运用的机构,因而负债期限的划分与摆布十分重要,只有摸清一家银行长期、中期、短期、活期各类资金来源各占多大比重,稳定性余额有多大,才能据以安排资产项目,达到偿还期限的基本对称。另外还应掌握各种存款期限的发展趋势及由此引发的负债期限结构的变化,从而随着这种变化相应调节资产的期限结构。

从流动性结构看,负债的流动性应视为银行随时能以合理价格由市场上主动组织到必要负债来源的可能性,用它可以源源不断地补充资金运用和流动性需求。负债的流动性不同于流动性负债(即短期负债),事实上,银行负债的流动性越强,说明银行资金来源的稳定性越好,相反,流动性负债越多,资金来源的稳定性越差。

按照一般看法,负债的流动性主要由易变负债来取得,包括大额存单、同业拆借、回购证券出售、同业定期存款、向央行借款等,它同资产的流动性共同满足银行的支付需求,但二者是反向形成流动性供应的:资产的流动性在于随时可变现应付支付,负债的流动性却在于不断将客户的货币资金锁定,然后用以满足提现、汇划和贷放的需要,在满足流动性需求中不断创造流动性供给。因而,衡量一个银行负债流动性的大小,就看负债资金(尤其是主动型负债资金)流入流出的对流量,是流进大于流出,则负债流动性增强,流出大于流入,则负债流动性下降。银行负债的流动性结构,就要看各项易变负债的占有和构成状况,它既取决于市场资金的供求,也取决于银行对各项易变负债的开发和运用能力。可见,银行随时地、广泛地、多样化地争取易变负债,正是增强负债流动性的主要途径。

易变负债比率(易变负债占总资产的比例)以及各项易变资产的比重,大体上可以看出银行负债流动性的强弱及负债流动性结构。我国银行的易变负债率远低于发达国家(1993年四大专业银行此项比率为10.51%,美国银行同期为32.24%),说明我国商业银行易变负债项目来源渠道有不畅之处。开发易变负债,视需要随时主动地调整负债流动性结构,才能更好地满足资金营运的需要。

负债利率结构,既决定着利差及银行收益,也决定着银行资产利率、费率结构。从绝对值上看,长期性负债利率高于短期性负债利率,资金成本较高,但联系到资产利率的相对利率来看,其比较成本还是低的。这里就涉及到利差管理问题。我国当前除同业拆借利率初步放开外,其余存、贷利率均具有计划统管性,市场利率、流动利率机制尚未形成,缺口管理方法还有待利率的市场化。但差别利率早已存在,在利差管理上,按照高进高出、低进低出的原则作适当的存贷利率配对,尽量防止利差倒挂,从而,既要在不同利率的资产投向方面作出选择,又要在不同利率的负债方面加以调整。

负债类型结构,是被动型负债项目、主动型负债项目及其内部各分类项目间的结构,如各个档次各个功能的存款项目,由央行借款、同业拆借项目,发行金融债券及可转让大面额定期存单等。负债类型结构是一种综合性的结构,它既表明了不同负债的功能,也包含了负债的数量结构和质量结构,只有实现负债类型的多样化,才能更广泛地开辟资金来源渠道,才能使各类型负债优势互补,才能充分发挥上述几个方面的负债结构效能。

可以看出,上述负债期限结构、流动性结构,同利率结构以及数量结构的管理出发点是各不相同的,前两者优化组合的目标,是实现银行经营的流动性和安全性;而后两者优化组合的目标,是实现银行的效益性,它们正是银行“三性”经营原则在负债管理中的生动体现。三个方面虽互有矛盾,但在兼顾之下优先解决最突出的结构问题,共同实现银行的总体目标,是有可能的。

二、对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的分析预测

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的负债变化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一些结论:

第一,负债数量结构呈现出较高的增长速度。

可以看出,国家商业银行负债规模5年中有较大的增长(增长246.9%),其中主要是各项存款尤其是城镇储蓄存款有较大增长额所致,另外,债券增幅迅速上升,其他负债(主要是同业往来)也有较大增长,但从负债总额来看,存款类负债仍占有绝对的优势。

从负债期限结构上看,由于利率调整,证券市场发展及人们消费倾向的改变,根据几个地区调查资料显示,近期活期性存款增长速度大于定期存款增长速度,定期存款比重下降,平均偿还期缩短,稳定性下降。另一方面,资产项目中不良资产居高不下,信贷资金有过度运用的倾向。

从利率结构看,随着活期存款、企业存款比重上升,利率总水平有下降趋势,1996年两次降息,存款利率降低幅度较大,而且第二次存款利率降低幅度大于贷款降息幅度,将导致银行利差扩大。同时,不能不看到,部分不良资产拖欠贷款本息不能归还,在权责发生制的记帐方式下,有的银行机构出现虚盈实亏或者实际亏损超过帐面亏损的现象。

从流动性结构看,虽然发行债券和同业拆借筹集的资金有所增长,但从它所占总负债的比重上仍处于较低水平(10.7%),无论是易变负债总额还是易变负债项目上,都具有一个较大的增长空间。

预测今后银行负债的增长变化,将同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密切相关。实现“九五”规划,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将以年增8 %的速度递增,再加通货膨胀因素2000年可达11万亿元以上,如果按1995年银行负债占GNP75%的水平测算,届时负债总额将超过8万亿元,如果再加大银行负债的开发力度,推出更多创新项目,采用更多营销手段,将会从国内外市场上组织到更多的资金。

第二,在负债质量结构上,将会发生以下变化:

资本市场扩展的影响。目前我国各类证券投资的市价总值及占用资金不到GNP的10%,到本世纪末,直接融资,将会有成倍增长,届时, 储蓄存款中的一大部分将转向证券投资,部分定期存款将转向活期或企业存款。

各类基金崛起的影响。社会保险基金、教育基金、扶贫基金、社会福利、奖励基金、金融信托投资基金等将有一个大的发展,它们将筹集一大批较稳定的资金用于专项支付或投资,也包括外资基金的进入,从而可以使银行增加为数可观的长期性资金来源。

还应看到,金融市场格局变化对负债总量的影响。未来外资银行将全面介入人民币业务,再加新的银行及非银行性金融机构的建立,它们将使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得以分流。

三、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的调整

如前所述,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中突出的问题是期限结构和流动性结构问题,存在着负债期限缩短、稳定性下降的趋势,与资产占用不相协调,为此,银行要逐步对负债结构加以调整。

调整的目标在于,实现资产负债之间偿还期对称,增进银行负债的流动性,并使银行能够保留适度的利差,更好地体现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的经营原则。

调节方法重在引导,因为银行负债的所有权属于客户,银行不能完全加以主宰,只能因势利导,通过多种引导方式加以逐步调整。

(1)利率引导。通过不同负债项目所适用的不同利率档次, 引导客户资金向期限性目标转化,主要是对长期性资金来源给以更多的利息鼓励。

(2)投资引导。发展证券投资项目,引导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 从而在负债方面,减少利息支出,改善了利率结构;在资产方面,节省了长期性贷款占用,改善资产负债结构。

(3)项目引导。开发多种类负债项目,多样化、 多渠道组织资金来源,尤其是创新性高科技负债项目,如电子货币系统、个人支票帐户、自动转帐帐户等,借以扩大负债品种。

(4)服务引导。不仅要改善服务态度,更重要的是从客户出发, 营造出多种类金融服务项目,如代收代付,以贷引存等,既为客户提供了所需的服务,又吸收了稳定的存款;发展表外业务项目,在不占用资金的条件下增进银行收益,相对节省了资金来源。

(5)形象引导。银行的形象与信誉, 是负债来源能否迅速增长的关键,也是能否争得稳定性客户和稳定性、长期性存款的关键。因而,银行醒目的外观外貌等视觉效果,良好的目标宗旨及精神风貌,规范的行为准则和工作作风,都为争得客户,争得稳定性存款来源打下基础。

(6)销售引导。 许多易变负债项目是通过银行主动销售金融商品而获得的。象金融债券证券回购、银行本票等,甚至同业拆借也需主动寻求拆借对象,这些资金来源的取得,大大增强负债的流动性。

标签:;  ;  ;  ;  ;  ;  ;  ;  ;  ;  ;  ;  

商业银行债务结构及其调整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