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心内科江苏徐州 221003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合并心律失常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效率与对策的分析,克服住院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发挥应有的疗效,以期为提高临床护理疗效提供借鉴。方法:选取自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65例,观察组患者采取有效的抢救护理、心电监护、一般护理、合理用药、心理护理、活动指导和饮食护理,并做好疗效分析,临床观察,并发症的预防等各项措施;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采取随机数字表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记录并完善相关数据。结果:干预组护理临床有效率达96.97%,显著优于对照组71.88%;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达93.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两组比较,差距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除了有效的治疗,通过提高护理服务水平,也可明显地促进患者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临床护理;探究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心内科常见病症之一,是各种心脏病结构或功能衰退损伤心室导致射血功能障碍的结果,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发病率有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伴乏力,具有病死率高、预后差的特点,五年生存率和恶性肿瘤相仿[1]。随着医疗设备和技术手段的进步,心力衰竭的研究正在向纵深发展,为响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不断完善护理水平在临床严重病症合并并发症的基础作用,我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本项探究通过选取在我院近3年接受临床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对比进行对照护理,评价整体护理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6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3例:其中,男16例,女17例,年龄60—81岁,平均(69.7±4.3)岁,病程2—8年,平均(4.3±1.6)岁;对照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61—82岁,平均(68.9±3.8)岁,病程2—7年,平均(3.8±1.3)岁,两组患者均排除精神疾病、智力障碍及其他躯体疾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P>0.05)。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本组病例患者给予面罩吸氧、基础药物等对症治疗并注意保持动作轻柔、操作正确,合理应用利尿剂与血管扩张剂。创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证睡眠时间与质量;将室内的温度、湿度控制在舒适水平。
1.2.2干预组:本组病例在上述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全面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
①抢救护理:如患者突然发病,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止,心音及大动脉博动消失,立即行心肺复苏。由护士长进行抢救现场的全面协调,责任明确分工多个成员,保证有条不紊地进行抢救工作。若患者出现急性严重心律失常发作,心电图证实为室颤,可在医师配合下进行电除颤,分秒必争地对患者进行除颤。
②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护理工作的重点,也是抢救的关键。入院后常规行全导联心电图,以后的12 h内每2 h再行1次,连续24 h心电监护,同时护士必须具有训练有素的工作能力,能够正确及时地辨别出心律失常的波形,在慢性心力衰竭伴发心律失常的心电监护中,尤其要观察室颤的发生,经常询问患者有无胸闷、心悸。监护血压、心率的变化,确保连续心电监护的质量,有效的控制心律失常的发生。
③一般护理:病房需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保持在30min之内,切记不可将风向直接对准患者;若患者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或者下肢水肿,则需要求患者多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的负担[2];对于夜间阵性呼吸困难者,护理人员需加强夜间巡视;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类型和程度建议患者采取合理体位,例如给患者垫1~3 个枕头、摇高床头,必要时可将患者双腿下垂。
④合理用药:护理人员应按照医生医嘱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并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肺部湿啰音、呼吸困难、发绀症状或者原有症状改善情况,同时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血气分析及血氧饱和度是否存在异常;若患者病情加重或者血氧饱和度下降至90%以下,需立即报告主管大夫处理;并密切监测药物可能产生的毒副反应,只有这样才能在异常现象出现时对患者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⑥心理护理:由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经常出现胸闷,濒死感等症状,给患者心理上造成极大的压力,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极易出现烦躁、抑郁、失眠等不良状态。鉴于此,护理人员需及时与其家属联合给予患者心理安慰与鼓励,稳定患者情绪,降低患者交感神经的兴奋性[3],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一方面有利于帮助患者坚定接受治疗的信心,另一方面可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早起康复。
⑦活动指导:虽然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长患者建议卧床休息,但是由于血流动力学一场的存在,因此血栓形成,特别是静脉血栓形成栓子脱落造成肺栓塞,可在几秒内造成患者死亡。因此,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可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规律性运动,对于降低交感神经的活性,提高患者心室的收缩与舒张功能,改善外周血管的阻力[4],大有裨益。
⑧饮食护理:忌烟忌酒,忌油炸食物,宜清淡,易消化以保持体重。限盐饮食,多食高蛋白,低脂和低热量食物,饮食护理对于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医护人员应嘱咐患者少食多餐,不宜过饱,避免增加心脏负担。
1.3观察评价方法:无心律失常发生,临床症状消失为痊愈;心律失常发生率降至<5%,临床症状部分消失为有效;心律失常发生率变化不明显,临床症状无显著改善者为无效。另外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共设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个级别。
1.4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愈率情况对比 经过治疗和护理后,患者临床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其中对照组采取全面综合护理后,护理有效率96.97%;对照组护理有效率71.8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两组患者满意率对比。
观察组满意率达93.94%(31/33),对照组满意率75%(24/3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通常病情严重,然而,恰当的护理可以减缓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延长患者生命,减轻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5]。在本组探究中,采取了对照护理的方法来评价整体护理的临床价值,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它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实施整体的优质护理有助于建立医患互信,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可以改善目前护理工作的局限性,改善病人术后恢复情况,此种护理方法值得推广。
综上所述,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瑜利,刘亚平,刘艺华等.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观察与体会[J].吉林医学,2014,(12):2664-2665.
[2]匡霞.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及护理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13,(5):67-69.
[3]于思媛.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J].河北医药,2013,35(5):776-777.
[4]吴虹,张海泳,沈玉枝等.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72-73.
[5]刘辉,郑豫珍,杨丽萍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2):1061-1066.
论文作者:张仁凤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8
标签:患者论文; 心力衰竭论文; 心律失常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呼吸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