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结果阿奇霉素产生的不良反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产生不良反应,而且同种症状反应程度也轻重不一。对不良反应进行大致的分类可分为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发热等。其中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呕吐、消化不良、黑便等;观察组患者中胃肠道反应共4例,黑便1例,呕吐2例,消化不良1例,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为6.67%;对照组患者共9例,黑便3例,呕吐4例,消化不良2例,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为15%。过敏反应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过敏导致皮疹反应以及过敏性休克,需要提及的是,由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生命指标的严密监控并进行及时的救治,避免了严重后果的出现;观察组患者皮疹1例,过敏性休克0例,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为1.67%;对照组患者皮疹2例,过敏性休克1例,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为3.33%。对照组患者出现发热症状的有3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观察组患者出现发热症状的有1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67%。对上述数据材料进行统计,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总概率为25%,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总概率为10%。3.结论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类型主要为胃肠道问题、过敏反应、发热等。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小,在临床属于安全用药。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发应发生率(10%)远小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5%),证明相较于口服给药,静脉滴注治疗更安全。4.讨论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所对抗的病毒也在不断更新,一种药物的长期使用会使病毒产生耐药性,影响用药效果。目前阿奇霉素已经在临床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比上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代表——红霉素的使用效果更好,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也更小。临床医学中使用的大环内酯类本身毒性较小,相对来说是较为安全的,但是适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病毒的不断更新,不良反应的发生频率也随之增高。阿奇霉素的使用主要是治疗小儿的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临床使用所取得的治疗效果也普遍良好,对于成人患者来说,其自身各项生理机能都已发育成熟,免疫力较强,能够较好的适应药物,对于儿童患者,其身体器官正处于发育阶段,对药物较为敏感,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相对较高。儿科的发展对于医学领域整体水平的提高有极大的影响,同时儿科对幼儿患者的健康成长有极大的影响,在儿童身体机能发育的阶段,极易受到外界细菌的感染,阿奇霉素在临床中的使用过程较为容易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有发热、胃肠道问题、过敏反应等,在进行阿奇霉素的治疗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儿科患者身体各项指标的监控,随时做好准备,发现问题及时抢救,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反应给患者造成的影响。阿奇霉素给药过程中要注意对药物的剂量进行正确的把控,再三核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给药,避免药物剂量不够影响治疗效果,或者因为剂量过多造成医疗事故的出现等。本次研究表明,对阿奇霉素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更加安全,能够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对病症也能有很好的控制,降低负面反应。总的来说,加强对患者的生命指标的监测、控制药物剂量、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参考文献[1]周玉敏.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中应用时的不良反应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102+105.[2]曾慧.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7):59-60.[3]秦依雯.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7):51-52.
论文作者:何丹丹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8
标签:不良反应论文; 患者论文; 霉素论文; 阿奇论文; 儿科论文; 剂量论文; 发生论文; 《医师在线》2020年1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