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预测理论与评价方法在水环境中的应用研究

灰色预测理论与评价方法在水环境中的应用研究

李如忠[1]2004年在《河流水环境系统不确定性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基于水环境系统具有的不确定性、不完整性特征,运用不确定性数学的理论方法对河流水质调控领域中的水质评价、水质预测、水环境容量计算、污染负荷分配、水质风险评价等问题作了较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应用研究,全文共七章。内容提要如下: 第一章综述了水质评价、水质预测、水环境容量计算、污染负荷分配以及水质风险分析等问题的研究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发展趋势作了扼要分析。第二章从水体质量与评价指标之间、评价指标与评价指标之间存在的灰色关联关系出发,将灰色系统理论与矢量投影原理相结合,建立了河流水质综合评价的灰色关联投影模型。第叁章探讨了河流水质预测方法,针对水质实测资料较少、监测频率较低,且数据往往呈现一定波动性特征的事实,为提高中长期水质预测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将灰色系统新陈代谢原理与GM(1,1)模型原理相结合,提出了水质预测的灰色动态模型群法。第四章根据现有水环境容量计算理论方法上的不足,从水环境系统多种不确定性共存或交叉存在的角度,根据盲数理论定义了河流水环境系统盲参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结合已有确定性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通过模型参数盲数化,建立了盲信息下一般非感潮河流和河道型水库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 在污染负荷分配问题的研究上,为提高污染物削减分配方案的可操作性,第五章从分配问题涉及的社会、经济、环境、技术和管理等角度出发,构建了一个包含大量定性与定量因子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一条解决污染负荷分配问题的技术路线,提出了一种将层次分析原理(AHP法)和多人决策分析技术(Delphi法)相结合的区域污染负荷分配Delphi-AHP计算模式。 第六章分别从突发性和非突发性两个方面,探讨了河流水质超标风险问题。基于河流水环境系统具有的未确知性,以及多种不确定性共存或交叉存在的理论思想,定义了河流水质未确知风险概念,并由盲数可靠性原理建立了水质超标可信度计算模型。在突发性风险问题的研究上,通过将瞬时排放情形下水质模型参数定义为未确知数,建立了描述污染物迁移、扩散和转化规律的河流水质未确知模拟模型。根据该模型得到污染源排放口下游控制断面(或控制点)污染物浓度的各种可能取值区间及其相应可信度分布,由此可以度量制断面(或控制点)水质超标风险。对于非突发性风险问题,通过分析、整理排污负荷资料和水体环境容量信息,评价相应河段水质风险。实例研究表明了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七章对上述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进一步的研究课题。

周政辉[2]2010年在《不确定性理论在水质预测和评价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质模拟预测和评价是顺利完成水环境规划管理、水污染综合防治等工作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水质预测和评价一直以来都被看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对社会的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来说,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应用成果的水质预测和评价模型已有一些,但这些模型仍局限在理想河段上、具有大量监测资料与数据的确定性模型,对水环境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考虑不够。本文从不确定性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综述出发,介绍了不确定性理论和方法在水环境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指出以不确定性理论与方法来指导水环境系统的建模,能从本质上更客观、更清晰地认识水环境系统中的不确定性。本文以淮河流域为例,提出用季节性自回归模型来研究水质变化趋势和用模糊概率综合评价法来评价水质等级,以期建立不确定性水质模型对水环境系统进行更符合客观事实,更具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在不确定性方法中,本文以淮河流域为例,用季节性自回归模型对水质进行建模预测,模型中的随机数用VB语言编程实现;本文将模糊数学和概率论结合起来,用模糊概率综合评级法对水质进行综合评定。建模结果发现:以上不确定性方法对水质进行预测和评价在实际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为今后对不确定性理论与方法在水环境系统的研究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由于水环境系统中客观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如果要更加准确、真实的反映水环境系统中的各种现象,不确定性理论和方法必然将在水环境系统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汪嘉杨[3]2007年在《水环境及水资源分析计算的新方法及其应用》文中认为水环境及水资源自然发展、演化过程的分析和模拟,合理判定水环境污染程度,进行水环境及水资源系统分析计算,是目前改善水环境质量、提高资源利用能力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为水环境及水资源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目前水环境及水资源信息分析计算方法研究仍处于积极探索和不断发展阶段,是环境科学系统工程界的热点和难点之一。为了更好地探索水环境及水资源的演变规律,更客观、更准确地反映水环境实际情况,引入分析计算的新原理及新方法来研究水环境及水资源问题,是学科发展的需要。本文依托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长江中下游湖泊富营养化发展趋势预测方法研究”(NO. 2002CB4123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子波和分形理论的水文尺度分析新途径”(NO. 40271024),在总结和吸收有关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两种直接用于水环境及水资源评价和预测的新方法——投影寻踪、支持向量机;叁种用于水环境及水资源分析计算模型参数估计的优化算法——禁忌搜索算法、模拟退火算法和量子遗传算法,以及五种新方法相互之间的耦合模型,对比不同耦合模型的优化性能、应用特征和优缺点,并对禁忌搜索算法提出两种改进方式。通过模拟和研究水环境及水资源发展变化,将新方法及其相互耦合模型与优化后的多种形式的评价和预测指数公式应用于我国主要河流、湖泊、地下水及水资源利用能力的评价和预测实例研究中,分析结果表明新方法有较好的实用性。概括起来,本项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有:(1)将禁忌搜索算法用于多种形式的水环境及水资源分析计算公式中的参数优化,并提出改进后的免疫禁忌搜索算法和混合禁忌搜索算法。分别将免疫禁忌搜索算法用于区域水资源系统评价及经济、社会与湖泊富营养化的协调度指数公式的优化,将混合禁忌搜索算法用于湖泊富营养化评价、地下水水质评价、水位流量关系拟合优化中,得到较好的评价和预测结果。(2)将模拟退火算法用于多种形式的水环境及水资源分析计算公式中的参数优化,分别得到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区域水资源利用能力和太湖富营养化程度的幂函数加和型指数评价公式,以及太原市地下水水质评价的S型曲线模型,并对上述评价模型进行实例分析。(3)将量子遗传算法用于多种形式的水环境及水资源分析计算公式中的参数优化,并应用于长江流域主要城市、武汉重点水域及太原市地下水水质评价。实例分析表明,量子遗传算法表现出较好的种群多样性和更快的收敛速度。(4)将投影寻踪分类和投影寻踪回归模型应用于水环境及水资源分析计算的实例研究中。投影寻踪分类模型用于武汉重点水域13个点位的水质评价及中国淮河片区水资源利用能力的评价;提出一种用参数矩阵表示的投影寻踪回归预测模型新形式,采用免疫进化算法对参数矩阵进行优化,并应用于太湖未来30年的富营养化发展趋势的预测中。(5)分别将禁忌搜索算法、模拟退火算法和量子遗传算法叁种现代优化算法与投影寻踪模型相耦合,并将优化后的投影寻踪模型应用于武汉重点水域13个点位的水质评价及中国淮河片区水资源利用能力的评价实例中,对评价结果和模型性能进行分析、对比。(6)由于支持向量机在解决小样本、非线性及高维模式识别问题中表现出许多特有的优势,因此,在分析支持向量机的性能和参数取值基础上,将其用于长江流域主要城市水段的水质评价,获得了较好的效果。(7)支持向量机(SVM)的计算复杂度和精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参数的合理选择,因此,将禁忌搜索算法(TS)用于SVM参数优化中,提出TS-SVM耦合模型,并应用于太湖富营养化发展趋势的预测实例中。为了探索更适合于支持向量机参数选取的优化技术,将禁忌搜索算法、模拟退火算法和量子遗传算法与支持向量机模型相耦合,应用于全国30个湖泊富营养化等级评价及武汉重点水域13个点位水质评价中,并对评价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和对比。

王燕霞[4]2010年在《基于神经网络与灰色理论的水质参数预测建模研究》文中提出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水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准确预测水质变化情况是保障水环境安全的关键和基础。本文以叁峡库区常态水质参数时序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水质参数预测建模研究。由于叁峡库区成库时间短、监测指标少、监测频率低、水质参数时序数据少且成库前后呈现跳变,传统的统计学预测方法不适用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本文结合灰色系统理论针对“贫信息”问题、BP神经网络较强的非线性拟合特性、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LS-SVM)专门解决小样本预测的特点,对叁峡库区水质参数时序数据进行预测研究,形成如下研究成果:①针对传统时间序列相空间重构嵌入维数计算复杂的问题,本文借鉴残差序列相关熵定阶法的基本思想,通过改进的相关熵算法确定时间序列相空间重构嵌入维数,并以2005年至2008年每月的水质参数平均浓度(非“贫信息”)为预测对象,分别采用BP神经网络和模拟退火算法(Simulated Annealing, SA)优选参数的LS-SVM模型进行预测。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相关熵算法确定时间序列的嵌入维数是有效的,BP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拟合优势明显,对于波动范围较大的水质时序数据表现出更优的性能;LS-SVM模型在波动范围较小的水质时序数据短期预测中更有优势。②针对1997年至2008年丰水期水质参数时序数据存在小样本和跳变现象,结合专门针对“贫信息”的灰色模型预测精度不高但计算速度快、BP神经网络强大的非线性拟合能力但需要大样本的特点,以及LS-SVM模型解决小样本预测问题的优势,本文提出灰色新陈代谢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和ELS-SVM预测模型。灰色新代谢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将灰色新陈代谢模型集群的输出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从而解决了BP神经网络需要大量样本才能较好地逼近非线性函数的问题。ELS-SVM模型通过对原始数据预处理改善其平滑特性,将预处理后的数据作为LS-SVM的输入,并用SA算法优选LS-SVM参数。仿真结果表明,灰色新陈代谢BP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较BP神经网络和灰色新陈代谢模型明显提高;ELS-SVM模型的预测精度比LS-SVM模型高,与灰色新陈代谢BP神经网络相当,是对小样本跳变时序数据预测方法的补充。根据叁峡库区水质参数时序数据的特点建立预测模型,不仅客观地反应了水质发展趋势,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更拓宽了时序预测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应用领域。

刘金英[5]2004年在《灰色预测理论与评价方法在水环境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灰色系统理论是由我国着名学者邓聚龙教授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首次提出来的。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里,灰色系统理论与方法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在人口、经济、生态、农业、医学、工程技术、气象、水文地质、地球探测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与方法之所以得到这样广泛的关注和应用,是因为从广义上说,任何系统的内部结构、相互制约的因素的关系以及外部影响等条件都不是十分明确的。人们试图对各种系统所外露出的一些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弄清楚系统内部的运行机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程度,为系统的控制、管理提供决策的依据。这种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或未确定的系统被称之为灰色系统。作为实际问题,灰色系统在大千世界中是大量存在的,绝对的白色或黑色系统是很少的。灰色系统理论为研究灰色系统提供一系列全新的思想和方法。它包括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灰色系统预测方法、灰色聚类与统计方法以及灰色规划控制等方法。灰色系统理论与方法在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引起了理论界和科技应用工作者的广泛争议。特别是对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灰色预测模型,科技工作者深入探讨了各种修正方案,既给出了成功应用的例子,也有失效的佐证。因此对灰色系统理论中灰色预测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从理论上做进一步的探讨,对其使用范围、使用条件做进一步的界定是一项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实用价值的工作。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本文的研究内容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首都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水、土环境污染机理与调控原理》(项目编号:G1999045700)的05课题《密云水库及上游水环境污染形成、输送机理及其环境效应》(课题编号G1999045705)项目中的一部分.水环境系统是一类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生产活动紧密相关极其复杂的大系统.水量、水质评价及水质水量的长期预测是水环境中两大主要研究对象,长期以来,一直是水文工作者关心研究的课题.水库、湖泊及河流属于地表水水环境系统,特别是水库的水量、水质受大气降雨、河流汇入等外界随机因素的影响相当大,有着很大程度上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用确定性的数学方法很难描述和刻画这种不确定性和随机性,而随机统计的方法,原则上需要大量的样本统计数据,从中寻找其分布规律.由于地表水系统实时实地监控的局限性和困难性,很难获得大量的跟踪监测数据.灰色系统理论方法,以处理杂乱无章的贫信息而着称,它通过对表征系统行为特征的原始数据的生成处理,弱化其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从中寻找规律,确定系统内部运行机理,进行分析、预测.通过上述分析我们选择灰色系统理论作为研究水环境中水量、水质分析预测的数学方法是合理的,是可行的,同时也是有效的, 在系统分析、研究灰色系统理论方法的过程中,对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预测模型、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有了较全面的认识,针对其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做了一些有效的改进,并将其应用到《密云水库及上游水环境污染形成、输送机理及其环境效应》项目中,主要内容有: 1.给出经典GM(l,l)模型适用条件.①经典GM(1,1)模型描述的是一类具有指数递变趋势的动态线性系统.当系统内在机理能用一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描述时,可用GM(1,l)模型拟合,但效果会受系统发展系数口的影响;当1川较小时,效果理想;当}aI较大时,效果较差.②当利用GM(1,l)模型进行预测时,在预测时段,模型系统的动态行为特征应与对象系统的动态行为特性相吻合.③摘要GM(1,l)只适于作短期预测.GM(1,i)模型描述的是系统内部结构、外部环境影响不变情况下的系统动态行为. 2.给出了经典GM(l,l)模型参数的一种优化辩识方法.当模型系统的动态行为特性与对象系统的动态行为特性相吻合时,拟合、预测效果有时不理想的原因是参数a、。的辩识方法存在不足.本文推导出了与GM(1,l)模型等价的差分格式,从而给出了一种优化辩识参数的方法及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并求出了在密云水库作为混合型水体假设情形下的总磷沉降速度. 3.经典GM(l,l)模型要求原始数据序列是等时间隔序列.本文在假设原始数据序列具有指数递变规律的前提下,利用插值思想,给出了构造等时间距的灰色数列方法,为非等距序列使用GM(1,l)模型预测分析系统行为特征提供了可行的方法,扩大了GM(1,l)模型的适用范围. 4.根据反向GOM(1,1)模型灰导数和背景值取值方法,给出了反向GOM(1,l)模型参数的直接辩识方法.并证明了GOM(1,1)模型的时间响应函数与发展系数a以及灰色作用量u与初值的相关性质.通过数值实验的方法验证了GOM(l,1)模型比GM(1,l)模型更适于递减序列的拟合、预测的结论是不正确的. 5.影响系统行为特征的因素通常不只一个,而是若干个,这些因素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所以通常要建立灰色系统模型,即用多元微分方程组来描述系统整体行为特征和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这种混合复杂系统其模型参数的确定是很困难的.本文给出了多元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组所描述的系统参数辨识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推广到求类似罗伦珍(Lonrenzen)模型描述的混?

宫莹[6]2004年在《城市小型浅水湖泊水环境预测方法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城市浅水湖泊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浅水湖泊的水环境不断恶化,湖泊水环境治理刻不容缓。开展城市湖泊水环境整治规划是指导湖泊水环境治理的前提和关键,而湖泊水环境模拟研究是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 本文结合“南京市内河水环境改善研究”课题,针对目前水环境领域两类预测方法—确定性方法和不确定性方法,在分析了两类方法的应用条件及各自特征基础上,采用了确定性的数值模拟方法,采用了二维浅水流体水量、水质耦合模型,联合应用了无结构网格下有限体积法与黎曼近似解求解了玄武湖在外驱动力作用下,湖体水动力及水质因子COD_(Mn)的变化;采用不确定性灰色系统预测方法,建立了灰色动态GM(1,1)改进模型,预测了玄武湖营养盐指标TN及TP的年际变化。 本文尝试了将确定性方法与灰色模型相结合,进行城市小型浅水湖泊水环境预测方法的探讨及应用研究,为湖泊水环境模拟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杨丰顺[7]2013年在《城市水安全风险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匮乏、水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洪涝干旱灾害等水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重大资源环境问题。城市是人类活动最频繁和复杂的区域,因而对于城市水安全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城市水安全的状态诊断和预测为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决策奠定了理论基础。城市水安全涉及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等诸多方面,其中伴随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因而城市水安全的风险具有客观上的必然性和普遍性。本文广泛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城市水安全风险评价相关理论和实践,在复杂系统理论和风险分析理论的指导下,对城市水安全的状态诊断、预测以及供水风险、水资源配置风险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全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给出了论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并在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城市水安全风险评价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2)从城市水安全的基本概念和一般的风险定义入手,分析了城市水安全的定义、内涵、影响因子以及诊断方法,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城市水安全的评价标准规范;分析了城市水安全的不确定性,并对潜在的风险源进行识别;从城市水安全风险的特征、评价原则、动态分析流程以及风险描述方法四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城市水安全风险评价实施的主要内容。(3)在分析了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城市重要性、防洪安全、供水安全以及水环境安全四个子系统的城市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组合赋权法,充分利用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的信息确定综合权重,达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针对常规突变评价法的缺陷,利用线性代数中克拉默法则以及范德蒙德行列式的性质,从两个方面对突变评价法进行改进并应用于城市水安全诊断之中;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对圈内9个城市的水安全现状进行综合评价。(4)从指标体系的设计、指标值的标准化、评价标准的确定、水安全指数的计算等方面构建了水安全指数模型,该模型通过综合指数实现城市水安全的状态诊断;引入统计学中的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对比分析不同方法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并验证了水安全指数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构建了城市水安全的灰色预测模型,用于城市水安全的发展趋势预测;以武汉城市圈的水安全综合评价为例,验证以上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5)探讨了供水风险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识别供水系统的风险因子;利用Box-Cox数据变换技术和Copula函数以及随机模拟技术,分别提出了基于Box-Cox数据变换的供水随机模拟模型和基于Copula函数的需水随机模拟模型,进一步构建了城市供水风险评价模型;针对丰水型城市的特性,特别提出了干旱条件下的供水风险评价模型;选择可靠性、恢复性、易损性、缺水指数、协调指数等5个风险评价指标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6)在总结了水资源优化配置概念和作用的基础上,分析配置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给出了水资源优化配置风险的定义并对关键的风险因子进行识别;利用主观、客观概率分布量化风险因子的不确定性特征;针对云模型在知识表示中具有不确定中包含确定性、稳定包含变化的显着特征,构建了多目标云优化算法;将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与随机模拟技术以及多目标云优化算法相结合,建立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风险评价模型;以南昌市为例,对不限制协调供水和限制协调供水两种不同供水条件下的配置风险进行评价。(7)总结了论文的全部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并对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展望。

宋国浩[8]2008年在《人工神经网络在水质模拟与水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工神经网络(ANN)是复杂非线性科学和人工智能科学的前沿,近年来,随着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和应用技术的日益完善,慢慢地成为各个学科的研究热点。本文在较全面阐述了ANN基本原理、优化算法的基础上,提出将BP神经网络引入水质模拟和水质评价领域,主要以叁峡水库为例,在人工神经网络建模方法及其在水质模拟及评价的应用方面做了些探索性的研究。研究的内容主要有:首先,对BP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及推导过程进行详细阐述,并以长江朱沱至黄谦段为研究区域,研究入河污染物(CODmn、DO和BOD5)在水质监测断面朱沱和黄谦上的水质响应。选用了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Levenberg-Marquardt规则训练前向算法的BP神经网络,建立能够反映研究区域中,下游断面污染物各水质响应指标与影响它的上游断面各参量之间关系的水质模型,分析和验证该方法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据此方法建立的模型在预测精度上具有较高的优越性。用弹性BP算法建立了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神经网络,并且对叁峡库区次级河流龙溪河下游长寿湖富营养化进行了评价。运用长江叁峡水质2000年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方法对叁峡库区长江干流及其次级河流水质污染现状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评价。应用多元统计方法,采用SPSS10.0软件,对叁峡库区长江干流主要监测断面的主要污染物进行了因子分析,用来揭示了叁峡库区水质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联系。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模糊系统和神经网络这两种人工智能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模糊神经网络应用于叁峡水库水质评价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水质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最后,本文在分析灰色预测技术和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技术的优缺点后,针对它们的互补性总结出五种基于灰色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的综合模型,并选择串联型综合模型,通过对嘉陵江的监测数据的计算证明这种模型能有效提高水质灰色预测的预测精度。本文研究表明:用神经网络模型来进行水质评价和水质模拟在理论上可行,在实践上有继续深入研究开发的价值,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叶巧文[9]2004年在《河流水质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决策支持系统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应用决策科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针对某一类型的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通过提供背景材料、协助明确问题、修改完善模型、进行分析比较等方式,为管理者作出正确决策提供帮助的人机交互信息系统。 近年来,随着东江流域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排入东江的污染物逐年增加,建立东江水质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是实现该地区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试图建立东江水质预测和评估模型,实施该流域水质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从而提高该流域水质管理与决策的水平,更好地保护和利用东江水资源,为其他地区的水质管理支持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应用基于L-M算法的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水质预测,并结合东江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初步探讨,给出仿真结果。采用几种常用的水质评价方法进行效果对比,在对灰色聚类方法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等斜率灰色聚类决策方法,对东江惠州段部分断面的水质数据进行评价计算。使用C++ Builder5和SQL Server2000等开发工具进行系统的软件开发,编写了相关的水质查询与水质评价程序。用户可以利用此系统实现基本的水质监测数据的查询和输出、水质评价分析。

徐晓毅[10]2007年在《汾河古交段水质现状评价及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研究》文中提出水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及人们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也是国家目前治理的重点。加强环境管理,对水环境进行现状评价及预测规划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水环境现状评价的发展状况及各种评价方法的特点和数学模型的发展过程及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对汾河古交段的环境背景和主要污染源做了调研,并对污染源做出评价分析。在对研究区充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基于熵权属性识别的灰色局势决策法及物元分析法,对汾河古交段水质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一致说明研究区河段已遭到严重污染,河流大部分断面水质属于V类水质,已丧失其原有功能。根据汾河古交段的河流特点,建立了汾河古交段一维水质模型,并利用水质模型对河流水质进行了预测,对汾河古交段各支流及污染源提出污染物优化削减控制规划。本研究成果为汾河古交段的综合治理及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河流水环境系统不确定性问题研究[D]. 李如忠. 河海大学. 2004

[2]. 不确定性理论在水质预测和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 周政辉. 重庆交通大学. 2010

[3]. 水环境及水资源分析计算的新方法及其应用[D]. 汪嘉杨.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2007

[4]. 基于神经网络与灰色理论的水质参数预测建模研究[D]. 王燕霞. 重庆大学. 2010

[5]. 灰色预测理论与评价方法在水环境中的应用研究[D]. 刘金英. 吉林大学. 2004

[6]. 城市小型浅水湖泊水环境预测方法应用研究[D]. 宫莹. 河海大学. 2004

[7]. 城市水安全风险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 杨丰顺. 武汉大学. 2013

[8]. 人工神经网络在水质模拟与水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 宋国浩. 重庆大学. 2008

[9]. 河流水质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应用研究[D]. 叶巧文. 广东工业大学. 2004

[10]. 汾河古交段水质现状评价及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研究[D]. 徐晓毅. 合肥工业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  ;  ;  ;  ;  ;  ;  ;  

灰色预测理论与评价方法在水环境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